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学会跟孩子说话
分类
作者 赵雨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赵雨林著的《学会跟孩子说话》旨在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盲目和痛苦的泥潭,成为教子不难,育子有方的快乐父母;帮助学生摆脱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和痛苦体验,成为一名爱学习、会学习的主动学习者。成功快乐的家长之所以有别于失败痛苦的家长,关键是他们善于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才成为一名快乐成功的家长。

本书针对现代父母在教育上面临的种种烦恼和困惑,以“说话”这个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为切入点,为家长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解释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将让家长感到受益匪浅。

内容推荐

赵雨林著的《学会跟孩子说话》针对现代父母在教育上面临的种种烦恼和困惑,从“说话”这个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为切人点,为家长全面解读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帮助家长走出教育子女的盲目和痛苦的泥潭,成为“教子不难、育子有方”的快乐父母。作者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解释孩子普遍存在的粗心、不爱学习、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的同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就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学习上的厌倦心理和痛苦体验,为使孩子成为一名“我爱学习、我会学习”的主动学习者,作者提出了许多很有实效的操作方法。

作者提出了许多诸如“粗心不是缺点是错误”,“好成绩来自好的学习品质,好的学习品质来自好的生活品质”,“认真不是说的出来的,是做出来的”等发人深省的观点,将让家长感到受益匪浅。

该书贯穿始终强凋的一个理念是:孩子的成功需要家长的成长和成熟,即父母进步是孩子提高的前提!读者对象:各年龄段家长,及教育领域工作者。

目录

绪论 先行一步

第一章 对话篇 你会说话,孩子就听话!

 导读

 1.1 孩子不懂你说的话

 1.2 批评为什么不管用

 1.3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4 不会打孩子就别乱打孩子

 1.5 逼孩子撒谎的父母

 1.6 早恋其实没有什么

第二章 认识篇 错误的认识导致失败的教育

 导读

 2.1 粗心,还是粗心,害死人的粗心

 2.2 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总学不好

 2.3 请了家教老师,为何总也不管用

 2.4 生活品质对学习到底有多大影响

 2.5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影响大吗

 2.6 如何正确对孩子实施奖励和鼓励

 2.7 做人从吃开始,育人也从吃开始

 2.8 教育孩子应以什么为标准和目标

 2.9 关于责任心——一个沉重的话题

 2.10 你问我说——和家长的对话录

 本章总结——家长如何提高教育水平

第三章 学习篇 学习,一个需要得到正确理解的概念

 3.1 你真的懂“学习”吗?

 3.2 学生为什么会学不好?

 3.3 关于学习的经典理论

 3.4 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

 3.5 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3.6 如何保证学习方法的实现

 3.7 生活品质决定学习的优劣

 3.8 只关心文化课注定会失败

第四章 行为篇 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导读

 4.1 最有价值的宝贝——错误

 4.2 怎么才算是真正完成作业

 4.3 检查事虽小,却关重大事

 4.4 如何学会听课和准备预习

 4.5 学会复习就等于学会学习

 4.6 应对考试的办法和技巧

 4.7 学会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4.8 中小学生各科学习特点分析

 4.9 9+1>10,会玩才会学

 4.10 关于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成功篇成功的前提是对问题的认识和发现

 5.1 成功之路在哪里

 5.2 成功是目标的实现

 5.3 追求成功是人类的本能

 5.4 惧怕或没有付出怎能成功

 5.5 失败是根本没有或没有发现成功的道路

 5.6 实现成功的根本是对问题的认识和判断

 5.7 如何发现成功之本——问题

 5.8 如何确定教育和学习上的问题

 本章总结

附录 父母自测——了解自己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

读者反馈

后记(第一版)

试读章节

绪论 先行一步——告别盲目与痛苦!

您和所有的家长朋友一样,一定非常希望孩子能轻松快乐地取得好成绩,一定非常希望孩子听话、懂事、礼貌、阳光又积极。

但是,你是否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一筹莫展?你是否因为与孩子谈话屡次不欢而散而烦恼?你是否发现尝试诸多教育方法后却依然无效?

毫无疑问,看到以上诸如此类的问题,想必每个家长都是感同身受。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未来成就一番事业,特别是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那么沉甸甸的,既无法用语言形容也无法用任何东西衡量。正因为这期望之巨大和真切,无形中给孩子身上压上千斤重担。殊不知,这如此沉重的担子在孩子身上难以摆脱,本该是动力的压力却变成沉重的包袱,让我们的孩子步履维艰。长此以往,他们不但对学习产生厌倦,连父母都成了嫌恶的对象!学习成绩不好,也属情理之中啊。

同样的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面对一定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之下的将来,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获得骄人的成绩,那就势必要求孩子能够在当下漫长的学习阶段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学习成绩无疑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件事情了。在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综合调查中,我们就发现一个非常典型的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家长你最关心孩子的什么?答案基本都是:孩子的学习!

学习——这个家长最关心和重视的问题,也是令家长经济投入最大、花费时间最长、消耗心血最多的事情,结果却往往是最令人不满意的。可令人遗憾的是,最让家长关心的事情却每每让他们失望透顶,反复的督促、批评、教育,该用的办法,该想的策略,各种各样的努力都没能起到应有的效果。面对越来越厌恶学习的孩子,看着他逐渐滑坡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都已经是筋疲力尽,万念俱灰,真正是感觉无计可施了!

实际生活中,为什么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困难和烦恼最多最严重呢?很多家长把原因归结为孩子懒惰、贪玩、不听话、不爱学习等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在以下几方面往往都表现不理想。学习方法不理想;精神状态不理想,比如出现了厌学、偏激、懒散等情况;心理素质不理想,比如表现忧郁、自卑、焦虑等现象。

学习成绩是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的一方面,如果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作一座冰山的话,那么学习成绩就好比是露出水面的冰山。如果不能对冰山的这一角有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那么你的麻烦还不只是糟糕的成绩给你带来的不愉快。

从我个人的研究结果和工作经验来看,学习成绩的提高实在不算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恃。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习表现不佳的孩子,他的问题不仅仅在学习成绩上有这样的典型表现,其他方面也同时存在很多的问题。学习成绩不佳,生活品质也很差,而且家长往往也做得很不到位。

不过,虽然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可一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在前面已经说出来了,就是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分关注招致孩子厌烦,而是过分关注“成绩”而不是“学习”。

由于家长把学习成绩这件事情看得太大,看得比天还大。不仅导致孩子的学习没有搞上去,其他方面也落后了很多。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容易忽略的而实际上却是很严重的问题。

家长为什么不能正确她指导孩子的学习?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家长自己也不大懂得学习到底是什么。

看到这样的结论,你也许会感到十分可笑,心想我们怎么会不明白学习是什么呢?但事实上:就是因为家长对学习的理解存在误解,导致不能正确她引导教育孩子。从一上学就开始错误地指导孩子的学习,慢慢地,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万般痛苦难耐的事情,而把学习的结束当成最大的解脱。如此情形,面对一件如此苦痛煎熬的差事,还有什么心情和兴趣去面对?还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即便是天资聪颖,有些过人之处的孩子,也会在日复一日的“折磨”之下,对学习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即使是聪明的脑袋却取得不了相应的好成绩。

也许您不知道,其实只需对固有的教育方法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孩子的成绩就会有惊人的提高。

所以我对家长经常强调的几句话是:①要想成绩好,全面得提高。②想要学习成绩,先抓生活品质。③孩子要进步,家长先做好。

就让我们从一个例子开始说起吧,选一个我们最熟悉的家庭场景之一。

父母和孩子围着桌子共进晚餐,当孩子吃完饭后,有的想帮助家里人收拾一下碗筷,有的还想在沙发上赖一会儿,有的还想再看看电视,有的还想与父母唠唠嗑什么的,有的想先回屋歇息一下再去做功课。总之,他们都没有马上去做功课。然后我们的父母许多往往是这样的表现,“去吧,这儿不用你管了,赶紧做你的作业去吧!”或是:“去吧,别看电视了,别赖在这里,还不赶紧做你的功课?”……

不知道您是否能从以上的话里找出问题和不足呢?

思考1:为什么不能看会儿电视或者休息一下呢?看看电视或放松活动就会耽误学习吗?

实际上,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人在用过餐后就马上学习是不合理和不卫生的,因为刚用过餐,此时胃部的消化工作需要更多的血液来进行。为什么很多人会出觋“食困”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如果吃完饭就去做高强度的脑力工作,长期如此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消化道疾病。所以,饭后应该做一些活动或休息一下再去学习,这样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疲倦,而且效率会更高。

试想,我们的孩子刚刚吃过饭就要窝在桌子前,面对书本习题。还要与“食困”现象进行顽强抵抗,想想孩子怎么能不产生厌倦?因此,饭后就学习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反而有害。另外,学习不该是件痛苦的事情,孩子学习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千万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苦力活。

思考2:为什么不让孩子收拾碗筷?难道孩子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吗?难道学习的事情就高于一切吗?难道几分钟收拾饭桌的时间会很耽误学习吗?有什么事例证明不做和少做家务对学习会有帮助?

从教育目的角度来看,把学习作为减免孩子的家庭义务一介至高无上的理由是得不偿失的。许多孩子之所以产生惰性、冷漠、忽视父母的感情等问题就缘于此。学习成绩只是考虑一个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工作打基础。如果只强调成绩,忽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势必造就高分低能儿。这样的人,即便成绩再优秀,在日后激烈的竞争中也势必无立足之地。适当让孩子做些家务劳动吧,不要让他日后习惯性地把学习当成逃避劳动的借口。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她锻炼他们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是培养爱心、责任心和生活智慧的开始,是让孩子得以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

思考3:为什么不相信孩子自己会安排时间学习?难道孩子的学习只有靠你督促才会进行吗?难道你指望在你的呵斥下,孩子撅着嘴去了书房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吗?

从教育方法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不能给孩子一个平静和谐的心态,怎么可以期望孩子会愉快地去学习?这也是许多孩子为什么对学习产生厌烦、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啊。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您没完没了的唠叨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在这样的状态下读书作业,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孩子应该有一定的时闻用来与家长相处.沟通得越多。越容易互相理解,越容易让孩子了解和学习家长的智慧和经验。

思考4:为什么要让他去做作业?再说,谁告诉您,孩子此时应该先做作业了?即使是做作业,那到底应该怎么做?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作业前是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的。而且,做作业只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我们的父母经常会说,“做完作业了没有?做完了赶紧休息!”或者说:“快做,做完了就可以玩了!”等。要知道,这样的语言让孩子感觉做完作业就等于学习完了,所以从小就没有养成如何学习的好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巩固他们当天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应该是一个消化理解吸收的过程,而家长长此以往的“学习即为作业”的意识灌输,让孩子自小就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压力,避之不及,希望草草了事,获得“自由”。试想,在这种心态下做作业,怎么可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当然有的家长朋友会说:我这也只是顺口的一句话而已,就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和后果?有点夸张了吧!我的回答是一点也不。

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把您在学习生认识的无知与教育上专断的缺憾暴露无遗。对孩子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也势必极大地妨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同时我还得告诉您一个您不想也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和结果,就是孩子对您和您的这句话简直是烦透了。而这几句话带来的恶劣结果有三点,第一,您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思想,认为学习是自己的负累,作业是自己的负担。第二,养成孩子只有在督促下才能学习的坏习惯。第三,缺乏对孩子的信任,会造成您与孩子之间的代沟。P1-7

序言

书稿完成时,我自信和其他的家庭教育书籍有很大不同。虽然这类书籍多如牛毛,不过唱高调的多,说实事的少。大多是通过讲一个案例,再泛泛地给家长一些应该对孩子尊重、信任、理解之类的建议,这样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家长的困惑的。甚至还有说胡话支昏招的,贻笑大方是小事,贻害无穷严重啊。而实际上,许多家长甚至是那些专家通常会犯“把结果当原因,把现象当问题”的毛病,所以本书更多从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发生的原因,再给家长具体的措施以及反思。即通过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让家长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这就为实现正确地做家长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了。

所以,我相信家长会喜欢我的书,当然,这份自信是来源于我亲自指导的近千个案。抱着这样自负的态度开始寻找出版社,没想到好事终是多磨。辗转数次,终于获得社科文献出版社的青睐。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许多家长朋友的喜爱,在网上居然被列为中国家长最值得读的五十本书之一。看到家长发的评论和读后感,很是令我开心。为此在本书附录里还选了几篇读后感,给自己贴金的同时也表达一下对读者厚爱的感谢。内心甚喜之余,不胜惶恐,感觉压力愈大。

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动机。而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当时出书的目的今天想来还甚觉有趣和无奈。在成书之前,我负责了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学习品质考察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为此还拿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不仅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3A学习理论,而且还设计一套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训练方案即3A学习品质与生活品质双赢训练。在全国有很多中小学校,还有银川市等教育局,以及许多如中国家长教育工程等教育机构也引用了我的研究成果。

在旁人看来,我还算是做出了一点成绩的,按理说,应该有点满足了,但实际却恰恰相反。虽然有许多学生经过我的帮助和指导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经过我的咨询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但我至今都认为我曾经做的许多事情是徒劳的,包括现在。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曾经有许多人得了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擅长救治这种病。可是环境没有改变,还有许多人在得病,而且好了的又复发了。这个医生虽然一直不断努力救治,但显而易见是不可能治完的。有一天,这个医生终于明白发病的原因了,也明白了如果把环境治理好了,就再也不会有这种病了。这时一个两难选择就摆在了这个医生的面前,您说他是该去治病救人,轻松获得更多患者的信赖和尊敬呢?还是转行投身去做治理和改变环境的事情呢?可是,焦虑的医生发现没有能力改变环境,而治好病人所得的荣誉也没有什么意思。我经常说一句话:中国孩子痛苦,更多的是因为无奈的中国父母造成的,注意我说的不是“无知”。而中国父母也很痛苦,那谁是造成中国父母痛苦的原因呢?虽然我是教育战线的新兵,却已对教育萌生去意,想通过社会研究和实践来实现近乎不可能的想法,所以就打算以书封山。而当时恰逢我的孩子出生,当时就有一份惶恐,时常想孩子大了后如果问我:“爸爸,在生我之前,你都做了些什么?”对于这一段他人认可,而自己不能满意的人生经历,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所以就想对自己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做个总结,至少用这本书搪塞我那犬子,好让他知道他的父亲那十年并没有白过,让他知道他父亲虽然没有能做成什么,但知道是因为什么。所以可以这样讲,这本书与其说是给家长写的,不如说是给自己写的。老实讲,说这样的话我心里很痛苦。泰戈尔说过一句话:“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我也知道说这样的话是容易招人骂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给家长朋友一个明白的说法。因为教育者不能成为“教愚者”。

每个家长朋友都想做个高效快乐的父母,而高效地开展家庭教育的关键是需要让家长自己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家庭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家长要做家长该做的事情,而我们家长往往做的不是家长该做的事情。而我们的家长大多都很朴素地知道,要把孩子的生活料理好,要指导孩子做好人和学习好等。但是在实际为父为母的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比如到底该给孩子选什么特长班?孩子挨了同学的打该怎么办?是否该为孩子陪读?孩子学习不上进怎么办?家长到底该起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如何做?很多家长不是很清楚。遗憾的是,虽然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著述很多,但能够系统地阐述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案却乏善可陈,并且对如何正确地实施家庭教育的方法也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所以这本书就是给家长一个“怎么做”的指导依据。关于家长该“做什么”,我提出了3A家庭教育三道模型,即为生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之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查阅。而在本书里,主要给家长讲的是该“怎么做”。因为家庭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家长该做的事情做好。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家长的想法和出发点根本就是错的,而即使是对的,也由于认识观念、开展方式、实现方法、指导模式等的缺陷,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和失败。

在再版的过程中,看到许多以前行文中的种种不足之处,真是汗颜。我水平有限。我没有一些人的本事,一年能出几本书,一不留神就著作等身。我只能把我认识到的和发现的那点东西,再想得明白点,再琢磨得清楚点,然后贡献给大家。这一版对以前书中的大量错漏进行了修正,而且还新增加了学习篇的章节。不当之处,还望各界朋友给予斧正。

我一直认为:人在关键处想明白了,在别的地方也就想明白了。有的人为什么处处不通,门门不精,只有眼羡人家“做一行,成一行”的份?其实原因就是这种人往往从来没有完整地做过一件成功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所以,各位家长朋友,先把跟孩子说话这件小事学会吧!

闲言少叙,书中见吧。有时间,去我博客转转。

赵雨林

后记

历经一年有余,经过那么多的不眠之夜,在一个隆冬的清晨完成了这部书稿的写作,然后就在这个春天终于付诸出版。

看到那刚出炉的书样,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一个人想要做好做成一件事情,一定是受惠于许多人才能得以实现的,我想在此借书中一角来表达我的心情。

我感谢我的父亲赵绥儒,他为我倾尽一生的精力和智慧;感谢我的母亲段春风,给我最淳淳厚重的关爱;感谢我的妻子刘艳芳,给了我最无私坦荡的支持和鼓励;还有我的儿子小D,是他给我激情和灵感。

还有许多让我难忘的朋友和老师,特别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杨茂林研究员、郭京龙先生的鼓励与帮助,还有南京陶涞恒教授的支持、北京宗春山先生的关怀、太原王宪朝先生。还有著名的青年学者林格先生、和燕燕女士、陈保军先生等的支持;还有大学的同窗好友及许多许多的人,其实都不是轻言一谢就可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的。

但我想得更多的还是您——亲爱的家长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自由和便捷,也使我们更容易更有机会获得人格意义上的自我寻找和探索,那种叛逆、否定、怀疑的精神自然也会接踵而来,而期望那种宁静的似乎没有风险的教育实在无异白日说梦,不仅不可能甚至还很危险。

我还想再对您说的就是,虽然我们起初都不过是一个卑微的小卒,但我们盼望有朝一日可以过河沉底,希望自己都有放大和绽放精彩的一天。这一切都寄希望于我们可以勇敢地对自己的审视和反诘,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愚昧和盲目告别,与痛苦和烦恼说再见。

最后送您八个字:

家庭快乐,学习成功!

赵雨林

2004年4月22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