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培林编撰的《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精)/经典宝库》先介绍了老子其人、老子其书、老子思想形成的因素,老子思想流行的原因,以及老子思想形成的因素。然后按次序介绍《老子》八十一章正文。每章首先列出原文,其次译意,再次解析,最后说明。老子只有五千言,并且字字珠玑,值得反复揣摩。第三部分介绍老子思想的系统、精神、价值、影响。老子思想是有系统的,尤其是形而上的部分。本书末尾,附上重要的参考书籍,以备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还能阅读有关书籍。
| 书名 | 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精)/经典宝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余培林编撰的《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精)/经典宝库》先介绍了老子其人、老子其书、老子思想形成的因素,老子思想流行的原因,以及老子思想形成的因素。然后按次序介绍《老子》八十一章正文。每章首先列出原文,其次译意,再次解析,最后说明。老子只有五千言,并且字字珠玑,值得反复揣摩。第三部分介绍老子思想的系统、精神、价值、影响。老子思想是有系统的,尤其是形而上的部分。本书末尾,附上重要的参考书籍,以备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还能阅读有关书籍。 内容推荐 《老子》五千字的玄言,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揭示了人如何在社会中,保全性命、立身立德的方法。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老子却能看到里面;一般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反面。老子讲求精神生活、讲求体法自然。他的思想,就好像荒漠中的甘泉,滋润了世世代代人的心灵。余培林编撰的《生命的大智慧(老子)(精)/经典宝库》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目录 【导读】人生价值的体现 认识老子其人其书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老子思想形成的因素 四、老子思想流行的原因 五、本书简介 正文解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结语 一、老子思想的系统 二、老子思想的精神 三、老子思想的价值 四、老子思想的影响 附录:重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意】 道体超出于万物之上,是绝对的,也是浑朴无名的。所以既没有美丑,也没有善恶。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不识不知,质朴纯真,一切顺从自然,没有爱憎,没有纷争。及至道体分裂,“朴散为器”(二十八章),一切美丑、善恶等相对之名也因而产生。但当天下人都知道美和善的时候,必定喜爱美而厌恶丑,趋向善而逃避恶。于是竞争产生,诈伪兴起,那反而不美、不善了。其他如有和无也相对而产生,难和易也相对而形成,长和短也相对而显出,高和下也相对而显现,音和声也相对而应和,前和后也相对而成序。所有这些相对的概念,都由对待的关系而产生,正如美和丑、善和恶一样,当这些相对的概念产生以后,人们便都趋向于自认为好的、有利的;而逃避自认为坏的、有害的。于是,人世间从此就扰攘不安了。只有体道的圣人,能够紧紧抱守绝对的“道”,超越一切相对的“名”,一切顺应自然,以“无为”的态度来处事,用“不言”的方法来施教。任万物自然生长变化,而默不作声;生长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作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成就了万物,却不自居其功。正由于他不自居其功,反而得到万物的尊敬爱戴,结果他的功绩却能够永垂不朽。 【解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指天下之人。“斯”,则、就的意思。“已”,相当于“矣”。“道”是宇宙的本源,它是超越万物,超越时空而存在的,所以它是绝对的。正因为“道”是绝对的,所以无所谓美丑,无所谓善恶。换句话说,道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不容许我们去分解它;但人们往往都有偏见,自私自利,用他们的私智,把道一剖再剖,于是将浑朴的道体凿碎了,而一切对待的概念也从而产生了。当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美丑,什么是善恶以后,一定都争美弃丑,向善背恶,于是纷争迭起,诡诈丛生,世界从此扰攘不宁,那不是反而坏了,反而不好了吗?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有”、“无”,这里只是指两个相对的概念——“有”和“没有”,与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无”,一指道体,一指道用,意思完全不同。“相生”,相对而生的意思。“相倾”,相比的意思。“音声”,就是音响,响是回声。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词,《老子》书中的相对词特别多,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虚实、强弱、外内、开阖、去取、宠辱、得失、清浊、敝新、唯阿、昭昏、察闷、全曲、直枉、多少、大小、轻重、静躁、雄雌、行随、欺吹、白黑、吉凶、张敛、兴废、与夺、刚柔、厚薄、贵贱、进退、阴阳、损益、寒热、生死、亲疏、利害、祸福、正奇、善夭、智愚、牝牡。所有这些对待的概念都是在浑朴的道体分裂之后才产生的,但既然已经产生了,那已是无可如何的事。 老子只有教人认清这些相对的概念,只有在比较之下才能产生,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限度下,才能产生,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或另一个角度来看时,这些分别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有其相通互济的地方。所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庄子·秋水》),就是这个意思了。例如昼和夜,在台湾是昼的时候,在美洲刚好是夜,这就是空间的限制。民国以前,满族是异族,民国以后,同是中华民族,这就是时间的限制。明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对于一切相对的事物,如无和有,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等,都要淡然处之,不要庸人自扰才好。P39-42 序言 人生价值的体现 余培林 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人教你们不要表现坚强,而表现柔弱?有没有人教你们不要表现聪明,而表现愚鲁?我想没有吧。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教人表现柔弱、愚鲁,更教人无为、无我、无欲、居下、退后、清虚、自然……这个人就是老子。诸位一定很奇怪,老子为什么有这样的主张?他是不是傻子?告诉诸位,他一点也不傻。不仅不傻,他的智慧之高,简直令人无法测知。正因为他有超人的智慧,所以他才有这种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主张。打个比方说,老子好像是“千里眼”,一般人好像是“近视眼”,“千里眼”所看到的景物,“近视眼”怎么能看得到呢? 就以柔弱来说,一般人都认为刚强好,柔弱坏,所以都教人刚强,不要表现柔弱。但老子认为刚强的容易折断,柔弱的反而能够保全。我们看,牙齿比舌头刚强吧?人到老年的时候,牙齿全部脱落,舌头却完好无恙。我们再看,大树比小草刚强吧,台风来的时候,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小草却从来没有听说被拔起来一根。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真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柔弱不仅比刚强要强,还能克服刚强,这就是俗语所谓的“柔能克刚”了。我们看,风无形无体,却能够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却能够怀山襄陵。这不是很好的例证吗?由此看来,老子教人表现柔弱,有什么不对呢? 再以愚鲁来说,一般人认为聪明好,愚鲁坏,所以都教人表现聪明,不要表现愚鲁,但老子认为一个真正的智者,应该表现愚鲁,这就是俗语所谓的“大智若愚”了。我们看,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参得道最高,但颜回平时表现就像一个愚蠢的人(《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曾子就像一个钝鲁的人(《论语?先进》:参也鲁)。我们再看,一个大富翁,一定深藏不露,美国的休斯有二十亿美金,平时却深居简出,就是证明。反之,一个人平时两只手十个手指都戴金戒,脚上戴金镯,嘴上装金牙,颈上挂金链,家里可能空空如也,银行里也没有存款,因为他所有的宝都现在外面了啊。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智者,由于把智慧集中在某一方面,而在其他方面的表现,的确会像是一位愚者。如牛顿的开猫洞、爱迪生的遭退学,不都是很好的例证吗?要知道人的智慧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把全部的智能、精力集中在一点,而在其他方面做一个愚者才行。反之要想面面俱到,路路皆通,结果养成了皮毛之见,肤浅之知,面面不到,路路不通,表面上聪明,实际上愚不可及。由此看来,老子教人表现愚鲁,又有什么不对呢? 柔弱,就能谦下不争;愚鲁,就能弃华取实。谦下不争,就能无私无我,一切依循自然;弃华取实,就能反省内观,最后归真返朴。儒家也讲谦虚,也讲反省,只是不如老子讲得彻底罢了。 老子思想之所以难以为一般人所接受,是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却能看到里面;一般人只能看事物的正面,而老子却能看到反面。所以有了老子思想,中华文化不仅增加了广度,也增加了深度。同时更使中华文化增加了韧性。我们知道,有些民族、国家的文化,刚猛有余,柔韧不足,所以这些国家或民族,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一遇到挫折打击,往往会一蹶不振,崩溃瓦解。但中华文化由于有韧性,既能前进,也能后退;既能处顺境,也能处逆境,虽遇到挫折打击,也能承受不倒,并且还能迂曲转进。就好像一株有韧性的草,你在它上面压一块大石头,它还能从旁边迂曲地伸出头来,继续生长。所以中华文化有了老子的思想,更显得恢廓有容,可大可久。 诸位也许要问,在今天这个科学时代,老子的思想还有其价值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思想有没有价值,端看它能不能合用。老子的思想在今日不仅实用,而且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今天是一个科学时代,物质生活突飞猛进,但物质生活的发展,不仅不能使人感到满足,而且精神会感到空虚,甚至痛苦。如果继续用物质来治疗,那就等于饮鸩止渴,痛苦更深。扩大到国家,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往往争夺原料,争夺市场,而互相侵伐,互相吞噬,弄得全世界充满杀机,如果不加以制止,人类迟早有一天会遭到毁灭性的大祸。 老子反对物欲,讲求精神生活;反对人为,讲求体法自然。我们一谈到他的思想,就好像荒漠中遇到了甘泉一样,心灵上获得了滋润,精神上也有无穷的怡悦。我们相信,世上每一个人,都能重视精神生活,以精神来役使物质,才能消除国家与国家的争夺杀伐,才能化解人类毁灭的危机。而老子思想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这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最大功用,也是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所在。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