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蔷薇园(精)/汉译波斯经典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波斯)萨迪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蔷薇园》是一部箴言故事集,体例是散韵文兼诗体。以散韵文记故事,以诗句阐发哲理。全书共分8章:帝王的品行、修士的品德、知足的优越、沉默的裨益、爱情与青春、衰谢与长生、教育的功效、行为的准则。

《蔷薇园(萨迪智慧枕边书)》选录了《蔷薇园》中的部分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以睿智深邃的思想,诱导劝诫的方式,言简意赅的语言,论述了领导风范、智者品行、处世、知足常乐、沉默是金、交往、教育、婚姻等等内容,寓意深刻,警策隽永,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蔷薇园》凝聚了萨迪思想的精华,是诗人对自己流浪生活的总结和思考。它是一部箴言故事集,体例是散韵文兼诗体。以散韵文记故事,以诗句阐发哲理。它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汇诗歌、散文、寓言为一体,隐诤诫于诙谐中,寓哲理于叙事内,含辛辣于幽默间,凝浓情妙趣于轻描淡写中。

目录

原版总序

译者序波斯大诗人萨迪和《蔷薇园》《果园》

序诗

写作《蔷薇园》的缘起

第一章 帝王的品性

 一、心存善意的谎言救人一命

 二、死不瞑目的国王

 三、貌不惊人的王子

 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五、嫉妒产生罪恶

 六、一个暴君

 七、身在福中不知福

 八、一个防人谋反的国王

 九、一个临终的国王听到前方捷报

 十、阿丹子孙皆兄弟

 十一、一个修士讽刺一个总督

 十二、暴君的最好的敬主之道

 十三、一个豁达淡泊的修士

 十四、国王平日惜财,战时军人惜命。

 十五、无官一身轻

 十六、伴君如伴虎

 十七、一个资助贫穷信徒的贵人

 十八、一个慷慨大方的王子

 十九、上求材,臣残木

 二十、恶吏遭报

 二十一、俟机雪恨

 二十二、善有善报

 二十三、一个逃跑的奴隶

 二十四、忠臣义不背主

 二十五、信徒应虔诚拜主

 二十六、当心受害者心头上的浓烟

 二十七、绝技勿轻传

 二十八、高傲的寒士

 二十九、畏惧真主与畏惧国王

 三十、不应滥杀无辜

 三十一、廷臣的心理

 三十二、骗局暴露

 三十三、一个秉性善良的大臣

 三十四、报复不可过分

 三十五、兄弟落水,一人得救

 三十六、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三十七、报喜碰壁

 三十八、无须发言,不要喋喋不休

 三十九、命运好坏不取决于本领

 四十、阿拉伯国王和一个中国使女

 四十一、亚历山大靠什么征服天下

第二章 达尔维什的品德

 一、妙语答客问

 二、信徒应诚心拜主

 三、怎样祈求真主

 四、一个仁者的胸怀

 五、凭衣服无法判断人心

 六、一个虚伪的圣徒

 七、不要总盯着别人的短处

 八、人贵有自知之明

 九、一个德高望重的修士的议论

 十、人的性灵时隐时现

 十一、通灵性的人离主虽远犹近

 十二、荒漠之中不可酣睡

 十三、病中的醒悟

 十四、人到难处朋友相助

 十五、信徒忘掉真主时才想到国王

 十六、念珠破袍不足为据

 十七、一个逍遥自在的人

 十八、作假丧命

 十九、对强盗不能讲理

 二十、一个劣等歌手的表演

 二十一、向没礼貌的人学习礼貌

 二十二、肚肠不要填得太满

 二十三、众口铄金

 二十四、止谤莫若自修

 二十五、苏菲派的实情

 二十六、清晨,万物都在颂主

 二十七、有心与无心

 二十八、满足是最大的财富

 二十九、拜访做官的朋友最好在他去职之后

 三十、远则生爱

 三十一、气体不要在腹中封闭

 三十二、萨迪的恶妻

 三十三、一个为衣食奔波的圣徒

 三十四、修士接受金钱就把功德抛弃

 三十五、真正的圣徒不妄取财物

 三十六、是否可接受施舍的食物

 三十七、饥不择食

 三十八、回避来客的妙策

 三十九、不应以人废言

 四十、学者与圣徒的区别

 四十一、见人有错应该谅解

 四十二、圣徒应像黄土一样谦逊

 四十三、军旗和幔帐的争论

 四十四、阿丹子孙乃是泥土之身

 四十五、精诚兄弟社的性质

 四十六、一个鞋匠咬破女人的唇

 四十七、丑女宜嫁盲人

 四十八、国王不如达尔维什

 四十九、达尔维什与浪子

 五十、信徒应走主指引的路途

 五十一、慷慨和勇敢

第三章 知足常乐

 一、一个乞丐劝人忍耐

 二、一个安贫乐道的学者

 三、一个不愿讨乞的达尔维什

 四、保持健康的秘诀

 五、一个只忏悔而不改过的人

 六、饮食有度

 七、两个游方者的不同结局

 八、进食适量有益健康

 九、胃里有病肚胀腹痛

 十、宁可忍饥挨饿,也不要举债度日

 十一、宁忍伤痛,也不向吝啬者求药

 十二、人贵自尊

 十三、不要向满脸阴沉的人求助

 十四、不要向生性卑劣的人讨乞

 十五、一个有志气的柴夫

 十六、蚂蚁最好不要长出翅膀

 十七、饥饿时珠宝不如粮米

 十八、剧渴思饮

 十九、饥饿时白银不如萝卜

 二十、无鞋强于无足

 二十一、国王夜宿农家不会有损威望

 二十二、国王下令征用一个吝啬鬼的财产

 二十三、利禄之徒永不满足

 二十四、有钱不用遗恨终生

 二十五、失意的渔夫

 二十六、蜈蚣千足,不免一死

 二十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二十八、宁做乞儿,不做盗贼

 二十九、趁年轻时应闯荡天下

 三十、应邀赴宴,就得应酬敷衍

第四章 寡言之益

 一、言多语失

 二、有苦处不要对敌人诉说

 三、寡言藏拙

 四、切勿对牛弹琴

 五、学者与蠢汉

 六、口若悬河

 七、打断别人的话是愚蠢

 八、守口如瓶

 九、因邻居不好而不买住宅

 十、诗人与强盗

 十一、一个管不住家门的星相家

 十二、一个讲经人的梦

 十三、一个声音尖厉刺耳的宣礼师

 十四、一个不会读《古兰经》的人

第五章 爱与青春

 一、心中喜欢,越看越顺眼

 二、主人与仆人

 三、卑俗的感情

 四、一个人恋慕一个王子

 五、老师与学童

 六、好友造访,蓬荜生辉

 七、旧友重逢

 八、美人造访引起主人不快

 九、我的一个朋友

 十、心心相印

 十一、光阴日月催人老

 十二、少年与成年人

 十三、小人总要发无聊的议论

 十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十五、断交的朋友重归于好

 十六、一个人丧妻后的烦恼

 十七、燥热干渴时的一杯冰水

 十八、萨迪的喀什噶尔之旅

 十九、萨迪痛失挚友

 二十、情人眼里出西施-

 二十一、一个行为不检的法官

 二十二、爱的真谛

第六章 老朽与虚弱

 一、一个高龄老人的遗言

 二、老夫与少妻

 三、不肖之子

 四、路遥知马力

 五、青春一去不复返

 六、母亲教育任性的儿子

 七、一个人宁读经,而不愿出钱

 八、年老体衰,不应再娶妻

第七章 教育的功效

 一、朽木不可雕

 二、家财不如薄技

 三、对王子的教育应更加严格

 四、老师的苛责胜过父亲的慈爱

 五、钱财如同流水,享乐如同石磨

 六、学生不同,天资各异

 七、真主不会忽略你的口粮

 八、终审日时,要问你有何善行

 九、蝎子出生的特点

 十、逆子不如蛇

 十一、成熟的标志是克制情欲

 十二、朝麦加路上

 十三、茅屋惧火

 十四、患眼疾去找兽医

 十五、教长儿子的墓志

 十六、不应虐待仆人

 十七、重任应委以胜任之人

 十八、贫苦人死亡就是解脱

 十九、人的大敌是情欲一

 二十、一场关于贫富的争论

第八章 论交往之礼

结语

试读章节

第一章帝王的品性

一、心存善意的谎言救人一命

听说,有一个国王下令处决一个俘虏。那可怜的人身临绝境,便开口大骂起来。常言道:人求生无望,就会和盘托出心中所想。

人到绝境便出语无忌,

猫到绝境便向狗扑去。

人到无路可走身临绝境,

便敢于伸手握住刀锋。

国王问左右:“他在说什么。”一个好心的大臣说道:“陛下,他说:‘人能制己之怒和恕人之过就是行善。”’国王听了这话,动了恻隐之心,宽赦了那个俘虏。但是另一个大臣素与这位大臣关系不谐,他说道:“为人臣子的不应欺骗王上。这个人是在口出秽言,辱骂陛下。”国王听了他的话,脸色一沉,说道:“他的谎言比你的真话还要顺耳。他讲话是发自善心,而你的话却是出于恶意。先贤有言:心存善意的谎言胜过挑拨是非的真话。”

如若国王对一个人言听计从,

这个人便应与人为善出言慎重。

在法里东大殿的门楣上写着:

兄弟,我们都是世上的匆匆过客,

我们应该心存造物主,向善拒恶。

这人间世界不足信赖依傍,

它养育了千万如你之人又叫他们死亡。

当生命到了尽头,启程远行,

身下是宝座还是黄土有何不同?

二、死不瞑目的国王

一次,一位霍拉桑国王梦到了玛赫穆德国王。他见玛赫穆德国王虽然死了百年,他的尸骨已经化人泥土之中,但是他的一双眼睛仍然在眼眶里骨碌碌地转动,向四下里观望。许多智者都无法解开此梦。有一位达尔维什说:玛赫穆德这是忧闷他的江山已经落人他人之手。

人们把赫赫有名的君王埋入地底,

他在世上已不留任何痕迹。

大地把死者埋葬入土的尸骨,

吞噬净尽化为一杯泥土。

阿努席拉旺国王永生是由于他的正义事业,

岁月悠悠,如今已找不到他本人的踪迹。

行善吧,朋友,珍惜自己的生命,

趁尚未响起大限的钟声。

三、貌不惊人的王子

据说有一位王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而他的兄弟们却个个魁梧高大,仪表堂堂。一次,父王看着他,面有轻慢之色。王子聪明机敏,察觉了父亲的心意。他马上说道:“父王,聪明矮小之人胜过愚鲁高大之辈。庞然大物并不处处可取。羊肉清洁干净,象肉则污秽肮脏。

土尔山是世上最矮小的山,  但在主的阶前它却神圣不凡。

我听说有一个消瘦的学识渊博的人,

一天,对一个愚蠢的胖子说道:

阿拉伯骏马虽然身体瘦弱,

但比棚里的驴子要强得多。”

他的父王听了这话,微微一笑,满朝文武也都啧啧称赞。可是他的兄弟们却都面有不悦之色。

人未开口讲话之前,

谁知他有何优点缺点。

花白相间的动物未必就是良马,

那可能是一匹斑豹卧在面前。

听说一次有邻国的敌人来犯该国。两军相交之际,第一个策马冲上战场的就是这位王子。

两军相交的战场我不会背对顽敌,

征战厮杀之际我宁愿人头落地。

善战的勇士从来就血洒疆场,

懦夫怯阵,任凭兵士鲜血流淌。

这位王子高喊着这些话语向敌人冲去,一连砍倒几个顽强的敌人,策马驰到父王面前,伏首吻地,说道:

“父王啊,你以为我矮小无力,

但是高大粗壮之人并不能拒敌。

战斗时瘦马能奔驰上阵,

精心饲养的肥牛并不能出力。”

据说此战中敌军人数众多,而王子这方却兵力不足,一些军士临阵脱逃。王子见状,大喝一声道:“是男子汉向前冲锋,胆怯的给自己换上女人的服装。”骑兵战士在他的激励之下,士气大振,奋起冲锋。那天一战成功,击溃敌军。父王亲吻王子,拥抱他,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终于立为太子。众兄弟由此而心生妒意,竞在他的食物中放毒。恰巧他妹妹看到了,便砰然把窗一关,王子会意,收回取食物之手。他叹道:“岂能让聪明干练的人死去,让愚鲁冥顽之辈占据他们的王位。”

P39-43

序言

波斯大诗人萨迪和《蔷薇园》《果园》

张鸿年

一、萨迪生平和《蔷薇园》  (倮园》的特点

萨迪生于伊朗南方文化名城设拉子的一个宗教世家,他出生时正当乱世,花剌子模人入侵伊朗,推翻了塞尔柱王朝(公元1037—1194年)。之后蒙古人于1219年和1256年两次入侵,1256年在伊朗建立了旭烈兀王朝(伊尔汗国)。

萨迪幼年丧父,他在故乡完成初级学业后,由人资助到巴格达著名的“内扎米耶”学院深造。但是他似乎不喜欢宗教学院的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活,没有完成学业就开始云游天下。他的足迹触及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区,如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印度、阿富汗及我国新疆重镇喀什。他的旅居生涯持续了三十年之久,“少小离家老大回”,1257年回归家乡时,萨迪已经是个老人了。

萨迪在《蔷薇园》中的第三章29中提到,人不应困守家门,而应去闯荡世界。他说,出游可以“开阔心胸,获取教益,增长见识,了解奇闻,游览名城,结识才俊,提高身份,增加财富,结交朋友,学习礼节,积累经验”。这可能就是他30年云游生活的切身感受。

前半生的云游生涯为他后半生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旅途中接触到各种人物,观察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扩大了视野,增加了经验。他的经历与经验完全熔铸在他的两部名著《果园》(完成于1257年)和《蔷薇园》(完成于1258年)中,在波斯诗人中,萨迪的作品是最直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和现实世态的。

他在《蔷薇园》的序诗中说:“所以我利用自己宝贵生命的一段时间,在此简略写下这些奇闻逸事、寓言传闻、故事诗歌以及往昔的帝王行止。”

《果园》分十章,包括160段诗体故事。《蔷薇园》分八章,前七章包括散文故事186段,第八章为箴言警句120则。

从主要思想倾向看,萨迪的这两部名著大体相同,但就其创作风格来看,又有明显区别:《果园》带有伊斯兰理想主义色彩,《蔷薇园》则是中世纪穆斯林现实世界的逼真画面。就此伊朗玛什哈德大学拉兹姆朱教授有一段准确而精彩的评述:“毫无疑问,《蔷薇园》是波斯散文中关于社会道德的最出色的作品。这部书所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画图。人的感情和道德面貌是什么样,就清晰真实地被表现为什么样。作者把自己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的形形色色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相互关系中的冲突和矛盾都如实地表现出来,把那个时代的美与丑都如实地描绘出来。萨迪在《蔷薇园》中以极其优美流畅的语言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其中配以大量《古兰经》和《圣训》的语句和波斯文、阿拉伯文诗歌。这的确是一座长青不败的园林,园中的花瓣不会因秋风乍起而凋残,时序的轮换也不会使它春的明媚变为秋的凄凉。”

二、《蔷薇园》的思想内涵

贯穿在《蔷薇园》中的主要思想是诗人萨迪对普通人的爱。这种爱使得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光辉。这种对平民百姓的关怀和对他们不幸境遇的同情是萨迪这部名著的基调。被用来阐述联合国宗旨的诗句,集中地体现了萨迪的深厚的仁爱胸怀:

阿丹子孙皆兄弟,

兄弟犹如手足亲。

造物之初本一体,

一肢罹病染全身。

为人不恤他人苦,

活在世上枉为人。

——《蔷薇园》第一章10

这部名著的全部内容都是从这种基本思想中生发出来的,正是出于对普通人的热爱,诗人把谴责的矛头指向压迫平民的暴君。

暴君绝不能为王,

豺狼绝不能牧羊。

国王若蓄意欺压榨取。

就是毁掉国家的根基。

——《蔷薇园》第一章6

……

我们向大会提交了《萨迪在中国》的论文。水建馥先生以他译的《蔷薇园》向大会献礼。我们在萨迪的故乡设拉子拜谒了诗人的陵墓,目睹了伊朗人民在诗人墓前献诗的热烈感人的情景。

在《萨迪在中国》一文中,我们提到萨迪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观点与孔子有许多相似之处,引起与会者的兴趣。这两位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与国度,但他们都有一颗爱人之心。他们都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爱护人和尊重人。他们都反对暴政提倡仁政,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意义,指出教育在改造社会和人类的事业中的巨大作用。在个人修养上,他们都提倡人要重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两位东方的思想家,在各自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几乎也是一样,伊朗人民称萨迪为“伟大的导师”,而中国人则把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萨迪的两部名著早已在东方各国流传,欧洲人开始知道萨迪的名字约在17世纪初。他的作品走向西方,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有关。17世纪,英国人到印度后才发现印度北方通用的不是印地语,而是波斯语。他们为了推行殖民政策,便组织力量学习波斯语。这样,《蔷薇园》自然成了首选教材。

1634年,《蔷薇园》的法文译本在巴黎出版(译者为安德列·杜里尔,Andre du Reyer);1651年,德国东方学家晋兹(Georgio Gentio)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蔷薇园》的拉丁文译本(载《萨迪全集》第一卷,译者为海伦顿J.H.Harington)。《蔷薇园》的拉丁文和英文译本是这部名著走向西方的起点。

萨迪为后人留下了这么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世界各族人民将永远怀着感激的心情忆起萨迪这个光辉的名字。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公元1803—1882年)在19世纪对萨迪的评价说明了萨迪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萨迪是对世界上所有民族的人们发言的,他的作品像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蒙田的作品一样永不过时,万古长青。”

后记

《蔷薇园》结束了,这本书是在真主佑助下完成的。我在书中并没依照作家的惯例,袭取摘引他人的语句,装点自己的篇章。

与其借用他人的新装,

不如缝补自己的旧裳。

萨迪大多文句清新绮丽,妙趣横生。可是一般眼光短浅之辈也许会恶意指责说什么点灯耗油、烟熏火燎去读这部书是智者所不为的。此书我是为有识之士所写的。有见识的朋友们明鉴,我用语句的长线串着治病救人的箴言的明珠,我用诙谐的蜜糖调制了一剂苦口的忠言良药,以免枯燥乏味,使人丧失从中获益的机会。

我跋涉了这段路程,

向你献上我的忠告。

如若有人听不进忠言,

传信人的职责只是把信息传到。

读者啊,请向主为作者祈福,

也请你谅解作者的苦处。

你可只吸取书中的有益之处,

同时也为传抄此书的人祝福。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