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菜根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为人处世百年哲学)/国学智慧全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诸葛文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自古以来,讲道理都要辅以故事,既能进一步讲明道理,又能使听者印象深刻,是两全其美的一个办法。在《菜根谭》现今流行的版本中,乾隆年间署名为“三山病夫”所做作的重刻序言,就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说明了《菜根谭》对人们修身处世的作用。

诸葛文编这本《菜根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为人处世百年哲学)》是按照传统的分章形式,从“个人修养”“砥砺奋进”“人际关系”“功业沉浮”“齐家育人”“静心达生”六个方面进行系统地解读,辅以的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突出问题,给与广大读者最实际的人生航标。

内容推荐

《菜根谭》是明代隐士洪应明所作的一部语录体经典,可以说是第一部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的著述,结合生活实际,为我们在修身、处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作者的很多思想,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如今读来,会有悖时之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取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有利于我们向上发展的方面,进行解读。“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就是诸葛文编这本《菜根谭全智慧(一本书读懂为人处世百年哲学)》的目的,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本书也是按照传统的分章形式,从“个人修养”“砥砺奋进”“人际关系”“功业沉浮”“齐家育人”“静心达生”六个方面进行系统地解读,辅以的故事大都是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突出问题,给与广大读者最实际的人生航标。

目录

第一章 个人修养篇:修身养性,提升涵养

 宁守一时寂寞,毋取万古苍凉

 志从淡泊来,节在肥甘丧

 虚怀若谷者,自可抵诱惑

 常闻逆耳言,常怀拂心事

 光明正大,刚直无邪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第二章 砥砺奋进篇:笑对磨难,奋发图强

 泛驾之马,跃冶之金

 将困苦穷乏当作人生的财富

 处逆境时比于下,心怠荒时思于上

 蛰伏,也是一种力量

 花鸟尚绘春,人生莫虚度

 勿妄自菲薄,勿自夸自傲

 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方见瓜熟蒂落的美丽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聪明的人往往都显得笨拙

 幼不陶铸,难成令器

 诗思野兴,出于自然

第三章 人际关系篇:知退懂让,圆融处世

 君子之道,在于谨言慎行

 世路崎岖,须让三分

 锋芒少露一点,处世多安一些

 圆融顺通,执拗失机

 精明的内心宜配浑厚的外表

 宁为小人所毁,勿为君子所容

 非分的收获是陷溺的根源

 须冷眼观物,勿轻动刚肠

 责任常揽己身,美名多让他人

 毋偏信自任,毋自满嫉人

第四章 功业沉浮篇:得失成败,挥洒自如

 功劳且勿骄矜,罪过当多忏悔

 忧勤勿过,淡泊勿枯

 厚德载物,乃为君子

 真诚,就是敢于敞开心扉

 出淤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穷寇勿追.为鼠留路

 局中之人惑,局外之人常清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

 名位无须艳羡,饥寒不必常忧

 去声华名利,做正人君子

第五章 齐家育人篇t诚心和气,快乐幸福

 愉色婉言,家庭和睦

 和气如同春风,能解冻消冰

 富贵之家宜宽厚,聪明之人宜敛藏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唯有以贤育人,才能泽被后代

 富贵之家,往往更能体会人情冷暖

 从容面对家庭变故,诚恳规劝朋友之过

第六章 静心达生篇:亲近自然,清静无为

 云水之趣,能更好地看清自己

 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

 清心者寡欲,安贫者乐道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质朴的人生更体现品位

 放下他人的过失,就是放下对自己的偏执

 不为外相所惑,保持自我

 世间无绝对,安乐是寻常

 以事后之悟,破临境之谜

试读章节

一个人如果过分地贪图物质的享受,他的志气就会被物欲所掩藏。当你有志向,想去实现的时候,享乐的魔鬼就会出来。有的人想健身却又不想受累。为了满足私欲,有的人不择手段去钻营牟利,有人甘愿去奉承权贵,有人不惜触犯法律。这不单单是一种私欲魔鬼劝说时用的“侥幸心理”,更多的还如《资本论》描述的那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不惜冒绞死的危险。”

一个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通常不会有高尚的节操。这样的人,如果不是自己内心真的悔悟,别人的任何言语都是听不进的。这种人就是一个可悲可叹的阿斗。

刘备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因甘夫人夜梦气吞北斗而生,又称刘阿斗。想是帝王降临,天生异象,福贵征兆。

然而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并令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很没心没肺地乐着。他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也不想念蜀国。

有人说,刘阿斗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治理国家的时候听信奉承舒心的假话,亲近佞臣优伶,安逸享乐,忘记父亲的遗愿,没有完成先父的大业。

一个人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都不能贪图享乐,丧志失节。怀着淡泊之心能使人清心寡欲,从而超越短浅的功利目标,建立更加高远的人生志向。假如一个人沉溺于眼前的物质享受,他就会想办法处处维护自己的利益,趋炎附势,玩物丧志,甚至出卖灵魂。真正对金钱、权力看得透、看得淡的人,才是过得最舒心的人。

其实,生活中最清淡的滋味才能持续最长久,水的味道最淡却比所有饮料解渴。平凡之中、平淡之处,往往孕育着伟大,真正伟大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至纯至真的精神境界。 庄子《逍遥游》里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圣人与神人都是庄子思想世界中的人格。随后庄子又说:“至人只是常。”意思是最极致的人就是平凡的常人。人对物质的生活不过于狂热执着,保持一颗平常心,加以修养,才可以与天地相契合。这些道理三岁的小孩会说,八十岁的老人不一定能做到,真正做到内心的“淡”,不容易。 先贤们认为:能甘于粗茶淡饭的人,心性必定冰清玉洁;追求繁华富贵的人,往往为了利益而谄媚权贵。甘为淡泊不为外物所劳役,个人的抱负即能得以伸张;如果贪图物欲享乐,名节就会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逐渐丧失。

大厦干间,七尺而眠足矣。我们听过许多类似的话,却不曾真正从内心悔悟。纵使有千万身家,物质充足,也要心性淡泊。在生活中,平淡方可从容,才能看清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东西。

有些“共患难”的夫妻,奋斗到最后,物质需要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却不能“共富贵”。有一则新闻,讲的是一对贫苦的夫妻,丈夫在工地从手脚架上摔了下来,瘫痪在床。妻子照顾丈夫多年,感动了一些网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无私捐助。媒体曝光后,政府也积极敦促施工单位进行赔偿。算上补偿款,他们共得到150万元。最后让人又好笑又悲伤的结局是,夫妻两人因为在钱财保管权上不能达成一致而离婚。

有钱了,却分开了。人们被物质追求迷了眼,等到努力之后拥有了,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还有更高远的需要追逐,或是厌倦了与你一路走来的伴侣,自己思想“高”了,看人的眼光也就“高”了?

我们与其精疲力竭地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如踏踏实实地珍惜眼前拥有的生活,哪怕它很平淡。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谁说识字忧患起,偏偏是世代书香人家。博古通今以明志,淡泊宁静白高雅。满屋的经史哲论,一张口家国天下,指点江山五千年,激扬文字论华夏。并非采菊东篱下,不过是寻常百姓人家。燕子飞过屋檐下,炊烟袅袅映丹霞。少不了家长里短,说不尽酸甜苦辣,心中明月清风,坐看风云变化。”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一个人想要明心见性,那就要静下心来。心静是一种宁静和淡然,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良好的心境能让人成长,必须经过沧桑岁月和人世间爱恨情仇的磨砺之后,人才会拥有一种灵魂的超脱。心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品格,是人生阅历到极致的一种超凡脱俗。p7-9

序言

自古以来,讲道理都要辅以故事,既能进一步讲明道理,又能使听者印象深刻,是两全其美的一个办法。在《菜根谭》现今流行的版本中,乾隆年间署名为“三山病夫”所做作的重刻序言,就是以一个故事的形式,说明了《菜根谭》对人们修身处世的作用。

三山病夫山中养病期间,岫云寺监院琮公从京城来看望他,拿出所刻《菜根谭》,希望他能够为其作序,并大略说明了得此书的过程,琮公说:“我刚刚受近圆戒的时候,就在不翁老人的坐下听教。参请佛法之余,不翁法师就说:‘德行高的聪明人应该多研习戒律,调节身心,遵守各项佛规戒律,才是求佛入道的根本所在,何必急着听经呢?”

“过了不久,我因为不善用心,参悟佛理没有什么起色,加上患病,就有了返回岫云寺的打算,不翁法师知道后没有过多地挽留,而是说:‘这很好,我看你无心留在此地,你的因缘在岫云寺,日后会有大作为。但我怕你心存杂念,把精力都花费在其他事务上,而不在研习佛经上。我这有一本明代隐士洪应明所作的《菜根谭》,书中都是关于修身、处世的道理方法,言辞简单、道理明了。若能加以研习,学以致用,则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弥补过失,提升修养,这些道理近似于佛规戒律,又符合天道。现在我送给你,希望你能珍惜爱护。

“我当时虽然恭恭敬敬地接受了,但还是没有明白不翁法师的良苦用心。之后担任寺中常住等要职,主持寺中一切事务,逐渐迷失了自己,把虚幻当成真实,心神总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精力也被日常事务消耗殆尽,不知不觉得了一场大病,幸好还不至于无药可救。后来,病情好转,想起了当初不翁法师的那番话,以及给我的这本书,便把书拿来,一连读了好多遍。经过反思,终于明白了之前的不当之处,辜负了不翁法师的一片苦心,内心感到万分的惭愧。

“可惜的是,此书传世良久,纸张多有破损,可是没有原稿刻版,只好请人重新刻版刊印。然后请您重新作序,让后人明白,书中道理须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要像我一样,到最后才知道后悔,徒增惭愧,这便是我的用意。”

序言中说,他正是得到了《菜根谭》的指点,才得以迷途知返,所以,希望后人能够加以借鉴。

那么,《菜根谭》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菜根谭》是明代隐士洪应明所作的一部语录体经典,可以说是第一部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一体的著述,结合生活实际,为我们在修身、处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作者的很多思想,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们如今读来,会有背时之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取与我们这个时代相适应、有利于我们向上发展的方面进行解读。“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

本书按照传统的分章形式,从“个人修养”“砥砺奋进”“人际关系”“功业沉浮”“齐家育人”“静心达生”六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解读,辅以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广大读者最实际的人生航标。

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久不衰而且历久弥新;菜根,之所以越嚼越香,是因为它荟萃了全部精华。我们希望给广大读者带去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相信经过重新“烹调”的菜根,定会越嚼越香,让您的生命越来越美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