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著的《王子与贫儿(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全译本)》通过王子和贫儿错位的生活经历,揭露了劳苦人民在生活上的苦难与艰辛,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与暴虐。马克·吐温通过爱德华的经历揭示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环境,通过汤姆的经历,暴露宫廷里贵族们的腐败生活及残酷的人性。同时借助这个英国故事的外壳,作者深刻批判了十九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残暴压榨。
| 书名 | 王子与贫儿(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全译本)/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美)马克·吐温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著的《王子与贫儿(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全译本)》通过王子和贫儿错位的生活经历,揭露了劳苦人民在生活上的苦难与艰辛,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与暴虐。马克·吐温通过爱德华的经历揭示了贫苦人民的生活环境,通过汤姆的经历,暴露宫廷里贵族们的腐败生活及残酷的人性。同时借助这个英国故事的外壳,作者深刻批判了十九世纪美国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残暴压榨。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著的《王子与贫儿(素质版2.0无障碍阅读全译本)》讲述了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互换身份,流落民间,历经艰险,最终重新登上王位,面对过去迫害和帮助过他的人,他分辨给予惩罚和奖赏,成为了一位圣明的君主的故事。通过两个孩子的视角,传达出善良、正直、仁爱、诚实这些美好品质的可贵之处。 目录 小引 一 王子和贫儿的诞生 二 汤姆的幼年时代 三 汤姆和王子的会见 四 王子开始遭难 五 汤姆当了王子 六 汤姆习礼 七 汤姆的初次御餐 八 御玺的问题 九 河上的盛况 十 落难的王子 十一 市会厅的盛会 十二 王子和他的救星 十三 王子失踪 十四 老王驾崩——新王万岁 十五 汤姆当了国王 十六 御餐 十七 疯子一世 十八 王子与游民一同流浪 十九 王子在农民家里 二十 王子与隐士 二十一 亨顿救驾 二十二 诡计下的牺牲者 二十三 王子当了囚犯 二十四 脱逃 二十五 亨顿府 二十六 被否认了 二十七 在狱中 二十八 牺牲 二十九 到伦敦去 三十 汤姆的进步 三十一 新王出巡受贺 三十二 加冕大典 三十三 爱德华当了国王 尾声 赏罚分明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成为一个美好的少年——读《王子与贫儿》有感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 试读章节 二 汤姆的幼年时代 导读 汤姆生活在又脏又乱的贫民窟中,父亲和祖母脾气暴躁,动辄喜欢打骂孩子。只有母亲和双胞胎姐姐给了汤姆属于家人的温暖。很多时候汤姆需要上街乞讨才能填饱肚子,而空闲的时候,汤姆则会跟随安德鲁神父学习知识。在听过一些神话传说之后,汤姆做起了“王子”梦。 我们现在跳过若干年,来谈谈以后的事情吧。 当时伦敦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以那时候的规模而论,算是一个大城市。全城有十万居民——有人认为比这还要多一倍。街道都很狭窄、弯曲而肮脏,尤其是汤姆·康第所住的那一带离伦敦桥(英国泰晤士河上的一座桥,连接伦敦市区和南华克区)不远的地方。那儿的房屋都是用木头建筑的,第二层楼突出于第一层之外,第三层又把它的胳臂肘伸出第二层的范围。房子盖得越高,上面的面积也就越大。房屋的骨架是用结实的木料钉成交叉的形式,中间加上一些牢靠的材料,外面再涂上一层灰泥。房屋的主人按照各自的脾性把屋梁漆成红色、蓝色或黑色,这就使得那些房屋显出一副很雅致的气派。窗户都很小,嵌着菱形的小玻璃。窗扇都像屋门那样,是向外开的,装的铰链也像门上的一样。 汤姆的父亲所住的房子在布丁巷外面一个名叫垃圾大院的肮脏小死巷里面。那所房子又小又破,东歪西倒,里面却挤满了穷得要命的人家。康第那一窝在三层楼上占着一个房间。母亲和父亲在一个角落里有一张也算是床的床铺;汤姆和他的祖母,还有他的两个姐姐——白特和南恩,却不受拘束——全部的地板都归他们享用,他们爱在哪儿睡就在哪儿睡。屋里有一两条破得不像样的毯子,还有几捆又旧又脏的稻草,可是要把这些东西叫作床铺,似乎不大妥当,因为它们是乱七八糟的;每天早晨,这些东西老是整个儿被踢成一大堆,到了晚上,大家再从这一堆里挑出需要的来使用。 白特和南恩都是十五岁——一对双胞胎。她们虽然衣着又脏又破,也非常愚蠢,但她们心地非常善良。她们的母亲和她们相似。可是父亲和祖母简直是一对恶魔。他们只要有酒就喝,一喝就要喝得烂醉;然后他们互相打架,或是碰上谁就和谁相打;无论醉与不醉,他们老是咒骂不休。父亲约翰·康第是个小偷,祖母是个乞丐。他们把孩子们已经教成了叫花子,可是还没有能够把他们变成小偷。在这所房子里住着的乌七八糟的穷人当中,有一位善良的老神父,可是他并不属于他们那一伙。国王给了他一点点极微薄的养老金,把他从家里一下子撵了出来;他常爱把孩子们叫到一边,暗自教他们一些正当的行为。安德鲁神父教给汤姆一点拉丁文,还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想把这些东西也教给那两个姑娘,可是她们害怕朋友们的嘲笑,因为那些人是绝不会容许她们俩获得稀奇的学问的。 整个垃圾大院里乱哄哄的一窝,正和康第家里一模一样。酗酒、胡闹和吵嘴在那儿是家常便饭,每天晚上都是如此,而且几乎是通宵达旦。在那一带地方,打破脑袋和饥饿是同样寻常的事情,可是小汤姆并不觉得不愉快。他的日子过得很苦,可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那种生活和垃圾大院所有的孩子们过的是一样的,因此他也就以为那是当然的、舒服的生活。晚上他空手回家的时候,就知道父亲首先要骂他一顿,再揍他一顿,等父亲打骂够了之后,祖母又要再来一遍,而且更加厉害;他还知道,到了深夜,他那饿着肚子的母亲就要偷偷地溜到他身边来,把宁肯自己挨饿,给他省下来的可怜的一点半点的面包皮或残屑拿给他吃,虽然她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每每被她的丈夫察觉,就要挨一顿毒打,但她并不在乎。(P5-7) 序言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也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真实姓名是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佛罗里达的一个乡村,年幼丧父,因贫困不得不弃学外出谋生,先后当过印刷所学徒、报童、排字工人、水手、轮船驾驶员和报馆记者等,四处奔波给他带来了丰富的生活经验。1865年,他以“马克·吐温”这个笔名发表了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之后著有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以及中短篇小说《百万英镑》《竞选州长》和《败坏了赫德来堡的人》等。作为一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在小说创作方面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无论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地道美国味来看,还是以其幽默的叙述风格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言,他都不愧为“美国现代文学之父”。 马克·吐温的小说《王子与贫儿》的故事素材虽然依托于十六世纪的英国民间传说,但是作者想表达和反映的,却是十九世纪美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和宗教的虚伪性问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已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营私舞弊,投机钻营,贪污腐化,成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特点。在经济上,美国已经成为贫富间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在农村,“分成制”的实施,导致西部四分之三的农户把农场抵押给银行或股份公司。破产的农民,加入了失业大军、城市贫民和社会游民的队伍。在城市,劳动过度、营养不良、贫困、饥饿则成为压在工人头上的几座“大山”。从1873年持续到1878年的经济危机,使失业工人达三百万之多,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几乎占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成为当时全国规模的大灾难。 在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工人开始了一系列的罢工斗争。于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使用联邦军队镇压罢工游行。在这种情况下,马克·吐温于1877年夏天决定创作《王子与贫儿》来回应这个血腥的年代。 他选择十六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英国和当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美国做对照,用意很深刻——同是历史的转变时期,对人民同样是灾难。人们的感觉“和一个欢欢喜喜跳出去看彩虹,结果遭雷打的感觉很相似”。“羊吃人”给英国农民造成悲剧,垄断资本家“吃人”给美国工农带来不幸,有的只是时间和国度的区别。 马克·吐温在作品中还表达了对人民深切的同情,他从人道主义出发,用人类天性中的善与恶来分析人们的思想言行。在《王子与贫儿》中,爱德华生来就是个善良而公正的人,他在亨利八世身边长大,终日在皇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仍然有一颗仁慈而正直的心。汤姆虽然出生在贫民窟,整日受到父亲和祖母的虐待毒打,但是他仍旧保持着善良乐观的心性,无论身处何处,都用宽厚和仁爱对待他人、处理问题。还有忠心耿耿的迈尔斯·亨顿、善良慈爱的康第夫人、正直的大法官……马克·吐温将人们的正直、善良和勤劳书写出来,以期待读者可以唤起内心的是非观,同时也是对那个年代利欲熏心的资本家的反讽与抨击。 总之,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王子与贫儿》作为一部黑色幽默小说,在辛辣讽刺揭露现实的表达之下不乏充满童趣的戏谑描写,是一部受到各个国家各个年龄层次读者喜爱,也可以给各个阶段读者带来深思和启迪的作品。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因为读书而产生,而实现一个梦想也必须借助读书来实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经典的意义在于其中凝结了人类的共通经验,世界级的经典就尤其具有普适性。商务印书馆从来看重经典图书的价值意义,这套经典译著的出版,是中国的文学读家莫大的福分。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 马原 这些书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乃是它可以超越时间、年龄、语言和族群而成为人类心灵成长的营养。商务印书馆是信誉极好的出版机构,相信这套书能带给读者莫大的阅读惊喜。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 方方 对文学我怀着感恩之心,在我人生重要的时刻读了这些伟大的作品,当我开出我自己的花朵才意识到我们被嫁接到那棵伟大的生命之树上,这些伟大的作品对我的心灵是一种照料,有时候也是一种校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诗人 王家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