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在纪元上只是一个干巴巴的日子——万历三十七年。但在节气上正是初春踏青的最佳时机。此时,在湖北省江陵的郝穴,一个中年人正注视着平静的江水,不无牢骚地嘟囔了几句,和平静的江水相比起来,这个即将远游的中年人的情绪却显得有些愤然。本来,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出游是件快慰的事情,可眼前的这个游客,兴致似乎并不在于旖旎的春天景色,而是因为静极生动、百无聊赖的遣兴。醉翁之意不在酒,难怪,主人的出游本不是为了饱览山水之美,而是有一丝抹不去的悲叹:“予幸生太平之世,少未立朝,不与人家国事,偷以全躯,正其事也。”
主人为即将起航的小舟起名“泛凫”,取《楚辞》“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之意,正谋合了自己荒凉颓唐、逃避无奈的心境。多次科举的失意和放浪形骸的生活,颓唐事佛,又极度渴望功名,早已使眼前这位“船主”如处火灾,求名不得,求隐更不甘心。
船主名袁中道,字小修。是赫赫有名的“公安三袁”中的小弟,和两位名重一时且科举仕途畅达的兄长不同,小修一生坎坷,耽酒放纵,是个落拓不羁、不得志的山野之人。
而在此后的几年中,这条名为“泛凫”的小舟,将带着这个中年人顺流而下,游山访友,饮酒烹茶,遇景则留,兴尽则去,在世人眼中,俨然一个逍遥的游仙。几年后,他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型日记名著《游居柿录》。
道人讲完“泛凫”的故事后指着渣脑壳的眉宇说:“年轻人,我看你眉宇不展,心有千结,你此番景遇与当年的袁中道何其相似乃尔。”说完道人将签文展开指着诗画对渣脑壳说:“从此签文看来,你绝非久居山野的平凡之人,或许将来和这袁中道一样,做一个云游四方的逍遥客,有骇世之作问世也未可知。”
渣脑壳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现在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何来惊世骇俗之举?”
“所以要改变啊,岂未闻凡大丈夫者,忍辱负重,能伸能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哦!您的意思是穷则思变?”
“对呀!改变。你看签文说得清清楚楚。若至彼岸随母姓,徐徐扬帆泛小舟。”
道人接着说:“依贫道看,你与我们道家是有缘的,不如取一个随母姓的道号,我看签文上已经明示了,你就取名为徐至吧,你母亲姓什么呀?”
渣脑壳连忙答道:“姓傅。”
道人笑道:“甚好!我们道家有一位高士名傅山,你就叫傅徐至吧。傅者,谐音富,傅徐至即富徐至。取此名是希望你财富好运和爱情徐徐而至咧。”
“好!就依您的。”渣脑壳听道人释签后非常高兴,掏出五块钱递给道人。谁知那道人坚辞不收:“我们道观开观数月,善男信女抽签无数,但能抽到像你这种签的唯此一例,岂能收费!缘分第一,去吧,小伙子!”
渣脑壳只得千恩万谢地谢过了他,他一回到郝穴,马上到派出所去改了名,随母姓傅,改名为傅徐至,平常人们就叫他徐至。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