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读历史感悟廉耻/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世海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郭林宗在洛阳云游时,拜见了河南尹李膺,交谈后李膺大感惊奇,很快就和他亲密无间,他因此而名震京师。后来林宗回故乡,官员与儒生们一直送他到黄河边上,车子有几千辆。林宗只跟李膺乘船渡河,送行的众人远远望去,觉得他们如同神仙一般。

郭林宗离开洛阳,周游州郡列国,遇到可堪造就的人,就劝他们上大学去,或者鼓励他们好好地研究学问。陈留人茅容四十多岁时,在田里耕种,一次茅容与伙伴在树下避雨,众人坐得东倒西歪。只有他坐得端正有礼。正好郭林宗路过看到此景,于是就和茅容交谈,并请求在他家借宿。第二天,茅容杀鸡做饭,郭林宗以为是给自己准备的,一会儿茅容把鸡端给了母亲,自己做了粗糙的饭食和客人一块儿吃。郭林宗起身向他行礼说:“您真是贤明啊!” 因此就劝他读书,茅容按照他的建议去做,终于成就了良好的德行。

巨鹿人孟敏客居于太原,一次上街,肩挑的瓦罐掉在地上,他头也不回地往前走。郭林宗见了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瓦罐已经破了,再看有什么用?”郭林宗觉得他不一般,于是就劝他到外面求学。十年后孟敏苦读有了名声,三公征召他去当官,他一概不愿屈就。

颍川鄢陵人庾乘,年轻时在县衙当差做看门的。郭林宗劝他到学校去求学,于是他就成了学校的勤杂工。后来他也能讲论学问,自己觉得地位低下,往往坐在下座,学生和先生都来找他商讨辩论,从此学校里以下座为贵。后来朝廷征召他当官,他一概不去。被称为“征君”。

扶风人宋果为人轻捷勇悍,喜欢替别人报仇,让郡县地方感到头疼。郭林宗用做人的道理教导他,用招祸的后果警戒他。宋果觉悟悔过,叩头谢罪,并且改变行为,自我约束。后来被朝廷征召,任侍御史、并州刺史,所到之处都能改变面貌有政绩。

郭林宗曾在陈梁一带行路时遇雨,所戴头巾因淋湿下垂,于是当时的士人便也故意把头巾折下一角。称之为“林宗巾”,他就是如此被人仰慕。有人问汝南范滂:“郭林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范滂回答说:“隐居而不放弃侍奉父母,保持操守而不断绝与世俗人来往,天子不能把他作为臣仆,诸侯不能把他作为同党,我不知道别的了。”郭林宗善于品评人物,却不发表刚直激烈的言论,所以宦官当政而未受迫害。等到发生了党锢之祸,有名望的人士大多遭到迫害,唯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闳得以幸免。后来他闭门教书,弟子有上千人。

[美德感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求荣避辱,历来是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积极行为。知耻、避辱、求荣,是志士仁人的追求,更是立人之大节。“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古代先贤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  P300-301

目录

第一章 廉洁为宝:人之生命的纯朴本色

 三生不改冰霜操

 苦节自励 “清官第一” 

 父子清廉留佳话

 广施惠政 不纳金宝 

 “五代清郎”贵在清

 “实心任事”的“豆腐汤”

 自有不贪身内宝 

 奉母教诫 清谨著称

 一为不善 众美皆亡 

 大风有隧 贪人败类 

第二章 守正不流:直道前行的凛然姿态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心正笔正 匡正补益 

 秉公举荐 以俭率人

 为官惠民“三宇诀” 

 为活干家 获罪无怨 

 操守清洁 殚心民事 

 敢劝皇帝退贿赂

 贫贱不移 木人石心 

 身居相位 家无积蓄 

 做官以富乐民为功

 治县贵有“勤、俭、忍” 

第三章 自重自省:端正品行的修为之需

 君子慎独“畏四知” 

 试饮贪泉 不易其心

 力持风节 不私一钱

 士崇名节道方兴

 见义能勇 不贪女色

 善积名显 常慎其微

 有所畏惧 不出大格

 鱼悬洁白振清风

 唯有慎始 方能善终

 罔以宠利居成功

第四章 以德养廉:由内而外的思想防线

 我将清白留子孙

 县令为民 背纤挽舟

 廉介端贞 门无私谒

 运甓习劳 勤于政事

 安贫固穷 实乃可贺

 清风存朝中 俭德行海内

 利民为本 勤于政事

 清静为政 不交私利

 持正拒贿 担责为民

 宽征税赋 实干恤民

 民病不救 焉用我为

第五章 有耻且格:谨言慎行的应有理智

 一梨食细微 不义宁勿为

 激素行以耻威权

 为官避事平生耻

 藏秽之宝 诚不敢拜

 弱军知耻 神勇取胜

 知错即改 勤力不怠

 国家之败 由官邪也

 同为太守 人禽有別

 “两脚野狐” 巧佞邪媚

第六章 求荣避耻:生命价值的伟力提升

 国家有急 义不惮劳

 古贤高尚不争名

 志在自修 惧辱先辈

 忍辱负重 沙场建功

 亏义得尊 效死不为

 行当荣之事 抛为辱之行

 修善为善人 修恶为恶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七章 荣辱由己:动机行为的因果之鉴

 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卧薪尝胆 复兴雪耻

 能者为师 不耻下问

 记住屈辱以励志

 言如尧舜 行如桀纣

 争豪比富 无以为人

 阴阳两面 弄巧成拙

 百丑只能博寸荣

第八章 德比于上:明荣知辱的涵养要求

 知行合一 立篇论耻

 身处脂膏不自润

 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气作山河壮本朝

 唯有徐君播青史

 出使遭拘不失节

 声闻过情 君子耻之

 隐不违亲 贞不绝俗

序言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着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传家之宝。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民族品格、纯朴民族情感、优良民族习俗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传统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绵延不绝的传承,成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共同延续。

仁,是内涵于人的道德能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仁人”,关键在于自己能否修身养性,陶冶品行,德业兼修,日日精进。人的一生,应是一段学于仁,依于仁,行于仁,安于仁的旅程……

义,具有不为世俗功利观所左右的独立的价值。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君子生而为道义,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我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是为了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

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一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智慧,丰富心灵世界,涵养生命气质,提升修养品级,从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信,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基“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信实的品格,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做人,就应该“表里相符,德行协同”’保持自己的本色,任凭岁月流逝,也绝不会减弱诚信在心灵中发散的光泽……

忠,是国家稳固的依靠。做人,应把公忠报国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事业的一片忠诚。一个人如果怀有忠诚之心,就能做到忠爱、忠义、忠正、忠敬、忠善、忠诚……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人守孝道,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和亲人,而且要扩而广之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进而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尽大孝而行大义,立大志而成大事……

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做人应守身如玉,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涵养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人生犹如一幅画,当我们用心灵之笔勾画每一道风景时,清廉应是美丽的一笔……

耻,是明善恶、辨是非、识美丑的内心标准。做人,需要“行己有耻”,守住人之为人的底线。知耻,是一个人良知的先导,只有“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而有活力……

勇,体现为一种自强不息、担当大义的坚忍意志和奋斗精神。做人,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勇德,勇于行义,勇于为善,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让生命因为“勇者不惧”而更加绚丽,更有力量……

综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周易》有云:“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历史是一部让人清醒的教科书,阅读古圣先贤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择善而从,品味人生的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用传统美德启迪思想,提升眼界,温润心灵,修炼品格……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品读历史,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从而在历史的镜鉴中,校准时代的心灵坐标,引领社会的价值航向。“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正是为了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作,本书重点讲的是仁、孝二德。如果读者能够从中收获一份历史的馈赠,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那都将是作者最为欣慰之事。

史世海

2016年2月

内容推荐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品读历史,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从而在历史的镜鉴中,校准时代的心灵坐标,引领社会的价值航向。“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正是为了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作,史世海著的《品读历史感悟廉耻/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重点讲的是仁、孝二德。

编辑推荐

史世海著的《品读历史感悟廉耻/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围绕廉德与耻德,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廉洁为宝、守正不流、自重自省、以德养廉、有耻且格、立身由己、德比于上、求荣避耻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