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巅峰,令凡人却步,引智者痴迷。陈东成教授显然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用中国哲学来论中国译学之事,上接天理,下接地气,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他的这部《大易翻译学》是一部难得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
本书作者立足《周易》所承载之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援易入译”,系统阐释当代翻译学的新话题。其价值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如何,读者自有思考与判断,但作者坚持探索,孜孜于“易”与“译”的研究,这是极其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 书名 | 大易翻译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作者 | 陈东成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巅峰,令凡人却步,引智者痴迷。陈东成教授显然就是这样一位智者,他用中国哲学来论中国译学之事,上接天理,下接地气,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他的这部《大易翻译学》是一部难得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 本书作者立足《周易》所承载之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援易入译”,系统阐释当代翻译学的新话题。其价值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如何,读者自有思考与判断,但作者坚持探索,孜孜于“易”与“译”的研究,这是极其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内容推荐 陈东成著的《大易翻译学》援易入译,以易治译,以易弘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全书共十三章,主要从哲学上探讨翻译含义、翻译本质、翻译标准、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审美、翻译伦理、翻译风格、翻译距离、翻译批评、翻译生态环境、复译等问题。作者较有创见性地提出并论证了翻译本质“交易论”、“太和”翻译标准、“阴化、阳化”翻译策略、“中和”翻译批评标准、“善、公、实、全”翻译批评原则、翻译风格“模仿说”、“生生为美”的翻译审美观、“利以合义”的翻译伦理观、 “保合太和”的翻译生态环境观等,为中国传统译论灌注了新的血液。该书是大易翻译学的奠基之作,融易学和译学为一体,既弘易道又弘译道,既适合翻译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又适合译学、易学爱好者阅读与欣赏。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大易翻译学的哲学依据 一 《周易》的命名之义 二 《周易》的基本构成 三 《周易》的主要性质 (一)《周易》是卜筮书 (二)《周易》是哲理书 (三)《周易》是历史书 (四)《周易》是科学书 (五)《周易》是百科全书 四 大易翻译学的哲学依据:易理 第二章 翻译含义 一 易之三义与译之三义 (一)易之三义 (二)译之三义 二 生生之谓易与生生之谓译 (一)生生之谓易 (二)生生之谓译 第三章 翻译本质 一 阴阳交感,万物以生 二 翻译本质:文化交易 第四章 翻译标准 一 “太和”翻译标准的哲学依据 二 “太和”翻译标准的特性 (一)“太和”翻译标准的整体性 (二)“太和”翻译标准的多样性 (三)“太和”翻译标准的审美性 (四)“太和”翻译标准的动态性 三 “太和”翻译标准的实现途径 第五章 翻译原则 一 求同存异 二 守经达权 第六章 翻译方法 一 阳译 二 阴译 第七章 翻译审美 一 审美本原:生命即美 二 审美表现:立象尽意 三 审美态度:贵时通变 四 审美境界:精义入神 五 审美理想:止于太和 第八章 翻译伦理 一 修辞立诚 二 利以合义 三 交通成和 四 以同而异 五 进德修业 第九章 翻译风格 一 风格的可译性 二 翻译风格与译者个性 三 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统一 (一)材料选择:各从其类 (二)原文理解:心悟神解 (三)译文表达:适中得当 第十章翻译距离 一 “翻译距离”概念溯源 二 翻译距离的成因 (一)时空距离 (二)语言距离 (三)文化距离 (四)心理距离 三 翻译距离的调整 (一)翻译距离调整的原则 (二)翻译距离调整的方法 第十一章 复译 一 “复译”界说 二 复译原因 (一)文本的开放性:文无定诠 (二)译者的主体性:言人人殊 (三)读者的差异性:人以群分 (四)语言的时代性:言随时变 三 复译策略 (一)纠错性复译:改错迁善 (二)改进性复译:渐臻至善 (三)建构性复译:见仁见智 (四)适应性复译:趋吉避凶 第十二章 翻译批评 一 翻译批评标准:中和 (一)“中和”翻译批评标准的哲学依据 (二)“中和”翻译批评标准的特性 二 翻译批评原则:善、公、实、全 (一)翻译批评原则:善 (二)翻译批评原则:公 (三)翻译批评原则:实 (四)翻译批评原则:全 三 翻译批评方法:三 多 (一)翻译批评方法:多层次 (二)翻译批评方法:多视角 (三)翻译批评方法:多途径 第十三章 翻译生态环境 一 交感成和 二 和而不同 三 相生相克 四 生生不息 五 保合太和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