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的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后,中国开始陷入新一轮的创业潮,然而看起来光彩夺目的创业大军,实则问题重重,面对新一轮的创业挑战及互联网和金融等新兴产业即将面临的产能过剩,我们该如何应对?郎咸平著的这本《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将从新商业时代生存法则这样一个热点话题展开。
| 书名 | 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 |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 作者 | 郎咸平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近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的相关利好政策出台后,中国开始陷入新一轮的创业潮,然而看起来光彩夺目的创业大军,实则问题重重,面对新一轮的创业挑战及互联网和金融等新兴产业即将面临的产能过剩,我们该如何应对?郎咸平著的这本《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将从新商业时代生存法则这样一个热点话题展开。 内容推荐 郎咸平著的这本《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共分分四个篇章:第一篇“互联网+”一地鸡毛,“+互联网”才是正道;第二篇互联互联网制造:成与败的“一步之遥”;第三篇正在发生的未来:技术驱动与商业驱动;第四篇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新思维。内容从中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到基础的制造业领域,以各行业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各种案例分析为基础,解答各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录 前言 “互联网+”没有颠覆什么? 第一篇 “互联网+”一地鸡毛,“+互联网”才是正道 第一章 线下服务+互联网:中国式O2O还能烧多久? 一、烧钱式O2O:百度还能支撑多久? 二、骗钱式O2O:骗局如何维持下去? 三、互补式O2O:阿里苏宁“土豪抱团” 第二章 零售+互联网:阿里苏宁豪门联姻的背后逻辑 一、马云布局传统零售是打脸吗? 二、阿里苏宁“在一起”:你的短板,我的优势 三、体验式消费:马云的下一道加分题 第三章 媒体+互联网:自媒体不可能一直是“自”媒体 一、传统媒体精英批量出走,转战自媒体 二、由资本市场快速孵化的自媒体是什么 三、自媒体赚钱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四章 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倒逼监管体系改革 一、支付类APP冲击金融监管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配资冲击股市 三、P2P等互联网金融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 四、我们需要一个“超级监管者” 第五章 互联网企业并购:钱多也不能任性! 一、为什么收购越多,股价越跌? 二、只有这三类并购才能赢得华尔街的心 三、是BAT错了,还是美国人错了? 第六章 互联网企业伦理:自律还是他律? 一、百度贴吧事件:一笔大生意 二、劣迹曝光,百度如何善后 三、谁来监管互联网企业? 第二篇 互联网制造:成与败的“一步之遥” 第七章 小米迷思:小米模式不是中国制造的未来 一、雷军vs.董明珠,谁能赢得豪赌? 二、小米模式的核心就是价格战 三、小米应向格力学什么? 第八章 乐视野心:乐视生态圈与超级闭环 一、打造闭环经济,苹果是先行者 二、“硬件闭环”:小米的另类尝试 三、心有多大,乐视闭环就有多大? 四、BAT抢滩“O2O闭环” 第九章 格力造车: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一、“弯道超车”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二、跨界造车的四大障碍,如何跨越? 三、互联网车企vs.传统车企,谁能领跑智能车? 第十章 华为称王:华为之道你为什么学不会 一、华为之道一:不求利润最高,但求合作共赢 二、华为之道二:天量经费投入研发 三、华为之道三:不靠牛人靠制度 四、华为之道四:以高薪促高效 第十一章 凡客败走:终须回到制造业的本质 一、互联网人口红利将尽,电商经济后继乏力 二、Zara与优衣库:传统服装企业凭什么逆袭首富 三、“优质低价”看似简单,如何实现? 第三篇 正在发生的未来:技术驱动与商业驱动 第十二章 新趋势之人工智能:下一个失业的可能就是你 一、阿尔法狗的高超“棋艺”是如何炼成的 二、大国逐鹿,谁能抢到人工智能制高点 三、这些人类工种即将被大规模淘汰! 四、人工智能:越聪明,越危险? 第十三章 新趋势之大数据:世界可以被预知? 一、人类进入数据大爆炸时代 二、大数据思维下的商业模式转变 三、大数据的另类应用:拉选票和反恐 四、大数据的前提是信息公开 第十四章 新趋势之共享经济:知识共享vs.实物共享 一、共享经济是一种全新事物吗? 二、共享经济的“过剩”条件能否满足? 三、共享经济的本质是追求低价 四、共享经济的未来应该是“知识共享” 第四篇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新思维 第十五章 中国制造,“爆买”全球 一、中国制造“抄底”国际大牌 二、十年探索,终于走出“微笑曲线”底部 三、通用领跑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能否跟上? 第十六章 制造业产业链:从“6+1”到“4+0” 一、个性化定制产品时代来了! 二、大数据重构制造业产业链 三、制造业“4+0”成就“网红经济学” 四、BAT携手制造业,打通产业链“任督二脉” 第十七章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 一、中国制造2025,十年能否圆梦? 二、德国的工业4.0 三、美国的工业互联网 四、工业3.5战略:细胞式生产 第十八章 摆脱价格战,从工业3.5做起 一、结果出人意料的价格大战 二、工业3.5时代的模块化生产方式 三、工业3.5时代的扁平化管理模式 第十九章 重振制造业,政府是关键! 一、2012:拐点来临,方舟无踪 二、奥巴马“五板斧”重振美国制造业 三、德国政府“三板斧”救助中小企业 四、中国制造2025之重庆经验 第二十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营造 一、比中国制造更牛的是中国营造 二、做好中国营造的三大关键环节 三、房地产企业助力中国营造出海 试读章节 那么,这些O2O公司为了继续烧别人的钱,是如何进行忽悠的呢? 第一步,讲故事。创业企业只要故事讲得好,就能拿到投资。比如说,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以及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公司,最爱描绘一旦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一亩田”讲如何搞项目,如何跟农民打交道,将来我们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亩田”提供的,等等,结果发现它的数据大量造假。更有甚者,已经到了诈骗的地步。 例如,云视链创始人金证济苍吹嘘自己是哈佛大学本科学历,结果哈佛本科根本找不到这个人,而是读的什么“哈佛继续教育学院”,和哈佛大学完全没关系。所谓云视链,就是比如你在互联网上看电视剧,看到一款家具觉得很感兴趣,你直接点击屏幕就会出现一个链接,可以对其进行评论、吐槽或购买。云视链曾对外宣称,该公司平台拥有全球最领先的第五代自动视链技术IVA5.6及美国USPTO多项专利审查,技术专利估值超过6亿。结果在美国USPTO网站完全找不到任何关于云视链的专利。但是这样的公司也能融到钱,你能指望骗子去搞研发吗?而当风投被这些骗子公司靠编故事骗了进来,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风投不仅不会揭穿它,还会和它联合起来编更精彩的故事,骗B轮风投进来;B轮进来之后再一起编故事骗C轮进来,最后上市骗老百姓、骗中小股民的钱。 第二步,业绩造假。互联网公司的营运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业界常态,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两家公司都称自己在某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结果市场总和超过100%,成为笑谈。 更典型的例子是“一亩田”,其数据造假造得离谱。2014年7月,该公司一个月才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到2015年7月,一个月交易额已经达到100亿元。从50万到100亿是什么概念?这100亿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如果你直接看它的交易记录的话,你会喷饭的。在“一亩田”的PC端网站,我们看到“××老板采购了999.999吨毛桃”,“××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洋葱”,107万吨洋葱意味着什么呢?在洋葱集中产区西昌,一年洋葱产量才30万吨。所以你要找到107万吨的洋葱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5年7月31日,该公司澄清说自己的数据没有问题;而到8月29日,又承认数据有误,并且以此为理由大规模裁员1500人。被裁的员工开始爆料,称每个县、每个门店都下有大到上亿、小到上百万的流水任务。当任务无法完成时,会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员工自己化身刷单客,两部手机,拿自己的钱通过“一亩田”的线上交易从这一部手机转移到另一部手机,平台上就有了这笔钱的交易数据;另一种方法是各个地区工作人员跑到批发市场游说供应商和采购商双方把线下的交易“搬”到线上来。交易方式也并非“一亩田”吹嘘的“集远程采购、运输物流一体化”的模式,而仅仅是将批发市场上的交易双方带到“一亩田”门店并说服其在平台上进行现金交易。根据“一亩田”制定的分配机制,每成交一笔,都会有千分之二的返利给到供应商。 “一亩田”只是众多业绩造假公司中的一员。我再来举几个例子。2015年6月,在线外卖平台“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在公开演讲中透露,“饿了么”实际日订单量为120万至140万单,这与“饿了么”此前宣传的日订单量超200万严重不符。事发后,“饿了么”紧急联系媒体对数据进行修改。还有猫眼电影,宣称其2015年7月票房达22亿,结果当月全国在线售票O2O平台一共才卖出了25亿,于是猫眼又紧急修订数据。 跟着创业者一起骗钱的还有一群刷单客。大量职业刷单人利用O2O公司的软件漏洞,通过刷单攫取高额补贴。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Uber等公司都牵涉其中。这些平台也知道补贴没有到达实际用户手中,但只要能有更高的交易数据,能让公司进一步融资,刷单行为也就被默许了。 第三步,找人接盘。通过讲故事和业绩造假吸引到风投以后,接下来就进入最重要的环节,找人接盘了。其中,运气最好的可以上市,目前只有一家。2015年1月21日,湖南广电旗下快乐购物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每股9.06元。五家投资者当天账面获得了20倍的回报,到2015年9月底,股价升至24元,总市值96.8亿,五家投资方拥有的资本相当于它们投资额的52倍,皆大欢喜。但问题是,这样的好运气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几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家具O2O公司等待上市。 运气相对较好的,能被上市公司收购。很多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传统企业,热衷于互联网概念,所以投资或收购互联网创业公司成了它们进军互联网最直接的方式。2015年8月27日,华联股份拟增资“饿了么”(外卖O2O)母公司Rajax9000万美元;2015年6月15日,东易日盛拟以自有资金1280万美元投资“美乐乐”(家居O2O),占其全部股份2.25%;2015年6月10日,奥康国际收购兰亭集势(跨境电商)25%股权。 对于运气一般的绝大多数O2O公司来说,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为什么我敢这么断言?2015年6月,A股从最高点5178点跌到了4277点,这时候风投还在继续投这些O2O企业;从7月到8月中旬,股市在4000点徘徊,风投变得更加谨慎了;直到8月股市暴跌,IPO暂停,风投没有了退出渠道,都不敢再投了,大量无钱可烧的O2O公司面临倒闭。 P9-12 序言 遍地是机会,处处是陷阱 “遍地是机会,处处是陷阱”,这就是我这本新书——《郎咸平说:新经济颠覆了什么》的写作视角和分析逻辑。 各位晓得,近几年来,虽然中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很大,但新经济逆势发力,一枝独秀,成为资本追逐与媒体追捧的焦点。在“加快发展新经济”的目标被明确写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这匹被政府寄予厚望的黑马还会狂奔多久? 在全国人民疯狂分享新经济盛宴之际,我只想冷静地抛出几个内心的疑问:这一波势能巨大的新经济浪潮的本质是什么?它能否将中国重新带回高速增长的轨道?新经济颠覆了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我们不能忘记,新经济只是形式的创新,任何商业创新都不可能离开基本经济常识,即供给与需求的朴素原理。比如,很多P2P平台承诺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0%,非常诱人,但从资金需求方来看,现在什么生意可以有20%以上的回报率?是不是骗局就一目了然。又如,共享经济如今被炒得热火朝天,其本质实际上是追求低价,一旦共享成本超过占有成本,所谓共享模式还能持续吗?这些问题是我个人在混乱局势下观察后的疑问,也是我写作本书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新经济创业大潮中,各路互联网企业、高科技企业的相互厮杀尤为惨烈,经常是短兵相接、近身肉搏。在资本催化下,各个卷入其中的行业都开启一轮轮快速洗牌,行业格局瞬息万变。一旦对潮头趋势判断失误,将被滚滚洪流无情吞噬,连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咖们都惊呼“离破产只有30天”! 此时此刻,对每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错了!不是寻找风口,而是认清行业本质,回归商业常识!在这场前所未有的新经济大变局下,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是坚守自己的行业本质。唯有如此,才能克服种种诱惑,远离机会主义,不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所淘汰,赢得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不管风起何处,都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本书内容分为四篇:第一篇目的在于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通过对O2O骗局、P2P黑洞、BAT乱购、自媒体裂变、互联网伦理等问题的讨论,指出“互联网+”已是一地鸡毛,“+互联网”才是正道。第二篇是对处于镁光灯下的明星企业的个案分析,通过对小米迷思、乐视野心、格力造车、华为称王、凡客败走的深度剖析,指出成与败的“一步之遥”。第三篇是对未来趋势分析,通过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热点,指出技术驱动与商业驱动是未来经济的“双引擎”。第四篇关注工业4.0时代的中国制造业,通过分析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产业链从“6+1“到“4+0”等,指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危与机以及亟需的新思维。本书的最后,我提出,对于国家层面来讲,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必须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营造”转型。 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再多谈几点。 一、这个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被颠覆 2016年开年,一贯低调的老牌科技企业华为忽然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引爆舆论的是接连报道的几起新闻:一,华为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思科,一举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老大;二,2016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将近60%,稳坐全球第三,直逼苹果、三星;三,2016年5月华为起诉三星侵犯其知识产权,网友戏称华为用专利“手撕”三星,并由此发现华为在手机领域拥有的核心专利数量远超苹果、三星。 华为的赫赫业绩反衬出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手机公司如今的困局。华为凭什么成功?华为坚持的是什么?当“互联网+”的大潮袭来,所有人都在忙于寻找风口的那头“猪”,所有人都在讨论互联网颠覆了什么,任正非却冷静地指出,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汽车必须是汽车,金融必须是金融,豆腐必须是豆腐”。 的确,互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推动商业模式的改变,加上全球过剩资本疯狂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催生了新一轮的互联网创业大潮。在野蛮生长的O2O、P2P、自媒体、共享经济等冲击下,似乎每个传统行业都遭到了“颠覆”,以至笃信“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们产生了一种幻觉:自己即将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传统行业,彻底改变行业的既有格局和生态。 …… 近期美的除了收购库卡,还花4.73亿美元收购了东芝的家电业务,同时其他中国制造企业的海外收购也动作频频:富士康花35亿美元买下夏普三分之二的股份;海尔花54亿美元买下了通用的白色家电业务。这几次并购都是全产业链收购,意味着中国制造企业终于开始走出“微笑曲线”底部,让我十分感慨。 大概十年前,我提出了制造业产业链的“6+1”理论,即产品设计、订单处理、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零售6个高附加值环节以及制造这个低附加值环节,构成了制造行业价值链的u型曲线,也叫“微笑曲线”。当时中国制造业被困在“微笑曲线”的底部,靠消耗资源、破坏环境、甚至“血汗工厂”来赚取微薄的利润,令人叹惋。如今中国企业通过抄底国际大牌的方式顺利实现产业链升级,虽然符合了我的理论,但时代不同了,我们必须看到,甩下传统制造业务包袱的通用、东芝等巨头已经开始领跑工业物联网和工业4.0,中国企业必须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不能停留在我十年前介绍的“6+1”产业链上。 回顾过去这一年多时间,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改革上的“空转期”和互联网的“大跃进”时期。漫天的概念炒作让我们深陷这个布满鲜花的陷阱难以自拔,但盛宴过后,总要有人来收拾残局。中国经济到了最艰难的过渡期,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可以肆意妄为地只顾眼前利,不为身后名。那些在低端产业链挣扎的传统行业,如果仅靠一次又一次地嫁接到“互联网+”这样的“救命稻草”上,从而达到“脱胎换骨”的目的,而不是扎根于产品本身寻求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面临的将是在劫难逃的厄运! 最后,我要感谢东方出版社郎咸平财经工作室的成员马行空、张晶晶,没有他们的初步研究,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同时感谢东方出版社编辑团队所做的研究性编辑工作。 郎咸平 2016年6月1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