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围绕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做了颇有建树的独到思考,旨在为一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难题的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管理者等提供一种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为了让读者更能理解文中阐述的内容,作者胡海升以理论+国学+经典案例的叙述方式展开,相信能给读者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带来实际帮助。
| 书名 |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 作者 | 胡海升 |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围绕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做了颇有建树的独到思考,旨在为一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难题的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管理者等提供一种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为了让读者更能理解文中阐述的内容,作者胡海升以理论+国学+经典案例的叙述方式展开,相信能给读者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带来实际帮助。 内容推荐 胡海升著的这本《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从企业文化的兴起、建设过程的分析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考察了企业文化的基本领域,包括对企业形象及品牌战略、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的培育、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及其价值观等关涉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等,都做了较为细致的阐释与说明,并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常识性认知误区,并力图带领大家步入企业文明的世界。 目录 序一 文化是企业之魂 序二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 序三 “怎么走”胜过“走出去”——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传播 序四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之魂 序五 企业文化之新境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序六 优秀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因 第一章 企业文化的全球化视野发展与研究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层次与深意 第三章 企业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第四章 企业文化的创立与管理 第五章 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施 第六章 企业文化策划设计与实践操作 第七章 企业品牌建设与形象塑造 第八章 企业文化变革与创新 第九章 企业文化落地与实施 第十章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在爱立信公司的总部,人们能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早已发黄,上面依稀可见一些留辫子的中国人,这张照片被爱立信公司保存了110多年,拍摄的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国代表团在瑞典爱立信(Ericsson)公司总部时的情景,正中端坐者为礼部尚书戴鸿慈,余者或泰然而坐,或昂首而立,皆有我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风。这张照片经百余年而被保存了下来,瑞典人将历史定格,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文化,更包含着一种文明。其中,有中国人的彬彬之礼,更多的,则是爱立信公司给人类的馈赠,20世纪初,爱立信公司以电话机这一通信载体,联通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大洲大洋不再有阻隔,使高山峡谷不再是天堑。爱立信给人类的这份伟大的馈赠绵延了将近一个世纪,它改变了20世纪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异地的交流成为现实,改变了社会的形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对于这样的企业,人们或许有过很多溢美之词,爱立信公司保留照片的目的,无非是宣传其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企业文化。但我们可以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审视爱立信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里不单具有企业文化,更体现了一种企业文明,一种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明。20世纪初,爱立信以己之力,推动电信业在全世界的发展,拉开了信息化时代的序幕,使“信息”第一次作为一种资源呈现在人类面前。这份贡献,不是卖几件商品、赚几桶金能够达到的,它服务的是全世界的大众,它开启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20世纪初,爱立信俨然成了时代的先行者,领导着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 时间、地域由远而近,从爱立信的成功看当今中国的企业,我们不但看到了与当年的爱立信一样意气风发的身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给世界带来了知识、能量与探索的能力,改变了世界的形态,促进了世界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代,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创新也有了中国人的身影。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到世界人民爱不释手的微信,从青蒿素的应用到智能家居的设计,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带给全世界的礼物与馈赠。而这些礼物与馈赠,通过一个个中国企业付诸实践,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腾讯公司,从华为到联想,从海尔到格力,从小米到TCL,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越来越多,我们改变世界、引领世界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中国企业勇于担当的潜能也被激发了出来,焕发出璀璨的光芒。21世纪,世界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元素;21世纪,世界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企业。中国企业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勇于担当起世界发展的重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代、两代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企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后的政策优势,在2l世纪已经展现出了茁壮成长的不竭动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地发展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大功夫,并兼具国际化的视野。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积累经验,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中国的企业终有作为领航者的一天。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必须践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了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至高要求,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产品和服务中的集中体现。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永葆青春和活力。中国企业若想在世界范围内站住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企业的文化,更是一种文明的体现,植根于中国广博的传统文化之中,在今天得到了提炼并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中国古代人的实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我们的企业,要传承工匠精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将中国的工匠精神传遍世界,为中国的企业正名,为中国的工匠正名。 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并不是简单的提升,它需要在锤炼中获得升华。实现企业文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决定因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发展没有中断的民族,能够做到这一点,起决定作用的也是文化。中华文化沉淀了五千年,内容博大,领域广阔,思想深邃。中国的企业置身于这样丰厚的土壤中,具有先天的强大优势,如果能够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借鉴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必将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必将引领我们的企业走向文明! 中国的企业,大有可为! P323-325 序言 企业文化之新境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步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总体而言,企业文化的兴起与中国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型升级密不可分。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企业已经走过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开始步人文化管理阶段。我认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塑造“企业人”的问题,而员工成为“企业人”的根本标志就是文化的认同,即对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企业精神的认同。这一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 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来自企业管理一线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正在开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进态势。胡海升同志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文化探索者,历经多年的思考,写就了《从企业文化走向企业文明》一书。本书从企业文化的兴起、建设过程的分析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考察了企业文化的基本领域,包括对企业形象及品牌战略、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的培育、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及其价值观等关涉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等,都做了较为细致的阐释与说明,并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企业文化的一些常识性认知误区,并力图带领大家步入企业文明的世界。通读全书,感触颇多。 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在建设管理上仍然方兴未艾。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而言,具有一定的非物化特性,它看不到摸不着,却时刻起着整合、催化硬实力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而在作者看来,企业文化需要“内外兼修”,向内修炼,意味着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和环节做到位、消化好,而向外修炼,意味着企业要立足全球化视野,在与世界企业的互动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书对企业文化的基本视域与实践要素做了系统考察。作者特别清醒地指出,与国外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品牌战略相比,我国企业仍然有较大差距。作者着意顺着企业文化发展的脉络梳理企业文化的始末,以及认识企业文化在欧美、中日等地区国家的发展情况,探讨我国可借鉴的建设、管理经验都有哪些,读来引人深思。本书还针对企业文化的一些因素,包括其构成、层次、类别、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和企业形象等进行多方位的了解,给大家心里奠定一个立体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特别是针对企业文化的力量进行阐述,重点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的完整体系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包括企业文化建设带头人、传承和传播、价值观落地以及企业文化精神层次的重要内容建设的各个方面,力求详尽、深入、细致。众所周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本书从发展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梳理,涉及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规划等方面。此外,该书还针对企业文化的设计层面以及企业形象与品牌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包括企业文化的CI策划、MI策划、BI策划、VI策划四个方面,其中CI系统是由MI、BI、VI三方面构成。CI系统如何与品牌战略携手共同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内容均构成了作者企业文化建设思考的重要内容。 其次,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做好“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者认为企业文化还需要做好“向内修炼”的文化准备,这也是本书深化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另一重要特色。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越升。这就是“供给侧改革”,在“十三五”是一场重头戏。2015年12月18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改革提出要打组合拳,在需求与供给两端发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企业应该内外兼修。对内,深化体制改革,着力经营企业自己的文化,使其不但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且体现时代精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践行企业家精神,并以此为基础,悉心管理、经营企业;对外,积极融人世界体系,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并潜移默化地将自身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出去,乘着“一带一路”建设之风,笃行融合发展之实。不断做强做大自身,并着力践行“工匠精神”,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本书围绕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诸多热点问题,做了颇有建树的独到思考,旨在为一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难题的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管理者等提供一种思路和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为了让读者更能理解文中阐述的内容,作者以理论+国学+经典案例的叙述方式展开,相信能给读者具体的企业管理实践带来实际帮助。我殷切地期望胡海升同志能够在企业文化这一领域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为中国企业管理奉献出更具启示性的研究成果。 书评(媒体评论) 全球视角,贴近本土,本书系统鲜活地展示作为灵魂的企业文化,相信细细品读定会获益匪浅。 ——程恩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兼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当下,作为热点中的热点,关于企业文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 要成为脱颖而出的、真正得要领的优秀研究与著述,一定要找好系统研究和深度解读的精准切入点,锚定框架的延展主轴。 一、企业精神的密码如何开启?企业价值的坐标如何定位? 二、产业升级的大格局下,在全天候的国际市场竞争前沿,怎样有效地组织企业的战略竞争? 三、如何打造企业文化的升级版?通过变革、创新,特别是企业家精神综合提升后更好的良性互动,推动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的系统性动态演化升级。 这就是本文框定的企业文化研究视角。如果你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中遇到困难的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企业文化管理者。本书将是您的良师益友。 ——路卓铭(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与国内外同类的企业文化书籍相比,该书讲了很多企业管理者“熟知”但不一定“真知”的管理真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等等。没有一流的企业家精神,难有一流的企业文化;没有一流的企业文化,难有一流的管理水平;没有一流的管理水平,难有一流的企业竞争力。同时,该书还认为,再好的企业文化理念不落地也白费,优秀的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等等。这些观点契合了党和国家当前的发展方向。 ——乔东(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博采众长,基于全球视角,通过案例的方式将国外现代企业文化精粹与国内企业文化相融,在保持传统文化优良品质的同时,中西合璧,与时俱进,构建了一条系统的企业文化脉络。对于企业家来说,本书能够助力企业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本书对思考企业的生命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赵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资深品牌管理专家) 我曾将中国金融文化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利、法、信、义、道”。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为前提,要以“道”为基础。在目标上体现为“利”,在行为上体现为“法”,在他人体现为“信”,在社会体现为“义”,而在这一切之上,则体现为“道”。本书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明形成、企业家精神构建等维度进行阐释…… ——唐双宁(全国人大农村与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