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阅读系列”汇集了10位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中国青年》等杂志的签约作者,作品常被选为全国各省市中高考阅读试题。“青葱阅读系列”中每本书分为八至十辑,每一辑中选择一篇最有命题价值,能够发人深思、引起共鸣的文章放在最后,精心的设置“作者心语”“且行且思”“参考答案”栏目,让读者们阅有所得,读有所获。“青葱阅读系列”护佑学生精神发育和蜕变,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怀,感受阅读的乐趣,攀登精神的高峰,选择更加宽广和丰厚的人生。
冠豸编著的《你曾拨动了谁的心弦(青春卷)》每个人都拥有青春,也终将失去。相同的青春岁月,不同的人物故事。你,我,他都是故事中的主角。
冠豸编著的《你曾拨动了谁的心弦(青春卷)》青春是五颜六色的,很难想象没有争执、没有暗战、没有误会与遗憾,没有和解、没有点拨、没有了悟甚至没有甜美的青春该会是怎样的苍白。不要嘲笑稚气,也不要嘲笑傻气,成长的路上跌跌绊绊才会有感受和收获。在青春年华里,我们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与迷茫,便是我们积攒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青春也因此有了深度与硬度。
高四,泪流成歌
我没想到会在高考时败得那么惨,当时的状态很好,还以为自己会考得不错,但分数出来时,我却是欲哭无泪。看着身边那些考得好的同学,看着他们笑如灿花的脸,我真希望把他们扔到撒哈拉沙漠去,或是自己挖个地洞躲起来。
我木然地坐在床上,望着垩墙,头脑一片空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分数那么低?为什么和我自己的估分相距遥遥。而那些原本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都考到了六百多分。我怀疑会不会是分数弄错了,或者只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的分数?但我骗不了自己,准考证上的号码我能倒背如流,又怎么可能是看错分数?
我一天一夜没吃饭,连门也没出,绝望得就想结束此生。见我如此消沉,在劝了几次无效后,父亲终于动怒了。他情绪激动地骂我,骂我不争气,问我这样要死要活的是做给谁看。而我心里堵得慌,口不择言地和他吵了起来,跑出家时还扬言再也不回来了。
我跳上一辆公交车,在城市另一边的终点站下了车。没有目的地,我只想离开家,不想看见熟悉的人。游荡了一阵后,我溜进了附近的网吧,那里于我是个安静的港湾。直到第二天早上,口袋里的钱所剩无几,而人也昏昏欲睡时,我才恍恍惚惚地离开网吧。
回到家,家门紧锁。在我一遍遍敲门时,邻居的阿姨出来,一看见我就惊讶地问:“孩子,你跑哪儿去了?现在才回来。还不赶快去人民医院,你父亲昨晚上到处找你,出车祸了……”没听她说完,我就往医院跑去。
到医院时,我碰到了从老家赶来的二叔,他带着我找到了焦急地等在手术室外的母亲。我低低地叫了一声“妈”,母亲转过头冷冷地盯着我,满眼的无助,满脸的泪水。然后,母亲挥手打了我一记耳光。
经过6个小时的抢救,父亲的命是捡回来了,但他永远失去了左小腿。后来,小姑告诉我,父亲是看我半夜还没回家,打我的手机又关机,才慌乱地四处寻找,担心我想不开去做傻事。他骑着摩托车满城地找我,凌晨,在街上的拐弯处撞上了一辆早起送菜的农用车……
那段日子里,我担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但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减轻我内心对父亲的愧疚。一夜长大,说的大概就是我这样的孩子,我终于明白父母比我想象的还要爱我。
8月份时,大家陆续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没有填报志愿,母亲要我回去复读。我本是成绩不错的学生,还是校学生会的宣传部部长,如果现在以一名“复读生”的身份回去,颜面何存?我只希望能早点出去打工,18岁的我要为父母分担些压力。因为更糟糕的是,肇事司机跑了。由于当时天还没亮,没有目击者,而父亲被撞时又没看清车牌号码,所有的医疗费用就只能自己支付。家里经济拮据,我不想再让父母因为我发愁。就算下一次考上大学,大笔的学费从何而来呢?
见我态度强硬,母亲一直抹着泪水。一天,考上大学的同学举办“谢师宴”,他们也特意过来请我。我把他们拒之门外,心里的痛无法言说。站在阁楼的窗前,望着昔日同学远去的背影,我默默流泪。我曾经那么骄傲,现在却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P2-3
致青春——写给15岁的自己
第一次这么深刻地回望往事,回望当初15岁时,那个一脸倔强的懵懂少年。
15岁,心底已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成为一个作家。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总觉得年轻的自己豪情万丈,只要爬上山巅,伸伸手就可以碰到天;总觉得来日方长,机会多多,放弃一些错过一些也不可惜;总觉得青春无敌,时光会永远停留在美好的最初。
那时候,热情似火,兴趣多多,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有兴致和好奇心,却唯独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15岁的少年有良好的人缘,把朋友的情谊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形影不离地一起玩乐当成坚实的友谊;以为自己很聪明,凭借扎实的基础,就算不用功学习,成绩也不至于太差。那时候追求“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追求及时享乐,觉得上不上大学和人生的好坏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
15岁的少年向往浪迹天涯的生活,憧憬有一天把世界都踩在脚下。那时候,不可一世到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嘲笑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乖学生,觉得他们的人生黯淡无光。
那时候,除了玩乐,还喜欢涂鸭,把自己的诗歌当成经典,以为被老师认可和推崇的作文,一定可以流芳百世,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和天赋一定可以轻松地成为一个大作家。15岁少年的眼中,成功是那么轻而易举,未来是那么灿烂辉煌。
15岁的少年在校园里叱咤风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觉得未来的人生也可以轻易地掌控在自己手中。顶撞父母,嘲笑他们一成不变的苍白人生,看不起他们所认知的狭隘世界,觉得自己的人生再也不要像他们过去那样—苍白、简单,那是少年所不能容忍的。
少年狂热地喜欢着自己喜欢的女孩,无视和践踏其他女生善意的好感。因为不懂爱,所以伤害。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甚至荒废了学业。那时以为,冷酷是自己最好的表情,以为全世界都欠自己的,把怒气都撒到至爱的亲人身上。那时候,亲人远远没有朋友重要,父母的关爱远不及喜欢的女孩一个笑脸。
那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多年以后,当年激情四射、永不知疲倦的自己也会有感觉累的一天,也会有对新事物排斥的心理,也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惑。
15岁,一个多么遥远的年纪呀,很多往事都已模糊,很多记忆都已在流逝的时光中渐渐湮灭。当年一起疯狂的朋友已经散落在天涯,再聚首,都变成了奢望。
只是当年的梦想少年从来不曾遗忘,一路风尘,一路跋涉,少年一直在追寻。生活的艰辛没有改变少年的梦想,毕竟人生如果连梦想都没有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梦想是少年15岁时的指路航灯,至今亦悬挂在少年生命的晴空,指引少年努力的方向。
可能吧,终其一生少年都无法实现最初的梦想,可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少年一直不曾放弃,少年一直都走在15岁那年想走的路上。时光的流逝,改变了15岁少年的容颜,也走失了曾经惺惺相惜的朋友,但唯有梦想不曾改变。
很骄傲当年15岁那个一脸倔强的少年定下的梦想,许多的事情都已改变,唯有梦想一路伴随少年前行。不后悔15岁少年的懵懂,那是曾经真实的自己。已经发生的事情都不可能再改变,唯有用心经营往后的日子。
回望往事,是为了认清自己现今脚下的路,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