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纯洁的生活(韦陇中短篇小说选)》作者韦陇的小说做一个纵向观察的话,会发现他所有的小说的主题几乎都是对爱情生活的质疑,他几乎所有小说都在探讨和叩问这个既宽阔又狭窄的命题。这于他,可能是出于切肤之痛,他有婚姻上的波折,对这方面的思考比别人多一些深一些更具体一些,特别对二婚家庭中巨大裂痕的描写,总能让人产生绝望感,无论是再婚夫妻的感情还是再婚子女的生活,在韦陇笔下,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像一把利刃一样切割着这种新组合的家庭生活,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显得那么无辜和无助,几乎可以用绝望来形容,都深陷在生活泥潭里不能自拔。通过小说,我们也可以窥见,在韦陇的精神认识里,这种爱情显得那么不牢靠,维系家庭生活的基石是那么轻浮,他真是怀着巨大的怀疑来看待这样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可是,韦陇的善良之处是,即使他已深谙这种生活的绝望,还是会在小说的结局里,让人物退回到现实生活里,让他们继续过这种无解的生活。这使他的小说保持了一丝难得的暖意,也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由韦陇著的《过纯洁的生活(韦陇中短篇小说选)》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这本集子可归类为“都市情感小说”,主要写作于2000年至2015年之间,共收入三个中篇、八个短篇,写了都市众生的生活及情感,是一个时代的切片。
秋月笑道,机会是靠人创造的哦!
当然,他们之间也聊一些比较正经的话题。譬如,最近秋月问过楚人,你的人生有梦想吗?楚人就说了自己的梦想,首先他希望工作清闲,与人无争,这一点他已经有了;其次,他梦想有个安定的家,这应该也是迟早的事;最后,他还有个非分之想,梦想有个真心情侣,彼此相拥,魂牵梦萦。如此,则此生足矣!
这个社会,人们的梦想都是权力和金钱,所以秋月对楚人的第一个梦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真清高,她秋月和许多人都望尘莫及;第二个梦想不是梦想,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至于最后一个,秋月觉得这可能也是所有人的梦,只不过是别人没有说出来而已。
秋月说,这样的梦我也有,大凡男人和女人,心里都有。
有的梦追求一生,依然是个虚无缥缈的梦;而有的梦,不经意间,已然触手可及。说这话后没几天,楚人忽然看见,他的第三个梦正在向他遥遥招手。
秋月电话里跟楚人说,她想和楚人做一次“神仙游”。
原本楚人以为“神仙游”就是他和秋月,像吕洞宾跟何仙姑一样,腾云驾雾,打情骂俏。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仙女。
坐在动车上,楚人感觉就像是坐在春梦里。
如果是梦,楚人现在一定会抱着秋月,尽情地风花雪月一回。这样的春梦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楚人离婚三年多做过无数个春梦,奇怪的是他一次也没有梦见过前妻雪莲,梦来梦去,秋月占了一大半。另外一小半的梦有点邪性,梦里的女子楚人并不认识,但似乎知道这是个梦,梦里的事不负法律责任,也无关道德风化,任由他胡作非为。
但他确知现在是真实的。身边坐着秋月,旁座是春花和梧桐,三个女人形成三面合围态势。楚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会被三个女人包围起来,而且更奇怪的是,春花和梧桐,居然不是经秋月介绍认识的。在车站刚一见面,春花从女人堆里挺身而出,跟楚人握手,表示欢迎。本来楚人跟秋月对面站着,春花一挺身,几乎与楚人贴胸而立。
你就是楚人吧?春花说,我叫春花,她叫梧桐,都是秋月的好姐妹。
楚人的手被春花握住,无助地看着春花身后的秋月,哦,我是。
春花说,昨晚秋月还担心你不来呢,我说什么来着,我说秋月你就放心吧,楚人怎么舍得不来?你瞧这不来了?
楚人不得不退后一步,与春花拉开点距离,眼睛依然看着秋月问,什么情况啊这是?
秋月皱了皱眉,说,没事。开始检票了,楚人我们上车吧。 昨天晚上,楚人躺在床上看电视里的“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楚人每期都看。楚人看这个节目不是为了看那24位美女,也绝没有报名当男嘉宾的意思,他只是喜欢看不同的人物出场、话语交锋、故事情景,觉得这是个挺让人开心的节目而已。但这个节目除了开心,也给楚人带来烦恼。看着看着,楚人就想起了他的离婚,跟着就想起秋月。在平时的说笑调侃里,秋月随性带出的几句听似有意无意的挑逗,那些只言片语,此刻也在楚人的心里搅起层层波澜。有时楚人甚至幻想自己就站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而那24位美女中有一个竟然是秋月,在舞台上秋月告诉他,她也离婚了,因为不好意思说,所以单位里没人知道。如果是这样,那楚人的“心动女生”一定是秋月,而秋月也许会为他“爆灯”。那时,“非诚勿扰”现场掌声雷动,而他抱得美人归并与秋月共享爱琴海之旅,也将在雾城传为佳话。
这么幻想着,楚人的手机响了,屏幕显示正是秋月。秋月说,楚人啊,周末想出去散散心吗?你要是愿意的话,我和你一起走。
楚人喜出望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
火车票是秋月预订的,目的地是杭城。秋月解释说,经朋友介绍,她要到杭城考察一个项目,对这个项目她只是有点了解,心里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想带楚人一起走,请他来一起鉴别一下,看这个项目是好还是不好。再说了,秋月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同事多年了,天天面对面坐着,从来也不曾一起出来走走,所以我就想,这一次旅行我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楚人心里琢磨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感觉有些醉意。
P3-P4
韦陇的产量太低了,写小说近三十年,跟读者见面只有十五个短篇。
写得少,跟韦陇的性格有关,跟他的人生观也有关。他觉得人生虚无。最后必定悲伤收场,既然结局已注定,人生就剩下一个过程。他甚至更进一步地认为过程也不重要,过程无非就是痛苦与快乐,痛苦与快乐也是虚无的。这种人生观决定了他的为人处世,无论在哪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无论跟什么人交往,他会给人一种疏远感,总是摆出一副“这事与我无关”的姿态,或者,换一个词叫“超然”。很多时候,韦陇这种“超然”会给人一种猜测:他是因为害怕被伤害,而采取自我保护的逃避手段?但我知道韦陇的“超然”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内心确实有一个巨大的虚无感,这个虚无感让他看淡了各种人世纷争,也让他看淡了各种人情世故,因为在他的人生观里,整个世界终究是虚无的,包括他自己。他看透了这一点,人生自然就有了一种高度,写作当然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事了——写那么多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一片虚无?
可是,韦陇毕竟没有完全断了写作的念头。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幸好有写作,才让韦陇产生了一份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正是这份质疑,把他从那个巨大的虚无里拯救出来,回到真实的世界,叩问人生。
是的,到目前为止,韦陇所有的小说几乎都是在叩问自己的人生。作家有很多种类,有一类作家一生只写自己,写自己的生命,写自己的爱情,写自己的战争,写自己的梦想。这样的作家远的如卡夫卡、海明威,近的如废名、汪曾祺,他们都在各自领域里树立了文学的高峰。韦陇正行走在这条路上。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韦陇有什么特色?或者说他有什么“拿手绝活”?他能不能在前辈树立的如海山峰里垒起自己的山峰?这是韦陇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对韦陇的小说做一个纵向观察的话,会发现他所有的小说的主题几乎都是对爱情生活的质疑,他几乎所有小说都在探讨和叩问这个既宽阔又狭窄的命题。这于他,可能是出于切肤之痛,他有婚姻上的波折,对这方面的思考比别人多一些深一些更具体一些,特别对二婚家庭中巨大裂痕的描写,总能让人产生绝望感,无论是再婚夫妻的感情还是再婚子女的生活,在韦陇笔下,总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像一把利刃一样切割着这种新组合的家庭生活,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显得那么无辜和无助,几乎可以用绝望来形容,都深陷在生活泥潭里不能自拔。通过小说,我们也可以窺见,在韦陇的精神认识里,这种爱情显得那么不牢靠,维系家庭生活的基石是那么轻浮,他真是怀着巨大的怀疑来看待这样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可是,韦陇的善良之处是,即使他已深谙这种生活的绝望,还是会在小说的结局里,让人物退回到现实生活里,让他们继续过这种无解的生活。这使他的小说保持了一丝难得的暖意,也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韦陇选择这个命题展开他对这个世界的质疑和叩问,我觉得更大的原因是他对所处时代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可能没有系统地想过这个问题,但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这三十多年来,他从乡村到城市,从单纯到混沌,作为一个作家、一个观察者和书写者,他有敏感的生活感受能力,社会生活的每一次颤动都能刺痛他的神经,他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对人性的影响,特别是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腐蚀,在经济压倒一切的巨大浪潮中,人性严重扭曲,欲望成为人的第一需求,被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成为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社会发展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爱情早巳化成泡沫,亲情淡薄如纸。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大大加深了韦陇思想的深度和厚度,让他的小说拥有悲痛和尖利的力量。
可是,另一个巨大的问题出现了。纵观中外文学史,爱情都是书写的主要命题和内容,把韦陇的小说放在这些小说的海洋里,还能有效地辨识出来吗?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多亏了虚无的人生观,使他的爱情小说拥有了虚无的力量。到目前为止,韦陇所有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虛无主义者,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他(韦陇小说的主人公基本上是男性)都是边沿人,他觉得人生虚无,身体空虚,男人和女人的交集更多的是出于本能的需要,当身体的本能得到满足后,疲惫和厌倦就像潮水一样漫上来,淹没了全部生活。这个时候,韦陇和他小说中的人物终于开始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叩问,而思考和叩问的结局也总是虚无、疲惫、厌倦、迷茫。人生没有方向,更没有出路,这几乎就是人的真实状态。有时候,韦陇会让他的主人公偶尔抽身离去,但更多时候是让他们回归原位,继续虚无、疲惫、厌倦、迷茫地生活下去。
这会让人不满足。是的,文学毕竟不同于真实的人生,文学的一个作用就是让坚硬的人生时不时地柔软一下,让人脱离地面,短暂的飞翔,当再次落地后,可以选择原路而行,也可以固执地走向另一条小径,当然,也可以就此滑出正常轨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小说《树上的男爵》中的柯西莫一样,十二岁那一年开始了在树上的奇异生活,当生命即将抵达终点时,又出人意料地跳上热气球,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这大概是韦陇目前小说写作碰到的最大问题了,他必须解决他自己和小说人物如何在虚无中长出真实的翅膀、在坚固的现实里飞翔起来的问题,如果做到这一点,我相信韦陇和他的/1,说一定能飞出我们目力所及的疆土,飞向更宽广的世界。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2013年8月6日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