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罗开富所著的《红军长征追踪(上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学习红军精神,并身体力行,严格按照当年长征的路线以及到达时间,重走二万五千里,中外仅此一人。经济日报、北京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重磅滚动播出,全国数百家媒体追踪报道。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把《红军长征追踪》一书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定为新闻系学生的三本必读书。
| 书名 | 红军长征追踪(上下)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罗开富 |
| 出版社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了罗开富所著的《红军长征追踪(上下)》半条被子的故事。学习红军精神,并身体力行,严格按照当年长征的路线以及到达时间,重走二万五千里,中外仅此一人。经济日报、北京电视台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朝闻天下重磅滚动播出,全国数百家媒体追踪报道。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把《红军长征追踪》一书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定为新闻系学生的三本必读书。 内容推荐 《红军长征追踪(上下)》的作者罗开富在1984年-1985年,严格按照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以及到达的时间,重走了二万五千里。用新闻形式再现当年红军伟大的长征,从而填补了历史上没有报纸对红军做系统的真实报导的空白。也反击了当年反动派在报纸上对红军长征的污蔑和歪曲。同时,再现长征历史的新闻会给今天进行四化新长征的人以启示。 目录 总目录 1984年10月15日~1985年10月10日 老红军谈话摘要 代第三版前言 二版前言 一版前言 江西省 1984年10月15日~10月30日 广东省 1984年10月31日~11月2日 湖南省 1984年11月3日~11月26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84年11月27日~12月10日 湖南省 1984年12月11日~12月13日 贵州省 1984年12月14日~1985年1月2日 贵州省 1985年1月3日~2月2日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1985年2月3日~2月26日 贵州省 1985年2月27日~3月19日 贵州省 1985年3月20日~4月14日 云南省 1985年4月15日~5月2日 四川省 1985年5月3日~5月31日 川西北(雪山)1985年6月1日~8月8日 川北(草地) 1985年8月9日~9月6日 甘肃省 1985年9月7日~10月4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85年10月5日~10月9日 甘肃省 1985年10月10日~10月16日 陕西省 1985年10月17日~10月19日 附录 一、社会反响——部分媒体文摘转载 二、读者反馈——部分信件信函摘录 第三版后记 试读章节 过桃江后,我们爬上了江西信丰、大余和广东南雄三县交界的油山。这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红军远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项英、陈毅、陈丕显、李乐天、杨尚奎、刘建华等同志率部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 油山区域近200平方公里。清溪苔藓、翠竹绿树。据向导说,当年敌人大肆围剿,烧杀抢掠,许多山脊被烧得见土。我看到的有些山上.大树参天浓荫蔽日处,是未遭劫难的;有些小树成片,望不到尽头的.是解放后栽的或飞机播种长起来的。踏上油山,回忆历史,心绪和绿色的林涛一样起伏。从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3年时间里,留在赣粤和赣闽边区的是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一万八千多人。他们的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根据地、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长征前,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由项英任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由陈毅任主任、梁柏台任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同时成立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龚楚任参谋长的中央军区。 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后,中央苏区的形势不断恶化。主力红军最后一批渡过于都河是11月21日。五天后的11月26日,敌占宁都:19天之后的12月10日,敌占瑞金;12月17日,敌占于都;12月23日。敌占会昌。至此,中央苏区最后剩下的县城全部陷入敌手。中央撤离前,“左”倾路线的领导人划定宁都、瑞金、会昌、于都四县交界地区为中央分局“最后坚守的阵地”。中央分局书记项英机械地执行中央的指示,没有根据我人少伤员多、敌人兵力集中等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地转变斗争方式.仍然采用大部队作战,因而丧失了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的大好时机。 根据查对史料,结合今天在油山上访问的当年在油山打游击的叶新民等老前辈的述说,我终于弄清了一些史实:在1934年11月底,陈毅等就提出了部队分散游击的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志的赞同。由于来不及向中央汇报,项英只同意局部转变。直到第二年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后的1935年的2月5日、13日和23日,党中央先后给中央分局发来电报.明确指示要彻底改变斗争方式,将部队分散到周围地区开展广泛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党中央的指示,给处在形势险恶之中的中央苏区军民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中央分局决定,剩下的部队先后分九路突围,开展游击战争。 据和敌人进行过艰苦斗争至今活下来的人告诉我,当时敌人采用的方针是以集团兵力据守各个县城和交通要道,用堡垒封锁,将苏区分割成许多小块,然后分区“清剿”。敌人每占一地,就对那些坚强不屈的红军和群众狠下毒手:活埋、挖心、肢解、碎割,真是惨绝人寰。红军和人民群众无比坚强,坚信只要坚持斗争、誓不妥协,苏区总有一天仍会红旗一片。 P19-P20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讲了我们这本书中的故事——代第三版前言 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了我们书中的故事!这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全体党员在2016年10月21日上午集体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重要讲话直播视频时共同发出的感慨,这个故事就是现在已经被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熟知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讲述:“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可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唯一讲到的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来自我们出版的这部《红军长征追踪》上册的第38页。这是我们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光荣,更是这本书的作者罗开富同志的光荣,是罗开富同志在32年前徒步重走长征路时采访到这个感人的故事,并把它写进《红军长征追踪》这本书。 看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视频,我们当即决定再版这部红色经典。当我找到已经75岁高龄的作者、也是我们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时,他一下子就猜到了我的来意,并告诉我他也没想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讲到他在书中写到的这个故事。而且,各大媒体已经纷纷约他做访谈节目或栏目。 罗开富同志和我们都懂得习总书记为什么这么看重长征精神并把这段故事穿插其中,就是让大家不忘初心,让大家都明白:“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因为习总书记讲到我们书中这个故事,不仅我们出版社的员工情绪激奋,就连罗开富同志也变得精神头儿十足,他说,总书记这么重视长征精神,并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看成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他要积极配合出版社再次出好这本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今天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我们再版《红军长征追踪》就是让人们记住胜利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部不多见的好作品,是作者从42岁走到43岁用脚丈量368天、用几度生死换来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有位叫徐敬亚诗人曾这样写长征:“在这条路上,曾经走过一队真正的将军,一队华夏民族最辉煌的血肉、骨骼和精神。”同样,在这条路上也走过一个用生命去探索长征精神的人,他就是罗开富。 所以,他的探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品读。 后记 80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和研究层出不穷,慕名前来寻访长征路的人络绎不绝。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进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和在世界历史上的巨大影响,使我心灵上受到极大震撼,也感到分外亲切。也可以说,我就是被这一伟大史诗所深深感染的一个,也是那络绎不绝的人中的一个。 在32年前的1984年,正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经济日报》同意我徒步重走长征路。使我有幸从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完全按照当年红军长征的起始时间和原路线用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 在368个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里,我体会着长征路上革命前辈所经历的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感受着红军坚定的革命使命的远大理想。我每天平均走70多里,每天发一篇新闻稿给本报在头版专栏里登载,同时还记一篇日记。新闻稿已于1987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书名是曾任我军代总参谋长、老红军杨成武上将题写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 我在重走长征途中每天写下的日记结集成的《红军长征追踪》(上下册)于2001年6月也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由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老红军张爱萍上将题写了书名。5年之后这套上下册于2005年10月又再版。 2016年11月初,经济日报出版社通知我,这套书读者需求量很大,得赶紧再版,而且,要我写一篇第三次再版的后记。我知道此次又一次再版有一个非常重要背景,是lO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总书记在讲话中唯一提到的这个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熟悉了总书记讲的这个故事是与我当年在重走长征路有关,纷纷要求了解长征红军当年的更具体的一些情况。而记载之中的《红军长征追踪》(上下册)这本书在市场上已很难找到了。 习总书记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这个故事是我沿着长征的足迹于1984年11月7日在沙洲村,向徐解秀老人采访并于当晚记下的并以8日湖南宜章电头刊发于1984年11月14目的《经济日报》一版,后收在《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一书中,在《红军长征追踪》一书中对采访经过作了较详细的叙述。我压根也没想到,总书记会在这么庄重的大会上讲到这个故事,而且讲了这个故事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之所以全场掌声雷动,这个道理,也正如总书记紧接着又深刻阐述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当然,我也知道这是对我们每一个络绎不绝追踪长征路的人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更是指引和召唤! 党在召唤我们,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仍然应该用长征精神照耀奋进之路。相比于战争年代的烽烟四起、危急重重,今天的我们少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但改革深水区的难关、转型调整期的阵痛,仍需我们呕心沥血;相比革命时代的艰苦卓绝、血雨腥风,今天的我们少了封锁突围困境、贫穷匮乏难题,但利益格局纠结复杂、多元声音鼓噪喧嚣,仍需我们不辞艰辛。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远未结束,长征精神永不过时。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以理想划定坐标,以信仰振奋心灵,以意志创造奇迹。 写到这里,不由我的心绪又回到了32年前,回到了长征路上,真有说不完的感动和感谢。 是时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安岗果断拍板决定才让我有机会重走长征路,是编辑部的领导和许多同事日夜操劳审改稿件,是行政后勤部门及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才使“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专栏(除周六)每天能和读者见面,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 是沿途2800多位陪同、向导和党史办同志的辛劳,还有240多位医生边走边为我治疗、护理,才确保我能按时按原路线走到红军长征的终点陕北吴起镇,并每天写一篇新闻稿和一篇日记。 是当时还担负着党、政、军重要职务的聂荣臻、杨尚昆、邓颖超、肖克、杨成武、张爱萍、何正文等30多位开国元勋和老红军在我走上征途后不久,就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谈话或题词鼓励我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并要沿途党、政、军有关部门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是两次再版为我的《红军长征追踪》一书作序的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韩文高,充满着对红军的真情实感和对历史的责任担当,用生动、亲切和接地气的语言向读者介绍这套书。 善于重温历史的民族是一个成熟的民族。懂得感谢、感恩是为人之本。众多读者和曾帮助过我的人永远怀藏在我心中,激励我在有生之年为宣传红军长征精神和红军的丰功伟绩而竭尽绵薄之力。 此时此刻,我也没有忘记向读者致歉。由于我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所限,加之每天要平均走70多里路,还要写一篇稿件,记下当天日记,实在有点力不从心。因此文中还有不当之处和疏漏之处,我诚恳地期待读者继续对本书给予批评和指正,以便再作补充修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