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如归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本)德富芦花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丰子恺经典译著《不如归》——日本著名作家德富芦花成名作!

很多时候,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要有外部的干涉,就没有婚姻的自由,就会有《不如归》重演。

《不如归》是明治、大正时期小说家德富芦花的成名作。

德富芦花著,丰子恺译的《不如归》不是一般大众文学,而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小说。

《不如归》和《金色夜叉》是日本明治时期文学创作的高峰和代表性作品。

内容推荐

《不如归》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德富芦花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主要讲述了遭受封建家庭折磨的浪子与丈夫川岛武男之间哀伤凄婉的爱情故事。病弱的浪子要面对蛮横的继母、不和的婆婆,最终在丈夫武男出征期间,被婆家赶出门,后抑郁而终。

德富芦花著,丰子恺译的《不如归》取材自大山严(1842—1916)元帅的女儿信子的悲伤情事,与《金色夜叉》并称为明治时代首屈一指的畅销书。

这部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佳作。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一(之一)

上州伊香保的千明旅馆三楼的纸拉窗开着,有一个少妇站在窗前眺望日暮的景色。她的年纪大约十八九岁,头上梳着典雅的螺髻,身上穿着小花纹绉绸外衣,缀着草绿色带子。

白皙的长脸儿,眉头略微有点颦蹙,双颊稍稍瘦削。如果要说缺点,也许这就是缺点吧。然而亭亭玉立,确是一位窈窕淑女。这不是在北风中凌寒夸劲的一朵梅花,也不是在叆叇的春霞中化作蝴蝶而飞舞的樱花;品评起来,这少妇可说是在夏天的薄暮中发散幽香的夜来香。

春天的夕阳西斜了;远处的日光山、足尾山和越后地方的山,近处的小野子山、子持山和赤城山的峰峦,都浴着夕阳,变得辉煌灿烂;离开下面的朴树飞去的乌鸦哑哑的叫声,听起来也是金色的。两片蓬松的云从赤城山的背脊上浮出。三楼上的少妇心不在焉地注视着云的移行。

这两片丰柔可爱、大可盈抱的云,慢慢地离开了赤城山顶,在万里无遮的大空中像双飞的金蝶一般发出光辉,悠悠然地向足尾山方面移行。不久夕阳西沉,寒风乍起,这两片云就褪成蔷薇色,向上下分飞,在夕暮的天空中越离越远地飘泊了一会儿;下面的一片渐渐地小起来,不知不觉之间消失得形迹全无;残存的一片变成了灰色,茫茫然地空中彷徨。

结果山和天空融合成一片暮色,只有三楼上的少妇的脸在幽暗中显出白色。

一(之二)

“小姐!——啊呀,怎么好,我说得顺口,又叫错了,呵呵呵呵。——少奶奶!我回来了。啊呀,暗得很。少奶奶!您到哪里去了?”

“我在这里呢!”那少妇笑着说。

“啊呀,您在这里!赶快进来,可别着凉!少爷还没有回来吗?”

“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少妇说着拉开纸门,走进里面来,一面又说,“恐怕要……去对账房说,派个人去接他呢。”

“是的。”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婆婆边说边摸黑划着了火柴,点上了油灯。

这时候楼梯响了,旅馆里的女仆上来了。

“呀,打扰了。少爷回来得真迟啊。……是的,刚才派一个伙计去迎接了。大概就要回来了。这里有一封信。”

“咦,是爸爸写来的信……他早点儿回来才好!”梳螺髻的少妇亲热地反复察看信封上的字。

“是老爷写来的信吗?赶快读给听听才好。呵呵呵呵,一定又写着许多有趣的话呢。”

女仆把门关好,在火钵里添上些炭,就出去了。老婆婆把一个包袱拿去放在壁橱里了,然后走回来。

“天气真冷!和东京完全不同啊!”

“要五月里才开樱花呢。阿妈,坐过来些!”  “多谢了。”老婆婆说着,盯着少妇的面孔看。“真像是假的一样呢。我看到少奶奶梳着螺髻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样子,不相信这就是我带大的那个小宝宝!太太去世的时候,您呜呜咽咽地伏在阿妈背上叫着:‘妈妈!妈妈!’好像不过是昨天的事呢!”她说到这里,簌簌地掉下眼泪来。“您出嫁的时候,少奶奶!阿妈心里想:要是太太在这里,看到了那漂亮的样子,不知多么欢喜啊!”她拉出衬衫袖子来擦眼泪。

听的人好像被感染了的样子,低下了头;只有搁在火钵上的左手上的戒指发出灿烂的光辉。

过了一会儿,阿妈抬起头来,说:“对不起,我又说这种话了。呵呵呵,年纪一大就呆头呆脑了。呵呵呵呵,小姐!不,少奶奶!您到现在也吃了不少苦头!您真好耐性啊!从今以后,从今以后,永远享福了!少爷是那么多情的人……”

“少爷回来了。”从楼梯口传来了女仆的声音。(P3-5)

后记

半世纪以前,有一个日本人不远万里,专程从东京到俄罗斯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子里去访问托尔斯泰,向他请教他所渴望的真理和正义,要求他解答关于人生和社会的疑问。这个人便是本书的著者德富芦花。

德富芦花诞生于明治元年,也可以说是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同时诞生的。他热爱劳动人民,渴望自由平等,因此用他的笔来尽情揭发当时政治社会的罪恶,暴露权势者的不人道行为。他的愿望是当时日本大多数人民共同的愿望,他的苦闷是当时日本所有进步人士共同的苦闷。因此,他的作品出版之后,不胫而走,家喻户晓。他就成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日本著名作家之一。《不如归》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他借女主人公浪子的遭遇,对妇女所受的歧视提出了强烈抗议。

明治维新本来是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很不彻底,一开始就结合了封建势力,建立了天皇绝对权威。当时所订的新法,都是保护贵族和地主的。于是贵族变成了大资本家,地主变成了资本家地主。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使日本在国外获得了殖民地、市场和资金,同时在国内加紧剥削和压迫,资本主义就大大地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越是发展,社会矛盾就越尖锐化。这些都是德富芦花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现状。他的作品富有现实意义,与当时日本流行的唯美派、恶魔派的小说截然不同,直到现在仍为廿十界文坛所重视。

德富芦花姓德富,名健次郎,生于熊本县苇北郡水吴町.芦花是他的号。他的父亲思想开明,曾经在维新中用新的知识来从事藩镇改革。他的哥哥猪一郎,号苏峰,曾经创办民友社,刊行新书籍;又办《国民之友》杂志和《国民新报》。芦花十四岁上就开始创作小说,提倡自由民权。二十岁时初次出版一册书,叫作《孤坟之夜》。后来所作《自然与人生》中的写实主义和《黑潮》中的理想主义,早已在《孤坟之夜》中萌芽了。他幼时在京都同志社求学,二十一岁返乡当教师。二十二岁上赴东京,帮助哥哥苏峰办民友社。二十五岁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对托翁十分仰慕。二十七岁和原田爱子结婚;这位夫人是他文学的内助者,晚年的《从日本到日本》和《富士》,都是夫妇二人合著的。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不如归》开始在《国民新闻》上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一九〇〇年一月由民友社出单行本。

到了一九〇三年,他和苏峰意见不合,退出民友社。其原因是这样:苏峰本来富有新思想,一向拥护进步事业;但这时候忽然变节,公开地提倡国家主义,因此芦花和他绝交。当时他写给哥哥的信中有这样的两句话:“……你只看到实利,把文学看作维持生活的一种手工业。而我……主张文学独立,通过美而进人真和善的世界中。”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日本社会的黑暗势力的巨大,又可以看到芦花的斗争意志有多么坚强。

芦花退出民友社之后,就冒险自费出版作品,有名的《黑潮》便是最早的一册。一九。六年四月,他赴耶路撒冷,归途到俄罗斯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去访问托尔斯泰,在他家里住了七天。托尔斯泰非常欢迎他,天天和他散步,二人用英语谈话。后来他在《漫游记》中说:“这位伟大英明的老翁,这位好客的主人,高高兴兴地招待一个不远千里而来的陌生的日本客人。”他对托翁的人道主义和他那痛恨暴力、仇视罪恶的精神很钦佩,他不加批判地接受了托尔斯泰的全部思想,连他错误的思想也包括在内。

芦花于八月间归国之后,十二月下旬办起一种杂志,叫作《黑潮》,积极宣传自己的思想。大概是受了托尔斯泰的影响,次年他忽然迁居到东京郊外的千岁村粕谷地方,和文坛断绝关系,开始度起“自耕自食”的农民生活。后来他著《蚯蚓的戏言》,用以记述当时的生活,其中有这样的话:“……几千年来,世界扰扰攘攘,而农民群众一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到了世界末日,农民的锄头还是闪闪发光,大地的生命是永生不死的。”然而他这种“晴耕雨读”的隐居生活,终于不能持续;后来他自己也明白这是乌托邦,就在《蚯蚓的戏言》(1913)中自称为“假农民”。不久他又从事写作,并且热诚地关心政治了。那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一件大事:

一九一〇年,有少数社会主义革命家谋刺天皇,没有成功。于是日本政府将二十四名被告判处死刑。芦花和托尔斯泰一样,是人道主义的死刑废止论者,就上书首相,呼吁为这二十四人减刑;又在《朝日新闻》上发表对天皇的“助命叹愿”(意思是“哀愿乞命”)。

……

“十年之后重读的时候,不期地想起了一件事。这是形成这小说的胚胎的某黄昏的事。那是十二年前了,我借宿在相州逗子的柳屋旅馆里,有个妇人病后为了疗养,带着一个男孩子也到这温泉地方来了。……所有的旅馆都客满了……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把我们所租的两个房间分给她一间……一个夏末的天色微阴而岑寂的傍晚,那个男孩子出去游玩了,妇人和我们夫妇两人闲谈时,偶然提起这件悲惨的事。……我这是头一次听说浪子的故事。浪子患肺结核而被迫离婚,武男君悲恸欲绝,片冈中将愤怒而把女儿接回,为病女建造养病室,最后一次携浪子游京阪,葬礼上把川岛家送的鲜花当场退回——这几件是谈话中的事实。妇人辛酸沉痛地叙述,我靠在壁龛的柱上茫然若失地倾听,妻子低头无语。……讲到临终的悲惨时,她说:‘据说她这样说:但愿来生不再做女人。’说到这里,呜咽不复成声,谈话就中断了。我觉得有一种东西像电流一般穿过脊髓。

“妇人不久就恢复健康,遂把那一晚的谈话作为临别礼品而回都城去了。……伫立在秋气萧瑟的海滨时,一个人影恍惚间出现在眼前。怜悯至极,引起痛苦,觉得非有所表示不可了。于是在这谈话的骨骼上任意添上些筋肉,草成了一部不成熟的小说。……如有不关文笔拙劣而能引起读者感动的地方,那便是逗子夏天那一晚借那妇人之口而诉说的‘浪子’自己在对读者诸君谈话,我不过是电话‘线’而已。”

下面举一个自然描写的例子来结束此文。《不如归》开头描写浪子和丈夫新婚旅行,住在伊香保千明旅馆三楼上的时候,浪子站在窗前眺望日暮的景色,看见两片浮云,芦花写道:“这两片丰柔可爱、大可盈抱的云,慢慢地离开了赤城山顶,在万里无遮的大空中像双飞的金蝶一般发出光辉,悠悠然地向足尾山方面移行。不久夕阳西沉,寒风乍起,这两片云就褪成蔷薇色,向上下分飞,在夕暮的天空中越离越远地飘浮了一会儿;下面的一片渐渐地小起来,不知不觉之间消失得形迹全无;残存的一片变成了灰色,茫茫然地在空中傍徨。”这不是单纯的风景描写,这两片云正是书中的两位主角——浪子和武男——的象征;其中一句一字,处处暗合,处处双关。

《不如归》具有那样深刻的揭发性和抗议性,又具有这样美妙的文笔,因此思想性和艺术性并茂,成了日本近代文学的杰作。

丰子恺

一九五九年除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半世纪以前,有一个日本人不远万里,专程从东京到俄罗斯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子里去访问托尔斯泰,向他请教他所渴望的真理和正义,要求他解答关于人生和社会的疑问。这个人便是本书的著者德富芦花。

——丰子恺

《不如归》中的问题,不是日本独有的问题,而是尚未摆脱封建桎梏的各国人民所共有的问题。因此这部作品不但在日本销行百版以上,改编成戏剧和电影,还被译成中、英、德、波兰、俄各种文字,广泛流传于全世界,成了世界文学杰作之一。

——丰子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4: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