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穴简介
经络简介
穴位简介
穴位的分类
穴位的作用
特定穴
经穴的取穴方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度量法
简便取穴法
感知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
按摩——揉揉按按,手到病除
压法
掐法
按法
揉法
刮痧——简单刮痧,痧出病愈
角刮法
面刮法
面刮法
艾灸——丝丝艾香,传递健康
艾炷直接灸
艾柱隔姜灸
艾条温和灸
艾条雀啄灸
艾条回旋灸
温灸器灸
拔罐——拔出邪气,一身轻松
留罐法
闪罐法
走罐法
经穴操作注意事项
按摩应遵循的4个原则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刮痧要做好的重要细节
拔罐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经穴
中府——专治肺部不适
尺泽——清肺热,治咳喘
孔最——调理肺气、清热止血
列缺——缓解头项不适
太渊——能补肺、调气血
鱼际——泄肺热、止痹痛
少商——泻实热、醒神智
第三章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
商阳——泄热救急调气血
三间——清泄阳明排热毒
合谷——缓解头面热痛
阳溪——能泻火、防治鼠标手
偏历——清热宣肺能消肿
曲池——表里双清能降压
肩髃——祛风通络,治疗肩臂不适
迎香——疗鼻要穴能清热解表
第四章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经穴
承泣——缓解眼部不适
四白——护眼有担当
巨髎——清风热、能瘦脸
地仓——可治面神经失调
颊车——清热通络止腮痛
下关——可治牙痛耳病
头维——清热祛风利头目
乳中——疏通乳腺防瘀积
乳根——行气通络治乳疾
梁门——健胃消食、理气止痛
天枢——调理胃肠治腹疾
归来——调经带、散寒瘀
伏兔——通络散寒利腰腿
梁丘——调节脾胃不适
犊鼻——利关节、止痹痛
足三里——健脾胃、强体质
上巨虚——调节胃肠不适
条口——调胃肠、利关节
丰隆——健脾胃、化痰湿
解溪——强筋骨、化湿浊
内庭——清热泻火调肠胃
第五章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经穴
隐白——健脾安神、统血止血
大都——清脾热、安肠腑
太白——化脾湿、养脾胃
公孙——调胸腹、治气逆
商丘——可治胃肠型感冒
三阴交——妇科病特效穴
漏谷——健脾胃、化水湿
地机——健脾胃、化水湿、调经带
阴陵泉——祛寒湿、助消化、止痹痛
血海——治疗血分诸疾
大横——散寒湿、调肠胃
大包——养脾肺、畅心胸
第六章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经穴
极泉——宽心胸、利关节
少海——调心神、止痹痛
神门——养心安神畅胸腹
少府——清心火、泻身热
少冲——清心热、醒神开窍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
少泽——清热醒神还催乳
前谷——清热泻火、通经络
后溪——通督脉、泻心火、治痹痛
养老——调治老年病
小海——通经络、利关节
肩贞——清头聪耳疗肩疾
臑俞——用于肩周不适
天宗——通络止痛、利肩背
肩外俞——通经络、止痹痛
肩中俞——通经络、疗肺疾
颧髎——缓解面部麻木疼痛
听宫——治疗耳部不适
第八章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
睛明——护眼清热降心率
攒竹——按揉此穴可护眼
天柱——缓解头项不适
大杼——解表通络治骨病
风门——疏风热、通经络
肺俞——养肺气、治咳喘
厥阴俞——行气血、调气机
心俞——通血脉、治心疾
膈俞——治血证、降逆气
肝俞——调气血、治肝病
胆俞——清热毒能壮胆
脾俞——能治后天病症
胃俞——养胃治脾胃病
三焦俞——行气血、化水湿
肾俞——益肾强身、调内分泌
气海俞——治小腹不适、腰腿病
大肠俞——利尿通便、强腰腿
关元俞——调理下焦阳气
膀胱俞——利膀胱、强腰脊
八髎——缓解腰腹、下肢不适
会阳——利湿热、升阳气
殷门——改善下肢痹痛
委中——通经络、散表邪、治痹痛
承山——常用于小腿酸痛抽搐
跗阳——舒筋脉、止痹痛
昆仑——舒筋活络、治难产
申脉——清热安神、利腰膝
至阴——上清头目、下调胞产
第九章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经穴
涌泉——清热利咽能补肾
然谷——清虚火能补肾
太溪——调节肾之阴阳平衡
照海——补肾调经、清热滋阴
复溜——补肾利水湿
交信——补肾调经养肝脾
阴谷——益肾调经下焦安
第十章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
曲泽——清烦热、行气血
内关——心胸疾病内关谋
大陵——理气宽胸安心神
劳宫——清心除烦睡眠好
中冲——泻火醒神能救急
第十一章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
关冲——清热通络、醒神志
阳池——清热生津、止痹痛
外关——清热泻火、通经络
支沟——清热止痛、利三焦
肩髎——缓解肩臂不适
耳门——聪耳明目、利下焦
丝竹空——缓解眼周不适
第十二章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经穴
瞳子髎——清头明目解疲劳
听会——通络止痛疗耳疾
率谷——清风热治头面不适
天冲——祛风定惊消肿痛
阳白——疏风热、利头目
风池——祛风通络止疼痛
肩井——治肩病、通乳房
日月——清肝利胆止痛
京门——清胆热、调二便
带脉——调经带治妇科病
环跳——治疗腰腿痹痛
风市——缓解膝腿痹痛
膝阳关——滑利膝关节
阳陵泉——可治胆病和筋病
光明——清肝胆、明目止痛
悬钟——清胆热、治骨病、养脑病
侠溪——清胆热、利头目
足窍阴——清热利胆、开窍醒神
第十三章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经穴
大敦——清热健脾调经带
行间——清肝、熄风、止痛
太冲——降压消火不暴躁
蠡沟——清湿热、行气血
章门——疏肝气、健脾胃、调经带
期门——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第十四章 任脉
任脉经穴
中极——补肾利尿调经带
关元——调理冲任补元气
气海——益气行气治气疾
神阙——温中补虚更长寿
中脘——养胃强身身体好
膻中——宽胸膈、强体质
廉泉——利喉舒舌止痛强
第十五章 督脉
督脉经穴
长强——通经络、调肛肠
腰阳关——行气血、止痹痛
命门——益气壮阳调生殖
身柱——调心肺、通阳脉
大椎——通络退热散外邪
哑门——利舌咽、调神志、通脉络
风府——祛风通络止痹痛
百会——通百脉、提神益智
上星——熄风清热通鼻窍
神庭——改善头面气血循环
水沟(人中)——急救要穴
第十六章 经外奇穴
经外奇穴
四神聪——缓解头脑与神志病症
印堂——明目通鼻防感冒
鱼腰——止痛明目精神爽
太阳——缓解头目不适
翳明——聪耳明目头脑清
颈百劳——缓解颈疲劳
定喘——止咳平喘治肺疾
夹脊——疏通经络身轻松
胃脘下俞——健脾和胃通肠道
腰眼——疏通腰背能强肾
十七椎——强腰腿、理胞宫
腰痛穴——通经络、治腰痛
外劳宫——通络止痛治落枕
八邪——清热解毒通经络
四缝——小儿疳积常用它
十宣——清热泻火能救急
子宫穴——养宫调经带
内膝眼——护膝止痹痛
胆囊——疏肝利胆治胆疾
八风——清热毒、通经络
附录 腧穴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