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生事总堪伤(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汤涛编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我的家世

我家原籍蒙古,是元朝蒙古族宰相脱脱氏之后。早岁有一部分脱脱氏的家属在南通任职,我家祖先遂迁居于此,以后子孙延绵下去,就是江苏省南通县人。

南通位于长江之尾,东海之端,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状元公张秀直,名謇,号啬庵,生于清咸丰三年,卒于民国十五年,秉性廉洁,薄功名,亲见朝政之腐败,乃辞职而归,开始施行地方行政,先后创立垦牧公司、盐业公司、渔业公司、大生纱厂、大达轮船公司、淮海实业银行、以及各级中等小学校、高等商业、师范土木、蚕桑刺绣、农业和医科大学。一切设施,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已无前例,遂使南通一跃而为全国之模范县。

先太祖父吟庆公,幼承庭训,喜读书,轻功名,善经商,遂以商起家,故家境富裕,留给子孙不少的遗产。先曾祖父麟甫公是一位好文章诗词,又喜作地方公益、救济贫民工作,惟不治生产,不善经营,所以将祖先所遗财产都花在慈善事业方面,因此家道日益中落。

先曾祖母孙太夫人,出自名门,富足之家,是一位容貌美丽而善于享受物质的大家闺秀。从小除学习诗词外,又请名师教以音乐,如胡琴、琵琶等,且能歌善舞。十七岁嫁先曾祖父,夫妇间非常恩爱,为人聪明能干,但不善治家。因此,先曾祖父母死后,并无多少遗产留给后辈。先曾祖母生有二子,长子即先祖父釐东先生,次子早殇。

先祖父少甫公,名鳌东,生于清同治初年。少甫公和当时国务总理孙宝琦先生交谊甚笃。他目睹清廷政治腐败,饱受外人欺凌,因而深感外交的重要。他经常给孙总理提些外交建议,孙总理对于先祖父的见解,钦佩且容纳。先祖父对于培植青年的外交人才,不遗余力,他教导他自己的儿女要学习外文,以期在外交界有所贡献。平时教育儿女等要为国尽忠,为社会谋福利,勿以个人利益为图,待人须忠厚,而有至诚,并须有高尚学问,方可为国家有用之才。

先祖母王太夫人,系南通望族,幼承庭训,深知礼仪,相夫教子,克尽辛劳,殁于民国二十年冬,享寿七十三岁,生子三女一。

长子即先父君嗥,字既同,生于一八八五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殁于民国三十年十月二十一日,享寿五十七岁。先父自幼好学不倦,精通中英文,精诗词,善文章。幼承先祖父亲自教学,长人天顺高等学校读书,并留学日本,专攻外交政治及外文。返国后,初在高等学校教书,随即进入外交界服务,先后在东南亚、美国及加拿大等地使馆工作,凡三十余年,对于我国外交建树颇多。他平素忠直勤俭,工作负责,对于我国外交及维护侨民之权利不遗余力。先父仪表壮伟,又富才能,多为外人赞誉,其在外国使领馆最后一任为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事。对于外交及侨务,极尽辛劳,民国三十年调外交部工作,仅数月不幸因心脏衰弱,逝世于重庆,享寿仅五十七岁。

先母江太夫人,生于一八八六年阴历十一月十三日,系扬州籍人,为实业家江又新老先生之女。九岁殇母,继母江太夫人,抚养爱护,一如已出。江太夫人慈祥贤淑,故先母自幼未受失母之苦,后因先外祖父经商南通,故随家迁居于此,并入高等学校读书。十九岁嫁先父,勤俭持家,事舅姑至孝,先祖父母爱媳如女,先祖父暇时,并教先母中国古文。

当先祖父移居北京,任天顺高等学校监督,全家迁居北京,先母亦就教于北京初级小学,深受校内师生爱戴。不幸未几,先祖父去世,而先父已入外交界服务,先母以孀姑无人侍奉,儿女幼小,虽家父常派往海外工作,先母皆因此未偕先父同往,其牺牲之精神,如此伟大,实为常人所不能及。

先母为人精敏慈祥,治家勤俭,待人忠厚.事翁姑尤孝,亲戚朋友皆相赞誉。直至民国二十一年家父任温哥华总领事时,先母以先祖母已去世,而我已嫁,诸弟皆须受高等教育,方携弟等随先父赴任。在先父任内,对于先父外交干涉,服务侨民,协助良多。民国三十年,随先父回国未久,即遭先父逝世之痛。每念及与先父结婚数十载未能终日相伴,此数年来始享夫唱妇随之乐,今聚失所凭,痛何以堪。一九四九年在台湾小住数月,即赴暹罗三弟紫宸处,得享儿孙绕膝之乐,以终余年,殁于一九七〇年八月三十一日,享寿八十三岁,生女一子三。P1-4

目录

作者弁言

一 我的家世

二 四岁随父母进北京

三 考取南通女师

四 从沪江转学大夏

五 与伯群先生结婚

六 婚后首都生活

七 伯群先生视察西南

八 愚园路1136弄31号新宅

九 子殇母殁

十 亲历汪精卫遇刺

十一 三叔赴任悉尼总领事

十二 沪战乱,港飘零

十三 任保育会贵州分会会长

十四 贵阳遭日寇滥炸

十五 重建花溪新校区

十六 父亲返国陪都暴殁

十七 大夏国立风波

十八 蒋总裁两晤伯群先生

十九 伯群先生重庆逝世

二十 奔走沪宁去国离乡

二十一 定居美利坚

二十二 附录

余等婚事

永年轮土案呈中央党部

蒋宋美龄致保志宁函

抗战期中的妇女与兵役

保志宁致胡蝶函

何应钦致保志宁函

保志宁致欧元怀校长函

王伯群生平

略记王文华将军事绩

代办贵阳王伯群故居过户记

被遮蔽的王伯群

序言

在创作保志宁回忆录工作之前,我曾花费数年潜心发掘和研究其丈夫王伯群先生。

在星河灿烂、风起云涌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王伯群先生无疑属于名留青史之人杰。

对我如此勤力地去研究王伯群,一位挚友有些不解,接连抛了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研究一个被历史尘封的人物?

2.王伯群有何历史事迹和功绩,值得你去追念?

3.曾轰动上海、波及全国的“王保婚姻”风波,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通过答疑解惑来回答友人的提问,也许是读者有效了解王伯群、保志宁和民国那段历史真相的诚实且嘉巧的方法。

研究王伯群先生,用简白两个词来表达,即缘分和责任。

王伯群先生是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创办人和校长。基于其母校校长身份,我对其一生事迹充满了好奇和亲近感。十年前,我曾对从江右鄱阳瓦屑坝出发的“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史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王祖籍江西,其世祖王玺于明朝末年随定南侯景双鼎平黔乱,最后落户黔西南兴义县景家屯。作为赣地子民,自然对王伯群家族的移民个案如获至宝。诚然,诸上所言只是一种情怀,真正至为重要的是,发掘被史学界遗漏之人物,且又是推进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这对研究者来说,其中之欢喜,无异于发现藏宝图。

这就是我为什么着力研究王伯群先生的基本动因。

接着,我拟用写意笔法介绍下王伯群,算是对友人第二问题的答复。

作为民主革命先驱的王伯群。一八八五年,王生于贵州兴义。光绪末年,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加入同盟会后,结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四位友朋: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和蒋介石。迨辛亥革命后,个体高壮的王即返国抵沪,开始了他风云激荡的传奇人生。王有几大历史功绩值得记录:一是以贵州护军使代表,与蔡锷、戴戡等积极策动“护国运动”,领导贵州独立,终使袁世凯败丧,共和重光;二是追随孙中山直接参与“护法运动”,任广东军政府署理交通部长;三是参加南北议和,和平统一,与孙中山安危与共。

作为政治家的王伯群。一九二七年四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王担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招商局监督。在交通部长任上,策远谋,弭大患,精诚弥耿,以民族主义者姿态,力行废除德日美等不平等条约。先后担任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府委员、川滇黔视察专员和国史馆筹委等。一九四四年五月,国民政府颁予勋章,以表彰其政绩。

作为著名教育家的王伯群。王先后任交通大学校长和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校长。一九二四年,捐资创办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担任董事长和校长。王殚精竭虑,在其执掌下,大夏拥有上海、贵阳校区,并开设香港分校;同时创办上海大夏附中、光夏中学、贵阳附中、南宁附中和重庆附中,大夏被誉为“东方哥伦比亚大学”。

在出版《王伯群与大夏大学》之前,王伯群先生的平生事迹,读者一般在网上所能搜索到的就是广为谬传的“王保婚姻”之轶闻。八十余年前海上坊间流传“大夏校花”保志宁一九三一年嫁于王之前,曾提出过三个条件:第一,赠其嫁妆十万元;其二,婚后供其出洋留学;其三,为其购置一幢花园别墅。这三个条件被《生活》周刊等媒体报道后,经《大公报》大肆演绎,众口铄金,推定王有贪腐之行为。一九三一年底,王辞去交通部长,引起社会一片哗然。时人谣称王是“娶了一个美女,造了一幢豪宅,丢了一个官职”。

史实真相果真如媒体和坊间所传吗?王伯群是确有贪腐受贿其事?还是捕风捉影、以谬传谬?

档案是证伪和证实最有力的工具。笔者剥笋锤定,在对相关档案史料进行爬梳和考证后发现,王伯群辞任部长一职,其实跟国民政府改组有关,与涉嫌贪腐无涉。

(四)王保结婚十三年,他们经历不少重大事件:譬如“王保婚姻”风波、“永年轮烟土”案、“大夏国立”事件、国史馆筹备以及家庭变故等。为还原真实历史,笔者赴南京二史馆、上海图书馆、王伯群故居、贵州省档案馆等馆查询档案文献和实证调查,以便读者了解事件的真相与过程。

本回忆录虽为个体记忆,但不失为一份珍贵、独特的记忆档案,具有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参考价值。这部回忆录,相望能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大学、高层政治生态、社会世态和家族变迁史,提供一份个案参考。

美国传记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字面上来讲,这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上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的,所写下的。”此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回忆录,我只能这么说,从署名上来说,是我创作的,但真正的故事是保志宁女士所创造的。

本书创作得到华东师大文化建设项目资助。本书能够出版,首先得益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薛羽先生。作为该社近现代文史文献编辑中心常务副总监,他敬业且富有担当,充分体现了出版人的专业精神和珍贵品格。在编辑过程中,感谢出版社领导及编辑们为此书所做的努力、关心和指导,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代局限性,文中难免有不妥之处,相信成熟的读者能甄别分辨。回忆录创作是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即使再精细勤勉,但限于个人水平,书中的谬误也一定不少,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八日

青云书斋

内容推荐

保志宁为民国时期上海市教育局长保君健侄女,中国近代政治家、教育家、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夫人。汤涛编著的《人生事总堪伤(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为其当年所写读书、生活、交往等方面的记录,涉及民国政治生态、民国人物往来,以及一些社会文化状况,具有特定的史料价值。

编辑推荐

20世纪初,来自外交官家庭的保志宁,嫁给了大她26岁的交通部长、大学校长王伯群。13年的婚姻给了她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王伯群说:人生事总是堪伤,恰如春梦一场。汤涛编著的《人生事总堪伤(海上名媛保志宁回忆录)》,讲述了大时代里“她”的小故事。她,既新潮开放又独立果敢,既勇于突破世俗藩篱,又坚守传统家庭祖训,她,享受到了丈夫事业带来的福祉,也体会到政府高层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感触到了高层权力之间的倾轧、陷阱、争斗和觊觎,也体验到离乱时代带来的欺凌、抗争、苦难和坚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