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精)/梁晓声作品珍藏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梁晓声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尽沧桑,依然满怀热望。被誉为“中国良心”、“青年导师”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洞察家国人生的最新力作《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精)/梁晓声作品珍藏系列》,笔耕40余年60篇励志经典全景呈现,既有对中国社会的全景深邃思考,又有对卑微者逆境中展现人性之光的细腻描摹,还有引导青年人走出精神困顿、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温情回忆等内容。

内容推荐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精)/梁晓声作品珍藏系列》是继《我相信中国的未来》之后,中国青年出版社倾心打造的又一梁晓声精品图书,该书收录梁晓声先生笔耕40余年间励志经典散文作品60篇,含“唯愿我中国青年”、“我憧憬的理想社会”、“往事如烟”、“人性的微光”、“减法人生”五部分。既有对中国社会的全景深邃思考,又有对卑微者逆境中展现人性之光的细腻描摹,还有引导青年人走出精神困顿、对个人生命历程的温情回忆等内容。

此外,写政治应拿捏好对文艺工作的审查尺度、文艺工作者勇敢担起时代责任的《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些》,思考当下反腐倡廉工作的《那些“老美”电影中的话语》等最新篇目,独家首度公开。作者文笔真诚、质朴,家国情怀,感人肺腑。

该书启用先锋设计团队担纲设计,特邀我国著名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家魏德运先生加盟,亲自操刀拍摄梁晓声肖像,真切感受文化大家的魅力。该书获陈晓明、张维佳、张颐武等著名学者,以及主流媒体多方好评。

目录

代序:我与我们的共和国

Ⅰ 唯愿我中国青年

 论大学

 大学的精神

 关于“大学”的补白

 复旦与我

 为自己办一所大学

 走出高等幼稚园

 大学生真小

 纸篓该由谁来倒

 读书与人生

 “理想”的误区

 静好的时代

Ⅱ 我憧憬的理想社会

 羞于说真话

 让我们爱憎分明

 大众的情绪

 看客在网上

 社会黑洞

 我看股市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一些

Ⅲ 往事如烟

 知青与红卫兵

 从前的事

 一个青年和他的青春期

 喷壶

 木匠哪里去了

 山的根

 答日本女记者问

 别了,理想主义

 那些“老美”电影中的话语

 那些曾经的争论

 托尔斯泰为什么不被相信

 论老俄国贵族之“精神”

Ⅳ 人性的微光

 普通人

 在西线的列车上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烛的泪

 母与女

 离乡

 某种错误

 达丽之死

 教授之死

 歌者在桥头

 演员与看客

 老茶农和他的女儿

 戴桔色套袖的人

Ⅴ 减法人生

 灾难既是撒旦,也是上帝

 何妨减之

 种子的力量

 眼为什么望向窗外

 关于藏书及其文化意义

 解剖我的心灵

 我的梦想

 报复的尺度

 本命年杂感

试读章节

大学是人类之一概文明的“反应堆”。

举凡人类文明的所有现象,无一不在大学里有所反映并进行反应。这里所言之“文明”一词,还包含人类未文明时期的地球现象以及宇宙现象。当然,也就同时包含对人类、对地球、对宇宙之未来现象的预测。

故大学里,“文明”一词与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也是应该有区别的。在后者里它是一个有限含意的词汇,而在前者里它的含意几乎是无限的。此结论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所能达到的非凡的超现实程度。而如此这般的非凡的超现实程度的能力,只不过是人类文明的现实能力之一种。

这里所言之“反应”一词,也远比词典中的解释要多意。它是排斥被动作为的。在这里,或日在大学里,“反应”的词意一向体现为积极的,主动而且特别生动特别能动的意思。人类之一概文明,都会在大学这个“反应堆”上,被分门别类,被梳理总结,被分析研究,被鉴别,被扬弃,被继承,被传播,被发展……

故,大学最是一个重视稳定的价值取向的地方。故,稳定的价值取向之相对于大学,犹如地基之相对于大厦。稳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科技成果,乃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稳定的人文理念和价值观,乃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提。

相对于自然科学,价值取向或日价值观的体现,通常是隐性的。但隐性的,却绝不等于可以没有。倘居然没有,即使自然科学,亦必走向歧途。

例如化学本身并不直接体现什么价值观,但化学人才既可以应用化学知识制药,也可以制毒品,还可以来制生化武器。于是,化学之隐性的科学价值观,在具体的化学人才身上,体现为显性的人文价值观之结果。

制假药往往不需要什么特别高级的化学专业能力,但那也还是必然由多少具有一些化学知识的人所为的勾当,而那是具有稳定的人文价值观的人所耻为的。故,稳定的价值观在大学里,绝不可以被认为只有社会学科的学子们才应具有的。故,我认为,大学绝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教会技能的地方,还必须是一个培养具有稳定的价值观念的人才的地方。考察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它的大学的关系,是具有决定性的一点。首先,大学教师们自身应该是具有稳定价值观念的人。对于从事文科教学的大学教师们,自身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文科教学的品质。因为在大学里,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学科,能像文科教学一样每天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问题。有时体现于学子们的困惑和提问,有时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反映到、影响到了大学校园里。

为了达到一己之名利的目的不择手段是理所当然的人生经验吗?大学文科师生每每会在课堂上共同遭遇这样的问题。大学教师本身倘无稳定的做人的价值观念,恐怕不能给出对学子们有益的回答吧!

倘名利就在眼前,倘某些手段在犯法的底线之上(那样的手段真是千般百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在有的人那儿运用自如,不觉为耻反觉得意),倘虽损着别人的利益却又令别人只有吞噬苦水的份儿——这种事竞也是做不得的吗?

窃以为,这样的“问题”成为问题本身便是一个问题,然而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其成为“问题”已多年矣。幸而在大学里有一位前辈给出了自己的明确的回答——他说:“我不是一个坏人,我在顾及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很习惯地替他人的利益着想。”不少人都知道的,此前辈便是北大的季羡林先生。倘无几条终生恪守的德律,一个人是不会这么主张的。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大学里,不这么主张的人远远多于这么主张的人,那么“他人皆地狱”这一句话,真的就接近“真理”了。

P4-P5

序言

我是我们共和国的同龄人。

我是有过“知青”经历的那一代人中的一个。

我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了解那就是——普遍而言,有着十分强烈的爱国心。我不认为我这么说是大言不惭的自诩。“国”者,大“家”也。在一个家庭中,规律现象是,长子长女对家的感情总是会更深一些。因为他们和她们,是第一批和家发生唇齿关系的儿女,也是第一批与父母亲历家庭发展过程的人。这也决定了他们和她们。尤其愿意多承担一些责任和义务。这也就是为什么。长子和长女们谈到自己家庭的以往今昔时,每每大动其情甚至唏嘘起来的缘故。

我们这一代,是曾为我们的共和国流过不少泪,哭过不少次的。当年作为“知青”的我们。多思少眠之夜,想的不仅仅是以后个人的命运。特别是在我们知青岁月的后期。我们对国家命运的焦虑,超过了对自己命运的迷惘。我想说,在当年,但凡是一个思想并未麻木,并不浑浑噩噩混日子的知青。谁没和知己经常讨论国家命运呢?我参加过的一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文艺骨干创作学习班。正是由于成为国家命运之自发的也是人人情怀难抑的秘密讨论会。而被勒令解散了。随后,我们许多人成了被调查对象。在当年,必然会是那样的。

我成为复旦大学之工农兵学员以后,有次在宿舍里当着几名同学的面高歌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唱至“砍头只当风吹帽”一句,哽咽不能唱下去,几名同学皆泪盈满眶。我们忧国爱国的心是相通的。当年的我们,确乎都没有足够之勇气为国家命运公开大声疾呼过什么,但与那样一些敢于舍身为国的入,心也是相通的。

粉碎“四人帮”后,几乎我们整整一代人空前感奋,真的可以用手舞足蹈来形容啊!大约是国庆35周年前夕,我写过一篇短文《让我们用热血浇灌祖国》,似乎发表在((读书》上。那时我也年轻,文章的题目和行文,难免像激情诗。但那一种情怀。却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

在后来的某次文艺研讨会上,我曾说——爱国之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总体而言,不是一种什么“主义”。首先是我们的情感必然……

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极为关注在成就的背后及细节中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弊端。我也由作家而多了另一种身份——政协委员。我认为政协委员是种国家要求、人民要求,同时也应成为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

改革尚未成功,开放也并未足够。我要说——祖国,继续努力啊!年轻着的人们,在提高从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能力啊!后浪应推前浪啊!

有那么一张画,记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十几个年轻美丽的女子,穿红着绿,舞姿盈盈——贴在我们家低矮倾斜的土墙上。我问母亲:“妈妈,她们在干什么呀?”母亲回答:“打腰鼓呀!”“打腰鼓干什么呀?”“打腰鼓迎国庆呀。”有那样一首歌,我唱过何止百遍呢:“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那时我是个孩子,太天真了,我总在想啊,我们的人民,就那样打着腰鼓,就那么样唱着“社会主义好”,就会与我们的共和国一块儿,在某一天我睁开眼睛后,欢天喜地地进入共产主义。

有一个时期似乎是就要进入了:乘公共汽车靠自觉投币了,买东西靠自觉付款了,还传说全国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托了……于是我梦见我们家住的那条小胡同变成了繁华的街道,梦见我们家和许许多多住矮屋破房的人家,都搬进了新盖的高楼……却不过是一个孩子的梦,却不过是“似乎”而已。我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小学时,我常和同学们到郊区采野菜,我吃过十几种至今仍能叫得出名字,感到亲切的野菜。如今那几年被称作“困难时期”。中学时。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种政治热忱并没能保持多久,我便厌倦了,当了所谓“观潮派”。如今我们称那个年代为“动乱年代”。并且每个人都终于明白,对于我们的新中国,那是一场多么大又多么深的灾难。

我和我的同龄人在北大荒的广袤荒原“战天斗地”时,都意识到,我们真的是长大了、成熟了。我们的头脑,开始做适于我们年龄的严肃的思考了。我们这一代,成为一代“人”了。

如今时代前进的节奏加快了,如今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年龄界限缩短了。我们家住的那条胡同里,又有两代人成长起来了。第三代人正在成长着,第四代的生命正在形成着。

我们的人民终于明白,一个美好的社会,是不能靠每隔七八年搞一次政治运动达到的。要到达美好的彼岸。有更为严峻实际的事情,如今我们的新中国太需要实干的精神和实干的人了!

东南西北中,从工矿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甚至在列车上陌生旅客的交谈之中,都可以听到两个令人感奋的字——改革。对于我们的人民,对于我们的新中国,这是两个内涵更为充实的字。历史会证实这一点的。不,现实已在证实这一点了。有时我真想趴在我们的大地上,聆听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改革的鼓点般的震响。正是以改革的名义,我们新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在发生着和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喜爱一部影片——《血,总是热的》,尤其喜爱这部影片的片名。我们这一代血管里涌流的,已是中年入的血,是凝重的血,是依然热的血。是经过冷静和心脏过滤的热血。我们只想默默地说:以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名义,用我们的热血喷注吧——为了我们的人民……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文化艺术工作座谈会,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诸多随想,记之。

(一)言习主席“亲自主持”,确乎如此。以往这样的会议,不要说是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现身于座,便是各级“第一把手”召开,实际也是另有主持人的——在中国成为惯例。久未见变。然本次会议不同,前半场各文艺界代表发言时,习主席真的当起了主持人。“主持召开”,名副其实也。

(二)“时间已有限,我们就不休息了吧。年长的同志们若觉坐累了,可以离座去休息休息。为老同志们安排了休息室。老同志们离座时,烦请服务员悉心搀扶一下。”——习主席如是说。

那时他要开始做报告了。我参加过几次有领导人做重要报告的会议,从未见哪位领导人正当此际,居然考虑到别人是不是坐累了,需不需要休息一下。此仅见仅闻也,当记。

(三)在我听来,习主席所做之报告。是最不像报告的报告——无文件语,无套话,无言不由衷之言、无的放矢之言,更像是文化、文艺界有理想、有追求、有坚持、有恪守,有责任感、使命感,亦有忧患、有批评之一分子,与同行们交流自己关于文化、文艺之事的思考、主张与希望,以求共勉。

知他在少年青年时期是读书种子。当年,好书几乎是文化知识唯一的载体。他本身即是“文化之人”之一例。听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地讲好书对自己品格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有益影响,体会他对好书的感恩情愫,我想聆听着的每一个人,只要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肯定都会再形成“文化之人”的信心。作为文艺创作者。不相信这一点,其实是可悲的。被好文化好文艺所化的人多起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众的精神面貌就必然会是良好的、阳光的。令别的民族别的国家心生敬意的——作为国家主席,他因而寄希望于文艺界。

(四)他坦言自己喜欢的外国作家是雨果、托尔斯泰、杰克·伦敦、肖洛霍夫、海明威,他以真诚的敬意谈到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他的文学视域非是国粹主义的、沙文主义的,而是开放的、世界性的。

“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不论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其优秀文化都是世界的、人类的进步文化的一部分。”习主席如是说。

但他也强调,大可不必像被金钱价值观牵着走,大可不必唯外国评论外国奖项是尊,中国文艺家们首先还是要秉持“文化之人”之要义为中国人民奉献好作品。因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需要靠优秀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营养而稳健地进步,“走出去”与“请进来”都不能降低“文化之人”之水准。

(五)他请起两位年轻的网络作家并向大家介绍,他谈到“说唱歌曲”之现象,鼓励文艺家虚心学习国外文艺的新风格、新种类,以丰富文艺形式,达到人民喜闻乐见的效果。

他说读书仍是他的享受时光。他不仅是爱读书的入,还是深谙文艺之道的入。他的谈心式的报告。是内行的报告,非是外行指导内行的不着边际的报告。

(六)会议结束后,他与大家握手。至我,驻足而言数句,又谈到好书与下乡经历对他的重要影响——“当年我是知青时,压力越大,我反而越坚强。”

一个喜欢中国古典铁马金戈之边塞诗词的青年。一个偷偷读过雨果、托尔斯泰、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的青年,大抵总会是那样的。

我说:“您不但是有地理故乡的人,也是有精神故乡的人。”

站在我身旁的王安忆说:“我们很荣幸和您是一样的人。”

他说:“大家要努力,要使中国更多的少年和青年,都成为有两种故乡的人。”

我感受得到他对我们文学艺术家们所寄希望之深切。我想,大家的共同感受肯定都是——请放心,我们会努力的。而我和王安忆另外还感到——中国这艘历史悠久的大船,因为有了这一位年富力强的船长,肯定是经得起大风大浪的。

“压力越大,我反而越坚强。”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