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动作:瞳孔里的爱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别人的手势、坐姿、表情等身体语言,而对于眼睛的观察只是停留在暗淡无光或是炯炯有神的层面上。其实人的瞳孔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的信息。人的眼睛通过数条神经与大脑连接,它们从外部获取信息,然后通过神经把信息传递给大脑。受到刺激的大脑又反馈信息给瞳孔,于是人的心理就在瞳孔上表露出来。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瞳孔就是窗内的风景。
芝加哥大学研究瞳孔运动的心理学家埃克哈特·赫斯发现,瞳孔的大小是由人们情绪的整体状态决定的。如果有一天,你兴致勃勃地和某人聊天,发现他的瞳孔扩张,这表明他对你的话非常感兴趣,你可以继续发表你的言论。
晓月在电脑城卖电脑,她向顾客推荐新产品时,会一边介绍,一边留意顾客瞳孔的变化。如果她发现顾客在听她讲解的时候瞳孔明显变大,心里就会窃喜,因为她知道推销成功了。顾客对她的谈话和她推荐的商品都很感兴趣,她会把价钱要得高点。
从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你的谈话内容是否感兴趣,会在他的瞳孔上有所反映。当一个人处于兴奋、高兴的情绪状态时,其瞳孔就会明显变大。反之,当一个人处于悲观、失望的情绪状态时,其瞳孔就会明显缩小。据此,细心的你可以通过他人瞳孔的变化发现生活中其他的有趣现象。
例如,一个性取向正常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看到异性明星的海报,瞳孔便会扩张;但若看到同性明星的海报,瞳孔就会收缩。同样,当人们看到令人心情愉快或是痛苦的东西时,瞳孔也会产生类似反应。比如,看到美食和政界要人时瞳孔会扩张;反之,看到残疾儿童和战争场面时瞳孔会收缩。在极度恐慌和极度兴奋时,瞳孔甚至可能比常态扩大四倍以上。
多年以前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瞳孔研究调查显示,当男人们观看色情电影时,瞳孔会扩大到原先尺寸的三倍。而女人们则是在看到妈妈和婴儿嬉戏的图片时,瞳孔扩张最为明显。婴儿和幼童的瞳孔比成年人的大,而且只要有父母在场,他们的瞳孔就会始终保持扩张的状态,流露出无比渴望的神情,从而引来父母的持续关注。
一般来说,当人们看到对情绪有刺激作用的东西时,瞳孔就会发生变化。赫斯还指出,瞳孔的扩张也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例如,某个工程师正在冥思苦想努力解决某个技术难题,当这~难题终于被攻破的那一刹那,这位工程师的瞳孔就会扩张到最大极限尺寸。
很多玩牌的高手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对手看牌时瞳孔的变化来揣摩对方手中牌的好坏。如果看见对方看牌时瞳孔明显扩大,则可基本断定对方拿了一手好牌;反之,当他看见对方看牌时瞳孔明显缩小,又可以断定对方的牌可能不太好。如此一来,自己该跟进还是该扔牌,心里也就有底了。如果对手戴上一副大墨镜,那些玩牌的高手可能会叫苦不迭。因为他们不能通过窥探对方瞳孔的变化来推断牌的好坏。如此一来,他们的胜率肯定会直线下降的。
这一点还体现在青年男女约会上。如果你的约会对象在注视你的时候,眼神温柔,瞳孔扩大,那基本可以断定他是喜欢你的。关于瞳孔扩张的这一发现被研究引入了商业领域。人们发现瞳孔的扩张会令广告模特显得更有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商品。因此,商家通常会将广告照片上模特的瞳孔尺寸修改得更大一些,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销量。
有句老话说,在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是的,如果他在和你交谈时瞳孔扩张,那真要恭喜你,这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很感兴趣。下次,要好好看看对方的瞳孔,因为瞳孔从不说谎。
P9-11
第一章 捕捉情绪的心理策略——微表情暗藏玄机,面部表情泄露内心秘密
七种全球通用的表情模式
怀疑动作:眉毛上扬的教授
鄙视动作:目光告诉你的那些秘密
喜欢动作:瞳孔里的爱
厌恶动作:不是秘密的秘密
生气动作:为什么黑猩猩发怒时鼻孔会扩张
傲慢动作:下巴的角度是态度的分水岭
恭顺动作:同一个动作,不同的含义
烦躁动作:点头如捣蒜,表示他听烦了
愤怒动作:很生气,握紧拳头想揍人
自信动作:“万事皆知”之人的反应密码
警觉动作:当人们处于弱势地位时
愉悦动作:脚尖向上翘起的人,听到了好消息
紧张动作:脚踝相扣的求职者
第二章 看透意图的心理策略——小动作背后隐藏的意愿
拒绝动作:有关“笑”的心理学
顺从动作:歪着脑袋仔细听你说
挑衅动作:握手时一直盯着你的人,心里在想什么
征服动作:搭讪达人的秘诀
震慑动作:不要轻视“拍案而起”的威力
沮丧动作:自我抚摸是为了寻求安慰
攻击动作:双手插在腰间,就能让你更有气势
炫耀动作: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发言动作:不停敲桌子,是因为有话要说
认可动作:摸袖口的客户
示好动作:我要坐在你旁边
认同动作:模仿改善关系
欢迎动作:交谈和婚姻一样,不待见“第三者”
逃离动作:看到“稍息姿势”,你该告辞了
第三章 了解禀性的心理策略——从身体姿态看性格
习惯耷拉上眼皮的人,多老谋深算
双手托腮的人,喜欢幻想
喜欢用手捂嘴的人,多少有些自闭
手持话筒下端的人,个性坚毅
走路时视线向下的人精打細算,朝上的人热爱生活
浪漫的左撇子,健忘的右撇子
过马路的方式是个性的缩写
接受表扬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品性
走路文质彬彬的男人非常稳重
快来看,哪些下意识小动作出卖了你
站姿,传递一个人的心理信号
坐姿,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感
第四章 识破谎言的心理策略——一眼看穿谎言,再不被欺骗
谎言,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避免眼神接触的人在说违心话
瞳孔与谎言的关系
捂嘴巴摸鼻子,是典型的说话标志
撕开假表情的面具
蜷缩的手脚,提示出说谎的秘密
把头撇开是因为想要逃避话题
“滑来滑去”的双脚出卖了你的心
说谎大王都是“记忆专家”
重复出现的数字能透露在说谎
听,你的声音在说谎
拒绝正面回答的人是在迎合
第五章 生活习惯的心理策略——打扮折射品位,习惯映射内心
T恤的选择是性情的流露
眼镜的样式暴露出心境与意图
帽子的款式与个性紧密相连
以“鞋”取人,看出对方的性情
一杯咖啡,带你走进他的心境
不同的手机,不同的心机
接电话,让一个人的性格显露无遗
夹烟姿势透露一个人的禀性
喝醉酒猛打电话的人渴望关怀
蜷曲身体睡觉的人压力重重
喜欢站在别人旁边照相的人没主见
喜欢用信用卡付费的人虚荣
第六章 兴趣爱好的心理策略——爱憎有因,癖好识人
会“说话”的宠物
游戏里包含的微妙心理学
从爱车的颜色了解一个人的内心
不同的舞蹈,代表不同的性格
首饰暗示你希望别人注意的部位
爱好个人运动者能吃苦;爱好团体运动者乐参与
从旅游偏好来窥探人的性格
喜欢垂钓者,多与世无争
收藏品是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爱读小说的人敏感,爱读杂志的人理性
第七章 赢得好感的心理策略——听懂暗语,读懂人心
不要随便进入他人的“亲密范围”
不自觉的模仿是欣赏的象征
提高沟通效率的方法
拿出诚意听,适时重复对方的话
妙用“地形”心理学,让对方喜欢你
让出谈话的主动权,满足他人的倾诉欲
直呼其名,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
对你彬彬有礼的人不欢迎你太亲近
多说“我们”,不是自己人也拉成自己人
五种小动作代表他想尽快结束谈话
第八章 不懂微动作,你怎么混职场
注意,面试官在暗示你
由神情看决定
看透同事的伪装术,掌握相处的主动权
把握同事类型,相处不走弯路
揣摩上司的办公桌,坐上晋升直通车
他有“性格”,你有“应对术”
猜不透上司,再完美也不讨好
捕捉客户被搞定的种种迹象
客户有疑虑的三大征兆
看不透客户,活该被拒绝
让对手成为你的“待宰羔羊”
不同的对手,别样的对策
第九章 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
小细节透露出女人的戒心
长发的女人被动,短发的女人主动
约会动作判断女孩的心理信息
爱意表达五部曲
女孩暗送秋波的小动作,你get几个
领带“带出”男人心
先触碰你的物品,再牵你的手
喜欢你的男人,不会一直凝视你
远离初次约会就拥抱你的男人
烟不离手的男人,只把你当普通朋友
喜欢谈“性”的人,不代表好色
约会迟到,看他是否真爱你
没看过《别对我说谎》(Lie to me)?没听说过“微表情”?不懂真正的“小动作”?我敢肯定,你一定不是一位独具慧眼的识谎专家,也不是一个高情商的“万人迷”。因为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的情感表达只有7%的内容来自语言,其他绝大部分都属于微动作的范畴。只有善于解读并利用微动作,学会“读懂”与“控制”,你才能了解真实的自己,看穿他人的内心,掌控局面,掌控人生!
很多年前,已故著名肢体语言交流专家瑞依·伯德威斯特尔教授与一个年轻人讨论他写的一本书。当教授问年轻人对这本书的意见时,年轻人擦揉着鼻子,说他非常喜欢这本书。伯德威斯特尔教授见此情景,笑着说:“你说谎,其实你一点都不喜欢这本书。”年轻人愣住了,但他并不明白自己是怎么露出马脚的,只好承认自己只读了该书的几页内容,就发现“写的东西真的很乏味”。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怪那个年轻人在肢体语言交流专家面前擦揉鼻子了。因为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通常用食指)是撒谎的典型动作。
几位科学家还深入研究了克林顿就莱温斯基事件向陪审团陈述的证词。他们发现,克林顿在说真话时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一撒谎,他的眉头就会在谎言出口之前不经意地微微一皱,而且每四分钟触摸一次鼻子——在陈述证词期间,他触摸鼻子的总数达到26次之多。
事实上,我们对周围人的观察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消遣行为。在购物中心、谈判桌上、会议、社交聚会等公共场合,我们都会时不时地观察别人。如果你也一样,就会发现自己正在猜测别人的心理:为什么他会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或做出这个决定?
比如,某人吐舌头扮鬼脸或歪着脑袋,就表示他有某种特定的想法或情绪。不管他是否开口说话,他的身体动作所传达的信息会充分反映出他当时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说话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他的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信息,这样才能确认他所说的话是否真实。
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如是说:“当我说我很生气时,我有可能是真生气,也可能是说谎,还有可能是害怕或嫉妒,抑或兼而有之。通过观察身体语言,能更好地判断出人的真实感情。”
意识到微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意图,会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按照本书提供的读心技巧多多练习,你就能清楚地知道是什么激发了人们的这些行为。有了这份深入的了解,你就能够非常专业、轻松、高效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在现实世界里,人际关系纷繁复杂,形势瞬息万变。只要生存,我们就必须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着沟通与交往。而要想在社交场上左右逢源,你就必须会读人——读领导、读同事、读家人、读朋友、读邻居……读与自己有关和无关的周围所有的人。 正如美国著名人际行为学家乔治·沃尔夫所说:“你周围的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群体。他们既是你必不可少的生活伙伴,又是你需要留心的对手。只有靠自己的眼力和心力,才能‘解剖’其所言、其所想、其所行。否则,即使你的防护盾牌再坚固,也会被人射穿。”
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训练自己更细致地观察周围人的非语言信息,你将开始学习用眼睛去“聆听”,并仔细琢磨人们用手势或表情传达出来的意思。同时,你还会掌握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解读人们的肢体语言能够让你收获很多,但是请切记一点:不要认为经过几次实践,你就掌握了非语言交流的精髓,于是开始骄傲自满,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千万不能根据一些肤浅的解读和几次实践就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们应该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学习人类的行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所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因为人的行为包含了许多变数,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行为或人的复杂程度,密切关注其每一天或者每一周发生的变化。请时刻牢记,“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观察艺术,而非一门学科。除此之外,你还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相关学科,这样才能创造奇迹。
还等什么,改变人生,修炼从现在开始!
一个不经意的模仿动作就能瞬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就能决定销售谈判的胜负。其实很多时候,肢体语言透露出的弦外之音和蕴藏的巨大魔力,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
如果你在准确解读他人肢体动作的前提下,又能妥善处理自己的反应,不做或尽量少做负面的表情与动作,就能在交际应酬里左右逢源,最终实现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赵一著的《微动作心理学》就是一本准到骨子里的超强读心识人书,想看穿人心和害怕被人看穿的都要看!
如何利用有效的几分钟,迅速找到一个陌生人的喜好,拉近彼此的距离?如何读懂异性的肢体信号,形成更好的互动?如何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了解和影响社交对手,掌握人际主动权?在这本赵一著的《微动作心理学》中,你将了解到肢体语言和心理学领域的多种有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有助于你看懂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