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闻一多作品集
分类
作者 闻一多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闻一多著,凡尼、郁苇编的《闻一多作品集》全面收录闻一多诗歌、散文、书信精品,完整呈现民主斗士的抗争人生。

闻一多的作品,情感炽热、意象完整、音律和谐,凝聚成一种不可多得的沉郁的美,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耐人回味。本书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文集。

内容推荐

闻一多著,凡尼、郁苇编的《闻一多作品集》分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诗歌部分主要从作者生前出版的诗集《红烛》《死水》和作者早年自己编定的诗集手抄本《真我集》及其集外诗作编选而成,约120余首。散文部分收入《最后一次的讲演》《诗的格律》《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致梁实秋》等50余篇。

闻一多的诗歌以抒发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新格律诗的倡导和实践独树一帜。

目录

诗歌红烛

 红烛

 李白之死

 剑匣

 西岸

 雨夜

 雪

 睡者

 黄昏

 时间底教训

 二月庐

 印象

 快乐

 美与爱

 诗人

 风波

 回顾

 幻中之邂逅

 志愿

 失败

 贡臣

 游戏之祸

 花儿开过了

 十一年一月二日作

 死

 深夜底泪

 青春

 宇宙

 国手

 香篆

 春寒

 春之首章

 春之末章

 钟声

 爱之神

 谢罪以后

 忏悔

 黄鸟

 艺术底忠臣

 初夏一夜底印象

 诗债

 红荷之魂

 别后

 孤雁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

 火柴

 玄思

 我是一个流囚

 寄怀实秋

 晴朝

 记忆

 太阳吟

 忆菊

 秋色

 秋深了

 秋之末日

 废园

 小溪

 稚松

 烂果

 色彩

 梦者

 红豆

诗歌·死水

 口供

 收回

 “你指着太阳起誓”

 什么梦?

 大鼓师

 狼狈

 你莫怨我

 你看

 也许

 忘掉她

 泪雨

 末日

 死水

 春光

 黄昏

 我要回来

 夜歌

 心跳

 一个观念

 发现

 祈祷

 一句话

 荒村

 罪过

 天安门

 飞毛腿

 洗衣歌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诗歌·《真我集》及其他佚诗

 读沈尹默《小妹!》,想起我的妹来了也作一首

 雪片

 朝日

 忠告

 率真

 志愿

 伤心

 一个小囚犯

 所见

 南山诗

 晚霁见月

 醒呀

 爱国的心

 叫卖歌

 纳履歌

 答辩

 相遇已成过去

 奇迹

 园内

 渔阳曲

 七子之歌

 长城下之哀歌

 笑

 大暑

 闺中曲

 我是中国人

 故乡

 抱怨

 鸟语

 秦始皇帝

 贡献

 教授颂

散文

 青岛

 愈战愈强

 画展

 可怕的冷静

 一个白日梦

 五四断想

 “一二·一”运动始末记

 谨防汉奸合法化

 最后一次的讲演

 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

 复古的空气

 关于儒道土匪

 从宗教论中西风格

 妇女解放问题

 文学的历史动向

 龙凤

 人民的诗人——屈原

 新文艺和文学遗产

 战后文艺的道路

 《女神》之时代精神

 诗的格律

 艾青和田间

 敬告落伍的诗家

 《冬夜》评论

 《女神》之地方色彩

 泰果尔批评

 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

 诗人的横蛮

 论《悔与回》

 谈商籁体

 《烙印》序

 《西南采风录》序

 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

 新诗的前途

 诗与批评

 论文艺的民主问题

 《三盘鼓》序

 端节的历史教育

 兽·人·鬼

附录:书信

 致梁实秋、吴景超

 致梁实秋

 致吴景超

 致梁实秋、吴景超

 致梁实秋

 致梁实秋

 致梁实秋

 致梁实秋

 致吴景超、梁实秋

 致梁实秋

 致臧克家

试读章节

致臧克家(1943年11月25日)

克家:

如果再不给你回信,那简直是铁石心肠了。但没有回信,一半固然是懒,一半也还有些别的理由。你们做诗的人老是这样窄狭,一口咬定世上除了诗什么也不存在。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吗?我不能想象一个人不能在历史(现代也在内,因为它是历史的延长)里看出诗来,而还能懂诗。在你所常诅咒的那故纸堆内讨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种,正如故纸堆中可讨的生活也不限于一种。你不知道我在故纸堆中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它的目的何在,因为你跟我的时候,我的工作才刚开始。(这可说是你的不幸吧!)你知道我是不肯马虎的人。从青岛时代起,经过了十几年,到现在,我的“文章”才渐渐上题了,于是你听见说我谈田间,于是不久你在重庆还可以看见我的《文学的历史方向》,在《当代评论》四卷一期里,和其他将要陆续发表的文章在同类的刊物里。近年来我在联大的圈子里声音喊得很大,慢慢我要向圈子外喊去,因为经过十余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们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单方的形式是什么——一部文学史(诗的史),或一首诗(史的诗),我不知道,也许什么也不是。最终的单方能否形成,还要靠环境允许否,(想象四千元一担的米价和八口之家!)但我相信我的步骤没有错。你想不到我比任何人还恨那故纸堆,正因为恨它,更不能不弄个明白。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虽然二者都藏在书里,他们的作用并不一样。这是我要抗辩的第一点。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天呀,这冤从何处诉起!我真看不出我的技巧在那里。假如我真有,我一定和你们一样,今天还在写诗。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说郭沫若有火,而不说我有火,不说戴望舒,卞之琳是技巧专家而说我是,这样的颠倒黑白,人们说,你也说,那就让你们说去,我插什么嘴呢?我是不急急求知于人的,你也知道。你原来也是那些“人”中之一,所以我也不要求知于你,所以我就不回信了。今天总算你那只“流泪的白蜡”感动了我.让我唠叨了这一顿,你究竟明白了没有,我还不敢担保。克家,不要浮嚣,细细的想去罢!

新闻的报导似乎不大准确。不是“抗战诗选”而是作为二(克家按:“二”下漏“千”字)五百年全部文学名著选中一部分的整个“新诗选”。也不仅是“选”而是选与译——一部将在八个月后在英美同时出版的“中国新诗选译”(译的部分同一个英国朋友合作)。我始终没有忘记除了我们的今天外,还有二三千年前的昨天,除了我们这角落外还有整个世界。我的历史课题甚至伸到历史以前,所以我研究了神话,我的文化课题超出了文化圈外,所以我又在研究以原始社会为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人文科学学报》第二期有我一篇谈图腾的文章,若找得到,可以看看)。关于《新诗选》部分,希望你能帮我搜集点材料,首先你自己自《烙印》以来的集子能否寄一份给我?若有必要,我用完后,还可以寄还给你。其他求助于你的地方,将来再详细的写信来。本星期及下星期内共有三个讲演,都是谈诗的,我得准备一下,所以今天就此打住了。顺祝 撰安。

一多 十一月廿五日灯下

序言

在我国现代史上,闻一多那“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的形象,以及“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英雄气概,业已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作为一个著名的学者,他在学术研究上的造诣,特别是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一些方面——《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等研究中,“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爱国诗人,他的两部新诗集《红烛》和《死水》,在新诗史上矗立起一座璀璨夺目的丰碑。

作为一个诗人,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数量是并不多的,他只出版过两本完整的诗集:《红烛》和《死水》。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篇章。他写作新诗的时间,从1921年到1928年,也仅仅是八年(少数几篇诗,如《奇迹》《教授颂》《政治家》除外)。然而,在我国新诗史上,他却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正如胡乔木同志所说:“要在中国现代诗人中,找出像他这样联结着中国古代诗、西洋诗和中国现代各派诗的人,并不是容易的。”

闻一多在现代诗坛上的这种独特地位,是怎样确立的呢?我们认为,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他写过很多抒发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诗篇,他的这些诗比之同时代另一些诗人的作品,带有更突出、更炽热的爱国情感。所以朱自清说闻一多“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后半句虽说得过头了些,但深沉地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而又那样真挚,富于创造力,的确是闻一多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二)在新诗形式的革新与探求方面,闻一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他善于吸取我国古典诗歌的格调韵律和西洋诗的音节,用洗练的白话,特别是尝试用口语写诗,并对新诗格律进行勇敢的探索和实践,把古今中外诗歌艺术的成功经验冶于一炉。他在新诗的形式上独树一帜,开一代诗风。以上两个方面,构成了闻一多诗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爱国主义的热忱像一条红线,或明或隐地贯穿在他的许多诗作中。

五四运动的革命风暴,唤醒了青年诗人蛰伏内心的爱国情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五四时代我受到的思想影响是爱国的,民主的,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团结起来救国。”正是在这种爱国思想的驱使下,为了寻求救国的途径,他背井离乡去美国留学。由于受过五四革命精神的熏陶,在美国,他很快就发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在“民主”的帷幕下那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事实,体味了种族歧视的苦楚,他在当时的一封家书里发泄了身受侮辱与贱视的愤恨:“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学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俟后年年底我归家度岁时当与家人围炉絮谈,痛哭流涕,以泄余之积愤……”一个如此热爱祖国的诗人,在异国受到的歧视与凌侮越重,对祖国的思念也就越是强烈深沉。在这样的处境里,为了倾诉那被压抑的思想感情,他写了好些“出于至性至情”的爱国思乡诗。在闻一多留美时期的诗歌创作中,这一类诗篇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奔泻着,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这里,举具有代表性的《太阳吟》和《忆菊》两诗来谈谈。

《太阳吟》写的是诗人身处异域思念祖国的情绪。由于尝够了种族歧视的痛苦,所以这种思乡之恸就格外地强烈与深沉。而这,在国外是没有倾诉对象的,因此他选择了那“每日绕行地球一周”的太阳来做诉说缠绵曲折的思乡之情的对象,在构思上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

身居异邦,关山阻隔,迢迢万里,无人与说,只有在梦中才能还乡;可是,黑夜的还乡梦每次都被初升的太阳惊破,而剩下的,就只是那“火一样烧着的太阳”也烘不干的“游子的冷泪盈眶”,所以他索性乞求太阳: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这毕竟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只好请太阳带给他家乡的音讯:“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或者“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由诗人身居异国“憔悴的同深秋一样”而引起的联想)为什么他思念祖国之情如此灼烈炙人呢?他当时的一封家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国时从不知思家之真滋味,出国始觉得也,而在美国为尤甚。因美国只知白种人也,有颜色之人(彼称黄、黑、红种人为颜色人)蛮夷也,狗彘也。呜乎!我堂堂华胄,有五千年之政教、礼俗、文学、美术,除不娴制造机械以为杀人掠财之用,我有何者多后于彼哉?而竟为彼所藐视,是可忍,孰不可忍!大丈夫之久居此邦而犹不知发愤为雄者真木石也。”他在异国饱受歧辱,过着“流囚”般的日子,因而难以自已地要“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孤雁》)了——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山川异色,风云殊态,鸟禽变音。表面上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文明。在不甘“木石”的诗人看来是如此不和谐!这里,只身他国的难堪处境,跟怀念祖国的缱绻心情交织在一起,使爱国主义的主题得到了更为完整、突出的表现。

……

所谓“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完全脱离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好的传统,使内容与形式产生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因而,也削弱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自由诗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在当时是起过积极作用的,现在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诗体存在。那些写得很精练很完美的自由诗(如冯至、艾青的自由诗),也仍然深受读者欢迎。但总的来说,流于松散者太多了。原因在于许多诗人写诗实在很不讲究音节与旋律,他们不了解诗和散文的区别在于它的语言更有鲜明的节奏感。针对这一情况,闻一多提倡建立新诗格律,是很有见地的。如果说,郭沫若的《女神》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开了一代诗风,那么,闻一多的《死水》可以说是在形式上以认真创造新诗格律而开一代诗风。这是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可贵贡献。诗集《死水》以其谨严的结构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在新诗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和造就了稍后的一批有成就的诗人。

闻一多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辞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均齐。我们且以《死水》一诗为例,具体地谈谈他的这些主张在创作中的体现。这首诗从第一行起,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二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辞藻,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语词,安排妥帖,镂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这种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其旨意并不是要制造那种束缚创作的清规戒律,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他那“戴着脚镣跳舞”的话,他要强调的只是“在一种规定的格律之内出奇制胜”。而目的是为了纠正五四以来在新诗创作上逐渐露头、发展的那种“散而无章”的诗风。他吸收了西洋诗某些音节长处,结合我国古典诗词的经验和现代汉语的特点,创造和实践新诗的格律和形式。尽管他的主张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个别诗作也还可以找出凑字或凑韵、凑行的缺点,但他毕竟依据这些严格要求写出许多好诗来。

他不是脱离新诗内容去片面追求形式的。他在对新诗格律、格式提出各种严格要求的同时,强调要“相体裁衣”,“根据内容的精神”创造格式,反对生搬硬套。他主张新诗的格律、格式“层出不穷”,“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死水》集子里的二十几首诗,就依据不同的题材、内容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后来有一些思想空虚的诗人,片面追求诗的光滑外形,堕入形式主义的末路,那是不能归咎于闻一多的。

上面说过,闻一多是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早在刚开始发表新诗时,他就强调“个性是艺术的神髓,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经过辛勤的思想锻炼和实践逐渐形成的。在写《红烛》中那些爱国诗篇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自己创作中的某些特点了。他在当时的通信中就谈道:“现在渐趋雄浑沉劲”,“《忆菊》一诗……后半赞叹是沉雄”。从《红烛》到《死水》,这种雄浑沉劲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和稳定。这是一个思想敏锐深邃,而又富于浪漫气质的诗人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闻一多的散文,主要的是杂文,而又以后期的杂文为主。他的散文就像他的为人一样,是一团燃烧着的火焰,那里面有惊涛骇浪,电闪雷鸣,呐喊拼搏。洋溢着革命的激情,闪动着他那真诚坦率、狂放不羁、刚强不屈的面影,形成了他独特的战斗风格。

关于本书的编选工作,说明一下:

一、诗歌作品主要是从闻一多生前出版的两个诗集(《红烛》《死水》)中编选,此外的一些诗作则根据闻一多早年自己编定的诗集手抄本《真我集》及一些集外诗作编成。

二、散文(主要是杂文)全从《闻一多全集》中选出。

三、为保留时代特色,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字词用法等均保留作者同时代习惯用法,择善而从。

编者

2016年8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