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教父、李超人、长和系主席……李嘉诚拥有太多的头衔,曾经多次位居“亚洲首富”之位。创下了大量财富的他,德才兼备,始终不忘公益,一直热心慈善,被人们尊称为儒商。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9岁之前在父亲的教育下读书识字,9岁到15岁几乎都在战乱中求生。李嘉诚12岁起开始工作,14岁那年,父亲因患肺结核去世,留下了李嘉诚和母亲,还有几个弟弟妹妹相依为命。可以说,李嘉诚的童年,在14岁那年,戛然而止。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纷争的年代,李嘉诚顽强地成长,努力让家人生活更好。
如今,李嘉诚一手创办的长江实业集团,在商界60多年屹立不倒,持续创造着巨额的财富,保持着活力。而87岁高龄的他,一举一动依旧备受关注,是人们心中之前是没有的的经济风向标。
每当长和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遇到危难之时,李嘉诚就像父亲当年带着自己躲避战争灾难一样,领着长和跨过重重阻碍,避开一块块庞大的岩石,最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顽强地保护自己的家园和亲人。
在谈到李嘉诚时,人们总会从他14岁担起家庭重任开始说起。的确,他在14岁之后的时光,丰富而厚重,堪称一部传奇。在人们眼里,李嘉诚87年的人生岁月,最开始的童年时光实在短暂。因为短暂,大家都忽略了这14年对他一生的影响。追溯过往,正是那短短的14年,奠定了李嘉诚成为一代儒商、亚洲教父的基础,打开了他人生的密码。
出身潮州书香门第
1928年7月29日,在潮州一座历史久远的世家私宅里,李云经、庄碧琴的第 一个孩子诞生了。儿子的出生,让这对年轻的父母心里高兴不已。
在潮州,李氏是一个大家族,称得上是书香门第。李嘉诚的曾祖父名叫李鹏万,努力刻苦参加科举考试,一连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并在每12年才举行一次的“拔贡”中拔得头筹,获得了保送入京的资格。在京城,成绩优秀的他又很快通过了殿试,由此取得了官职,李家被朝廷授予贡旗。
李嘉诚的祖父名为李晓帆,在李鹏万的亲自教学下,李晓帆从小习读儒家学说,并且非常喜欢读庄子的哲学。虽然李鹏万也考取了功名,但由于清末政局动荡,刚正不阿的他不喜官场黑暗,决定留在潮州,远离时局的尔虞我诈之后,李晓帆用大半生的时间,为后辈子孙们建造了一个大大的“藏书阁”,里面存放了父辈留下的和自己的藏书,主要供潮州的李氏族人阅读学习。可以说,李晓帆把李家的传家之宝都储存在这书阁之中,外人偷不走盗不去。此外,李晓帆还在汕头澄海兴办了“澄海书院”,当了一名教书先生,把一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的孩子们。
李晓帆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去了日本留学,另外一个儿子李云经则在潮州念书。在读书的时候,李云经的成绩也很好,总在班上名列前茅。1913年,李云经考入省立金山中学,1917年毕业时考了全校第 一。但是当时家道中落,李云经没有钱再读大学。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到莲阳懋德学校当了一名老师。
虽然家境不如以前,但李云经的家族在潮州仍然算是名门望族。后来,李云经的母亲经人介绍知道了庄碧琴,听说她没有什么亲人,有个弟弟很早就离家了,只有她一个人在潮州。牵红线的媒人说,庄碧琴虽然家世一般,但性格温柔,是个能持家的女子。母亲觉得姑娘不错,所以让李云经与庄碧琴见了一面。两人见面后,彼此产生了好感,很快坠入爱河。于是,李云经在30岁这一年,迎娶了庄碧琴。
婚后不久,庄碧琴就怀上了第 一个孩子。1928年7月29日,天气还有些炎热,这个孩子出生了。儿子的到来,让李家有了新的血脉延续,夫妻俩思量着要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经过好几天的斟酌,李云经夫妇决定给儿子取名“李嘉诚”。按照李氏家谱,孩子排“嘉”字辈。李云经根据《中庸》中:“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由此,李云经取《中庸》里讲求的“诚”字,是希望孩子能够天生就能领悟中庸的道理,为人处世擅用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能够保持中庸。庄碧琴认为:“孩子凭借着中庸之道,可以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在盛世中使自己衣食无忧。”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名字都饱含着父母亲的期望。但到底能不能如父母所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仅仅取一个名字是不够的。名字,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开始。
父亲教儒学
李嘉诚出生那年,正好碰上中国在那段历史时期中难得的太平。刚刚结束的第 一次世界大战,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耗了不少精力,他们忙着重建家园,恢复实力。这时,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国家自身已经非常脆弱,根本无暇顾及海外殖民地。中国因而在那个时候得到了短暂的平静。
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历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此后,经济复苏耗费了他们更长的时间。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也就是李嘉诚9岁之前,中国国内的局部战争虽然没有停歇过,但却是1860年西方入侵以来,最平安的9年。
也就是在这宝贵的9年时间里,李云经给李嘉诚灌输了大量的儒家学说。从《易》、《诗》、《书》、《礼》、《春秋》,到《礼记》、《孝经》、《论语》、《孟子》,李嘉诚从儒家经典著作里,学习了最基本的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精神。这些知识的熏陶,与他之后成为一代杰出的儒商有着很大的关联。
其实,那个时候李家的生活非常穷困。李云经教书的收入极其微薄,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过李云经觉得,李家是读书世家,不能让读书的传统断在李嘉诚这一代人身上,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经济多么不济,都要让孩子有书读,从而学习做人的道理。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