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看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人物杂志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是中国重点人物大刊人物杂志历经二十余年精心淬炼的首部纸质书!

鹿晗、吴亦凡、胡歌、白岩松、陈坤、韩寒、窦文涛等多位文娱界大咖在忙碌而浮躁的社会里与你分享他们的繁华与落寞。

忙碌的时代里,速度扩大了我们的世界,同时也缩小了我们本身。在这样快速的时代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我们可能曾迷茫,失落,但我希望你经历人生无常,依旧能够选择孤独而克制地做自己。

内容推荐

人物杂志著的本书是《人物》杂志萃取出来的精华。

胡歌、鹿晗、吴亦凡、陈坤、白岩松、窦文涛、韩寒......

他们都是名人,是在这个时代可以钉下一点印记的人。他们的故事,会让你在某个时刻凝神,让你看到人性的真实、复杂和缺憾,让你看到细节的繁树生花,看到语言的精准锋利。

一个个辽阔的生命,像是助力,让你看到生活的至高至远之处。

忙碌的时代里,速度扩大了我们的世界,同时也缩小了我们本身。在时代洪流面前,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他们也曾迷茫,失落,但终未妥协,面对浮躁不安的都市潮流,选择孤独而克制地做自己。王小波说,“我很希望你自由,我希望你的灵魂高飞”。《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也正是如此。

目录

序言:打开这本书,你会落入故事的长河

辑一 时代:大家都在忙什么

“鹿晗效应”背后

吴亦凡:回家

岳云鹏:相声阿甘,获得命运眷顾之前

黄渤:忙碌的人逗着忙碌的时代

辑二 坚持:起落之后,依然热爱

胡歌 逃跑者

白岩松:守夜人

陈坤:一个贫穷而美貌的男人在这世上可能遭遇什么

辑三 自信:我正在做的事很牛

姜文宠与失

冯唐:在北京城遛大毛怪

韩寒迭代

窦文涛: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辑四 变化:精彩有尽时,人生是无常

孟非:浪中之石

黄磊:一次别离

唐家三少:在失控与控制之间

李健:大时代与小确幸

李亚鹏:父亲的力量

试读章节

山中方七日啊,世上已千年  

2017年是窦文涛先生的本命年,一位朋友帮他在香港黄大仙祠求了一个事业签,中的签是“王质遇仙”。这是一个民间传说:晋时一位名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遇山洞里两老翁下棋,便在一旁观战。看了一会儿,老翁提醒他该回去了,王质才发现自己的斧柄已经朽烂,待回到家,村里已经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了。原来一局棋未完,世间已过了千年。

窦文涛起初不解其意,后来自己琢磨,越琢磨越觉得这注签很有意思,他的确就是那个遇仙的王质。1998年3月,他走进香港凤凰卫视的录影棚里第一次录《锵锵三人行》,转眼间已过去18个年头。他每周很规律地去公司录像,录完就走,虽然每天都有新的话题,但就像在石家庄水泵厂做了一辈子工程师,只是低头干活的父亲一样,那是一种缺少变化日复一日的上班族生活。

这18年来,窦文涛的生活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他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得其乐,陶醉在“与时间无关的东西里”。“山中方七日啊,世上已千年”——他说樵夫的故事准确地讲出了他最近几年的一个“很强烈的感觉”。

2015年12月9日,北京的又一个雾霾天,一群人从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大楼的一间狭小的化妆间里鱼贯而出,窦文涛走在他们中间,神采奕奕,像是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似乎随时做好了谈笑风生的准备。这是他即将切换到荧屏模式之前的时刻。在荧屏里,他将成为那个观众熟知的窦文涛,插科打诨,调情说笑,一副“混不吝”的形象。

这一集节目的嘉宾除了老面孔梁文道外,还有“新人”王福重。这位比窦文涛大两岁的经济学家开玩笑说:“我是看着你们节目长大的”。时间回到节目开播之初,1998年4月,那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前夜,中国荧屏上常见的仍是字正腔圆、总想着教育观众的面孔,《锵锵三人行》开创性地将生活中的朋友闲聊搬上电视荧屏,谈风花雪月,讲尺度不小的黄段子,以调侃的口吻谈论热点话题,新意前所未有。

曾担任《锵锵三人行》主编的邹倚天记得,在北京,混88号(即位于工体北路88号的Club Vogue,2000年前后北京一个著名的文艺圈据点)的人都爱看《锵锵三人行》,因为,“终于有一个节目不装了”。《新周刊》在《锵锵三人行》10周年的时候推出了关于这档节目的封面报道,并评价窦文涛对中国电视的贡献是,“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

窦文涛穿过几十米的走廊,拐进了左边的录影棚。空旷的棚里,除了伸着长手臂的摄像机和天花板上吊着的一盏盏LED灯,只有一张铺着几张报纸,放着三罐赞助商品牌饮料和三个杯子的圆桌,以及围放的三把椅子。

出现在监视器里的他们身处一幢奢华的海景房里,背后是旋转楼梯,摆着硬装书的书架和落地窗外绚丽的夜景——但那不过是电脑特效,在现场,你能看到的只有光秃秃的绿幕。时代风云变幻,同一时期诞生的电视节目大多已不复存在,但这档聊天节目仍每个工作日准时与观众见面,三个杯子,三把椅子,三个人,海阔天空地聊,像遇仙的山中洞穴,18年前如此,18年后复如此。

让窦文涛从山上的棋局中回过神来的是4年前母亲的第一次中风。进ICU,以一天几千块的速度划账单。想到父母,想到自己将来的养老,经济上强烈的不安全感骤然袭来,现实将他从个人的小世界拉到了外面的大世界。最近几年,他开始更频繁地“出去挣点钱”:做时下热门选秀节目的评委、导师;帮地方卫视主持为期一个季度的节目;制作自己的首档网络视频脱口秀节目。

“你现在这个岁数,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你还能挣几年的钱?你不趁着这个时间使劲挣点钱,将来你干不动了,或者说你干得动,但你早过气了,人家不找你了,你不值这个钱了,那你怎么办呢?”与电视上那个插科打诨的窦文涛截然不同,《人物》记者面前的窦文涛是个散发着某种忧郁气质的诚恳绅士,说每一句话都像对老友倾诉衷肠。

说话间,咖啡馆落地窗外天色渐渐暗下来。“你以为你才过了几年,可是你一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啊,你就觉得好像这人世间已经过了多少寒暑,几度轮回。你觉得老的规则、老的游戏都不存在了,就是不再是你熟悉的游戏,也不再是你熟悉的游戏规则,人们做人处事的方式似乎都不一样了。”窦文涛说,“年轻人也越来越……怎么说呢,有了他们一些新的做法,新的做派。这一切都让你觉得新鲜。”

序言

 《人物》杂志呈现这个时代最扎实细密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身上都闪着时代的微光。我们致力于提供中文世界最好的人物报道,在每个故事里都穷尽了我们所能穷尽的一切。

抵达故事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苦的。没有一个故事不需要在别人的世界里跋山涉水,架路搭桥。《人物》用的是最笨也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相信时间,相信只有足够的时间,才会在某个瞬间换来与对方的心意相通。在某个时刻,也许只是天光正好,也许只是被触动了心绪,他突然愿意开敞,讲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所以我们会反复去纠缠,去索取,去忍受沉默和尴尬,去切割每一分每一秒,等待那个如同神启的时刻。那个时刻之后,我们才能在一个丰盈的故事里顺流而下。

我们信奉专业主义。坚持做一篇封面报道,至少20人以上的有效周边采访。这也许刻板,但数字不仅仅是量化的标准,往往会是质变的依赖。人心是如此复杂反复,没有镜像和对照,没有那些劈头盖脸,大喝一声,把我们从迷雾里捞出来的外围,我们往往会扎在人性的迷宫里晕头转向。他们依靠多年的相处经验,或者只是依靠那天然的善于看透人心的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细节和维度。

怎么说呢?采访永远有暗流涌动,有峰回路转,有沮丧,有无奈,有狂喜,有丝丝入扣的真诚,也有坚如磐石的拒绝。险阻在此,魅力也在此。

这是一场人心的试探和搏斗,但后来都有了惺惺相惜的诚意。

结束长谈,是从采访对象的生命里做了一次退出。有了如此的亲密和共担,也只不过是握手道别,也许再也不见。但长谈的时光,在两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了一次印记,是两个人私密不设防的高光时刻。

《人物》的采访永远是消耗性的、灭绝性的穷尽。当所有的采访完成,捆扎起来是打包一个人的人生重量。

当记者面对几十万字的录音,用word整理成一本书的模样。反反复复去阅读,却迟迟不敢下笔,那是对那份诚意和不设防的敬畏。

故事永远不只是故事,它身上携带着人性和时代的气息。如何把故事讲好,如何把这种气息笼罩其中,如何搭建故事的大厦,又呈现人性的曲折幽深。

这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永远可以做得比现在发出来的稿子更好,如果能给我更多一点时间。永远有缺憾,又永远无法彻底弥补。这是一份充满诗意的工作。当你进入别人的人生,写出别人的故事,你也会在某个时刻有一个凝神。一个辽阔的生命,像是一个助力,让你看到生活的至高至远之处。

回到这本书,这是《人物》杂志萃取出来的精华。他们都是名人,都是在这个时代可以钉下一点印记的人。他们被书写过无数遍。没关系,这不重要。《人物》杂志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它不完美,但有着自己的生气勃勃和难以抵御。

相信我。每一篇都会有让你凝神的时刻,每一篇都会让你看到人性的真实、复杂和缺憾。每一篇都会让你看到细节的繁树生花,看到语言的精准锋利。总会有东西从你眼前跳出来,击中你。我们是一个传导器,人生的电流经过我们流向你。

愿你喜欢我们的传达。

《人物》主编张寒

于2018年1月1日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