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身处不幸的人才会更好地理解万物的哀伤与难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娜·塞维尔著,姚莉莉译的《黑骏马》能传递出最为真挚的“体谅”之情。她幼时落下终身残疾,年长时又身患重病,在她眼中,那些遭到不公对待的马,一定像自己一样,被伤透了心。
以经历为底色,以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描绘为途径,安娜写出了动物眼中人类的模样,写下了人类带给动物的种种伤痛。在她看来,人类作为更强大的物种,面对马,若只是一味地欺凌与强迫,必将失去尊严,只有仁慈与体谅,才是与动物的相处之道。
除这些正确的观念外,《黑骏马》首先是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在阅读中,我们会始终心系黑骏马,想着它下一步的遭遇,关心它的前程,并在故事结束时,回味无穷。
安娜·塞维尔著,姚莉莉译的《黑骏马》是英国作家安娜·塞维尔在病榻上完成的一本儿童文学作品,被称为首部真正的动物小说。
安娜14岁时落下终身残疾,出于对人类虐待动物的强烈不满,她在身患重病时,动笔写了这个以马为叙述者的感人故事,前后共花费六年时间。
小说里,黑骏马受过良好训练,被主人温柔地对待过,但也见识了人类的残暴与野蛮,经历了折磨不断的苦力生活,最终它一身疲惫,在漫长的休养后,被好人家收养——这算是不错的,毕竟不用像自己的同伴那样,早早死去。
安娜的作品只《黑骏马》一部,可说是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她将马的遭遇真实呈现出来,能让大人在阅读时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残忍,让孩子在阅读时理解并关心马,建立与动物做朋友、友好相处的观念。
第一章 我早年的家
我初有记忆,清楚记得的第一个地方,是片宽阔舒适的牧场。那里有个清澈的小池塘,几棵树的浓荫,斜斜地遮在水面上,水深处生长着灯芯草和睡莲。越过树篱,向一边望去,是大片耕过的土地;向另一边望去,能看见主人家的大门和坐落在路边的屋子。牧场的高坡上是冷杉林,低洼处则是一条奔流的小河,河岸陡峭。
年幼时,我还不能吃草,得吃妈妈的奶。白日里,我总是依偎在她身边,夜晚,我就紧挨着她躺下。天热的时候,我们喜欢站在池塘边的树荫下;天凉了,就待在杉林附近的马厩里,那里既可爱又温暖。
等我长大一些后,能吃草了,妈妈就白天出去工作,晚上才回来。
和我做伴的是牧场里的六匹小马,他们都比我年长,其中几个几乎有成年的马那么高大。我总是跟着他们跑,玩得很开心。我们爱绕着草地一圈圈地尽情飞奔。有时玩得相当野蛮,因为这几匹小马会一边奔跑,一边不断地又踢又咬。
有一天,我们正踢得热闹,妈妈嘶鸣着唤我过去说:“我要跟你说几句话,希望你仔细听。在这里生活的小马,都是些好孩子,但他们的父母是拉货车的,所以他们不懂什么是礼貌。你呢,出身好,教养也好。你父亲有好名声,祖父也得过赛马奖杯,还赢过两次。你祖母则是我认识的马中,最温柔可亲的一个。你也没见过我踢谁咬谁吧?我希望你长大后,对人和气友善,千万别有那些毛病。无论做任何事,都心怀善意。跑动的时候,只是适当地抬抬蹄子,就算在玩游戏,也绝不踢咬。”
我一直记得妈妈的这些忠告。她是一匹聪明成熟的马,我们主人非常看重她。她名叫“公爵夫人”,但主人会叫她“宝儿”。
主人善良又和气,他给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对我们说话也总是好言好语,和善得就像在跟自己的孩子说话。我们都很喜欢他,妈妈更是非常爱他。只要他一出现在门口,妈妈就会欢喜地嘶叫着向他跑去,他也会拍打着她说:“啊,宝儿,你的小黑子怎么样?”我长得漆黑,所以他叫我“小黑子”。接着,他会递给我一片美味的面包,有时也会给妈妈一根胡萝卜。所有的马都愿意亲近他,但我想,主人最喜爱的应该是妈妈和我。赶集的时候,妈妈总会拉一辆轻便马车,载他去市里。
一个叫迪克的小农夫,有时趁主人不在,就从树篱钻进我们田里摘黑莓。吃够了想吃的,他就拿小马取乐,朝我们扔石头,拿树枝戳我们,逼着我们跑。我们倒是不太介意,只要跑开就好了,但有时确实会被石头砸得挺疼。
有一天,他正玩着这游戏,压根儿没注意到,主人就在隔壁的田里。但是,他就在那儿,看见了发生的一切。他猛地跳过树篱,抓住迪克的胳膊,一拳打在他耳朵上。迪克又痛又惊讶,尖声叫了起来。我们一见到主人,全都跑了过来,看看出了什么事。
“坏孩子!”主人喝道,“坏孩子!拿小马取乐。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二次,但该是最后一次了。给——拿着你的钱回家,不要再让我在农场里见到你!”(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