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成语话管理(2民本管理)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成语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华文明的积淀、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祖先丰富智慧的结晶和前人生活经验的累积,在世界文化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言文化园地中的艺术奇葩。成语的内涵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治国理政、社会管理、智谋韬略等各个领域,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各类思想和行为的趋向和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心态、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和生动写照。张兆端等编著的《说成语话管理(2民本管理)》从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精心梳理出500个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包涵着中华传统管理思想、智慧及方法意蕴的成语,紧密结合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进行阐释。

内容推荐

张兆端、何长清编著的《说成语话管理》共分为十个分册,分别为管理哲学;民本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精神;管理伦理;民主管理·创新管理;学习管理;基础管理·简单管理·精细化管理;权变管理·危机管理:谋略管理。其内容涉及治国理政、经济管理、组织及企业管理、个人人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每个成语均按照先“说成语”(包括释义、出处、故事),后“话管理”(包括管理要旨、管理案例)的体例,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从讲解成语文化入手,落脚于挖掘其管理价值及经验上,从而达到由成语学习管理智慧,借管理知识解读成语的双重目的。本册为第二分册《民本管理》,主要讲解成语中蕴含的管理的核心理念。

目录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禾穗比金子更宝贵

民贵君轻——以民为本行“仁政”

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

利用厚生——增强组织的使命感

休戚相关——关注相关利益者

以人为本——人是最宝贵的

知易行难——关键是抓落实

以人为鉴——管理“三鉴”助发展

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原则

择人任势——善战者求之于势

五湖四海——汇聚八方英才

近悦远来——培养与吸引并重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审时察用而备官

知人善任——知己知人适才适用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大公无私——“祁奚之荐”传千古

三顾茅庐——求才要有诚心

伯乐相马——在赛马中相马

慧眼识英雄——察言观行识人才

不拘一格——不要“武大郎开店”

人尽其才——人人是人才

尺短寸长——用人不求全责备

扬长避短——“扬长”还须“补短”

志大才疏——志向与才能不可或缺

人各有志——应尊重各人志趣

应天顺人——以“养人之道”养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海阔凭鱼跃,天空(高)任鸟飞——英雄有用武之地

鸡鸣狗盗——学会用众人之长

楚材晋用——留才与引才并重

择木而栖——人才需要流动

毛遂自荐——善于推销自己

出类拔萃——是金子总会发光

老马识途——姜还是老的辣

策马扬鞭——鞭策先进促后进

兔死狗烹——善待有功之臣

因任授官——干部宜量才而用

论资排辈——正确看待资历

借风使船——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循名责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赏罚分明——激励管理的有效手段

论功行赏——以政绩论英雄

口碑载道——路上行人口似碑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客观看待民意

盖棺论定——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

试读章节

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

【说成语】

天下为公

释义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中国古代兵书《六韬·文韬》的首篇《文师》,记述了周文王打猎时巧遇姜太公并最终立其为师这一人所共知的故事。

姜太公胸怀治国经武的雄才大略,可惜时运不济,怀才不遇。只好隐居岐山、垂钓渭水,待机而起。而周文王为了成就灭商大业,求贤若渴,正在四处网罗人才,两人便在这种背景下相遇了。但初次见面,交浅不敢言深,姜太公只好以钓鱼为话题进行试探,待见到周文王态度恳切、虚心求教之后,话锋一转,立即提出了推翻商王朝以夺取天下这一重大的战略问题,接着为坚定周文王的信心,进一步指出了表面上强大的商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来日无多,而现在尚默默无闻的周却如日东升,前程远大。

周文王被姜太公所描绘的光明前景所鼓舞,迫不及待地向姜太公提出了何以取天下的问题。姜太公于是阐明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命题。认为“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要夺取天下,必须从“仁”“德”“义”“道”几方面着手。只要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就会“天下归之”,也就是可以夺取天下。姜太公既提出了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又提出了取天下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可以看作指导周文王灭商的战略决策和政治纲领。

【话管理】

管理要旨:大同社会的美好理想

天下为公,是一个蕴含中华民族美好理想的成语,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原意不难理解,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特别看重,是因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推崇而引起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公心、公德、公民意识、公众观念,在中华成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别的界定。究竟什么是“为公”,什么叫作“小康社会”,如果不好好读读《礼记》,是不会真正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理想的。

《礼记·礼运》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而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第一,《礼记》所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种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第二,是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管理社会的是被选举出来的贤能,而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所以说权力公有。《礼记正义》解释说:“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史记·五帝本纪》写道:“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舜与“大同”的区别在于:尧、舜的禅让是权宜性的,大同的选贤与能是制度化的;尧、舜是个人指定的,大同是“天下”选举的;尧、舜是终身制的,大同是非终身制的。在大同世界里,就根本不存在帝与王。第三,是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第四,是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第五,是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第六,是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管理案例:“小康”与“小康社会”

如上所述,“小康”一词最早出自儒家典籍《礼记·礼运》,原意是指古代自然经济条件下比较宽裕的生活状态,是比理想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作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对于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也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P1-3

序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成语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华文明的积淀、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祖先丰富智慧的结晶和前人生活经验的累积,在世界文化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汉语言文化园地中的艺术奇葩。成语是汉民族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提炼而成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作为汉语言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集成电路”,成语浓缩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积淀、负载、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大多数成语的产生都有一个特定历史背景,蕴含许多精彩的历史瞬间、动人的传奇典故、深刻而丰富的哲理。

汉语成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语在其形成、演变、发展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形式、表达方式到内容,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语言词汇的序列性体现。汉语成语作为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凝练精警,结构严谨,音律和谐.言约旨远,意蕴深邃,充分表现了汉语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成语.由文所出,经人所录,用于作文或口语;借其典故,以明其论点。久而久之,成为以固定字书,固定排序之辞也。书面用之。能收画龙点睛、意境深奥之效;口语用之,则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之效。

汉语成语的内涵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治国理政、社会管理、智谋韬略等各个领域,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各类思想和行为的趋向和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心态、集体经验和智慧结晶的生动写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一个侧面就是五千年的管理史。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历代哲人、学者及各类管理实践者对于如何对人、社会以及人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都做出了各自的回答。其优秀成果所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丰富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其中有不少优秀的管理思想、智慧及方法即被浓缩在成语之中。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精心梳理出近500个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包含中华传统管理思想、智慧及方法意蕴的成语,紧密结合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进行阐释。全书共分为十个分册,分别为管理哲学;民本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管理精神;管理伦理;民主管理·创新管理;学习管理;基础管理·简单管理·精细化管理;权变管理·危机管理:谋略管理。其内容涉及治国理政、经济管理、组织及企业管理、个人人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对每个成语均按照先“说成语”(包括释义、出处、故事),后“话管理”(包括管理要旨、管理案例)的体例,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从讲解成语文化入手,落脚于挖掘其管理价值及经验上,从而达到由成语学习管理智慧,借管理知识解读成语的双重目的。本册为第二分册,主要讲解成语中蕴含的管理的核心理念。

近年来,有关管理学理论的一般图书和各种各样的汉语成语词(辞)典多有出版,但尚未发现有探讨汉语成语中蕴含的管理智慧或从管理学角度解读汉语成语的知识读本。无疑编写出版这样一本《说成语 话管理》,既是一种研究汉语成语文化的新探索,也能够为广大读者学习管理知识提供一种新的趣味性载体。成语是一种精巧别致的文化快餐,古老而又崭新,随时翻阅就可以进入一片幽深而宽阔的精神世界,能使人们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人文知识与管理智慧的陶冶。既然是一种新探索,书中定会有某些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同时,在编写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汉语成语词典,借鉴了国内外管理学界的许多理论与案例资料,除在本丛书第十册(谋略管理)末注明主要参考资料外,在此向有关著译者及编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插图除注明出处者外,其余均为商树春先生所绘,特此表示感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6: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