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奥洛克林著李雪超译的《人人都是创新者(让你做事更具创意的简单方法)(精)》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旨在介绍可以让你做事更具创新性的方法。它概述了一些方法,并给你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来发现创新的机会并把握机会。随后还讨论了如何运用这些新想法,并从中确定哪一个想法可以付诸实践。另一部分旨在介绍对于不论大小的组织都适用的,能鼓励每一个成员都具创造力的创新文化。解释了如何让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认为创新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概述了一种方法,可以让管理者获得每一个人对改善组织的想法并找到好的那个来付诸实践。 重要的是不要认为自己没法创新,或是你的任何一位同事没法创新。这并不是只有我们中的个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创新并不是一种天赋,只是思维的一个状态。
每个人都在说创新多么重要,但问题是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究竟怎样去创新。而詹姆斯·奥洛克林著李雪超译的《人人都是创新者(让你做事更具创意的简单方法)(精)》将从零开始教你一步一步地去思考、去创新,并将这些新颖的想法付诸实践,学会如何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来换个角度思考从而让每件事情都更具创造力。
作者James O'Loghlin曾经是ABC电视台《新发明》节目的主持人。他曾采访过上千位创造家、发明家,并研究他们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如何发现那些被大家忽略的细节。本书案例丰富,实战性强,将教会你及你的团队创新的方法、技巧并激发你的灵感。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强制自己每天都想一想改善现状的方法。但是难点在于现在比过去更难找到时间来思考。不久以前,一天中总会有那么一会儿,你除了思考便无所事事。也许是往火车站走的时候,或者是等公共汽车的时候,或是在公园里吃午餐的时候,或是从这栋楼走向那栋楼的时候,或是在乘出租车的时候,或是在遛狗的时候,或是坐在沙发上发现实在没有好看的电视节目而你又累得看不进书的时候。这些时间你的思维会主动开始思考问题,寻找机会,有那么几次,也许只是那么几次,灵感开始萌芽。
当你热衷于将每一分钟都有条不紊地用来想问题时,灵感却不一定会如期而至;更有可能的是,你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如果还不积极思考的话,就会感到无聊。所以那时我们会思维不集中,会浮想联翩,会沉思,会分析,会想象,甚至会偷听他人的谈话而进发灵感,得到新想法~有时候这就是新事物的开始。当然这在你沉迷于刷微博的时候是不会发生的。
现如今这样的安静时刻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有空闲你就会掏出手机收发邮件或短信、工作、刷脸书、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等。
我也不是旧时代的人。我和其他人一样都时时连在网上,当然这是通信革命带来的好处。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或打通关游戏。结果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反思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而反思的时刻往往是灵感敲门的时刻。
你还记得牛顿和苹果树的故事吗?看见苹果掉在地上让他想到了万有引力。如果那时他正忙于发邮件、看新闻,在iTunes上收听莫扎特的最新单曲,也许他的思维就会太杂乱,注意不到有苹果掉下来了。
怎么使用科技是你自己可控的事情。如果你任由科技霸占自己思考的时间,那你没有理由去怪科技,这是你的错。
如果看完这本书以后你觉得应该花点时间去思考,别犹豫,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试看。不要一有时间就拿起手机,也不要让那些无用的信息充斥你的大脑。如果你给自己创造了思考的空间,灵感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最想不到的地方不期而至。
当你绞尽脑汁地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放空你的大脑出去走走路或跑跑步,或者去坐坐火车看看窗外。我并不是说答案一定会自己找上门来,我只是说比起每分每秒地专注于其他事情,这个办法成功率会大得多。为你的大脑腾点空间让它运转,看看会怎样。不过你需要思考的究竟是什么呢?
发现创新的机会
创新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创新最可能在什么领域发生。有时候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随着社会媒体的普及,很多公司都利用该平台来推广。显而易见,那里就有创新的机会。
如果你发现你公司的供应链不是那么有效,客服低于平均水平,或是你的顾客不像想象得那么忠诚,那么这就是你创新的机会。
很多创新之举存在之前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一旦变成现实,很多人都会说:“当然,这太明显了!”大部分创新之举在有人提出之后都很明显,但在那之前却很难想到。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从没听人说过:“我觉得电话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能把它装在兜里到处走。”便携式电话在今天看来是势在必行的改变,但在改变之前却并非如此。
P4-5
2004年ABC电视台决定重新开播《发明家》这个节目,并改名为《新发明家》。该节目开播于1970年,停播于1982年。节目的概念很简单,每周邀请三个发明家把他们的发明带进演播厅并对其进行说明,另外有三位嘉宾会对其发表评论,还有一位主持人确保节目进度。
得到主持人试镜邀请的时候我正在主持ABC的另一个晚间节目。我很想得到这个机会,去主持该节目,主要原因是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想法很有趣,可以和很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另一方面我刚买了一栋房子,背上了很大一笔房贷。
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份工作。在接下来的八年中遇到了澳大利亚数以千计的有各种想法和发明的发明家和创新者。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东西,有遇洪水会自动伏地以免被损坏的围栏,让聋哑学生即刻识别老师讲课内容的系统,自动清理落叶的房屋排水系统,可以自动调节桌腿高度以适应不同地面的室外咖啡桌,用回收废塑料制成的木材替代品等很多种东西。
每周节目之前我们都会花很长时间探讨以何种方式向观众展示这些发明。我一有空闲时间就会采访这些发明者,询问他们如何想出这些想法,并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我这样做~来是因为我想发现一些有趣的信息可以在节目中使用,二来我个人越来越好奇人们是怎样想出了这样新颖和更好的方式的。
我很好奇发明家和创新者与我们究竟有什么区别。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他们似乎更善于发现我们错过的机会,并及时抓住它。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这些创新天才的创造力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他们和我们区别在哪儿呢?创新者是比我们聪明,还是比我们更具创造力?他们有我们缺乏的那额外的一点特殊的智慧吗?因为如果他们真的是这样,那就让我摆脱困境了。如果成为一个创新者必须拥有一些我没有的天赋,那么就不用因为没有想出一个伟大的发明而自责不已。相反,我可以告诉自己我不是那类人,就像我因为身高不够而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篮球运动员,这不是我的错。
在《新发明家》节目播出几年后,我想我解决了这个问题。创新者真的和我们其他人不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就我所知,发明家和创新者并不一定是才华横溢、极富创造力的天才或特殊的超人。不可否认,他们中有一些人很聪明,但也有很多人看起来并不比普通人更聪明,却发明了那些令人叫绝的东西。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建筑工人、护士、商人、卡车司机、银行经理、学生、农民等。
所以我想,如果并非总是因为某种超平常人的创造力和智力,杰出的发明家和创新者和我们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他们和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世界,却能发现我们所忽略的可以改进可能性? 随着我探究的加深,我开始问更多的问题:
·创新者是如何确定哪些领域有创新机会的?
·创新者是采用某种特定的程序来产生创意,还是靠灵光一现?
·成功的创新者是不是只有好的想法?或者他们有很多的想法,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如果答案是后者,他们如何区分好的和不那么好的想法?
·他们是如何下决心去面对将想法变成现实的种种困难的?
·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切而又不至于破产的?
一段时间之后又浮现了新的问题。因为在主持《新发明家》节目之前我为许多机构主持活动。节目开播后这些机构纷纷邀请我去谈谈创新,并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以使他们的活动更具创造力。
·为什么很多组织刚开始创新容易,随着规模的扩大,创新却变得越来越难?
·为什么这些机构的管理者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却忘记鼓励最佳人选——员工去获得新的想法?
·为什么这么多员工都觉得创新是别人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
·一个组织如何创造一种鼓励每个人都创新的文化,并一直寻找方法来改善?
·管理者如何得到足够多的想法,并确保最终实现的那个是最好的?
《新发明家》共播出了八年,在2011年结束。在这期间我们栏目组制作了超过300集的节目,并结识3000多位的创新者和发明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使我渐渐发现了发明家们产生新想法并将其实现的特定模式。
在我和一些组织一起工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他们很多人把创新当作一种活动,而不是日常工作中固有的一部分。例如,他们会举办创新大赛,鼓励每个人为组织的改进想办法。这种热度往往会持续一个月或更久,但总有结束的时候。
我还注意到,上至CEo,下至我们每个人,都在谈论创新的重要性。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许多公司的价值观和任务宣言中。许多行业会议的主题也都围绕着创新。但是,尽管创新的重要性普遍被接受,但却几乎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真正做到这一点。
看来他们的重点主要在动机(我们需要创新)上,而不是方法(怎样做可以让你创新)上。
这是可以理解的。告诉人们创新的重要性容易,但是告诉他们怎样创新却难得多。事实上创新的步骤——可以让个人或组织获得创新的一套步骤,似乎是矛盾的。创新难道不是发生在人们思考系统和流程外的吗?
但是我想,如果有一个创新的工序会不会很好?如果说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人按步骤做就能增加成功创新的机会,那岂不是很棒。
我在录制《新发明家》时,一直在花时间寻找一种创新者常用的模式和步骤,来发现问题和增加创新的机会。我一直在寻找创新的捷径。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你将如何用这个捷径。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持续地寻找创新的机会。我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简单地完成工作而不是找寻能做得更好的方法上。通常我们甚至都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创新。一些公司有创新部门,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创新是他们的工作?
我们常常认为事情就应该以我们现有的方法来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地认为事情只有一种方法来做,而忘记了探索另一种更好的方式。现状就像豆袋一样舒适,一旦你坐在了上面,就很难找到离开的勇气。
但是现状和豆袋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陷阱。虽然感觉起来它会永远持续下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变化贯穿着人类的历史。想想在过去的二十年甚至是十年问,你的工作、公司、行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源于永不停止的创新。如果在你看来,现状意味着停在这里,那你真的应该再想一想。不论我们是否愿意,改变都会接踵而至。所以我们更需要准备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具有创造力。
本书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介绍可以让你做事更具创新性的方法。它概述了一些方法,并给你提供一个新鲜的视角来发现创新的机会并把握机会。随后还讨论了如何运用这些新想法,并从中确定哪一个想法可以付诸实践。
第二部分旨在介绍对于不论大小的组织都适用的,能鼓励每一个成员都具创造力的创新文化。解释了如何让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认为创新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概述了一种方法,可以让管理者获得每一个人对改善组织的想法并找到最好的那个来付诸实践。
最重要的是不要认为自己没法创新,或是你的任何~位同事没法创新。这并不是只有我们中的个别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创新并不是一种天赋,只是思维的一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