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为小学生精选了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审美趣味的优质阅读文本,通过“培养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形成好习惯”“树立梦想”“寻求读书方法”“正确面对考试”“自我管理”“正确交友”“怎样为人处世”“如何与父母相处”等十个主题,帮助小学生在每日的轻松阅读过程中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柳敏夏编著的《我要做更好的自己》为该丛书的其中一册,旨在激发孩子实现梦想的潜在能力。书中每篇文章之前都配上了一则与本文主题相呼应的名人名言。这既是对文章观点的佐证,又是对内容的深刻提炼和升华。小读者们可以读一读,也可以记一记,作为很好的阅读积累。
每个孩子在少儿时期都有自己的梦想,如何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柳敏夏编著的《我要做更好的自己》中提供50篇小文章,帮助孩子在阅读体验中建立努力和坚持的意识,告诉孩子坚持信念是一种优秀品质。附有成长格言、阅读启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小栏目。
笨学生
爱因斯坦/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对于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有的人成就卓越,跟他们相比,你也许会说:“我太笨了,根本成为不了了不起的人。”“我很平凡,一辈子也当不了伟人。”给大家讲一个“笨学生”成为伟人的故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但谁又能想到这位作为现代物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的伟大物理学家在小时候是个被校长认定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的笨学生呢?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都是犹太人,他们给他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希望他日后可以成才。然而,三年过去了,别人家的小孩早已开始学说话了,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开始“咿咿呀呀”地发声。等到再长大一些,小他两岁的妹妹已经可以跟邻居聊天交谈了,而爱因斯坦每次一说话却还是支支吾吾,似乎每说一句话都需要认真思考老半天。
四岁那年,爱因斯坦有一次生病卧床休息,父亲送了一个罗盘给他玩。他发现罗盘的指针始终指着同一个方向,感到非常好奇,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原因。他对这个罗盘爱不释手,连着玩了好几天,还缠着父亲和叔叔问东问西,尽管他现在还说不好这些名词,但他却非常想知道罗盘可以指示方向的原因。
父母看爱因斯坦的行为举止比别的孩子都要迟缓,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在智力方面会不会也落后于别人。父母在他十岁时才送他去学校。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嘲笑他,说他是“笨家伙”。小爱因斯坦非常诚实,从不撒谎骗人,也不去做违心的事。但这点让他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同学们都讥笑他,称他为“诚实的约翰”。一般的孩子喜欢玩一些可以争夺名次的游戏,然而小爱因斯坦却不喜欢参加。有的同学喜欢玩打仗的游戏,看士兵在广场操练,而爱因斯坦却不喜欢任何和军事有关的东西。他从小就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喜欢看到人类互相厮杀。在学校里,上下课的口令都参照军事方式,因为小爱因斯坦反应迟钝,所以经常被老师训斥。有的老师还说:“这孩子太笨了,什么都学不会。”
在一次手工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拿出一张歪歪扭扭的木凳对大家说:“这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爱因斯坦憋红了脸,慢慢站了起来说:“是有这种凳子的。”说完,他从课桌下拿出了两个更加歪歪扭扭的凳子。“这两个凳子是我前两次做的,第三个虽然不好,但却已经比前两个好很多了。”一口气说完这些话,爱因斯坦自己都感到有些吃惊,老师更是坐在那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讥讽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小学毕业后,他升人了位于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上中学后,他喜欢上了数学这门科目,却对其他脱离生活实际的课没什么兴趣。在校园里倍感孤独的他开始遨游书海,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成了他的朋友,知识开拓了他的视野,爱因斯坦的小脑瓜里开始思考越来越多的问题。
他的舅舅经常辅导他数学,有一天,他问舅舅:“如果我能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起向前跑,那么我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的电磁波吗?”舅舅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小爱因斯坦会提出这么高深的问题,他知道,这个问题非同一般,甚至会引起学界不小的震动。
之后的几年,爱因斯坦一直为这个问题所困扰。1895年秋天,他决定报考苏黎世大学,但却因为外文成绩不及格落榜了。落榜之后他没有气馁,在补习学校进行补习,一年后他考入了苏黎世综合工业大学。上了大学之后,他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课外阅读和实验室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系里的教授看到他所学所做都是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非常不满,认为这个学生“不务正业”。
P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每个孩子都做着同样的家庭作业,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是比其他孩子更好一些,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天资。在这位教育家看来,“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能反过来促进智力的发展”。皮亚杰、布鲁纳等心理学家也通过各自的理论,肯定了阅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很多习惯都在此阶段养成并得以强化。养成端正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本套丛书为小学生精选了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审美趣味的优质阅读文本,通过“培养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心”“形成好习惯”“树立梦想”“寻求读书方法”“正确面对考试”“自我管理”“正确交友”“怎样为人处世”“如何与父母相处”等十个主题,帮助小学生在每日的轻松阅读过程中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为了使本套丛书内容更加完善,我们在每篇文章之前都配上了一则与本文主题相呼应的名人名言。这既是对文章观点的佐证,又是对内容的深刻提炼和升华。这些优美的词句,是前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蕴含着不朽的魅力。小读者们可以读一读,也可以记一记,作为很好的阅读积累。在选文的最后部分,我们为小读者们附上了“成长格言”和“阅读启示”。这两个部分一简一繁,既是对家长指导孩子成长的点拨,也是对孩子阅读启示的扩展。阅读的收获和启示不拘一格,因人而异,每个孩子读完文章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以点点火花,使孩子的思想之火得以燎原。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作者老师慷慨无私的帮助,在这里向各位作者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我们希望能以一套积极、健康、阳光的作品,为孩子们传递成长所需的正能量。正如丛书名所描述的那样,成长不会一蹴而就,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慢慢养成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我们能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