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他的琴(槐花饼)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张炜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他的琴(槐花饼)》是张炜早期作品集,也是张炜比较看重的一本书,他曾专门写过一篇《第一本书》来介绍该书,尽管他早在一九八三年就出版了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但他还是把《他的琴》当作他的第一本书。

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二十岁之前的作品。它在当年的出版是为了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即毁掉他发表作品前积累的350多万字。

这几百万字中,当年只发表了几首小诗。

一本小书联结起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文学岁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四十年。今天展开这些文字,握笔那一刻的情与境立即浮上眼前。

内容推荐

《他的琴(槐花饼)》是由我国知名作家张炜早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组成的合集,是作者永远的“第一本书”,收录了《他的琴》《木头车》《玉米》《槐花饼》等中短篇小说,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作者的家乡以及家乡的人和事,具有浓郁的胶东特色,展现出作者眼中的海边生活,一个个朴实的劳动者形象呼之欲出,也为读者了解七八十年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参考,极具纪念意义。

目录

关于《他的琴》

他的琴

石榴

木头车

玉米

人的价值

告别

初春的海

蝉唱

槐花饼

自语

七月

春生妈妈

在路上

悲歌

战争童年

后记

试读章节

他的琴

妈妈在葡萄架下摆好桌子,桌上有葡萄和苹果,有金色的瓜和月饼。

父亲在很远的大山里,他不能回来与我们一起过这个节日。这个不冷不热的秋天啊,这是一年里最好的一天。妈妈的银发闪着光亮,站在葡萄架下,向远处望着什么。

我想她在望黑乎乎的山影,在倾听铁锤击打石头的声音。

父亲据说是在开一个山洞。他们那一伙人很多,散布在一个峡谷里。烈日下,我看见石头上的石英斑发出耀眼的光。

我坐在桌前,等待着什么。我没有见过父亲,因而也不太想念他。我这会儿想的是另一个中秋节。

那一天也是这样凉爽,也是在葡萄架下。我们孤寂的小屋仿佛年轻了,美丽了。妈妈在木桌上摆了水果。小木桌被水洗得发白了,像妈妈和小屋一样质朴。

妈妈让我吃水果,说过节了过节了,这是你父亲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一说到父亲,妈妈的眼睛就眨了几下,有些湿润。妈妈有了白发,可她还很年轻。妈妈的头发又软又滑,闻一闻有一股香味儿,像葡萄的气味。

那天我让妈妈讲个故事。妈妈说有一座大山,很高很高。有一个人,是个巨人。巨人被一个恶神缚住了,为他做工。巨人的脚上拴了铁链。巨人每天开山,用一把大锤击打山石。他一锤落下去,就响起一声雷鸣……隆隆,你听这声音,你听吧,它从很远很远处滚动而来了,隆隆、隆隆。

只要这天际的隆隆之声不绝,那个巨人就活着。他活着,妈妈说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巨人属于一切善良的人们。

那个傍晚的晚霞映红了葡萄架,空气中有一股甜丝丝的气味。这是因为晚风掠过了秋天的原野。无数成熟的稼禾和甘美的浆果气味汇聚到一起,形成了仲秋的气息。

就在那时院门响了一下,有人进来了。妈妈迎上前去,我站起来。妈妈领来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她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位老校长的女儿。她叫卢玲子。她家离我们这儿有好几里远,再说我们的小屋又孤单单地在果林里……她来得多么出乎意料啊!

妈妈高兴,我更高兴。

卢玲子坐在桌旁,微笑着,与我们一起吃水果,看晶莹的月亮。她多么好啊,那么安静地坐着,那么好看!

讲个故事吧卢玲姐,讲个像你一样好的故事——她真的讲了。她的故事是关于美丽的仙女的,故事结束时,我想,她简直就是那个仙女了。

后来,卢玲子又为我们弹了琴——妈妈从屋子里找出了一把满是灰尘的琴。她小心地调了弦,弹了一下,发出了美妙动人的声音。我真想不到啊!她一边弹一边唱,又黑又亮的眼睛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妈妈。

我的歌一支又一支

从来没人倾听

我只好一个人度过黄昏

一个人拨响那把

被灰尘封起的老琴

鸟儿伫立枝头

荒野染上血红

这不平凡的时刻

我在谛听那座大山的回音

妈妈听着,不知怎么流出了泪水。卢玲子停止了弹琴。妈妈说:“你弹得太好了!”卢玲子微笑着摇摇头,把琴递到我手里。我试着拨响了几个单音。我弹得多难听!

后来我们一起在果园里走了一会儿。月光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地上。浅浅的草叶中有小蚂蚱在蹦跳。卢玲子问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树,妈妈详细地告诉了她。卢玲子说她第一遭看见这么大的山楂树,这么茂盛的樱桃树……妈妈说是啊是啊,一个地方一种水土——这里的水土太好了,种下任何植物,它们都长得茂密,叶子黑乌乌绿油油。这儿的水果是最甜最甜的。还有,这儿随便掘一口井,都可以涌出很清的水,像山泉一样凉……

P1-5

序言

关于《他的琴》

刘海栖

前一段时间去张炜家,他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叫我看,问:“还记得吗?”我一看,眼睛立刻亮了,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段回忆,这本书的名字叫《他的琴》。

这本书是有故事的!

那还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在明天出版社当总编辑。那个时候我们办了一本叫作《明天》的大型儿童文学期刊,多刊发中篇的儿童文学作品,张炜当时在创作上已经崭露头角,写出了著名的“芦清河”系列和其他一些好作品。我就请张炜给《明天》也写点东西,张炜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没多久,他就给我们写了“葡萄园”系列的作品,发表在《明天》杂志上。

因为年龄相近,志趣相投,我们逐渐成了好朋友,时常有些来往,谈些大家关注的事情,都很快乐。

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

有一天我们又聊了起来,张炜谈起了他的创作经历。其实他很早就开始写作,上初中的时候就创作了一部儿童文学长篇,给了一位我很尊敬的老编辑,书虽然没有出,但那位老编辑给了他很多鼓励。他一直坚持写作,在第一篇小说发表之前,就已经写出了350多万字的作品。

这巨大的创作量让我十分吃惊!

但更吃惊的还在后面。

张炜后来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连续获得1982年、1984年全国文学奖,并于1985年发表了引起热烈反响的长篇小说《古船》。由于稿债太多,他便常常从那350多万字的旧稿里找出一篇交给编辑。但是有一天,张炜突然觉得这样做有问题:只往后看,不往前看,懒惰苟且,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多么可怕!于是张炜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这些稿子全部烧掉!

我听了以后非常震惊,很佩服他的执着、他对文学的敬畏,但总觉得有些可惜——350多万字啊!

可是张炜执意要这样做。

也就是这一次,我们商量要做一件事:在这些要销毁的稿子里挑出一些,由我做一本书,留个纪念。

书很快被做了出来,就是这本《他的琴》。为了表达对张炜的尊重,我们还特意做了一部分精装本。

张炜果真把那批手稿全部毁掉了,当时在场的朋友都觉得十分可惜。他把撕碎的纸片塞到一个个大纸箱里,当了冬天生火炉的引子,用了很久。

我和张炜一直做着好朋友。有段时间我也写作,出了几本书,一些朋友还给我开了个作品研讨会。当时张炜出车祸躺在病床上,还专门写了书面发言。

九十年代末期,我主持做“金犀牛”丛书,请成人作家写儿童文学作品。我找到张炜,请他帮我联系了好几位重要作家加盟这套书,他自己也写了一本,叫《远河远山》。

到2009年,我从出版社调入省作家协会,居然和张炜成了同事。我分管作协的儿童文学工作,很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为山东的儿童文学做一些事情。身为主席的张炜非常支持我,给我许多帮助。还不止于此,他甚至亲自动笔给孩子写书,一本又一本……对于我来说,他的儿童文学写作实在是在我的作协工作的鉴定表上盖的一个个印章啊!

再见到《他的琴》,我马上就想:应该重新做一下这本书。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支持。

这本书是许多事情的见证。对我来说,它更联结起我和张炜长长的友谊。

(刘海栖,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明天出版社原社长,杰出的少儿出版家,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爸爸树》《扁镇的秘密》等。)

2016年11月18日

后记

后记

《他的琴》时隔25年再次出版,对我来说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它又一次引出了很多回忆,因为它永远都是我的“第一本书”。书中主要收集了我二十岁之前的作品。它在当年的出版是为了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即毁掉我发表作品前积累的350多万字。

这几百万字中,当年只发表了几首小诗。

一本小书联结起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文学岁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四十年。今天展开这些文字,握笔那一刻的情与境立即浮上眼前。

350多万字都是一笔一画写在了纸上的。那些纸片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因为当年要找到一张好的稿纸都是困难的。我携着这些文稿走南闯北,从平原到山区,从僻野到闹市,它们成为我最珍贵的保存。

然而它们一直装在远行的背囊里,又实在是太沉了。

出于一颗执拗之心,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这难以承受之重。

我和朋友从中选出了小小的一沓,其余全部毁掉。

张炜

2016年7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琴》时隔25年再次出版,对我来说是很不平常的一件事。它又一次引出了很多回忆,因为它永远都是我的“第一本书”。

——张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