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虎啸龙吟(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贞木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洪杨以前,下灶村内也有百余户人家,大半是农夫樵子,也有几个打猎为生,倒是风俗淳朴,别有桃源。但是这几百户土墙茅舍中,偏有一个姓吴的书香世第缙绅人家。这家房子,门墙高峻,背山面水,正在村口。凡从山阴城内到下灶去的,不论水道、旱道,都要经过这吴家门口,地形上宛然是全村锁钥。并因为是村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巨宅,又是缙绅门第,所以村中一举一动,也唯这吴家马首是瞻。作者与这吴家谊属姻戚,曾经看过他们的家谱,知道自明末避乱于此,历世科甲连绵,文风不绝。

嘉道年间,有一位吴桢,字干侯,从两榜出身,历任云南繁剧各州县。那时云南各府,苗匪猖獗异常,偏又到处高山密箐,民情凶悍,差不多林深山险的地方,都有啸聚的剧盗;且地属边疆,奇风异俗,号称难治。亏得这位吴千侯虽然是一个七品县官,才具着实开展;他所到的地方,抚缉得宜,颇有政声,上方也十分器重。不到几年,就保升临安府知府,这时他正四十九岁。膝下一男一女。男名壮猷,字蕴之,年十七,已青一衿;女名娟娟,少兄二岁,待字闺中。因为云南遥遥万里,不便挈眷,就命兄妹二人仍在家中侍奉母亲,专心攻读;任上只带了一名收房婢女,同几个贴身亲随。

升任临安府这一年的秋天,恰值浙江乡试,接到壮猷平安家报,知道壮猷中了举人,而且高中在十名以前。信内还说来年初夏,是他老人家的五十大寿,母亲的意思,定要挈带兄妹,到云南来奉觞祝寿;定于来年正月底动身,到云南省的时候,请他派人去接。干侯接到这封家信,颇为高兴,想到自己的官运尚算一帆风顺,儿子未到弱冠,已经一举成名,将来成就或在自己之上。正在捋须微笑、神驰家乡的当时,忽然觉得冰凉挺硬的一件东西,在嘴唇皮上碰了一碰。回头一看,原来他这位丫头收房的姨太太,早已经移动莲步,在身旁侍候。

她看见老爷手里拿着一封信,望空出神,以为又是一件紧要公事,所以如此费神地思索;顺手就拿起了桌上的水烟袋,装好烟,点好媒头纸,把长长的烟嘴,向老爷的嘴上一送,助助他的精神。果然,干侯体会到这位姨太太的意思,就随意呼呼地吸了几口,笑着向她说:“这是家里来的信,壮儿中了第八名举人,也算亏他的了。”姨太太道:“哟,原来少爷高中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应该向老爷叩喜才是。”说罢,连忙把水烟袋轻轻一放,先恭恭敬敬地向干侯福了一福,就要叩下头去。

干侯一摆手,说道:“且慢,这是祖宗的庇荫。少时,中堂预备香烛,待我叩谢祖先后再说,但是将来你要多伺候一个人了。”

姨太太听了这句话,宛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愣地说道:“好好的叫我伺候谁呢?”

干侯知道她误会到别的地方去,暗暗地好笑,就举着桌上的信,对她说道:“信上说,明年太太率领着孩子们,要到这儿来替我做寿,太太到了此地,不是又要你多侍候一个人了?”

姨太太喜形于色地说道:“呦,原来如此,这太好了!本来这上房内,每逢老爷到外边去的时候,除了几个老妈子,只剩我冷清清孤鬼似的一个人。有时候逢到文武官员喜庆应酬,我年纪轻,也摸不着头路,有了太太做主,万事都有脊柱骨儿,多么好呀!少爷、小姐一家子都聚在一块儿,又多热闹呢!”

干侯听她天真烂漫地说了一大串,一面暗暗点头。知道他这位姨太太貌虽中姿,心地倒还光明纯洁,绝不是斗妆争艳、捻酸吃醋的那流人物,于是慢慢地对她说道:“我本来对于许多家眷,盘踞衙门之内,是不大赞成的;因为家眷一多,难免引朋招戚,无意中就许招摇惹事。何况家乡到此,万里迢迢,可是现在情形不同。最要紧的,是壮儿青年中举,难免不意气飞扬,目无难事;不如在我身边,可以随时督饬,不致荒废学业。明年出来,万里长途也可增长些许见识,所以这回太太率领儿女出来,我倒是很赞成的。”

P2-3

目录

上册

 第一回

剑气腾霄 山农话旧

彗星扫野 学士思亲

 第二回

游戏出风尘 韫椟藏珠何妨厮养

恢奇共樽酒 筠帘梧院小驻豪踪

 第三回

古刹惊泥丸 非鬼非魔尸居余气

深山掇蛟卵 疑真疑假别有会心

 第四回

何地无才 一笑锡佳名便成羽翼

且喜有胆 三更驱怪物小试陶熔

 第五回

风雨聚萍踪 矮屋寒灯团客影

烟霞留芳躅 灵猿毒蟒窟蛮乡

 第六回

阜锡驻云窝 匣剑化龙丹炉护兽

结庐在仙境 珠泉喷雪松壑听涛

 第七回

龙蛇产大泽 风波壮阔权作扶余

螳雀逐高枝 鬼蜮迷藏须问弥勒

 第八回

兰若降仙姝 魂销莲瓣

荒岩遇铁汉 掌擘松林

 第九回

千里漂流 灾黎抛难妇

三年乳哺 痴虎育孤儿

 第十回

痴虎儿泣血呼天 小人有母

金毛犼搜林捣穴 大侠诛凶

 第十一回

穴隙钻墙 半夜芳踪漏秘语

银钩铁划 三生石上最销魂

 第十二回

血染赤城霞 惊看匹练舞虹万弩攒月

神驰金屋梦 偏喜玄机注牒青鸟传笺

 第十三回

人迹板桥霜 莲瓣双双似曾相识

香迷金谷酒 芳心扣扣未免有情

 第十四回

桃李具冰霜 凤舞鸾翔且看她小试身手

干戈寓谈笑 龙潭虎穴谁斫此大好头颅

 第十五回

渡水登萍 白发翁豪谈惊座

迎宾飞箸 红娘子妙语解颐

 第十六回

击楫歌清流 荻岸蓼洲一带江山如画

当筵恸往事 痴儿慈父此中血泪难分

 第十七回

一夕起波澜 飘忽江帆难逃巨眼

片言传噩耗 郎当破袖惊碎芳心

 第十八回

看剑引杯长 借箸运筹有奇有正

伏兵乘月黑 弯弓盘马擒贼擒王

 第十九回

如火如荼 甘疯子乘醉却敌

十荡十诀 黄九龙先声夺人

 第二十回

弃甲曳兵 柳摩霄丧师忍辱

卧薪尝胆 东方杰切齿复仇

 第二十一回

忍耻渡江 洞庭君羞见父老

悬头作饵 红娘子血战金陵

 第二十二回

怪杰孪生 祝双哑武功绝世

驰驱千里 尤一鹗巧计惊人

 第二十三回

虎穴龙潭 老英雄侥幸脱难

慧心瘦语 俏佳人永结同心

下册

 第二十四回

了了恩仇 侠士肺肝原铁铸

依依惜别 佳人顾盼总情痴

 第二十五回

花好月圆 有情人终成眷属

兰因絮果 让老僧脱却皮囊

 第二十六回

狭路逢仇 奇丐挥独臂

荒郊养疴 娇女慰亲心

 第二十七回

雀选起风波 恩仇了了

龙吟惊海窟 奇事重重

 第二十八回

海市蜃楼 扶余通秘道

荒岛绝壑 姽婳作元戎

 第二十九回

华灯初照 玉女舞梨花

莲漏三更 佳人进醇酒

 第三十回

璇阁佳人 酞醪布巧计

草堂逸士 蚁阵斗奇兵

 第三十一回

偏邑屈奇才 折腰吏半生落拓

荒山斗怪兽 强项令千里驰驱

 第三十二回

孤岛起风波 女将军鸾刀追敌

莽夫泄隐秘 俏佳人鸩羽殪仇

 第三十三回

情魔孽海淡于烟 那堪回首

春色横溪浓似酒 无限关情

 第三十四回

扑朔迷离 女昆仑初献身手

稀奇古怪 老官僚全无心肝

 第三十五回

重峦叠嶂 聚气藏风

云海松涛 探奇索隐

 第三十六回

堕絮漂萍 勾栏怜薄命

帷灯匣剑 官舫隐奇踪

 第三十七回

幽谷迎宾 幻云结闺伴

画楼落月 飞燕逞奇能

 第三十八回

飞蜂针紫霓剑 秘岛却敌

五禽戏化象拳 神功惊人

 第三十九回

葫芦谷 水陆联盟

莽歇崖 仙踪偕隐

 第四十回

曹娥江弹指惩凶

华严寺隐身戏敌

 第四十一回

宝剑化龙 翩翩诱敌

长篙点雪 步步凌空

 第四十二回

莽头陀俏佳人 争强争弱

布奇门设巧计 擒贼擒王

 第四十三回

虎啸龙吟 描写些英雄人物

墨枯笔秃 消磨了岁月闲情

序言

朱贞木作品分卷说明

叶洪生

朱贞木是浙江绍兴人氏,生平不详,为抗战初期北方武侠小说名家,乃“超技击派”巨擘之一。其人国学造诣极佳,文笔隽妙而饶奇气,早年曾仿还珠楼主写剑侠小说(如《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三部曲);嗣后别辟蹊径,大量撷取还珠小说中的神奇素材化入其作品,并附会历史人物,写成《虎啸龙吟》《七杀碑》等书。

一九四八年前后,朱氏复以苗蛮边荒之风土人情为素材,写成《苗疆风云》《蛮窟风云》及《罗刹夫人》等系列作品;以叙事离奇、布局诡异见长取胜,亦自成家数。可与白羽、郑证因分庭抗礼,鼎足而三。由于朱氏曾首创白话章回,而其小说笔法、内容又多为五十年代港、台武侠作家所仿效,因有“新派武侠小说之祖”的美誉。其一生共撰武侠小说十五种,本《大系》所选者有四:《虎啸龙吟》《七杀碑》《蛮窟风云》及《罗刹夫人》。今分别作导读说明于次:

一、《虎啸龙吟》

本书写于抗战时期,共四十三回约六十万言,为朱贞木作品中极罕见之章回体武侠小说。故事大意是叙述一干江湖侠士心存明室,乃组织义军协助“太平天国”起事,意图推翻满清。不料洪秀全骄狂自恃,拒纳忠言;彼等见事无可为,遂飘然远隐,不知所终。全书十九俱以反清志士如何相识、结交、缔盟的经过为主,对于揭竿起义与两军对垒之战事,着墨不多。

虚构之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点染穿插,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尤其是作者于演叙内家拳法来历一折,更详参《清史》“艺术传”所载武术家王来成(征南)事。传中谓王来成得单思南传以武当内家绝学,精擅点穴法,并与明末大儒黄梨洲(宗羲)相善。梨洲之子百家拜王来成为师,演其说为《内家拳法》一卷,后竟绝传。本书由此附会,乃创造出太湖王黄九龙(黄梨洲后人)、王元超(王来成后人)、单天爵(单思南后人)等小说人物,写来栩栩如生,颇具匠心。

其次,书中出现的奇功秘艺、神兵利器及毒蛇怪物,圈为武侠说部不可或缺的趣味性材料;然由作者所夹叙练武基本功之各节,显见其为内行人,殆无疑问。至于书中对武功之渲染(如一跃十余丈),则不过是故神其说而已。

本书另一大特点,是作者公然在小说中现身说法、说理,并不时解说故事内容,提醒读者莫忘前情;甚至亲自登场解析小说技法(如第四回作者旁白“小说须用虚、实、伏、映”即为一例)。凡此皆大悖常理,为其同时期作家作品所仅见。

复次,本书颇喜采一人倒叙法,借独自或对话将许多奇人、奇事、奇情陆续带出。作者自称此乃“挖云补月法”(见卅二回),实为旧说书人陋习;偶一为之或以特殊手法表现固佳(如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与金庸《雪山飞狐》),但滥用则冗长难读,不足为训。好在作者文笔生动活泼,绘声状物均极传神;因之金书明快流畅,颇值一阅。

早期朱氏诸书均分由天津“正华出版部”“平津书店”及北平“北京书店”(平津与北京为连锁书店)出版。由于本书之原刊本未见,笔者乃搜集过去台、港两地翻印之俗本互参编成。特附此以供读者参考。

二、《七杀碑》

本书为抗战胜利后作品,上海出版,共分为廿七章,都四十万言。在朱贞木小说中,本书较为平实;但文笔流畅,给构严谨,对话亲切有味,寓有至理,因而最负盛名。

“七杀碑”相传为明末流寇张献忠所立(在四川成都),碑文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此即本书取名之来由。

但耐人寻味的是,本书虽以明末为历史背景,不唯自称“八大王”的张献忠从未登场,即使书中提及,亦不过是轻描淡写,点到为止。反而全书以主角武举人杨展的“侠”“情”故事为小说基调,唯作者写此亦与众不同。

本书所主张的侠义精神,特别强调“慈悲为怀”的广阔胸襟。诚如作者借杨展于粱上刻字所云,具“英雄肝胆,儿女心肠”八字者,方为真侠义:“有了英雄肝胆,没有儿女心肠,无非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算不得英雄。有英雄肝胆,还得有儿女心肠;亦英雄,亦儿女,才是性情中人;才能够爱己惜人,教人民于水火,开拓极大基业。这里面的道理,便是英雄肝胆占着一个‘义’字,儿女心肠占着一个‘仁’字。”(见第廿七章)试看同一章中,作者透过齐寡妇之口痛斥张献忠是“不顾民命”“凶杀如魔”;说他“出之以邪,终难成事”,而杨展“出之以正,便能日起有功”。两相映照,岂不是已从侧面点出《七杀碑》具有反讽意味的书名与主题了吗?原来其故在此。

至于所谓“儿女心肠”则一语双关:既指侠者须有菩萨心肠,又指侠者之儿女情长。因此男主角杨展周旋于众女之间(包括瑶霜、锦雯、三姑娘、九奶奶及齐寡妇),到处留情,无往不利,固为题中应有之义也。唯此书尚未至“一床数好”地步,要等《罗刹夫人》出版,方掀起武侠小说界的情海波涛。

本书在人物刻画上,以“川南三侠”之亦庄亦谐、神出鬼没最为生动。尤其是“铁脚板”这一角色,更是形相突出,如闻声。想必是这一类江湖人物,心志单纯,容易描摹,而其本身又深具传奇性,较能讨好之故。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中的“川南三侠”与郑证因《鹰爪王》中的铁笛丐侠崔平、活报应上官云彤等小说人物造型、习性,均直接影响到卧龙生的处女作《风尘侠隐》。而鹿杖翁之名亦为金庸“借”入《倚天屠龙记》中去。至于武功方面,掌力如“五行掌”“五毒手”“琵琶手”,轻功身法如“移形换位”;独门暗器如“蝴蝶镖”“七星黑蜂针”等等,皆莫不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台、港武侠作家所套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大体说来,本书故事偏重写实,甚少浮夸,即或为绽情节曲折多变,偶作惊人之语,作者亦能收束以平常之事,庶不致落于荒诞不经。唯一在引证史实上之错误,乃系哥老会(洪门嫡系)不应出现于明亡之前。再者,作者不时自幕后现身,插科打诨,此又不脱旧说书人之故习了。本书原刊本未见,亦对照早年台、港之翻印本编成。小说故事似未完,并此存疑,以就教于方家。

三、《蛮窟风云》

本书为抗战胜利后作品,民国卅七年(1948年)春由北平北京书店、天津平津书店(上海有分店)同时出版,共分为卅章,都卅余万言,初版原名《边塞风云》,后改今名。本书故事以明代世袭黔国公沐英后人平服滇南八寨酋乱为经,以各路江湖奇侠与秘魔崖九子鬼母一派之武林恩怨为纬,点染穿插,乃敷演成篇。

由作者塑造人物与场景道具上可以明显看出,本书深受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之影响;特别是书中的九子鬼母及其门徙,竟完全是由《蜀山》里的鸠盘婆及“秘魔九鬼”蜕化而成。亦唯如此,本书写景彩笔纷披,竟可与还珠功力悉敌,而非同辈任何作家所及。

本书最大“奇”处,是三分之二以上为小说人物“独自说书”;前后共计十次,每次从两千言到五万言不等。在作者来说,原想借“穿针引线法”“挖云补月法”等小说技巧,将书中人物一一带出;并欲借各个不同,人物之口以整合、拼凑一桩事实。但因每一角色“独白”部分太多太长(十次大段独白后始见正文主脉);而“说书”时作者浑然忘我,说得痛快,竟以其“全知观点”来代替书中人的“一知观点”来叙事,乃犯兵家大忌!因此笔者迫不得已而将本书第六章红孩儿补叙往事的“话中话”部分(约三万字)改为客观叙述文字,以求符合小说基本原理。

虽然本书有此技巧上之弊病,但作者文情之茂美、布局之奇诡、打法之精采以及创造奇形兵器、暗器之能耐,在在令人激赏。特别是第十三章写阿迷狮王普辂初遇九子鬼母一折,更是妙语如珠,层出不穷,尤见作者之才华巧思。唯此书并非其苦心经营之作,在小说之结构与布局、桥段上,漏洞颇多;参见笔者眉批评注,便知究里。

本书之原刊本为“平津版”,无分段、胡标点、乱分回,品质颇劣;经本《大系》重新整理后,可得善本矣。  四、《罗刹夫人》

本书为《蛮窟风云》后传,亦由“北京”“平津”两家连锁书店出版;共分为卅三章,约近四十万言。本书开场描写金驼峰异龙湖及“龙飞豹子”之来由,几乎与前传所叙完全一样;然前传于此,除了卖弄文笔外,可谓无的放矢,而后传则内中大有文章(即藏金之秘)。其次,本书人物亦颇擅于“独自说书”,唯不似前传问题之严重。以论布局、桥段,实远在前传之上;而其悬疑性、趣味性更犹有过之。但作者由幕后走到幕前,现身说法(如第四章末谈情说爱)干扰小说进行,则为智者所不取。

从书名上看,似乎《罗刹夫人》是从前传末一章罗刹女(为九子鬼母三女徙之一)离奇失踪而来。不然!此书所谓罗刹夫人不但另有其人,而且还有新旧、老少、真假、生死之别。作者以其生花妙笔一步步将读者引入其预设的迷难幻境,乃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小说效果,充分发挥,的确可圈可点。罗刹夫人(正牌)、罗刹女与沐天澜之间的“三角恋爱”为本书之主题。作者写情写欲,写春光之旖旎,均为别书所罕见;而其所建构的众女倒追男、“一床三好”模式,却被五十年代台湾武侠作家奉为圭臬。此外,本书酿造之诡异气氛、曲折离奇笔法,亦唯有金庸能学步,且由此更上层楼。

另值一提的是,本书第廿四章写罗刹神话、白国因由以及大理境内有关“天龙八部”之种种传说,或为金庸后来构思《天龙八部》小说灵感之泉源。是耶非耶?则有待读者自行“比较武学”了。

内容推荐

《虎啸龙吟(上下)》写于抗战时期,共四十三回约六十万言,为朱贞木作品中极罕见之章回体武侠小说。故事大意是叙述一干江湖侠士心存明室,乃组织义军协助“太平天国”起事,意图推翻满清。不料洪秀全骄狂自恃,拒纳忠言;彼等见事无可为,遂飘然远隐,不知所终。全书十九俱以反清志士如何相识、结交、缔盟的经过为主,对于揭竿起义与两军对垒之战事,着墨不多。

编辑推荐

《虎啸龙吟》被称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的后期创作代表作品。全书写得惊险离奇,环环紧扣,布局奇诡,侠情兼备,笔法细腻,不拘传统,既有北派作品雄浑飞扬之神气,又借鉴了南派作家“武侠、爱情、探险”相结合的故事结构,堪称一部融南北派风格于一体的武侠力作,同时它也为旧派武侠小说创作画上了完美的一个句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