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苏菲的世界(插图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苏菲的世界(插图本)》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本书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本书1991年首次以挪威文在挪威出版,1996年中国作家出版社推出中译本。

内容推荐

乔斯坦·贾德著的《苏菲的世界(插图本)》是一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达尔文、弗洛伊德等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目录

伊甸园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魔术师的礼帽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神 话

……善与恶之间脆弱的平衡……

自然派哲学家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德谟克里特斯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命 运

……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极不可测的事物……

苏格拉底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雅 典

……废墟中升起了几栋高楼……

柏拉图

……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的女孩双眼眨了一眨……

亚里士多德

……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希腊文化

……一丝火花……

明信片

……我对自己实施严格的检查制度……

两种文化

……避免在真空中飘浮的唯一方式……

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

文艺复兴

……啊!藏在凡俗身躯里的神明子孙哪……

巴洛克时期

……宛如梦中的事物……

笛卡尔

……他希望清除工地上所有的瓦砾……

斯宾诺莎

……上帝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洛 克

……赤裸、空虚一如教师来到教室前的黑板……

休 谟

……将它付之一炬……

柏克莱

……宛如燃烧的恒星旁一颗晕眩的行星……

柏客来

……曾祖母向一名吉卜赛妇人买的一面古老魔镜……

启 蒙

……从制针的技术到铸造大炮的方法……

康 德

……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

浪漫主义

……神秘之路通向内心……

黑格尔

……可以站得住脚的就是有道理的……

祁克果

……欧洲正迈向破产的地步……

马克思

……在欧洲游荡的幽灵……

达尔文

……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

弗洛伊德

……他内心出现那股令人讨厌的自大的冲动……

我们这个时代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

花园宴会

……一只白色的乌鸦……

对位法

……两首或多首旋律齐响……

那轰然一响

……我们也是星尘……

插图创作后记

试读章节

当她拿着那封神秘的信,站在花园中的石子路上时,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浮现了。她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在仙子的魔棒挥舞之下,突然被赋予了生命的玩具娃娃。她现在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四处漫游,从事奇妙的探险,这不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吗?

雪儿轻巧地跳过石子路,滑进了浓密的红醋栗树丛中。它是一只活泼的猫,毛色光滑,全身上下从白色的胡须到左右摇动的尾巴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气。它此刻也在这园子中,但却未像苏菲一样意识到这件事实。

当苏菲开始思考有关活着这件事时,她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会永远活着。

她想:“我现在是活在这世上,但有一天我会死去。”

人死之后还会有生命吗?这个问题猫咪也不会去想。这倒是它的福气。

苏菲的祖母不久前才去世。有六个多月的时间,苏菲天天都想念她。生命为何要结束呢?这是多么不公平呀!

苏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义,好让自己忘掉她不会永远活着这件事。然而,这实在不太可能。现在,只要她一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钱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外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她想。然而,同样的,如果你不认为活着是多么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事时,你也无法体认你必须要死去的事实。

苏菲记得那天医生告诉祖母她生病了时,祖母说过同样的话。她说:“现在我才体认到生命是何等可贵。”

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或许他们也应该在信箱里发现一封神秘的来信吧!

也许她应该去看看是否有别的信。

苏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园门口,查看了一下那绿色的信箱,她很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与第一封一模一样。她拿走第一封信时,里面明明是空的呀!这封信上面也写着她的名字。她将它拆开,拿出一张与第一封信一样大小的便条纸。

纸上写着:

世界从何而来?

苏菲想:“我不知道。”不用说,没有人真正知道。不过苏菲认为这个问题的确是应该问的。她生平第一次觉得生在这世界上却连“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也不问一问,实在是很不恭敬。  这两封神秘的信把苏菲弄得脑袋发昏。她决定到她的老地方去坐下来。这个老地方是苏菲最秘密的藏身之处。当她非常愤怒、悲伤或快乐时,她总会来到这儿。而今天,苏菲来此的理由却是她感到困惑。

苏菲的困惑

这栋红房子坐落在一个很大的园子中。园里有很多花圃、各式各样的果树,以及一片广阔的草坪,上面有一架沙发式的秋千与一座小小的凉亭。这凉亭是奶奶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几周便夭折后,爷爷为奶奶兴建的。孩子的名字叫做玛莉。她的墓碑上写着:“小小玛莉来到人间,惊鸿一瞥魂归高天”。

在花园的一角,那些木莓树丛后面有一片花草果树不生的浓密灌木林。事实上,那儿原本是一行生长多年的树篱,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线。然而由于过去二十年来未经修剪,如今已经长成一大片,枝叶纠结,难以穿越。奶奶以前常说战争期间这道树篱使得那些在园中放养的鸡比较不容易被狐狸捉去。

如今,除了苏菲以外,大家都认为这行老树篱就像园子另一边那个兔笼子一般,没有什么用处。但这全是因为他们浑然不知苏菲的秘密的缘故。

自从解事以来,苏菲就知道树篱中有个小洞。她爬过那个小洞,就置身于灌木丛中的一个大洞穴中。这个洞穴就像一座小小的房子。她知道当她在那儿时,没有人可以找到她。

P4-5

序言

在哲学启蒙书中,乔斯坦·贾德著的《苏菲的世界》也许是最畅销的一本,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长销不衰的名著。在我看来,这本书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巧妙的构思。全书实际上有两条线索:一是十四岁少女苏菲与那位神秘哲学家艾伯特之间的通信和往来,而通过哲学家对苏菲的授课和谈话,作者对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探讨的主要问题做了引人入胜的讲解;二是同龄少女席德与她父亲艾勃特之间的通信和往来。读者发现,两条线索由交错、靠近而重合,到头来真相大白,苏菲和神秘哲学家只是席德父亲艾勃特为女儿写的书里的虚构人物,或者毋宁说,是艾勃特化身为艾伯特在向同样化身为苏菲的席德进行哲学启蒙。

柏拉图曾言:哲学始于惊疑。事实上,不论是谁,倘若没有对世界的惊奇和对人生的疑惑,就不会开始哲学的思考。作者深明此理,无论讲述哲学本身的内容,还是设计故事的情节,处处着意激起读者的惊疑。他把哲学课变成了悬疑和破案,虚虚实实,似梦似真,对于少年读者——今天的苏菲和席德们——自然就充满吸引力了。

有趣的是,贾德的这本书虽然畅销全球,但至今没有一个插图本,而填补这个空白的竟是一个中国姑娘。孙懿欢自幼习画,留学法国,浸染当代艺术,其作品色彩绚丽,造型梦幻,也在虚实之间,恰与原著的风格对应。看她的插图,我觉得好像是把苏菲听哲学课时脑中闪现的图像捕捉住了,定格在了画纸上。我相信,贾德本人看了她的画,亦当会心一笑。

周国平

2012年8月16日

后记

对我而言,接受《苏菲的世界》的插画创作与其说是一个挑战,不如说是一场心灵之旅,哲学是介乎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一个“无人之域”,一个“理性的梦”。从智者回归到赤子,“苏菲的世界”却又是稚诚、又鲜活的。理性和感性的交织,在这一点上,艺术与哲学似乎心有灵犀。

在绘画技法和思考逻辑上,我常常带着理性。如福尔摩斯探案般,在咀嚼文本时找寻线索,抽丝剥茧,然后抛入脑海,任其撒网联结,无论是柏拉图的“绝对理念”,还是康德的“头上闪烁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规范”,哲人的大脑中凝练的种种奧秘言语,透过“苏菲”懵懂的眼睛,投射在我的心中,这些“言语”似埃及象形文字一样默念转译成为了一个个鲜活的符号图像。而想像是踏在无数次阅读和沉思的基石上而雀跃起来的。

最终的作品呈现正与梦境相仿,细膩感性,我和苏菲一样。和孩童一样保有着对丰富色彩和奇幻美丽的敏感和欣喜。于是,线条和色彩便成为了编制童趣的绝佳媒介:造型成为了固态,勾勒造型,罗列线条;色彩幻化为液态,如想像般轻松,又如梦境般轻盈。在画面层层晕染成型的时候,我仿佛变成了苏菲,千万个阅读者也变成了苏菲,一同大着胆子。赤着脚丫和先贤大哲们做起这场“理性的梦”泉……

苏菲是个典型的西方女孩,而我是个深受西方美学教育的东方女孩,中文版《苏菲的世界》向我开启了一道贯通东西方思想维度的任意门。小的时候,我研习丹青白描,长大些在国內接受了写实训练,而后出国深造,又接受从米开朗基罗到安格尔、梵高等西方大师的经典熏陶。曾留意在小城巷口的汉砖瓦当前,也流连于雅典神庙的爱奧民亚式立柱间。东方身份惯性和西方视觉体验,点点滴滴都凝聚在握着画笔的手心和黑色的瞳孔申。手心手紧,在用劲塑造一个美妙的世界,瞳孔好奇,在用心观察这哲性的宇宙。

苏菲的世界,我的世界,我在法国所创作的系列插画作品也是沿承一脉,从一个女主人公——“Yihuan小姐”出发,展现出一个表面芙妙的虚幻世界。她谱写成短诗,她闪耀作装饰元素,她填充着思想,她剪辑为电影。“Yihuan小姐”是个两面交换的蒙板:

从表象来看,YihUan小姐就是“我”:她是我所创造的带有点自传色彩的人物,她喜欢时尚、美容,并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其实,Yihan小姐不是“我”:她常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她以我的面貌乔装成其他人,但并不代表我,她蝶蜕出无数的外壳和变体,因为在她心底深处希望过着不同的生活,她不赞成单一、刻板、已经过时的想法。而一切抽象性的社会身份、意识形态、本能欲望、希望绝望等等探究人类的核子都被包裹在一层层华丽的“糖纸”之下,丫。hUan小姐在“糖纸”中和观众们对望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的作品有的小如掌叶,有的则鸿篇巨幅,但都起源于自己内心微孱的动机:试着从一个循规蹈矩和处处约束的现实世界中向着一个“理想国”式的艺术世界去遁逃,求索自由。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