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沙乡年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类关系的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全书涵盖众多学科知识,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那些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是值得读者反复品味的传世经典,更是让孩子走向野外、培养环保及生态意识的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在《沙乡年鉴》中,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毁灭自然而发出的悲叹。作者以随笔美文的写作方式,传达出一种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目录

第一部分 沙乡年鉴

 1月

冰雪消融

 2月

好橡树

 3月

大雁归来

 4月

春潮来袭

葶苈

大果橡树

空中舞蹈

 5月

从阿根廷归来

 6月

桤木汊——一首关于垂钓的叙事诗

 7月

巨大的财产

大草原的生日

 8月

绿色的大草原

 9月

丛林里的唱诗班

 1O月

烟熏过的金色

为时尚早

红灯笼

 11月

若我是风

手中的斧子

强大的堡垒

 12月

家园范围

雪地上的松树

65290

第二部分 随笔——此处和彼处

 威斯康星

沼泽地的哀歌

沙乡

漂流

旅鸽纪念碑

弗兰博河

 伊利诺伊和爱荷华

伊利诺伊的巴士之旅

踢动的红腿

 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在最高峰

像山那样思考

埃斯库迪拉山

 奇瓦瓦和索诺拉

瓜卡马亚

绿色的潟湖

加维兰之歌

 俄勒冈和犹他

雀麦草喧宾夺主

 马尼托巴湖

克兰德博耶

第三部分 结论

 环境保护主义美学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植物

 荒野

所剩无几的荒野

户外休闲的荒野

用作科研的荒野

属于野生动物的荒野

谁来保护荒野

 土地伦理

伦理的演变过程

群体的概念

生态良知

土地伦理的托词

土地金字塔

土地健康和A—B争论

结论

试读章节

冰雪消融

每年,隆冬过后,暴风雪停止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冰雪消融的夜晚。在这样的夜晚里,可以清楚听到水滴坠落地面的声音。水滴声不仅叫醒了夜空下酣睡的生物,冬眠于洞中的生命也被撩扰得躁动起来。冬眠的臭鼬,结束了蛰居深穴的生活,伸展身体,拖着松软的肚皮在雪地上滑行,向潮湿的世界摸索着前行。在被我们称为一年的循环往复的四时更替中,臭鼬留下的痕迹可算是一年开始的征兆之一。

这痕迹若放在其他时令,于浩瀚宇宙或许不值一提,不过,此时的它越过田野,就像是它的创造者将马车绑在了星星上,信马由缰,随意奔驰。我紧追这痕迹,对它的思想活动、欲望以及目的充满好奇,假使我的这些好奇对象果真存在的话。

一年当中,从1月到6月这一段时间里,让人感觉有趣的东西最多,其数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在1月里,人们可以追踪臭鼬,可以欣赏山雀的歌声,看看鹿儿啃食何处的松树嫩枝,或者瞧瞧水貂如何破坏麝鼠的家。1月里的观察,像雪一样简单平静,像冬天一样冰冷持久,偶然的细微偏差,就能使观察的结果截然相反。因此,观察做了什么与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便显得同样重要。

我的突然靠近吓住了一只田鼠。它猛然跳起,越过臭鼬的痕迹躲了起来。它在白天现身于此,这令我感到好奇。大概是因为积雪融化而忧伤吧。它费尽心力修建的地下迷宫般的暗道,已经不复存在了。草丛中的秘密通道失去积雪的掩盖,变成了完全暴露在日光下的小径,这般境况,可笑而又让人同情。确实,积雪融化时的日光摧毁了这个微小的经济体系。

鼠类是大自然精明的臣民。它明白,茂密的青草可以遮挡它们的地下巢穴,积雪可以供它们修建地下暗道:食物和补给的运输正是凭借这些通道才井井有条。对它们而言,冰雪代表着远离饥饿和恐慌。

一只毛脚鹰盘旋在前面草地的上空。突然,它停了下来,像翠鸟那样静静看着下面,然后像长满羽毛的炸弹那样猛地扎向湿地的草丛里。它没有再次飞起,我想它肯定是捉到了一只胆战心惊的田鼠建造师,正在慢慢享用。可怜的家伙缺乏等待夜幕降临的耐心,迫不及待地去巡视它秩序井然的王国,所以才遭此不幸。

毛脚鹰不清楚青草为何生长,但是它却明白,积雪融化有利于它捉到老鼠。它怀揣着对冰雪消融的希望,从遥远的北极飞来此处。在它眼里,冰雪消融就代表着远离饥饿和恐慌。

臭鼬的痕迹继续延伸到树林之中,穿过了其中的空地。在这片早被兔子踩结实了的雪地上,臭鼬留下了略带粉色的尿液,使雪地变得斑驳陆离。受惠于积雪融化而长出新芽的橡树苗,被野兔啃去了树皮。一簇簇兔毛说明年复一年的雄兔间的战争,已经打响了今年的第一次战役。前方不远,斑斑血迹旁还留有猫头鹰翅膀扫过的迹象。对兔子而言,积雪融化使它们远离了饥饿,但鲁莽大意造成的恐惧也随之而来。猫头鹰似是在用血的代价来教训它们,让它们知道,春天里一样要保持警惕。

臭鼬的痕迹在继续延伸,这表明,它似乎并不是为了猎取食物,也不在乎邻居们的喧闹和结局。我不明白它究竟在想什么,它为什么离开舒适的洞穴?难道是为了某些浪漫的目的,这个大腹便便的家伙才不管不顾地奔波至此?终于,它消失在一堆漂浮的木头之中,不再现身。从木头堆里传来叮咚的水滴声,我想它也听到了。我转身往家走,路上对这件事依旧好奇不已。

P2-4

序言

有的人在远离野生生物的环境中泰然自若,有的人则如坐针毡。我的这些文字,意在阐述后者对野生生物的关注,和身处两难境况的无奈。

在人类活动将野生生物推向灭亡之前,人类一直认为,野生生物的存在同风吹日落一样,都是平常而自然的。当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牺牲那些自然的、野生的、无拘无束的事物,换取一种所谓更高级的‘‘生活品质”,是否值得。我们中的少数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比看电视重要,目睹白头翁花开放和言论自由一样,是不能被剥夺的权利。

我承认,这些野生生物谈不上跟人类有什么关联,直到工业化有效地保证了我们的早餐,直到科学为我们揭示了生物的来源和生长之谜。由此,程度便成了争议的焦点。我们中的极少数人发现了边际报酬递减律,而我们的反对派似乎并未看到。

事物当前的状况是人类制定对策的重要依据,这些文字便是我的对策,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讲了我和家人在沙乡的小木屋过周末的有趣见闻。小木屋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嚣,称得上是“世外桃源”。沙乡的这个农场,被人类攫取了土壤的所有价值,然后被人类社会无情抛弃,我和家人尝试用铁铲和斧子使它重获生机,找寻在别处我们无法拥有的东西。正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上帝的馈赠,并将继续探寻下去。

第二部分,“随笔——此处和彼处”,讲的是我人生中的一些小插曲,一些我与昔日同行意见相左因而十分痛苦的小插曲。迄今为止,我的足迹遍布北美大陆,历经40年之久,而那些小插曲就贯穿这一过程,它们为自然保护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第三部分,“结论”,展示了我们这些不同意见者的观点,并加以尽可能多的逻辑推理过程。与我们有同感的读者,才会去寻求这一部分所提及的哲学问题的答案。我认为,这些文字能够向我的同行们说明,该如何回到曾经来达成一致的观点。

自然资源保护主义早已山穷水尽,因为其与我们今天的亚伯拉罕式的土地观念水火不容。我们把土地视为附属于我们的财产,所以肆意糟践。只有转换观念,将自身看作土地的附属品,我们才可能对土地怀揣热爱与敬畏之心。对土地来讲,无法使其远离机械化的人类干涉,对人类来讲,也无法在科学的约束之下从土地中获取它奉献给文化的益处。

土地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是生态学里的基本概念,不过,土地应被热爱与尊重却是伦理道德的范畴。文明的产生离不开土地,这一事实人尽皆知,但总是被遗忘和忽视。

这本文集旨在尝试联结这三个概念。

当然,这种关系到土地与人类的观点容易受到个人经验和偏见的影响与扭曲。然而,无论真理是否被曲解成谬论,有一点却终究像水晶一般清晰:我们当下的大而美的社会,像一个忧郁症患者,为自己的经济健康而忧愁,反而失去了维持健康的能力。全世界都是那样贪婪地想得到更多的浴盆,导致丧失了制造浴盆甚至关闭水龙头所需的自制力。这样一来,或许没有比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对多余物质享受加以审视更有帮助的了。

或许,这样的价值观转变,能够通过重新评价非天然的、人工的,但却是在自然的、野生的、自由自在的事物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事物,得以实现。

书评(媒体评论)

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法]卢梭

看天鹅远比看电视重要,目睹白头翁花开放和言论自由一样,是不能被剥夺的权利。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