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念的较量(鲜为人知的红岩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蔡佑祥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好的纪实文学作品取决于题材的魅力和作者的功力,还需要今天已经少有人为之地艰辛扎实地采访。蔡佑祥重庆人写重庆事,写渣滓洞、白公馆中的共产党人江竹筠、陈然这些一代代国人耳熟能详的“老人老事”,发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新闻新事,更难得的是写出新意。

纵观《信念的较量(鲜为人知的红岩故事)》有三大特点:首先,作者成功地运用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手法——即把书中人物像电视电影中展现的情景来进行描绘,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其次,故事精彩鲜为人知:作者采访搜集了大量史料,许多故事是第一次批露。再次,语言精练富有文学色彩,全书文字优美,节奏感强,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内容推荐

蔡佑祥所著的《信念的较量(鲜为人知的红岩故事)》描写中共地下党与特务组织在监狱内外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斗争,通过许多鲜为人知故事的首次披露,讲述了一群可歌可泣的共产党人,他们的心境如天空一般的明净,他们的爱情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圣洁而隽永,他们的信念在严刑拷打中坚定不移……

目录

第一章 “蒋委员长丢掉脑袋”

 1 蒋介石催生力行社

 2 军统密捕杨虎城和黄显声

 3 “蒋委员长丢掉脑袋”

 4 徒步逃往德黑兰

 5 叶剑英领导特工打入军统的心脏

 6 共产党人:“至死也不投降!”

第二章 蒋介石劝降叶挺和廖承志

 7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8 中美合作所的真相

 9 年轻的英灵守望在翠绿高原

 10 出狱的第一件事是恢复党籍

第三章 斗智斗勇的较量

 11 《挺进报》成为星星之火

 12 “六一”大逮捕惊心动魄

 13 保密局拼命加强狱中审讯

 14 韩子栋九死一生成功脱险

第四章 重庆地下党领导人叛变

 15 《挺进报》“攻心战”引起震怒

 16 中共地下党的缺口打开

 17 暴风骤雨来临后

 18 “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

 19 酷刑也无法让共产党人开口

 20 一座光芒四射的丰碑

第五章 歌声、笑声和哭声

 21 国民党内没有这么坚强的人

 22 “我没有什么需要自白”

 23 监狱中的追悼会

 24 舞蹈把她们变成了美丽的天使

第六章 邓小平拍板买棺材

 25 邓小平拍板买棺材

 26 他们牺牲在共和国成立后

 27 最后的紧急营救

 28 狱中八条

 29 虎口脱险

 30 千古流芳

后记 不仅仅是铭记

试读章节

1

蒋介石催生力行社

1932年的早春,龙盘虎踞的六朝古都南京春意盎然:弯弯曲曲的秦淮河波光潋滟,纵横交错的路径边的小草吐露出柔嫩的鹅黄色,城郊星罗棋布的庄稼地一片碧绿,逶迤如练的散发出湿润气息的万里长江滔滔东去。

2月下旬的一天,朦胧的春夜刚刚降下帷幕,在南京郊外陵园别墅一间宽大的屋子里,济济一堂地坐着二十多名英姿勃发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在严肃而压抑的气氛中,学生们掩饰不住地流露出些许的兴奋与躁动。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黄埔军校毕业生滕杰见时机到了,对所有参加会议的人依次点了名。然后同其他学生一样,毕恭毕敬地等待被学生们原称作“校长”而现改称“领袖”的蒋介石发表讲话。

主持会议的蒋介石正襟危坐在藤椅上,抬头扫视一眼寄托了无限希望的每一个学生。他神色凝重地说:“党国现处于非常危难中,特约你们来谈谈,听取你们各个人的意见,故不采正式会议形式,重在听取你们每个人发表的意见,说话不受时间限制。”

一直把自己视为民族的脊梁和国家希望所在的黄埔军校的学生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按照班次和年龄的顺序进行慷慨激昂的发言。

在学生们发言的时候,蒋介石时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时而认真地做着记录。对有些没有听清楚的发言,他会和颜悦色地小声询问,似乎生怕影响学生们讲话的兴致和思路。令学生们惊讶的是,平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蒋介石以威严和居高临下而著称,而现在大相径庭的是和蔼、亲切与平静。但令人更加惊愕与意外的是,在有国民政府的最高领袖参加会议的重要场合,居然没有设立保卫安全的警戒。而如此重大的责任仅由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戴笠一人担当。

英俊而干练的戴笠不时起身进进出出,警惕地巡视着会场内外可能引起不安因素的蛛丝马迹。

此时,戴笠进入了会场,在轮到他发言的时候,站立在会场的正中央,“对汉奸共党活动情形,作了颇扼要的报告”.,讲完之后,他恭敬地请领袖蒋介石和与会者给予指教。令所有参加会议的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貌似谦逊的黄埔军校第六期未毕业的学生,是他们此时发言讨论、近期将要成立的这个组织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并由此发端在目后成长为一个令人惊恐万分与机构庞大的特务组织的主宰者!

紧张而亢奋的会议一直进行到23点,在蒋介石的要求下结束。

第二天晚上,同一批人在同一地点继续讨论第一天晚上的会议内容。

会议到了第三天晚上。黄埔军校的学生娄绍恺、干国勋、易德明和滕杰就反抗日本侵略、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内的反对派采取强硬措施、继续推进孙中山总理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等内容各抒己见。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中,尤其以筹备处负责人滕杰的讲话最为慷慨激昂,振聋发聩。

此时,已是深夜。窗外春风吹拂,万籁俱寂。

P2-4

后记

不仅仅是铭记

最早得知红岩英雄的故事是从电影《烈火中永生》和相关的连环画中,而那时,我还是一个生活在偏僻山村的懵懂少年,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当时,我不知道这些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火一样的革命激情、钢一般的坚强意志从哪里而来,他们的信念为何这般坚定不移,他们的铮铮铁骨怎样铸就,他们面对酷刑和死亡为何能够从容不迫;更不知道其中众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重庆。

随着人到中年和对非虚构文学作品的酷爱,我越来越关注身边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譬如“重庆”称谓的由来、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中国战时首都的地位与作用、日机对重庆长达五年的无区别大轰炸、军统局在重庆歌乐山创办集中营、毛泽东到重庆同蒋介石的谈判、围绕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发生的故事与1949年11月27日发生的大屠杀等,并开始这方面的史料搜集和采访。随着对海量般的史料的阅读和研究的深入。我的目光渐渐聚焦到了红岩英雄上,我惊讶地发现关押和牺牲在重庆集中营、息烽集中营等地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他们是那样的年轻,不仅风华正茂,而且仪表堂堂;她们是那样的朝气蓬勃,不仅美貌如花,而且胆略过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砸碎旧世界,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富强的崭新中国;他们为了信仰什么艰难险阻都可以克服,包括深入龙潭虎穴潜伏、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长久关押、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不挠,乃至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他们为了革命什么都可以牺牲,包括舒适的生活、温馨的家庭、圣洁的爱情、巨额的财富和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

2009年初,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拟订了近10万字的写作提纲和经过谋篇布局的深思熟虑后,我开始写作了。在同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长达5年的“对话”后,终于艰辛地完成了本书。毯事后总结为两句话:写作过程万股艰难,却又如此兴味盎然。

我写作这些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的故事不仅仅是为了铭记他们,主要期待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希冀让读者明白他们为何心甘情愿地去赴汤蹈火,舍生取义。如此,也就弘扬了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亦同目前中共中央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吻合。二是力求本书所有的史料和故事细节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还历史本来面目。三是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之中,祈望本书不至于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多年后都值得一读。

感谢重庆出版集团和本书的编辑老师。

感谢著名作家张正隆和李春雷多年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采用了一些没署名的历史照片。如若能查找到照片的拍摄者,一定寄送样书和稿费。

蔡佑祥

2015年5月8日于重庆万盛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摒弃史料的堆砌,以独特的视野、全新的理念、生动的手法、严谨的态度,把故事性、精彩性、思想性和启迪性融为一体,对国共两党在特工领域斗智斗勇的惊险故事,以及国民党在重庆解放前夕进行的系列屠杀进行了艺术再现。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春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