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
讲述:郭老三75岁农民
记录:郭广林25岁学生
1984年10月6日采录于方城县博望镇陈庄村
远古的时候,有一对老夫妻,膝下没有一个孩子,心里非常忧愁。
这天,老头儿上山打柴,突然在草丛中发现一个孩子。老头高兴极了,柴也顾不得再打了,便抱起孩子回家了。这老夫妻老来得子,喜得合不拢嘴。把孩子取名叫“快成”,就是愿孩子快长大的意思。邻居们听说了,都来祝贺。
这快成长得也真快,没几年就长得八尺多高,膀乍腰圆。快成千活很辛勤,一家人日子过得蛮不错。可是不久,祸从天降。在距快成住的村子四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山下有一个清水潭,潭水清如明镜。有两条龙都相中这个潭,就在这潭的上空打斗起来,打得天昏地暗。有一条龙的尾巴猛一用力,把天扫了个大窟窿。霎时,狂风暴雨从天的大窟窿里一个劲往下倒,气温下降,江河横流,植物冻死,动物凋亡,民不聊生。老百姓聚集在山洞里商量补天的办法。有位老人说:“听说冰山上有一个老爷爷可以想办法补起来。可这路途遥远,谁能去得到哩?”这时,快成自告奋勇,站起来说:“我去!为了救大家,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一定要把天补起来。”他的爹娘听后,深受感动,高兴地同意了。快成便背上行李,告别了爹娘和乡亲们,上冰山去了。
快成迎着狂风暴雨,辛辛苦苦走了六个月,趟了七七四十九条河,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山,鞋子磨烂了,脚也磨破了,终于到了冰山。到达冰山以后,果见有个老爷爷坐在山顶上,胡子耷拉到山脚下。快成在老爷爷面前行个礼,说明了来意。老爷爷听后说:“孩子,你去补天是要牺牲的,天补好了,你就永远不能回到家乡去了。”快成坚定地说:“为了救乡亲,我宁愿牺牲自己。”老爷爷看到快成有这样的诚心,很是感动,就梳了一下胡子,胡子中立刻出现了一双靴子和一把宝剑,接着叮嘱说:“孩子,你要杀死恶龙,用龙牙做钉子,用龙角做锤子,用龙皮把天补起来,快些去吧。”快成听了老爷爷的话,穿上靴子便往清水潭赶去。
快成穿上靴子后,只觉得飘飘悠悠地升上了天空。不一会儿就到了清水潭的上空,只见那两条龙还在激战。快成瞅准机会,挥剑砍去,三下五去二,就把两条恶龙劈死了,那两条龙的血把水潭中的水都染红了。快成按照老爷爷的嘱咐,用宝剑把龙角砍下,用龙角把龙牙敲掉,装在口袋中,然后再把龙皮扒下。完成这一切后,双脚一并,跃上天空。他把龙皮堵在窟窿上,然后从口袋中拿出龙牙、龙角。用龙角当锤,用龙牙把龙皮钉牢。钉在龙皮上的龙牙变成了星星,快成也慢慢地变成了红霞,看护着无边无际的天。
人们看到快成把天补好了,顿时欢呼起来。可勇敢的快成却再也没有回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修了一个庙,起名叫“快成庙”。
填海
讲述:李三68岁 农民
记录:李林慧 李仁太
1985年10月28日采录于方城县博望镇
很久以前,大海边住着。一户人家,男的每天打鱼,女的每天在家织网。两个人成天辛辛苦苦地干活,渐渐的,两个人都老了,可身边还没有一个儿女。
有一天夜里,女人做了一个梦,梦见天上有一个女人给了她一个女儿。
几个月过去了,她果然生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儿,夫妇俩自然喜不自禁。正好有个小鸟在她院里“精卫、精卫”地叫了几声飞走了,男的听见了,就给小女孩起名叫精卫。
精卫九岁那年的一天,她和父亲荡起小舟去大海里捕鱼。头一网啥也没捞着,第二网捞出一条小龙。精卫对父亲说:“我看它很小,我很可怜它,咱把它放了吧!”她父亲同意了,就把小龙放了。谁知道放了以后,它竟眨眼间变成了一条恶龙,张牙舞爪地朝父女俩扑来,恶声恶气地说:“你们把我的嘴剐了个口子,我要报仇。”精卫的父亲让精卫快回家,精卫知道父亲的心意,急忙往家跑,谁知快跑到家时,恶龙尾巴往上一甩,把许多打鱼人和精卫的父亲都甩在了海岛上。精卫回到家里,把事情说给母亲,母女俩抱头痛哭了一阵子,编了个竹排,精卫拿起斧子辞别了母亲,荡起竹排去找恶龙报仇。恶龙一见精卫又来了,猛扑过去,精卫左躲右闪猛然举起斧子,砍掉了恶龙的头。精卫因用力过猛,掉下竹排,淹死海中,变作一个鸟,人们把她叫做精卫鸟。精卫鸟站在父亲的肩膀上说:“父亲,我决心把海填平,救父亲和乡亲们回家。”说罢就飞走了,从此,她就用嘴衔石块。有一天,天气很热,精卫鸟晕了过去,恰巧海鸥路过这里,叫醒了她。海鸥说:“精卫妹妹,光你自己咋能行呀,咱们找嫦娥姐姐帮忙吧!”精卫鸟就和海鸥一起飞到了月宫,向嫦娥说明了她们的来意。嫦娥就派了金凤凰跟她们一起去填海。路上,她们正飞着,看见一个老虎正吃穿山甲哩,金凤凰急忙上前吐出一团烈火,把老虎烧死了。精卫和海鸥对穿山甲说:“你帮我们填海吗?”穿山甲很高兴地说:“感谢你们救了我,我回去叫我的伙伴们都来帮助你们填海。”穿山甲说罢走了,精卫鸟她们又飞到一个大江边,见一个大鳄鱼正要吃一个螃蟹,金凤凰又吐出一团火,烧焦了大鳄鱼。精卫和海鸥又问:“你愿意帮我们填海吗?”螃蟹感激地说:“我回去叫来我的伙伴,我们都去帮你们填海。”很多的穿山甲、螃蟹和精卫鸟,他们用嘴不停地衔小石块,过了一个月,他们就把海中困着乡亲们的小岛和陆地间填成了一条大路,岛上的乡亲得救了,精卫的父亲也回到了家里。海鸥、金凤凰和精卫鸟一起也飞到了精卫的家里,穿山甲和螃蟹们帮了忙后就走了。金凤凰朝着精卫鸟和海鸥喷出一团火,一道金光过后,精卫鸟恢复了精卫姑娘的模样,海鸥鸟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她)俩跑到精卫姑娘父母亲面前甜甜地叫着爹爹,妈妈。一家人又过上了团圆幸福的生活。
P3-5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让民间文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县根据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开展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县文联为牵头单位,对全县的民间口传文学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和收集,并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的原则和“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要求,进行了认真整理,编成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方城卷》。
本书的编选,是在1987年全面进行普查、收集的基础上经过抢救性地再挖掘,再充实以后精心编写而成的。根据此次统一的编选要求,删除了原资料本中与方城联系不够紧密的故事和过于琐碎的小故事,并增加补充了部分新的内容。按照新的编纂体例,进行了重新编排。收录本书的每篇故事,除对文字进行适当修改外,均保留了原文原貌。每篇故事的讲述者,记录者及其基本情况,仍以原资料本中的署名和内容为准。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1987年,各乡(镇)文化站的负责同志和我县民间文学骨干欧阳河、王岳松、李长波、林军、蒋国刚,成广民、王明武、张宝德、冯金声等在普查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曾付出了大量心血。原资料本主编毛秀荣,副主编姚民校、向国宝为本书的成书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他们的辛勤劳作,奠定了本书的基础。这次编选过程中,李延龄同志对文字部分进行了增删修改和统编。孙宇、王金良同志承担了图片的拍摄和有关录像工作。孙红立同志收集整理了故事家和民间文学工作者的有关档案资料,并参与了图片拍摄工作,孔亚玲同志做了大量的编务工作。王恩庆、郭国祥同志参与了图片和故事的筛选、增删和修改,梁森同志不仅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还对本书进行了统编。
在选编过程中,县文化局、财政局、文化馆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市文联先后审查了全部书稿,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此次选编,我们在突出民间文学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突出本县特色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诚望专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们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2月10日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毛秀荣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方城卷)》收录了方城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本册为《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方城卷)》,由毛秀荣主编,收录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读者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