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滁州散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路传新主编的《滁州散文集》从滁州各地推荐的300余篇散文中,精心选汇了80余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淮水情》《儒乡韵》和《文苑风》。其中《淮水情》主要收录了滁州市作家在2017年7月,在省文联“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中推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家通过实地采风,以手中的笔讲述淮河故事,反映真实发展,感世事人情,抒喜怒欢忧。山水家园、乡音乡情尽于文中。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意蕴宽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滁州市近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从不同视野展示了滁州近年来深化改革、冲刺全省第三的美好诗篇。作者们在自然风景里感受辽阔磅礴、淳真美丽,于人生闲歇处抚今追昔、情随意动,临社会现场中观察审视、经历体悟,透过文字还心灵真情倾诉,给思想深刻参悟。人是同乡,文各千秋,共著滁州人文新篇章。

内容推荐

路传新主编的《滁州散文集》为一本散文集,选取了2010年1月1日以后,滁州籍和常年在滁州工作、生活的作者在国家正规出版物出版或发表的散文作品,优美感人,文学性强。分为《淮水情》《儒乡韵》《文苑风》三个主题,以多种角度,从不同层面展示了美好滁州的社会发展实践,寄寓了人民的情怀理想,是生动的皖东风俗生活长卷,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滁州散文家的整体实力和散文创作的综合水平。

目录

前言

淮水情

 马顺龙 濠梁观鱼遐想

 王涓涓 淮河岸边,听泗州戏小调

 冯根林 第六次回望

 毕子祥 魂被拉走了

 陈友田 柳巷鼓书侠

 贡发芹 东西涧写意

 吴超 中都怀古

 林如玉 淮畔新谣

 郑克红 我心中的鼓楼

 郑远星 河歌水语

 武佩河 淮河记忆

 欧琳琳 偎水依山似故乡

 宫开理 钟灵毓秀话凤阳

 黄凤云 情系淮河

 董书冰 走访“东方巴比伦”——凤阳

 傅守乾 淮河岸边歌舞美

儒乡韵

 王文忠 全椒出了个吴敬梓

 王明义 老南门寻梦

 王爱慧 春意老

 成祖耀 凤阳乡村秋更美

 张平 千年遗梦梅花垄

 张业厚 与你邂逅

 肖克家 好大一棵老槐树

 汪宗文 不平常的小山村

 陈虹 谁将丹霞落人间风动山花香满坡

 张树虎 春晨听鸟

 李维洋 又是一年蝉鸣时

 束舒娅 琅琊山,滁州的枕边书

 张登峰 故乡的水

 郑传琴 亭城水韵

 洪文水 我是一湾脉脉的清流

 赵昂 走过太平桥

 柴发华 在全椒遇见你

 徐红 走在徽州古老的光阴里,遇见你

 高顺 正月十五看月亮

 徐祖群 粽叶飘香

 秦骏 心岸踏歌浮世清欢

 郭婷 南湖听雨

 夏锡生 秋赋湖滨

 野马 仰山桃花雨

 崔通宝 用直——烟雨江南小镇

 梅桑榆 涧之美

 傅贵 山之闲话

 谢鸿 泉坞山的泉

 路云飞 一帘海棠红

 简宏明 古城飞鹞

 潘虹 一瓣花香

 薛来彩 烟雨龙虎山

 魏来安 早春

文苑风

 丁并玉 “狗市”

 丁景元 又闻故乡夜蛙声

 王云霞 记忆里的戏台

 方玉峰 谁在风中行走

 王世福 不可忘却的大户刘战斗(节选)

 方传江 游泳的记忆

 王敬 一觉三十年

 王道琼 擦肩而过的女人

 王德明 那年,我们和一场烤红薯相遇

 左神州 献上一支心中的歌

 冯德斌 金秋枣儿红

 吕孔永 活石

 江文林 留在记忆里的村庄

 刘以林 保卫母亲

 刘平凡 温暖的方式

 许春樵 城市汽车记忆

 余元杰 青蔬滋味长

 苏北 汪曾祺的十一个细节

 张华 妹妹

 李华阳 老书记的全椒情

 陈金梅 田野守望者的诗

 张俊昌 老屋里的灯光

 邱晓鸣 蝉之趣

 陆媛 父亲的草帽

 吴腾凰、史挥戈 蒋光慈与丁玲、胡也频的一件往事

 俞礼云 一封约稿信后的秘密

 袁正凤 可爱的卖鱼人

 钱玉亮 周末去种地

 袁传芳 桂花细雨香湿衣

 徐祥龙 夜雨秋灯怀先生

 贾鸿彬 出生证与身份证

 高翔 凯风吹尽棘成薪

 曹丰华 “毛刀”归来

 章远初 柴米油盐酱醋茶

 惠兆军 记忆中的吃

 程学武 滁州大排档

后记

试读章节

陈友田

柳巷鼓书侠

盛夏7月,我参加了“大淮河”滁州文艺界志愿服务、采风行活动。

14日下午,我们到明光市柳巷镇浮山村采风。浮山村位于淮河南岸,本来是一个乡,后来撤乡并镇,并入了柳巷镇。之所以名字叫浮山,是因为村西边有一座小山伸在淮河中,据说山下水边有个洞,淮河泛滥,洞就升高,水位下降,洞就下降,好像山浮在水上一样。这里地势险要,浮山渡口是淮河中古渡口之一,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乘坐大巴车行驶在深绿色的淮河平原上,一个小时后,车子到达浮山村的淮河岸边。我们步行上了淮河大堤,透过白杨防护林带,隐约看到白亮亮的河水自西向东横在眼前,河上几条驳船,悄无声息地向两端驶去。

顺着大堤走了200多米,我们看到渡口边的空地上聚满了人,还听到了锣鼓喧闹的声音,原来村民正在这儿举行民间文艺演出。

参加演出的都是当地民间艺人,他们在演出中没有刻意化妆打扮,只穿着平时的衣服,或许他们觉得给乡亲们演出就要原汁原味。

一番锣鼓热场后,女声独唱《洪湖水浪打浪》,给村民送上一道甜甜的点心,接下来的民间小调算是正餐,有板有眼的演唱让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演出开始后,还有村民闻声赶来,他们停下电动车,下得大堤,加入了围观的人群。站在后面的人看不到了,干脆蹲在大堤上远远地看。还有一些老年人坐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他们不看演出的人,听一听也觉得很过瘾。

民间小调唱完,一个大叔上场,他表演的是快板《胡大吹》,说一个人爱吹牛,最后吹得不能自圆其说,被人们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快板说完,观众们很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会心的微笑。

接下来大鼓书上场,书名叫《侠义传》。说书的是一个中年人,清瘦而有精神。他一手敲鼓,一手夹板,表情丰富,动作干脆,说书快而口齿清楚,大家精神为之一振。

《侠义传》讲一个侠士,身体结实,武艺高强,敢于伸张正义。说书人三言两语就把那位侠士描绘得活灵活现,大家眼前仿佛真有这么一个赤胆忠心的大侠。正听得入神,大鼓书戛然而止,书头已经说完,说书人下场了。

后面的独唱、小调虽然也很好听。但我一直没有从关于侠士的想象中回过神来。

说书人走到一边,收起竹竿做的鼓架,装入一只布袋,把大鼓搁在一边的青草上,安静地坐下来,听接下来的节目。

我走上前,与说书人攀谈起来。

说书人名叫张柳华,是柳巷镇人,今年50多岁,至今单身一人,没有子女,一生只与大鼓为伴。

张柳华打小就喜欢大鼓书,14岁开始跟着师傅学习说书。他说他会的书很多,五天五夜都说不完。

张柳华年轻时走南闯北,到过泗县、五河、凤阳、定远等很多地方。每到秋冬农闲时,他就与合得来的同伴一道外出说书。到了集市,他们摆开场子,大鼓一敲,说起书来。农村人爱听书,只要鼓一响,场子周边就围得密不透风。人越多,张柳华说得越带劲。他说得越有劲,听的人就越舍不得离开,有的人甚至听得忘了把菜拿回家,以致耽误了做午饭。

那时候,说一场大书能赚一两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一两百元,这在当时算是相当高的收入了。一冬一春下来,他们的收获很丰厚,家里过得相当滋润。

有时候他们也会被当地人请到村子里唱,但唱资不是钱,而是由请的人或村子里有威望的人挨家挨户起一些粮食。

最近一些年,随着电视、网络和唱戏机的流行,街头卖艺很少有人看了。张柳华在农闲时就与同村人一道,到城里的建筑工地做瓦工。晚上闲得无聊的时候,他就拿出大鼓和夹板,说起书来。可惜听者寥寥,年轻人要么到歌厅唱歌,要么抱着手机玩,只有几个同龄人散坐在旁边,带听不听的,说书基本上就成了自娱自乐。

不过,每到过年的时候,张柳华他们就能“红火”一阵子。他与村里能说会唱的人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本领,到镇上、社区、村里表演,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

说到大鼓艺术的传承,张柳华说,像他这样的说书艺人和说唱艺人整个明光市才70多人,这些人年龄偏大,而现在的年轻人有打工的,有做生意的,都不想学这个,这项艺术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正说话间,演出结束了。张柳华没有和那些唱歌的、表演的一道合影,而是默默地拎起装架子的布袋,背起大鼓,和我告个别,就顺着大堤朝村里走去。

远远望去,他就像他说的那个侠士,一个人仗剑天涯,向着心中的那份追求走去……

P12-13

序言

滁州,古称涂中、清流、新昌。因滁河(涂水)经此流过而得名滁州。

滁州自古群英荟萃,文脉昌盛。出自滁州的《滁州西涧》《醉翁亭记》《儒林外史》等名篇名著,文誉华夏、千古流芳。

滁州又是一个充满生机、厚积薄发的新兴城市。近年来,滁州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全神贯注地致力于滁州文艺事业的发展和复兴,涌现出了一批致力于滁州文艺事业发展的文艺家,创作出了一批可圈可点的优秀文艺作品。

此次散文集的编选,是继诗歌集刊印后的又一举措,既是对近年来滁州文学事业欣欣向荣之发展的有力佐证,又是对滁州文学家辛勤耕耘之成果的一种集中展示。

散文是血。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它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是文学家和文学爱好者最喜爱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它语言优美,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经常读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次从滁州各地推荐的300余篇散文中,精心选汇了80余篇。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淮水情》《儒乡韵》和《文苑风》。其中《淮水情》主要收录了滁州市作家在2017年7月,在省文联“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中推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家通过实地采风,以手中的笔讲述淮河故事,反映真实发展,感世事人情,抒喜怒欢忧。山水家园、乡音乡情尽于文中。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意蕴宽广,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滁州市近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从不同视野展示了滁州近年来深化改革、冲刺全省第三的美好诗篇。作者们在自然风景里感受辽阔磅礴、淳真美丽,于人生闲歇处抚今追昔、情随意动,临社会现场中观察审视、经历体悟,透过文字还心灵真情倾诉,给思想深刻参悟。人是同乡,文各千秋,共著滁州人文新篇章。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我们倡导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滁州,山清水秀,改革奋进,充满了蓬勃生机。滁州文学更需要从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在表现题材、表现体裁、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丰富发展,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用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用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用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谱写精彩华章,共绘美丽滁州。与滁州散文家们共勉!

后记

近年,滁州文学创作欣欣向荣,人才辈出,佳作不断。为收录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展示滁州文学的全新面貌,继《滁州诗歌集》之后,滁州市文联推出了这部《滁州散文集》,希望借此更好地宣传滁州文学,推介滁州作家。

自征稿以来。各县(市、区)文联、作协积极响应,组织申报,各地散文作者精选佳作,踊跃投稿。结合“大淮河”主题采风创作,我们共收到作品300余篇。为优选精品,滁州市文联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了初评和复评,最终收录了85篇作品。

这些作品从多种角度、不同层面地展示了美好滁州的社会发展实践,寄寓了人民的情怀理想,共同绘就了滁州的山蔚水秀和魅力人文,是生动的皖东风俗生活长卷,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滁州散文家的整体实力和散文创作的综合水平。

本书编印过程中,得到了滁州市各级文联、作协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作家的热情参与,得到了关心滁州文学事业的相关单位和同志的倾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下,滁州散文作者较多,优秀作品不可胜数,因篇幅有限,不免有遗珠之憾。且由于时间匆促,条件有限,编辑中难免存在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