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命的微笑(弗朗西斯·培根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弗兰克·莫贝尔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弗兰克·莫贝尔,1955出生,作家,出版众多艺术著作,《最后的模特》获得2012年勒陀随笔奖。

弗兰克·莫贝尔著的《生命的微笑(弗朗西斯·培根访谈录)》,作者根据自己的问题意识,在伦敦和巴黎等不同空间展示与弗朗西斯培根对谈的一系列主题,涉及背景、哲学、创作意识等方面,是不可多得的访谈录。

内容推荐

弗兰克·莫贝尔著的《生命的微笑(弗朗西斯·培根访谈录)》,作者从艺术史、艺术创作、创作理念等方面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培根的绘画创作,是一本全面了解培根艺术创作的优质书籍。

目录

混乱之所(前言)

与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话

培根与培根(后记)

弗朗西斯·培根生平大事记

人名、地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莫贝尔 那您怎么还能呆在您这乱七八糟的画室中呢?这整整的一派“肮脏”跟您所谓的“临床学”绘画截然相对立,不是吗?

培根 没错,这多少有些恶心,但还不是关键。有时,它还能帮我忙……关键还在别处。

莫贝尔 您的“发动者”还可能是照片或者图像吗?

培根 是的,当然,一些活跃的图像,就如布努埃尔和达利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中被剃刀割开的眼睛,真的是充满幻象!照片给我一种帮助,它前来支持,用图像来提醒我,挑衅我。摄影有助于我启动,然后我抹除,我摆脱,我涂掉。总之,最初的照片不再留下什么东西。实际上,它让我从精确之必然性中解脱。这是一个美妙的启动者。您知道,从它被发明以来,摄影几乎就彻底改变了绘画以及画家的视像。摄影孕育了其他的图像。谁会不知道,有些瞬间是任何画家都抓不住的?一些运动……

莫贝尔 您想到了埃德沃德·迈布里奇。的照片吗?他的工作恰恰就是对运动的解构,或者,您还想到了马雷。的作品?

培根 四十年代末,一位朋友为我展示过《人与动物的运动》和《运动中的人像》的胶卷:这对我是一种很珍贵的发现,我能以此来了解躯体的运动,但它缺少激情……我始终试图走得比摄影更远。

莫贝尔 图像对您是必需的,这是一个起点……

培根 是的,图像是一个起源,另外,还是思想的一个启动者,但我觉得词语更为强有力。它能假设,它更为强烈。我喜欢词语的力量。谁能替代叶芝、T.S.艾略特、莎士比亚、拉辛、埃斯库罗斯?对埃斯库罗斯的阅读迫使我思考,让我在心中生出图像。我会永远乐此不疲。这些作者总是在刺激我。他们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会搞乱现实,使现实变得更生猛。

莫贝尔 我明白,埃斯库罗斯的带有其罪孽以及整个恐惧的涂黑的绘画让您着迷,而《麦克白》相比之下几乎就是没什么意义的……

培根 是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实在很了不起,这里头有一种美,一种活力,以及一种深度,都是那么无与伦比,甚至还有幽默……

莫贝尔 有一天,您对我承认过,您甚至还前去科学博物馆,去更近距离地观看了一些科学图像……

培根 没错,我总是伺机获取:我想画一组肖像。我前去寻找某种格栅,想把那些肖像放置在上面。结果什么都没找到。并非所有那些理论都有什么大的价值。当然,还是有可用之处的。

莫贝尔 我认为这里头还有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中女护士嚎叫的图像带来的冲击,是不是?

培根 是的,《战舰波将金号》……这个嚎叫和哭泣的女护士,您不可能知道……她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为了那张嘴,我尝试运用这些照片,但行不通,从来就行不通。爱森斯坦作品中的图像更好。在巴黎期间,我还找到了一本书,里面有关于口腔疾病的图片,一些很棒的彩色图片……跟教皇的袍子一般红。这一切让我很是上心。

莫贝尔 还有让您感兴趣的其他电影人吗?

培根 我喜爱电影,例如布努埃尔最开始的电影,或者另一类的,比如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我觉得我跟他更接近,像电影《红色沙漠》《夜》……在法国,则有让一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对他我还有不同的看法,他。但是我忘记了片名:《阿尔法城》?《狂人皮埃罗》?

P26-31

序言

一个图像,一部生与死之间的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片头前的图像。在维克多利亚影院的黑暗中,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形象——一个人体,乔治·戴尔的肉体吗?——如同一次爆燃。你立即就被抓住了。你感受到某种肉体的东西。那是伽托·巴比耶里的萨克斯风的撕裂声吗?或者,是这个肉体,仅仅是这扭动的肉体,这个蜷曲起来的肉体,是它在呼喊痛苦吗?鲜血与生命的颜色,一具孤零零、赤裸裸的尸体的颜色。我似乎觉得,我就是这样第一次发现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一幅图像。我首先感觉到了作为图像的它,然后才抓住了纯粹绘画层面的因素。我无疑已经看到过他的其他绘画作品,在别处,然后才接受了第二次冲击。那是在克罗德·贝尔纳画廊,低矮而又昏暗的空间,我体验到了奇怪的感觉,像是进入了绘画本身,并融化在里面了。绘画在此找到了它整个的力度,把它的惊艳能力发挥到极致,如同一次痉挛性的召唤。这无疑就是艺术家本人谈到毕加索时加以命名的“事实之粗暴”。的表现。

从此,在我看来,弗朗西斯·培根将比任何其他艺术家都更能体现绘画本身。这是一种显然性。从那些青春时代起,他的绘画就没有离开过我。它钩住了你,活在你心中,跟你在一起,是一种紧紧攫住你而绝不松开的煎熬。他的“处于普遍危机中的人物”——精神危机,身体危机——恰如英国批评家约翰·拉塞尔写到的那样,就活在你身边,并不停地提醒你,生活就是在诞生与死亡之间绷得紧紧的这条绳子。这一为你带来种种剧烈图景的生活,比如一个住院的病友,有时候就是图景本身。噩梦临头:痛苦,叫喊,一个蜷曲的肉体,扭曲的浓缩,痛楚本身。恐怖就在这里,置身于这些寂静嚎叫的人物中。一种明显展示的、看得见的残忍,由这些掩藏在一个空间框架中的人揭示出来。总有时间触及残酷之事,如一次事故把你变成一包打开的肌肉。对一种复活的可能期待。

……

在我的一次拜访中——是不是第一次昵?——我提议用在机场买的一次性相机给他拍几张照片。我想,那是我一生中所拍的仅有的照片了。他响应了这游戏,好玩地摆姿势,让我随意抓捕了好几张泄密这地方的图像。这些照片没有别的价值,只是一些证明。

接下来的“谈话”用的是法语,他以一种方言老油子才有的狡诈程度掌握着这一语言。谈话集中了弗朗西斯.培根的绝大多数主要主题,在他一生中,他曾十分固执地一再探讨它们:艺术、生命、死亡、激情、普世性的重大主题,但也涉及他的工作、他的友谊、他的旅行、他的阅读、酒精、毕加索、贾科梅蒂、委拉斯开兹,当然加,甚至还有他对摄像师们的兴趣……说话让他开心。说话让他激奋。说话,对于他,同样也是艺术。他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一个主题上来,毫不犹豫地剖析一个想法,仔细琢磨一个词,以求更好地开挖它,必要时还装备好几本词典……他还会以他自己的方式宣讲一番臻于完善的话语,直至摸透其最细腻的隐喻,就仿佛,他想再一次唤醒他所熟悉的恶魔。他始终很苛刻,有时也会有脱漏。他招惹——他喜爱招惹——并引诱,却不乏幽默。在访谈的录音中,以及我们见面时做的记录中,我试图选择一些保留有他所提供的某种近似性、简单性和复杂性——他极端的暖昧性——的话语,它们只属于一个全身心都献给了其激情、献给了绘画的人。

弗兰克·莫贝尔

后记

从一份临床记录中见证他者

假如弗朗西斯·培根不是画家,那他就会是个哲学家。这不是为了更好地言说他的创作,既然艺术家总是反驳如下:“我的绘画不是用来在它被人所见之外辨读的”,而是为了他的精神游戏,为了其质疑和提问的中肯贴切。也是为了他那被消费了的对话艺术,他投入的兴趣和他从中获取的愉悦证明了这一点。这就如他关于文学与诗歌的知识,他善于通过使之通俗化而来与人分享。

奇怪的是,一位十七世纪哲学家的文字——他是不会阅读它们的——跟我们这位画家说的话有着某种亲缘关系,似乎构成他的某种回声。这里有种种的反响和亲子关系。是特别的亲子关系,因为这位哲学家不是别人,正是经验主义之父,更何况他们还是同名同姓: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威路拉姆的男爵,圣阿尔本的子爵。而为了格外强调围绕着这一“巧合”的困惑,还有两者之间时间上的距离,我们还得加上一句,画家本人说过,他是他的旁系后代之一,这么说当然并非为了自夸。米歇尔·莱里斯也证实过这一点,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其中的渊源关系带来更多清楚的解释:“弗朗西斯·培根,伊丽莎白时代的光荣哲学家,家族谱系的盘根错节让他跟当今的这位同名同姓者有了亲缘关系。”那么,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实际上,是真还是假并不重要,因为,不知不觉地,两个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可惜的是,我那时还没有读到莱里斯的这几页文字,无法跟画家本人谈到这些,也无法花费更多时间来深入这一著名的后代关系问题。

哲学家培根在他的晚年写下了《论生与死的历史》,他还是另一部生前并未完成而且直到二十世纪时才得以出版的著作的作者,直到1984年,它才第一次出版:大约五十来页一摞书稿的发现,终于澄清了画家的创作与其先祖作家的工作之间的关系。

……

肉体滑动,联结,弄皱,直到构成已然不再完全是肉体的另一种物质。萎缩了的片断、残肢、肢体在一种运动中,在一种扭曲中得到了固定和截取(《依迈布里奇而作》《人体习作》《喝空杯中水的女子与四脚行走的瘫痪孩子》,1965)。即便是在停顿中截取的,这些肉体因素依然在活生生地呼吸,就仿佛这些器官被某种看不见的循环激活了。人们看到他们,有的平稳地走在钢丝绳上,又有的如杂技演员,做着神秘的体操动作(《人体习作》,1970年,三联画)。人们已经认不出模特来,形象是人类的,仅仅是人类,有血有肉。培根在干涉作为外科医生、屠夫。重视解剖的人,钻研肌肤的人,在一个广袤空间中衡量其整个可塑性的人,这些神秘的人一肉在空无中完成了他们令人绝望的旋转,并在不知道什么磁力的吸引下,进展于无边无际的天空中。我们在哪里?哪一朝哪一代?哪一个世界?该把肉体维持在哪里?这些绘画中,弥漫着一种残忍的梦境(比如,1967年的《人体习作三幅》),一种戏剧之谜,一种“死亡的味道”。画家展现他的造物在其残酷无情之中。他把他不带悲怆的悲剧搬上了舞台,就如哲学家当年不带一丝情感的实验。甚至于哲学家的死,它都会是一幅由画家完成的图像:“我有那么一两次满怀热情地处理过肉体硬化与保存的试验,一切全都如愿以偿地成功了,记得有一次,在伦敦和海哥特之间的路上,它让我呕吐得那么厉害,让我都不知道那究竟是因为石头,还是消化不良,还是冷,或是三者加在一起。”

弗兰克·莫贝尔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