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廷与三军
提起黄新廷,现在敦煌健在的老辈人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是解放军驻河西三军军长,敦煌剿匪总指挥,是一位让匪徒闻风丧胆,让人民敬佩有加的传奇英雄人物。
黄新廷,湖北沔阳(今洪湖)宋家墩人。1928年任区少年先锋队大队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连、营、团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师副团长。参加齐会、陈庄等战斗和百团大战。1944年任八路军一二。师副旅长。1945年后,任晋绥野战军旅长,第一野战军师长、军长。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青化砭、宜川、扶、兰州等战役。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装甲兵司令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三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第三军。这支发源于湘鄂西,洪湖的红军部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发展壮大成为华北和西北战场我军的主力铁军(解放战争时期,第一野战军涌现出的铁军为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第六纵队,后起之秀为第四纵队)。
1949年2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隶属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建制。首任军长许光达,副政治委员朱明。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分别改称第七、第八、第九师。全军共2.1万余人。2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三军先后参加了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歼灭国民党蒲城守军和富平自卫团:在乾县、礼泉地区抗击国民党第八十二军向西安的反扑。6月17日,第三军编入第二兵团。接着,参加扶眉战役,会同第四、第六军及第十八兵团部队将国民党军第十八兵团部及3个军的大部聚歼于渭河以北午井、罗局镇地区。7月中旬至8月初在陇东追击战中,第三军攻占陇县,解放庄浪等城镇。8月下旬参加兰州战役,9月1日第三军开始向甘肃河西走廊进军。自9月25日起,玉门油矿和酒泉所属各县相继解放。9月底由于新疆即将实现和平解放,第三军奉命停止西进,驻扎河西张掖、武威、酒泉地区执行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在此期间,还对拨归第三军建制的骑兵团、独立团、驼兵团等国民党起义部队,进行了改造工作。
1950年初,黄新廷军长指挥驻河西的三军将士出师明水、滚破泉、马鬃山和安西桥子一带,打跑了王英、李守信和黄祖勋匪部。
此后,在敦煌两年的剿灭“仁义救国军”匪徒包布拉、马玉林、毕菩禄和乌斯满残匪的战斗中,黄新廷军长率领我剿匪部队在敦煌城、戈壁、雪山和草原留下了一段段传奇故事,深受敦煌父老乡亲的爱戴和赞誉。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9年9月,敦煌,天高气爽,梧桐金黄,党河两岸,瓜果飘香。老人们说今年南山(敦煌老百姓对位于敦煌南面的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俗称)冰雪丰润,党河来水量大,加之墒情又好,瓜儿果儿结得稠,长得大,又甜又好吃。
城外张大户家的瓜田里,长工正在摘西瓜、甜瓜。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摘瓜的长工还能带几个瓜蛋子回家。城郊张家园子里,一些早熟的长把梨儿、香水梨正在下架(下树),长工们边摘边吃,过往的人们也可随便尝尝,而不像往年全部进入张家大院,摘梨的长工只能吃一点被碰伤的梨儿,别人就一边望嘴去吧。张家的管家和婆姨,也没有往年那样的骄横和吝啬了,都笑眯眯地对来人说,吃吃吃,乡里乡亲的,你们摘上些吃,带回家去吃。吃梨的人们边吃边哈哈地笑着,显得格外地开心。今年的秋天,对敦煌的父老乡亲来说,是最有盼头的一个秋天。随着张二麻子逃往南山,饱受地主压迫的庄户人,终于感到敦煌的天要变了。这天,刘黑女和几个姐妹也到张家园子摘了一围巾黄澄澄、香喷喷的长把梨儿,带到德兴隆药铺,让他爷爷“刘神仙”也尝尝。P7-9
岁月沧桑,春秋代序。一眨眼,敦煌剿匪的往事,已过去了60多年、半个多世纪。
往事如烟,记忆犹新。今天,当我们回首往事,那一幕幕仿佛又浮现在敦煌南山、西湖、北湖和雪山、戈壁、草原。这是一片英模们用血汗换来的地方,这是一片充满传奇的地方,这是一片令人崇敬和神往的地方。
在敦煌两年多的剿匪战斗中,我剿匪部队指战员和地方民兵在茫茫戈壁、浩浩草原洒下了他们的鲜血,献出了他们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忠诚。抚今思昔,活捉乌斯满的特等功臣孔庆云,特等战斗英雄张凤鸣、张拉扣,侦察英雄王永刚、王晓阳……深入匪巢、舌战匪首的虎胆英雄来推夫、李万祥,智勇双全的剿匪英雄李源,剿匪民兵英雄吕玉,支前模范刘黑女、温占国等,以及南湖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杨日明、贾延尚、范淳等七烈士一一走来,音容宛在。他们的名字已如雷贯耳,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如春风化雨,万紫千红。
敦煌剿匪的故事,到尾声就算结束了。但我总觉得意犹未尽。在我实地采访和征求书稿意见时,那些尚健在的七八十岁的老人,总能给我讲一些鲜为人知的剿匪故事,我只有在已有的素材和篇幅上及时增补和完善,使作品血肉更加新鲜丰满。他们期望我早日将敦煌剿匪故事公布于世,让人们了解敦煌艰难的昨天,珍惜敦煌幸福的今天,开创敦煌美好的明天。
党水千年流,涌泉万代长。愿敦煌剿匪的故事,从此不要中断;愿敦煌剿匪的故事,不断续写新篇;愿敦煌剿匪的故事,与敦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相映生辉,霞光永照……
诗云:
六十年前熄烽烟,残匪逃窜聚南山。
两裁军民征战苦,传奇故事万代传。
朋友,你知道敦煌吗?你去过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玉门关吗?朋友,你知道敦煌南山吗?你去过南湖、西湖和北湖吗?
说起敦煌,朋友们可能大都知道,甚至去过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玉门关。说起敦煌南山、西湖和北湖,朋友们就不一定知道,甚至很少去过了。
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后,敦煌南山、南湖、西湖和北湖一带,一时成了土匪啸聚和出没的地方。这些土匪,一部分是兰州战役中溃逃的国民党骑五军散兵游勇与敦煌的土匪恶霸和潜逃的敌特务分子组成的所谓“仁义救国军”;一部分是在新疆发动反革命叛乱,被王震将军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经肃北马鬃山逃往敦煌南山的乌斯满残匪。他们熟悉地理,行踪隐秘,虽人数不多,但穷凶极恶,顽固死硬,在和平的阳光下投下一层恐怖的阴影。他们在玉门、安西、敦煌一带伏击我军运输车队、抢劫人民群众的财物、杀害我保安队战士,甚至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兰州战役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驻守河西第三军军长黄新廷,奉彭德怀司令员的命令,进军河西、驻扎敦煌,在敦煌南山(党河南山)、南湖、西湖和北湖的戈壁大漠、雪山草原,先后与以土匪头子马玉林、毕善禄和敦煌恶霸地主张维秀(张二麻子)为首的“仁义救国军”匪部,以乌斯满为首的叛匪,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剿匪战斗,最终将这两股匪徒一一歼灭,活捉匪首乌斯满。之后,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指示,军地双方积极争取被叛匪挟裹的哈萨克牧民,为南山剿匪画上句号。
敦煌剿匪,是民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战斗,也是一曲感人的民族团结颂歌。在剿匪战斗中,敦煌汉族群众与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群众齐心协力,筹集军粮、提供情报、担任向导,为剿匪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敦煌是丝绸之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因为在当年敦煌的剿匪战斗中,剿匪安边和保护莫高窟是相辅相成的。剿匪安边是为了让敦煌这座千年丝路古城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手中,让文明的薪火相传不息。
《铁血敦煌——敦煌剿匪记》,就是以当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鲜活的人物故事为素材,以纪实和传奇为双翼,比较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剿匪往事,让更多的朋友们不仅为敦煌辉煌的历史文化所震撼,而且为敦煌豪迈的英雄情怀所振奋。
欢迎朋友走进敦煌南山,走进南湖、西湖和北湖,追忆和感受敦煌剿匪的铁血记忆……
诗云:
千年丝路烽火燃,民国以来战云残。
敦煌剿匪情悲壮.碧血丹心映雪山。
李茂锦著的《铁血敦煌》以敦煌解放后两年的剿匪艰苦斗争为背景,通过很多鲜活的人物故事,再现了我剿匪部队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追歼“仁义救国军”残匪,活捉叛匪头子乌斯满的传奇故事。敦煌剿匪战线涉及敦煌、肃北、阿克塞三县(区)的南山、南湖、西湖(北湖)、盐池湾和海子草原,场景宏阔壮美,情结跌宕起伏,描写生动传神,读来荡气回肠。敦煌剿匪的铁血记忆,将使读者朋友们不仅为它辉煌的历史文化所震撼,而且为它浩然的英雄之气所振奋。
李茂锦著的《铁血敦煌》以敦煌解放后两年间(1950-1951)剿匪斗争为背景,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我剿匪部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剿灭“仁义救国军”残匪,镇压通匪的恶霸地主,活捉新疆叛匪头子乌斯满和保卫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的传奇故事。敦煌剿匪的战线,纵横敦煌、肃北、阿克塞三地的南山、南湖、西湖(北湖)、盐池湾和海子草原,场景宏阔壮美,民俗风情诱人,情结跌宕起伏,故事惊心动魄,读来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