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英格力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刚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

那年春天,可能是五月份,乌鲁木齐被天山上的阳光照耀得欢天喜地,我像满天飘扬的雪片一样,从窗户里进了学校,然后坐在窗前的位子上,看着外边的大雪和太阳。乌鲁木齐就是这样,经常是太阳和雪花朝你一起冲过来,而且是在春天的五月里,在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口里人连田野和桃花看得都有些烦的时候。

阿吉泰进教室的时候没有人喊起立,教室就像是河边的原野,我们是欢快的昆虫,没有注意到她进来。她朝前边走了几步,李垃圾叫了一声,我们的目光才集中在了阿吉泰身上。

因为我们没有把握,我们没有想到阿吉泰还真的会来。

我以为她多半不会来了。

阿吉泰站在讲台上,她没有说话,眼泪就先流了出来。

你们肯定已经猜出来了,为什么今天所有的男孩儿都会心情沉重,因为阿吉泰要走了,而且她长得漂亮,她皮肤很白,她是二转子,对不起,二转子是乌鲁木齐话,我得翻译:那就是她妈妈是维族,她爸爸是汉族,或者相反,她爸爸是维族,她妈妈是汉族。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不学俄语了,从今天开始就不学维语了。我们对任何语言都不感兴趣,我们只对阿吉泰这样的女人感兴趣,尽管她是女老师,可是她的脖子和她的眼泪都是我在黎明时比太阳还渴望的东西。

阿吉泰要走了,你们知道我这句话的分量吗?

她看着我们大家,那一刻所有的男生都屏住了呼吸,像要等着被宣判一样,关于阿吉泰的传说这些天就很多了,有人甚至说她昨天已经上了一辆大卡车,坐在前边的驾驶员旁边,去的地方是喀什噶尔,那是她妈妈的老家。谣言毕竟是谣言,现在她还站在台上,看来李垃圾是对的,她还要来上最后一课。

阿吉泰转过身去,我看见了她的腰,还有腰下边的部分,它们在扭动,像是乌鲁木齐河边夏天的榆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晃。然后,她用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字:

毛主席语录。

她勉强写完这几个字,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她转过身来,用汉语说:

我不想走,不想离开你们。

男生噢的一声,开始像麻雀一样地飞来飞去,就好像那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天空。

阿吉泰看着我们这样,她笑了,她的笑像谁呢?有谁的嘴唇能跟她比?

李垃圾突然大声喊起来:

毛主席万岁。

全班都笑了,这次也包括女生。

然后,然后是大家和李垃圾一起喊:  毛主席万万岁。

阿吉泰等欢呼声停止之后,才说:

你们真的那么想学维语?想让我留下?

教室静默下来,阿吉泰想错了,男生们对任何语言都不感兴趣,连汉语他们都不想学,更不要说维语,而女生们已经盼望了很久.她们等待的是英语课,ENGLISH很快将会像第一场春雨一样荡漾在你们看来是那么遥远的天山,降临到乌鲁木齐的河滩里,以及在学校旁边十七湖的沼泽上。

阿吉泰的目光忽然停留在了我的脸上,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刘爱,你一直在发愣,你在想什么?

我的脸红了,全班都看着我,我站了起来。

阿吉泰还是第一次这样问我,我变得口吃,我说:什么也没想。

她笑了,说坐下吧。

我犹豫了一下,说:阿老师,你……

她说:我说了多少次,你们不要叫我阿老师,要叫阿吉泰老师,以后就叫我阿吉泰吧。反正我以后也不当老师了。

我说:你不会走吧?

她说:要走了,到商业上去。

我坐下后,心想什么叫到商业上去?那就是说,她今后会在商店里?她会去哪个商店呢?

阿吉泰说: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学英语,昨天我见了你们的英语老师,是一个男老师。他叫王亚军。

男生立即“噢”的一声,表示不屑。

阿吉泰笑了,说:好了,下课吧。

阿吉泰在我们的注目下走了出去,我又一次地凝视着她金黄色的头发像湖里的水草一样地在飘荡。

窗外的一切都像雪花一样地游手好闲,我朝高处望去,天空蓝得简直让我想哭,男孩儿的眼泪尽管不像女孩儿的眼泪,但是你们没有见过我童年时乌鲁木齐的天空有多么蓝,所以我就不好意思在你们面前流出泪水。P1-3

书评(媒体评论)

很多有关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书籍都着重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残忍和暴力,描写了那些“坏人”是如何折磨 “好人”和无辜的人们。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终于有一本书,不再集中注意力于那个时代的恐怖,而是给一个古老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

——美国《华尔街日报书评》

我热爱这本书,情不自禁地讨论它,但却不得不承认,书中讲述的故事扭曲残忍。故事虽是虚构,但却植根于历史事实,基于作者王刚的人生经历……他选择聚焦于“温存和宽恕的时刻”。王刚从文革狂潮中幸存了下来,并完成了这本卓越的著作,再一次向世人印证了人性的坚韧。

——美国《华盛顿邮报》

我很少在读了一位未谋面的作家的书后,产生去认识其人的冲动。一次是读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另一次是看了王刚的《月亮背面》。

——作家,刘心武

《英格力士》充满了温馨和悲悯,是对他自己的超越,也是对同类题材小说的突破。

——作家,莫言

王刚如一个死里逃生、伤痕累累的水手,这个人惊魂甫定,有时亢奋过度,有时极其沮丧,海妖的歌声还在他的梦中回响,但,上帝作证,那声音最初是多么正当而美妙。

——评论家,李敬泽

王刚的小说具有奇观性。……既有针贬现实的历史正义诉求,又有对人性透彻的反思;既有对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的审视;又有文化上的价值追问;既有大众文学的趣味想象,又有先锋前卫文学的语言质地……

——评论家,陈晓明

目录

正文

序言

英文版自序

在构思《英格力士》的过程中,我的内心里曾有一度充满了残酷的东西。它们真的像是春风和细雨一样,天天滋润着我的灵魂还有我的脸。

我的童年充满暴力。我看见了很多大人在打斗,他们动粗的方式有时能发挥到极致。滚动着热气的沥青可以朝人的脸浇过去。那人已经躺地求饶了,可是还有人用大头棒朝他的肚子猛击。逼迫他们或者喊打倒王恩茂,或者喊打倒武光,还有伊敏诺夫。我看见那些高大的红卫兵们把一个女老师打死后,还拖着她在学校游走,就像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在乌鲁木齐冬天的雪野里拉着自己的爬犁一样,让一个女人死后苍白的脸暴露在阳光下,那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后把她扔在厕所旁的垃圾堆里,还不让别人收捡她的尸体,直到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女老师即使是冬日里也变得臭气熏天。所以,现在每当有的人红卫兵情节很重的时候,我就想起他们杀人时的样子,就觉得不是我的记忆错了,就是他们的记忆错了。我们那儿有一个叫七一酱园的地方,那儿有一个大院,旁边就是喧哗的乌鲁木齐河,河边有一个大棺材,有一个人连续好几天跪在那个棺材前方。里边是什么人?外边的人为什么要对他下跪,他下跪是为了忏悔吗?忏悔是什么?被人逼着做出的忏悔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在每个时代里都有人逼着另外的人进行忏悔?

在我的童年里,我家旁边的猪圈里,总是发出杀猪的惨叫,震天动地,不知道那声音有没有传到北京,而与此同时,大人们经常自杀,那时整个乌鲁木齐都飘着一种薄荷的清香,大人们死后的舌头总是和猪舌头一起朝我伸过来,多年以后,我在超市里,总是分不清那是猪的,还是人的。

在我的童年时,我们这些五六岁的孩子在教室里对于老师的批斗会上,当灯关上时,也会忍不住地冲到老师身边,在黑暗中,拼命踢她的肚子。

以后,不让打人了,我们就开始折磨动物。记忆中有一只猫,让我们从楼顶上往下扔,没有摔死,大孩子就说:猫有九条命。然后,我们把偷来的汽油浇到猫的身上,点着,看着猫在黑夜中燃烧。

梅耶霍尔德说如果在剧院里的排练场找不着他,那就去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在吵架,他说他喜欢看吵架,他说那能更多地看清人的性格和本质。梅氏最后被人打死,而他的妻子也被人捅了四十多刀。梅氏在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苏联人之中的悲剧是不是与它喜欢看吵架有着内在的联系?

十二岁那年我开始吹长笛,那是很女性化的乐器,它的声音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动情,我吹过巴赫、德彪西、莫扎特、鲍罗丁等人的作品,直到现在每当听到我曾吹过的莫扎特的C大调和D大调协奏曲时,我的内心里都充满了怀旧的情感,可是这么些年来,我在自己写过的小说和散文中却从来羞于提那些我所熟悉的西方作曲家的名字。就好像那一切真的很丢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可以毫无顾虑地说起米沃什或者亨利·米勒,却羞于提到莫扎特。我回想起那个少年背着长笛走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泥泞的地面在春天融化的雪水中处处反着光,十几岁的我在那时就发现自己内心里充满着莫名的忧伤。如果你们像我一样从小就熟悉莫扎特长笛或者黑管协奏曲的慢板乐章,那你就会理解我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忧伤。

所以,我很宽容自己为什么快要动笔写《英格力士》的时候,我的内心里却充满了软弱和卑微的东西。我才理解了为什么我那么热爱我的英语老师以及他的林格风英语。所有那些残忍我都不愿意过分地提及,一方面是由于它们被满是伤痕记忆的人写的太多了,受难者的脸和施暴者的脸由于早先的文学过于纵情的描写,而显得无限清楚,似乎中国的悲剧全都是由于好人太好了,坏人太坏了……这种描写让我内心反感。另一方面我感到莫扎特与我共同的忧郁包容不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轰轰烈烈的往事。

特别想说说《英格力士》中的父亲,他是一个悲情人物。值得注意的是我认为他的悲剧不光发生在伤痕的时候,在我的笔下,每一个时代都在给他带来新的伤痕。在这部折磨我好几年的小说里,我为好人祈祷,为恶人说情。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脑子真是越来越糊涂了。

面对现在十四五岁十六七岁青春洁净的皮肤(尽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那时这么阳光的少男少女就已经会杀人了)我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在自己身上显现出情不自禁的老奸巨猾。于是,回忆中的温暖和仁慈就更是那么能打动我。在写这部小说时,我经常停下来等待,一方面我盼着新的细节到来,另一方面,我想仔细地体会一下,一个类似于像我这样经历丰富思想复杂的人,究竟能不能被《英格力士》的主要品质所打动。

内容推荐

王刚编著的《英格力士》描写了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少男少女们遇上了像殉教士一样的英语老师,他的仁慈及优雅感染了那个叫刘爱的十几岁的男孩儿,使他对“英格力士”(English)情有独衷。他梦寐以求能够拥有一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渴望能够像自己的英语老师一样说一口纯正的“英格力士”。自此英语老师和男孩儿开始共同经历了一段动人曲折并令人心酸的人生。当文明因为稀有而徒增了虚幻的意义的时候,成年人将对文明的向往努力压抑在蓝绿的统一色之下,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却执着地追求着心目中神圣的优雅与真诚,在他敏锐躁动而又无所顾及的目光下,一串串隐蔽的事件,一个个复杂的心灵一一呈现。

编辑推荐

王刚编著的《英格力士》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那个疯狂年代里对人性的扭曲及对灵魂的摧残,语言优美、洗炼、亦庄亦谐,富有节奏感,对文明和现代化的渴望表现虽然有些变形,但其内涵都是比较厚重和深刻的,也确属近年难得一见的长篇小说。很多有关中国文化大革命的书籍都着重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残忍和暴力,描写了那些“坏人”是如何折磨 “好人”和无辜的人们。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终于有一本书,不再集中注意力于那个时代的恐怖,而是给一个古老的故事以崭新的面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