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捡拾星湖的记忆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天福主编的《捡拾星湖的记忆》是重庆文理学院星湖写作社25年来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缩影,是众多心系星湖、心系文学的文理人在岁月长河中捡拾的不灭记忆。该书从创意策划、稿件初筛、分门别类、优选、审查到定稿,历时近一年。其间的周遭际遇,所有星湖内外的参与者甘苦自知。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谨以星湖见证者的身份说一点个人的心里话。

内容推荐

李天福主编的《捡拾星湖的记忆》为文学作品选集,具体为重庆文理学院中被评为全国高校明星社团的星湖写作社在1993-2017年25年间发表的优秀作品选集汇萃,包括散文、小说、诗歌、评论四个文类,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大学生们在几年的学校生活中的所悟所感,题材涉及平实的生活和紧张的学习,也有情感的抒发,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活泼,适合读者对象为一切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读者;出版价值和意义主要有三点:为一个有着25年历史的学生社团保存史料;让优秀校园文学作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目录

散文:万物有灵

总想一些关于过去的事

我懂

吹口哨的女孩

故乡的秋

星湖雨

川江号子

秋后

歌缘

说碗

就算是稀饭

陨心

小镇

关于《星湖》的记忆

青春飞扬

爱的玻璃杯

月下行

石天河印象

中文办的红杜鹃

爱在《星湖》

做《星湖》的女人

远方的爱人

梦想碎片

夜语

绕不过的音韵

想念

在川大的日子

青春岁月是一条河

守望故乡

晚风夕阳

纬度

忌书稿

深巷

象形生活

等待凤凰

秋雨校园

寻你

烟花伤逝

异响的洪钟

活着的意义

上山下湖

遥望一种坚守

生命所不能承受的

无声的呐喊

别样人生

空城

落花满地

谁让我折了青春的翅膀

无眠

奶奶和背篓

凡世——小城

哦,父亲

回归家园

一梦千年

寂寞梧桐

一别,数百年

不许人间见白头

村庄刻画

花园中的泰戈尔

一直在你身边,从未离开过你

宁愿在星湖边哭泣

慢慢

星湖,信仰救赎

散人自述

地暖,或以春寒

小巷故事

我们终于就这样变成了大人

两支情歌

春生

痴人说梦

星湖——我的二分之一大学

感同身受

鬼怪故事

木兰花

父颜

素色锦年,随遇而安

等待花开

漫漫考研路,想说爱你不容易

锦绣西湖夏,忽遇一绮梦

远行客

婆娑浮世醉时光

我愿做你的蔷薇

不相见不相恋

新安里的七夕

烟火一城

简心

随想随忆随心

陌上花正好,故事已无望

父亲的背

嘿!武汉你好

梦里归故乡

小说:陌上春秋

垃圾

微笑

“阿Q故居”轶事

张好古在阴间

备冬

天井

儿媳妇

选票

娘,下周我还回来

约会者谁

第二十五张汇款单

迷失

渡船

星语心愿

红豆

笑忘书

白雪深处的童话

那时花开

爱情童话

茶色男女

辗转戏子

谁念西风独自凉

娘的短信

空城

爱你是最美好的时光

西风怨

艳阳天

侠骨丹心

琴荒

尽心上

缘来注定

青春,散场?

薄墙旧事

心悦君兮君不知

少女被尾行

逝如秋华

死亡的意义

歧途

不落森林与独角兽

错误的善意

独角兽不说话

诗歌:空山鸟语

我的母亲河

日落之前

残梦

苹果(静物)

诗人

沙漠之吟

致流星

芦花

好想有

女人酒诗

情人谷

想你

心愿

大雪之年

春天:祝福与歌唱

终极玫瑰

冬天之光

雪白的牧歌

清平乐星湖晚景

那一方热土地

等待

多年的白鹤

黄瓜山的春天(外一首)

别母校

茫茫的夏天

无题

心语

同黎明对话

童年

有风的日子

你的幸福,我的悲伤

伴梦

启明星

千年的呼唤

怀友(外一章)

思念

冬天的早晨

有约

听你

遥远的海

冬雨漫

秋思冬行

同一首歌

为梦寻求

水调歌头思乡

思念

无声的思绪

沉默的土地

漂泊情怀

刻舟求剑(新编)

永恒的爱

未成年人

答应过你

想你

思绪

当初我们分离

远方的你

流浪者

海的儿子

挽风

像风的女孩

情种

怀楼兰

蜗牛的告白

港湾

走进雨季

踏沙玉门

秋之异思

流行音乐

红颜

泪韵

荆棘鸟

烟的编辑

献诗

残垣

溜冰断想

音乐

沙漠:有丝花香飘过

昔日情怀

蜕变

朝花夕拾

昨夜的雨停了

遗忘

今夜无眠

昙花

请你签名

梦话

希望

七律无题

清平乐星湖泛舟

渔家傲苦

采桑子秋夜

渔家傲离

采桑子思

七绝会友

蝶恋花蝴蝶标本

浪淘沙

蝶恋花伤离别

鹧鸪天

浣溪沙

浪淘沙反腐

采桑子惜别

乌夜啼

蝶恋花

蝶恋花

七绝星湖夜游

七绝夜读

五绝难成眠

五绝小鱼船

五绝星湖春

怀念的图画

枫叶子的梦

中秋桂花

一见钟情

罗兰之歌

行香子游黄瓜山

清平乐春日

无题

无题

自由蔓延

期待一次偶然

雪途

流浪狗的爱

你是

告别思念

梦在千年后

日子

记忆中的橡皮

冬季,雨季

无题

飘摇的风铃

记忆永恒

玛雅人

纪念

所谓理想

公主坟传说

五色鱼

漫游

月光

未央

沉醉百年

感蓝楹花

夭亡

孤单

依靠

等待

轻轻地让我温暖你的世界

拜佛

相遇后

指和弦

相逢是首歌

风刹舞

四年

大海

云影

37°C

湖岛之恋

青海湖

念奴娇游卫星湖成

航船

百年宠爱

香枝慢

那刻,那夜,那世

祈祷

月亮升起的地方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等待

远方

我幻想我有一所玻璃房子

我是一只小鸟

是谁

寂寞的守望

醉在想念里

对你的思念

爱的保质期

心相惜

妈妈,我爱你

星与人

阴天

求学在外

我爱祖国十月的花

甲流

半弧形的天空

秋天赞歌

爷爷

飘雪的梦

眼中人最美

莺啼序明时

语绪,凝结为琥珀的美丽

蝴蝶来过这世界

社联赋

饮恨徽州

一个人

指间沙

春生

如梦令

木兰花

逝水年华

感谢你——母亲

木棉只能致橡树吗

回首

刹那年华

那些小小的欢喜

千古江山咏梅

短歌行

远村的归客

杂感:人间杂谈

电影太美,生命太短

论《色戒》

少女情怀总是诗

朝凤百年哀哀唢殇

大启群蛮,而八百载

途经你像风追了八千里

一场生命之源的探索之旅

以字行文,文以载道

睡狮中国醒了

《速度与激情8》:一颗内容不足的票房

“炸弹”

进击的国漫

良心上的救赎

岁月淌过整个世界

城市里的蚂蚁

来信好吗?

给没有女朋友的男孩

给亲爱的你

给我的宝贝妈妈的一封信

给外婆的一封信

读《三国》也掉泪

错误——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我们是回不去了

意殇(二)

《天龙八部》的寓言性

走进子君

写在钱钟书边上

守望精神的家园

贵在差别

常常感动

与伟大的心灵对话

涉爱之旅

梯田突围

闲话生活中的几本书

象形生活

作家:一些元素

寻觅中的记忆

血红色的伤逝

心灵深处的信仰

后记

试读章节

遥望一种坚守

张玉娟

林语堂先生说:“宇宙万类,应时生灭,然必尽其性。花树开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谓道,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故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亦开。香为兰之性,有蝴蝶过香亦传,无蝴蝶过香亦传,皆率其本性,有欲罢不能之势。”此种花与兰皆尽其性,而此所谓之“性”,便可使之赴其一生的追逐。

正如鱼儿没有了鳍,即使再宽阔的海洋也无法遨游;鸟儿没有了翅膀,也就不能再去飞翔。且说鱼鸟之属不能成其大业,也非其本意,只是天不时、地不利而已。而我们,在摸爬滚打了许久之后,是否还保留了完整的自己,让自己自由地遨游与飞翔?只不过,此时我们的“不完整”已不单是“筋骨…‘体肤”之类了,我们缺失的应该是那份想去遨游、想去飞翔的决心和精神吧。

正是这份缺失和不完整,使我们与曾经的理想渐行渐远。

时有屈原意投泪罗,却仍要哀之太息;老子骑青牛欲过函谷关,避绝尘世,却仍要留下五千字于世。这也正是因了他们对自身精神境界的追求,才会使得后人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同时使中国的文学和道学得以扩展和延续。

不像兰对其本性的执着、屈原与李耳对其信念的追求,我们的生命里没有了一种坚守。是我们承载了太多超出生命所能负荷的重量,还是我们必然要在这样的时代里未老先衰?抑或是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物质的分量深深掩埋了我们本就贫瘠的精神家园!

大学校园里的大四学生似乎总是一脸疲惫,一片茫然。而刚进校的新生会脱口而出“社会本来就是这样的!”他们所应有的稳重与稚气都走了吗?又到哪里去了呢?他们本来所依靠的精神支撑也就这样消失了吧!所以,比起悠闲的大学生活,似乎有些人更喜欢那抑郁却充实的高三世界。

就像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了“跳槽”,在文学的世界里,“文学”也就这样被跳过了。曾经的文学,是那样的一种支撑信仰的寄托,可以自由地泼洒我们年轻的情绪,这是一种抵达心灵深处的归宿,不是缥缈的,所以我们不会孤独。可如今,文学的森林被破坏了,我们记不得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精神,只记得原来它可以用来“牟利”,会“畅销”,可这样的“文学作品”里有多少真正的文学精神的成分?它是否已淡出了文学的承载?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十年“文革”时期充满了暗无天日的恐怖和不可思议的愚昧,可也就在那个时代里,人们至少还有一份对一种事物的共同认真和赞同,并为了捍卫它而做出甚至是疯狂的举动。即便是现在的追星族,谁又能保证,这种对某一个明星的坚持程度会成为他或她一生的追求甚至是信仰?大概会随着自己的心境而淡漠,随着明星的过气而凋零吧。

这样的推论就更容易走到宗教的信奉上。

虽说在我们看来,宗教只是一种精神产物,或者说在这个崇尚唯物主义的社会里不免被沦为愚昧无知,可在西方,他们的现代科技似乎比我们更为先进,为何还会对耶稣及上帝如此推崇?

但从近代来看,他们确实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而我们又似乎在这个社会转型期里出现了一点信仰危机,我们不会去信奉谁,可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在信奉谁的问题上,来回摇摆,无法坚定。于是,国人浮躁!

而这也迎合了中国人一直遵循的“中庸”吧,任何事都会分析整理出一分为二,却也分不清个孰轻孰重,也就无法从自己的立场上予以坚定。我们因此离开了自己的信仰,并越走越远。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本能,生命的本能应该像花、像兰,不为外界所动容。

就算鱼无法遨游,鸟不能飞翔,它们的意志未必会被折服,意志所在,坚持的本质,才是埋在心底的信仰情愫,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可我们心底被掩盖的力量,何时才会萌发?但愿透过现实的轻纱,时间能给我们最终的答案。或许,就在那不远的地方,信仰之花静静绽开……

(第82期B2版)P41-42

序言

有人曾说,“重读十几年前的报纸,大抵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受,或是因为时代变迁而造成的幼稚感,或是历史积淀后被加深的厚重感。”诚然,翻阅《星湖》,从那叠略微泛黄的旧报里,我发现自己的阅读触觉一直在这两种感受间徘徊。这,或许就是独特的星湖情怀吧。

《捡拾星湖的记忆》是重庆文理学院星湖写作社25年来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缩影,是众多心系星湖、心系文学的文理人在岁月长河中捡拾的不灭记忆。该书从创意策划、稿件初筛、分门别类、优选、审查到定稿,历时近一年。其间的周遭际遇,所有星湖内外的参与者甘苦自知。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谨以星湖见证者的身份说一点个人的心里话。

25年来,星湖是一面旗帜,是重庆文理学院校园文化里一股难得的青春力量。她让我感到亲切、温馨,欲罢不能——如醇酒,越酿越香;如老友,越交越深。

记得1993年张采兵从物理系转到中文系时,我还是中文系写作教研组的一名助教。那个时候,看到张采兵创办星湖写作社的申请,读到第一期略显简陋的手抄小报《星湖》,我和许多老师一样倍感欣慰、心生自豪。在那个年代,一群热爱文学的青年,在一个痴迷文学的青年的感召下,一个文学社团在写作的旗帜下成立了。

在星湖,我与其历届掌门人亦师亦友,每一届都不曾间断。可以说,我的宣传工作是与星湖写作社一同发展的,我也伴随星湖写作社一路阅尽了学校及社团发展的林林总总。

今天,我,以捡拾文化记忆的方式,让这个在黄瓜山麓卫星湖畔久经磨砺的专业社团在校园文化史上多留下一点痕迹。

25年来,因为星湖写作社的存在,一群又一群的学子将自己的青春激情和理想诉求付诸铅华。然而,伴着岁月的流逝,若干年后当我们浪迹天涯抑或看透世态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念及当初那些未经社会雕琢的纯净文字和纯净心态。

我曾不无悲观地感叹,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挡星湖人先先后后地远离抑或老去。但令人乐观的是,只要主宰星湖写作社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愿意为理想为青春无私付出的个体使命感不变,星湖的灵魂便永远不会老去。这,或许是星湖写作社一开始便具有的先天优势吧。

25个年头,23届负责人,星湖,文质兼并,厚重有加。全国大型文学杂志《红岩》曾用数十个版面隆重介绍星湖写作社,深度解读一个高校文学社团20年屹立不倒的文化内核。这不仅在重庆,就是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星湖写作社从来不缺首创精神——她率先成立我校以社团命名的专业校友会,率先发起学院历届书记、院长(主任)发展联谊会,率先以融媒体思路开展社团文化建设,率先开启内外联动、代际传承自主学习和发展模式,等等。

25年来,星湖写作社出报147期,共计近1000个版面,吸引了上万名学生成为会员,发表了数万篇文学作品,记录了重庆文理学院的风雨发展历程,更是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堪称高校校园文化的楷模。星湖写作社是名副其实的颇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校园媒体,她在学生办报理念、经费筹集、专业素养、资源整合等现代传媒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道。一代一代星湖人的传承和帮扶,一届一届星湖人的人文情怀和文脉精神,以及其中包含的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物与故事,已经铸成了需要不断解读的“星湖文化”。

文理荟萃光耀星湖,春华秋实逐梦不休。星湖,是一个包容性的星湖,不以文传划界,辐射所有热爱写作的人;星湖,是一个传承性的星湖,只要文学还在,星湖永不消失;星湖,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星湖,是一个激情飞扬的星湖,她于我,于所有星湖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我从星湖的背后,看到了文理学子的坚持、情怀和责任,看到了文理学院的希望和未来,看到了历届老领导和校友的信任与关怀。

我常常想,一个社团之于一所学校,它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后来,我从文传学院的院训中找到了答案——“以文化人,承传正道”,其精神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学生。一个社团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文学的锻炼,还包括人的品质的养成,执着专一,团队协作,将兴趣、专业和激情三者结合,进而融会贯通。

多少学子,身处这个躁动的社会,却倔强地选择了“星湖”作为精神旗帜,经意与不经意间完善着自己的独立人格。相较于许多人而言,星湖人能够以自己内心的实际需要为求学的主导,在旁人不理解不被看好的议论声中,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而言,星湖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星湖人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也正是那种完全以理想和爱好为支撑的社团理念使得星湖在林立的校园社团里玉洁冰清,一代又一代的星湖人对星湖心存感怀,最初围聚在社团外部的朝圣者会像竹笋的外皮一般伴随时间的远去而层层剥落,然而星湖人那颗炽热的心却永远不会停止跳动。

泰戈尔说,不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她总是和根连在一起;不论你走得有多远,你的心总和我在一起。25年,不论星湖怎么发展变化,她总是和爱她的人和读者连在一起。一个学生社团,接受了那么多的信任和关怀,自也懂得如何去回报这份爱。星湖每走一步,我的心都为之触动。一双双对星湖期待的眼睛,是促使她快速成长的支撑。

星湖常在心湖。愿经历过、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星湖写作社的同学们、朋友们都记住,我们需要用时间和理智去拓展星湖写作社的外延,用一片能够印证青春价值的文化去铺陈和沉淀。

愿星湖一代赤子“仰望星空,拥抱梦想”,继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是为序。

李天福

2017年8月

后记

从诞生想法到付诸行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一部数十万字规模、涵盖四大类文学作品选集的编纂,过程不可谓不艰辛。然而,参与本书策划、组稿、编校、联络的每一位师生,都乐在其中,都试图通过一次找寻、一趟游历,去捡拾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星湖记忆。

这既可以作为本书书名的基本解读,也可以作为编委会所有成员的一种工作感受。

从《星湖岁月》《星湖十年》《星湖二十年》,到如今的《捡拾星湖的记忆》,星湖写作社作为一个高校文学社团已经留给了热爱她、关注她的人们四本书籍的成果记忆。这一方面说明星湖的确有厚重的内涵值得传播,另一方面也证明总是有后继者一直在以实际行动书写源自湖畔的那种精神。

本书是一部《星湖》报作品选集,历时自星湖草创至今计二十五载。文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杂感(影评、书信、文评),分类虽不一定很严谨,但总体突出作品的文学性,关注文本的思想性,关注作者的代表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主编将书名推敲、文类命名、选文取舍等交由星湖人自己做主,以期捡拾更为真切的星湖记忆。在此,特别感谢张采兵、杜术林、霍平、霍瑞新等星湖写作社的历届传承人,感谢《星湖》报的每一位作者,感谢全程参与本书编选的刘友洪老师。更要感谢星湖写作社最为年轻的在校学子,我需要一一提及他们的姓名:郑力、齐听、方东瑞、李月欣、雷馥榕、陈颖怡、何园、林晓婧、程静、刘奔、陈宇、杨鑫宇、陈佳明、谢能娇。

由于编委会及选稿人水平所限,选文难免存在遗珠之憾。加之部分资料不完整、个别字迹模糊,可能导致一些文字上的差错,还望广大校友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9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