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在康熙粉彩大果盘里长大的吗?
溥仪出生之后,根据醇亲王府的老规矩,长孙要交由祖母看养。以后出生的子女才能交给生母抚养。这样,溥仪刚过满月,就被抱到了老祖母刘佳氏的身边。
刘佳氏是老醇亲王奕譞的侧福晋,先后生下了载沣、载洵和载涛三个儿子。溥仪是载沣的长子,自然就是刘佳氏的亲孙子。
这位老太太成天吃斋念佛,是个性格温柔的善良之人。她对溥仪疼爱极了。起初,溥仪刚抱来时,她最喜欢和溥仪睡在一起,另有乳母王焦氏伺候这位孙子的吃喝拉撒睡。府里后来考虑到老太太年事已高,哪儿能天天昼夜陪伴溥仪呢?于是分开而睡。可每天晚上睡觉时,老祖母唯恐溥仪的被窝没盖好,一夜总要起来几次,她怕吵醒长孙,便把鞋脱掉,仅穿一双厚底袜子,蹑手蹑脚走过去,察看溥仪睡得好不好,给他掖掖被子,唯恐这位宝贝孙子着凉受病。
刘佳氏整宿整宿的不睡觉,这哪儿行啊?这样便由跟她整天在一起的乳母王焦氏来给老太太做工作,说,您呐,就别多操心了,由我来伺候,以免您身体有恙。
溥仪的乳母王焦氏本是河北人,早年由于家乡闹灾荒来到了北京,听说醇亲王府招募奶娘,便来应招。在众多奶妈当中,她由于奶水充足、品貌端正,而且性格温柔,为人善良,因此被挑中而成了溥仪的乳母。
王焦氏之所以能够当上乳母,还由于王府里有一种特定的检验乳汁的方式,即让乳母把奶水挤下来之后,放在一个白瓷盘子里,慢慢阴干。阴干后的乳汁里,第一,不能有渣子。第二,不能有异味。而且要求是纯白色的。有一部分乳汁阴干以后,就变成了血色。这样的乳汁是不能用的。王焦氏就是这样经过醇亲王府的反复挑选,当上了溥仪的乳母。
值得提到的是,祖母卧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康熙粉彩大果盘,里面一年四季摆放着宫内老太妃赏赐的各种水果。多宝阁上的花盆里,还栽种着鲜灵灵的水仙花。
说来也怪,幼小的溥仪从小爱哭,一哭就止不住,搁哪儿都不行。一次哭闹时,溥仪偶然被放入果盘里,竟然止住了哭声。此后每当被抱进去,溥仪就会变得眉开眼笑。大伙都说,溥仪和这只果盘天生有缘。
实际上,那次正赶上天热,果盘里凉爽,溥仪感觉舒服自然就不哭了。细心的祖母怕溥仪着凉,冬天往往在果盘里垫一个软绣垫儿,经常让幼小的溥仪静静地躺卧在里边,逗着玩耍,直到被抱进宫之前。
平常日子里,老祖母总爱坐在康熙粉彩大果盘旁边,微笑地望着在大果盘里玩耍的溥仪,仿佛成了一种安慰。老祖母刘佳氏对溥仪格外疼爱,当溥仪进宫之后,老祖母还时常叨念起皇帝幼年的生活琐事,经常说起:“午格呀,是我从小抱大的哟。”
如今客观分析来看,溥仪显然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最明显的是极为敏感。这跟溥仪从小由祖母刘佳氏教养有关。外人不知,刘佳氏精神上受过几次刺激,这对于溥仪有重大影响。长大以后的溥仪,也多少有些神经质,无论在宫内还是伪满总是怀疑有人想杀害他。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小孩除遗传外,尤其在三岁前,受天天接触的亲人影响最大。
那么,刘佳氏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她的精神病,跟慈禧太后有关。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是奕譞的嫡福晋,但她对于姐姐却并不买账。据说,同治皇帝宾天后不久,慈禧召胞妹婉贞进宫看戏,哪知这位妹妹坐下后却一声不吭,双目紧闭。见此,慈禧恼怒地质问妹妹:“你为什么闭着眼看戏?”
哪想,这位胞妹竟然当场顶撞起了慈禧太后:“你难道不知?‘国丧’期间,穿孝不能看戏吗?”当即,平时说一不二的慈禧太后被性格倔强的妹妹气得大哭不止。此事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有记载,可没详细写入书内的却是后边的突发事件。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当叶赫那拉·婉贞病逝之后,慈禧太后得去醇亲王府“吊丧”。按照老规矩,溥仪的嫡祖母刘佳氏必须带着王府内的上上下下众人在院里跪接。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溥仪一家人始料不及的是,五月初八,慈禧太后故意挑了一个坏天气闯来大闹醇亲王府。慈禧刚迈进“九思堂”就大发脾气,拒不发话让大伙儿起身,醇亲王府一家人只得继续跪在滂沱大雨中,整整几个小时没敢动窝儿。
P6-9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溥仪作为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历史人物,确有说不尽的真实故事。放在读者面前的,是我撰著的第十二本有关溥仪的纪实作品。
中华数千年历史中,变化最大莫过于近百年来的巨变。其中最为奇特且不可替代的一位特殊历史见证人,便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他不仅历经晚清、民国、抗日战争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风风雨雨,并且亲历“文革”而病逝其间。研究他的一生,无疑就是研读浓缩的中国百年史。其历史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
不同以往的是,我撰写的这部关于溥仪的作品,是我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的《你所不知道的溥仪》第一部。此次中央电视台播出时,删减成三十集。成书时,又增补上了此前删节的四集内容。记述内容是从溥仪出生、登基到他出宫直至遁离天津期间的真实秘事。央视初拟今后每年播出二十集,也将陆续结辑出版同名书籍。
面临此书付梓之际,对于众多观众和读者,似乎有必要简略介绍一下此书主要史料来源。
一是,我数十年前围绕溥仪采访了晚清以来三百多人,他们基本上是与溥仪有过亲身接触的。我收藏的不仅有被采访者的签名,还有被访者的照片。甚至对于有些重要人物,如溥仪的胞弟溥杰、溥仪的二妹韫龢、国舅润麒、溥仪的四弟溥任、溥仪的侄子毓喦、毓蟾等皇族代表人物以及末代太监孙耀庭等历史当事人,我在采访期间还做了录音和录像。如今数百小时的录音及录像,成了极为珍贵的文史资料,也为此书的形成,提供了活生生的不可再得的历史细节。
二是,我多年以来围绕溥仪这个历史人物,先后撰写了《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末代皇帝最后一次婚姻解密》以及《末代皇弟溥杰》《末代太监孙耀庭》等一系列“末代”书籍。其中一些历史细节,无法全部写入,否则便成了史料堆砌。但这些内容为此书撰写提供了扎实的史料基础。
三是,我多年来收集并收藏了有关溥仪的文物以及大量照片。文物会说话,且更准确。譬如溥仪亲笔书写的九封信札(含有信封手迹和邮票、邮戳等)以及溥仪病历档案、溥仪珍藏的爱新觉罗原版宗谱、溥仪的眼镜、亲手使用过的镜子、溥仪“登基”所发行的邮票,还有当年理藩部印制的蒙汉文原版《清帝逊位诏书》并附《清室优待条件》等等。这些无疑为此书提供了生动的历史佐证。
四是,我收藏了多种版本的溥仪《我的前半生》未定稿。这为我梳理溥仪的人生认识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史料。而且,其间各种版本的演变,也客观反映了溥仪对历史及自身认知的前后变化。
五是,我收藏了晚清以来有关溥仪的民国书籍以及国内外杂志、报纸等,且收藏了数百部百年来外国人撰写溥仪及晚清人物的外文书籍,这为此书提供了厚重的纪实史料和令人信服的历史背景。
尤应不宜掠人之美。须提及诸多老前辈所撰写的文史资料,也为此书提供了相关历史细节及环境的记述参考。还应当提到,此书为承继中华文化传统,对于所涉及的一些老北京话如何从满语转换而来,虽略作考证确也参考了前人的论述。至此还应感谢已故满学家常瀛生先生的专著及其他满汉典籍,为此书奠定了学术基础。在此一并铭谢。
此外,书中还参考了一些网络,如博客及微博的内容以及有关争议,限于体例,恕无法一一注明出处。虽然尽量对书中主要史料来源注明出处,但仍难免挂一漏万,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值此书出版之际,不应忘记爱新觉罗家族对“末代系列”丛书出版的支持。溥杰夫妇及嫣生等家人、溥仪遗孀李淑贤、皇叔载涛夫妇及溥仕等家人、溥任先生及毓璋等家人、溥仪二妹韫龢和郑广元及郑爽等家人、溥仪三妹韫颖和润麒夫妇及曼若等家人、溥仪四妹韫娴和赵琪璠夫妇及赵鼎昌等家人、溥仪五妹韫馨和万嘉熙夫妇及家人、溥仪六妹韫娱和其夫王力民及家人、溥仪七妹韫欢及家人、溥仪的侄子毓喦、毓蟾及家人等。还不应忘记我的忘年挚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执笔人李文达等人,以及我采访过的三百多位历史当事人。若无这些前辈,此书不可能问世。
本不想再说多余的话。然,鉴于某人去年以起诉央视《百家讲坛》和我对其“宣统年号”解释侵权为名,在多家媒体和网络炒作自己并一再公开以下流语言辱骂我,已构成严重侵权且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念其已撒诉且公开手写道歉信表示悔过,我主动放弃诉讼及赔偿,且视为上天在鞭策并“眷顾”本人,一笑了之。此为不得不说的话,谨向众多关心支持我的读者有个交待。
近来不少读者反映,不止一部有关溥仪及末代皇族的影视、戏剧及纪实片,内中不少情节取自我的作品,甚至连溥仪小名“午格”所占的四个午字的阐释情节也照抄不误。鉴于影视公司领导诚恳主动地邀我商谈,又有老友从中频经斡旋,我决定免予起诉其著作权侵权,而握手言和。但我不希望再看到类似事件发生,如再有侵犯著作权之事发生,我必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权益。然而,我更期待着与影视等方面的进一步正当合作。
诚挚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赵萍、涂俊杰、李宇等人,剥璞识荆,做了大量编辑工作。感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那尔苏、于洪、孟庆吉等人鼎力相助,使此书终于面世。我和读者一样,也热忱期待着《百家讲坛·你所不知道的溥仪》续集的播出以及同名书的陆续出版。
《你所不知道的溥仪》,不仅在记述溥仪的一生,也在真实记录百年来历史的变迁,旨在留住历史,留住历史的细节。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凌晨,匆匆改写于京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三十日凌晨改定稿
十二月一日终稿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历史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这些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知道。
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先生,几十年来寻访末代皇族及历史亲历者三百多人,与末代皇旅成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受溥仪遗孀李淑贤所托,为溥仪题写墓志。可谓当今作家中最了解溥仪的人。
贾英华著的《你所不知道的溥仪(附光盘)》尽量以人所罕知的史料故事为主,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
贾英华著的《你所不知道的溥仪(附光盘)》以人所罕知的史料故事为主,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作者收集多方资料,并因与溥仪后人、多位历史当事人有密切联系,书中配以多张罕见珍贵历史照片,还原人所罕知的溥仪形象。
本书不仅在记述溥仪的一生,也在真实记录百年来历史的变迁,旨在留住历史,留住历史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