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去吧摩西(福克纳作品)(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威廉·福克纳著的《去吧摩西(福克纳作品)(精)》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的三个姓氏——麦卡斯林、布钱普和爱德蒙兹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其中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是主要人物,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领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

内容推荐

《去吧摩西(福克纳作品)(精)》是一个由两个中篇、五个短篇组成的系列小说,威廉·福克纳认为它也是一部长篇小说:

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家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子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领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

七个各自独立的故事又共同绘制了一幅完整的关于南方荣耀和传统的画卷,宛如一曲凄美的挽歌。这些故事是“整片南方土地的缩影,是整个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目录

总序

译序

谱系图

本书主要人物表

话说当年

灶火与炉床

大黑傻子

古老的部族

三角洲之秋

去吧,摩西

试读章节

话说当年

1

艾萨克·麦卡斯林,人称“艾克大叔”,早过七十都快奔八十了,他也就不再实说自己的年纪了,如今是个鳏夫,半个县的人都叫他大叔,但他连个儿子都没有①

这里要说的并非他亲身经历、甚至亲眼目睹的故事,经历与目睹的是年纪比他大的表亲麦卡斯林·爱德蒙兹,此人乃是艾萨克姑妈的孙子,说起来是家族中女儿一支的后裔,不过却是产业的继承人,到一定时候又会是赠予人,这份产业原先有人认为而现在仍然有人觉得该是艾萨克的,因为当初从印第安事务衙门那里得到土地所有权状的是姓他那个姓的人,而住在这儿的他父亲手下的奴隶的有些后裔直到如今仍然姓他的这个姓。可是艾萨克本人却不做此想:——二十年来他一直是个鳏夫,他一生中所拥有的东西里,无法一下子塞进衣袋并抱在手里拿走的就是那张窄窄的铁床和那条沾有锈迹的薄褥子,那是他进森林野营时用的,他去那里打鹿、猎熊、钓鱼,有时也不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喜欢森林;他没有任何财产,也从来不想拥有,因为土地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所有的人,就跟阳光、空气和气候一样;他仍然住在杰弗生镇一所质量低劣的木结构平房里,那是他和他女人结婚时老丈人送的,他女人临死时把房子传给了他,他装作接受了,默许了,为的是讨她喜欢,让她走的时候心里轻松些,不过尽管临终有遗言关照,这房子并非他的由法院判定有正式遗嘱规定而具有永久所有权的产业,正式说法是不是这样可不清楚,反正是这么回事,而他留着房子仅仅是为了让他小姨和那几个外甥有地方住,他老婆死后他们便跟他住在一起,也是为了自己可以住其中的一间,老婆在世时他就是这样住的,她那时也愿意他这样住,如今小姨和外甥们也这样,他们愿意他这样住,直到他去世,至于死后

这并非他亲身经历、甚至亲自记得的,仅仅是从表外甥麦卡斯林处听来的,是耳闻而得的陈年旧事,他这外甥出生于一八五。年,大他十六岁,由于艾萨克这棵独苗儿出生时父亲已年近七十,所以与其说麦卡斯林是他外甥还不如说是长兄,或者说简直就是他父亲而非外甥与哥哥,这故事发生在早年间,那时候

2

他和布克大叔发现托梅的图尔又逃走了,便跑回到大房子里去,这时候,他们听见布蒂大叔在厨房里诅咒和吼叫,接着狐狸和那些狗冲出厨房,穿过门厅进入狗房,他们还听到它们急急穿过狗房进入他和布克大叔的房间接着看见它们重新穿过门厅进入布蒂大叔的房间,然后听见它们急急穿过布蒂大叔的房间重新进入厨房,到这时听起来像是厨房的烟囱整个儿坍塌了,而布蒂大叔大叫得直像条汽艇在拉汽笛,这时狐狸、狗群外加五六根劈柴一起从厨房里冲出来把布蒂大叔裹挟在当中而他手里也拿着根劈柴瞅见什么就揍什么。真是好一场精彩的赛跑呀。

当他和布克大叔跑进他们的房间去取布克大叔的领带时,那只狐狸已经蹿到壁炉架上的钟后面去了。布克大叔从抽屉里取出领带,把几只狗踢开,揪住狐狸脖颈上的皮,把它拎下来,塞回床底下的柳条筐里,接着他们走进厨房,布蒂大叔正在那里把早饭从炉灰里捡起来,用他的围裙擦干净。“你们这究竟算什么意思,”他说,“把这天杀的狐狸放出来让一群狗满屋子的追撵?”

“别提那骚狐狸了,”布克大叔说,“托梅的图尔又跑了。快让我和卡斯胡乱吃点早饭。没准我们能赶在他到达那边之前把他逮住。”

这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托梅的图尔是往哪儿跑的,但凡有机会可以开溜,一年总有两回吧,他总是朝休伯特·布钱普先生的庄园跑去的,就在县界的另一边,休伯特先生(跟布克大叔和布蒂大叔一样,他也是个老光棍)的妹妹索凤西芭小姐至今还想让大家称那地方为“沃维克”,这是英国一个府邸的名称,她说休伯特没准是真传的伯爵,只不过他从来没有那份傲气,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争取恢复他的正当权利。托梅的图尔是去那儿跟休伯特先生的女奴谭尼厮混的,他总是在那儿泡着直到有人前去把他抓回来。他们无法从休伯特先生手里买下谭尼,用这个办法来稳住托梅的图尔,因为布克大叔说他和布蒂大叔手底下黑鬼已经太多,弄得都没法在自己地里自由走动了,他们又不能把托梅的图尔卖给休伯特先生,因为休伯特先生说他不但不想买托梅的图尔,也不想让自己的家里有这个天杀的白皮肤的(他身上有一半麦卡斯林家血液)小伙子,白送不要,即使布克大叔和布蒂大叔肯倒贴房饭钱也不要。若是没人立即去把托梅的图尔领回来,休伯特先生就会自己把他押来,还和索凤西芭小姐一起来,他们会待上一个星期或甚至更久,索凤西芭小姐住在布蒂大叔的房间里,而布蒂大叔就得干脆搬出房子,睡到小木屋区去,那是麦卡斯林的外曾祖父在世时黑奴们住的地方,外曾祖父死后,布克大叔和布蒂大叔就让所有的黑鬼都搬进外曾祖父来不及装修完毕的大房子里去,而黑鬼们住在那儿时,布蒂大叔连做饭也不上那儿去做,甚至连屋子也不再进去,只除了晚饭后在前廊上坐坐,在黑暗里坐在休伯特先生与布克大叔之间,过了一会儿,连休伯特先生也敛住了话头,不再说等索凤西芭小姐出嫁时他还要往给她的陪嫁上增添多少口黑奴和多少英亩土地,而是就去睡觉了。去年夏季有一天半夜里,布蒂大叔偶然醒来,恰巧听见休伯特先生驾车离开庄园的声音,等他叫醒大家,大家让索凤西芭小姐起床、穿戴好,再把车套好出发,赶上休伯特先生,天都快亮了固。因此,总是他卡斯和布克大叔出发去逮托梅的图尔的,因为布蒂大叔是从来不出门的,他不愿进城,就连到休伯特先生那里把托梅的图尔领回来也不愿去,虽然大伙儿知道布蒂大叔冒起风险来要比布克大叔胆大十倍。

P1-4

序言

李文俊

威廉·福克纳一八九七年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尤宁县的一个小镇,五岁时随父母迁居到距离此地不远的奥克斯福镇。此后,福克纳基本上没有离开这个家,他算得上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土生子。他的祖先在当地立过战功,修建过铁路,开设过银行,还写过小说。因此,虽然到福克纳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但他仍被视为“世家子弟”。他身边流传着家族的许多故事,他也一直面临着如何对待历史包袱并从中摆脱出来的问题。

福克纳上学不很正规,只读完十一年级,后来又在密西西比大学当了一年的“特殊学生”,但他从小读了家藏的许多英美与欧洲的古典文学作品,后来又认真读过十九世纪末的诗歌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派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福克纳参加过空军学校,但未来得及正式作战。后来当过小工、售货员、邮务所所长与好莱坞的电影脚本编写人。晚年被弗吉尼亚大学聘为驻校作家。除此之外,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小说写作上。他一共写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与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说,大多数作品的故事都发生在他虚构的密西西比州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因此,这些作品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每一部小说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1929)、《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村子》(1940)、《去吧,摩西》(1942)等。

一九五。年,福克纳获得该年颁发的一九四九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获奖演说中,福克纳表达了对人类光明前途的信心,并认为作家的职责在于写出“人类……能够蓬勃发展。……人有灵魂,有能够怜悯、牺牲和耐劳的精神”。作家的“特殊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为此,人类将永垂不朽”。

一九六二年六月,福克纳在家乡骑马时堕下受伤,不久后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时间过得飞快,威廉·福克纳去世倏忽间五十多年已经过去。如今再回首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坛,曾红极一时、大名鼎鼎的小说家,大都身后寂寞,至今尚能跻身世界文坛大师行列的,还真是不多,似乎只有福克纳仍时不时为人提起。人们发现,福克纳的作品非但不显得陈旧落伍,反倒常给人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当然,他的文笔不一定合乎今天美国普通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不断受到文学史专家、批评家与小说作家的关注。目前,福克纳与莎士比亚是在美国被研究得最多的两位作家。他的作品也一直是许多美国与外国小说家学习的榜样。譬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即在获奖演说中向福克纳表示了敬意,认为他是“自己的导师”。我国的莫言也说:“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多年从事福克纳作品的介绍与翻译工作,曾根据自己的认识,不揣浅陋,在所编写的一本书的前言里试图做一总结。我这样写到:

倘若全面综览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可以认为,他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具象的逼真性,也不缺乏现代主义的想象力、穿透力与悲观主义,甚至还保留有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对英雄人物与理想形象的崇敬景仰之情。一方面,他的作品百科全书式地反映了美国南方近现代的历史与现实,揭示历史对现实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又在总体精神上刻画出西方“现代人”的困惑与苦恼,对他们的异化感、孤立感表示出深切的关怀。此外他也尽可能在作品里塑造道德高尚的人物形象。在这方面又显露出尊崇浪漫主义的倾向。在小说艺术上他更是多有创新,使现代小说艺术能在关利坚土地上发扬光大。在语言艺术上,他也显示出风格多样、挥洒自如的大师风范。若要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总的思想倾向,笔者认为,归根结底,他是可以毫不迟疑地被归入到拥护宽容创新、主张人与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赞成全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这样的一股人文主义大潮流中去的。

在我国加入国际版权协定组织前,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出现有心人对福克纳做了介绍。正式译介则应该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算起。当时,在陶洁与本人的策划下,曾出版了一套福克纳作品选集,收入了陶洁等人与我翻译的八部作品。后来又出版了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与《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集》,再后来也出过福氏的《野棕榈》及本人译的福氏随笔集。这样的努力对我国文学创作界与读书界了解福氏的文学成就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当然,这一项工作还需继续做下去。好在二〇一二年后福克纳原作已无版权问题。我见到有《村子》的译本。

最近,我高兴地得知,北京燕山出版社决定在今后数年内出版一套多卷本的福克纳作品,除收入过去的一些较有质量的译本外,还拟约译一些尚未翻译出版过的重要福著。对于这样的好事本人自当积极支持。我本人已进入耄耋之年且又有病,能把过去的译作复审一遍已非易事。所以在得知年轻有为的译者愿意参加这项工作后,真是感到有说不出的欣慰。近年来,译界的老前辈逐渐谢世,亟须有人接班。看到“新松”逐渐成长,我自认不属那些“应须斩万竿”的“恶竹”①,因此大可欣喜地退居一边,做些力所能及较为轻松的小事。在此,我预祝这一套书的完满竣工,并能受到读书界的欢迎。

书评(媒体评论)

马克·吐温将密西西比河置于文学的地图上,五十年后您(福克纳)又开始了一系列的小说,您用这些小说从密西西比州里创造出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里程碑。这些小说形式总是在变化,其心理上的洞察力不断深化、愈加强烈,其人物——不论贤与不肖——足以不朽,这一切都使这些小说在现代英美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去吧,摩西》一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提供了一整个时期的历史画面,概括地反映了美国南方最本质的一些问题。用福克纳自己的话说,这里的故事是“整片南方土地的缩影,是整个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翻译家 李文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