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既有九州之一的徐州,因盐得名的盐城,邮驿名城高邮,“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黄、淮、运交汇之淮安,蕴意“国泰民安”的泰州,李白笔下“烟花三月”的“淮左名都”扬州;也有汉之高祖、隋之炀帝、清之康乾的印迹,李白、白居易、鉴真、杜牧、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范仲淹、石涛、扬州画派和马可·波罗以及一首《春江花月夜》力压半唐诗坛的张若虚的屐痕;更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镜花缘》小说的诞生地。神州朝代更迭、硝烟骑尘和清风明月在此留下了繁复丰硕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资源——它就是历经沧海桑田之变的苏北平原地区。
刘森林遍览古迹,深入城乡,钩沉灿烂的历史文明,系统叙述了苏北各地丰富的人居环境,经济、社会、历史和地理,以及自然、物质、人文景观和建筑艺术。《苏北镜像(平原变迁建筑)》内容丰瞻,视野开阔,行文练达,耦合地图、线描、彩图于一体,引人入胜,适合各层次读者的阅读。
对于苏北,作者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数十年中曾数度调查过扬州、南通和徐州;陌生的是,对于泰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等地则无认识和积累。睽睹历史,若用简省的字句来勾勒苏北变迁的话,也许“峰谷沉浮”一词较为贴切——因何?仅从扬州一地的盛衰即可大抵知晓其上下起落“节奏”的频繁——西汉、隋唐、明清三度的繁华和辉煌,使这座淮左名都名扬天下,迈越千年。当年李白写下“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顶一万句”的千古绝唱时,估计诗人的心情是欢愉的,因为友人远行的目的地是“扬一益二”的一等去处。
请看由刘森林所著的《苏北镜像(平原变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