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读历史感悟忠信/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世海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史世海著的《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围绕仁孝、礼义、廉耻、智勇、忠信五组主题,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书为《品读历史感悟忠信》,重点讲解的是忠、信二德。

内容推荐

史世海著的《品读历史感悟忠信》围绕忠德与信德,精选古代历史故事,系统阐释公忠报国、安邦恤民、惟正从义、尽己为人、讲信重义、进德以诚、至诚则信、诚实不欺的道德内涵,引导读者从历史的镜鉴中,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录

第一章 公忠报国:人生恪守的第一要义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千秋忠迹今可法

 位卑未敢忘忧国

 晏然效忠 社稷纯臣

 忠孝抉择 可歌可泣

 马革裹尸当自誓

 变更古制 公而忘私

 投笔从戎胆略豪

 国事为重“将相和”

第二章 安邦恤民:匡济天下的为政目标

 济世敢爱死 穷年忧黎元

 捐资助边 输财恤民

 中流击楫 立誓报国

 事必禀命 将军之忠

 国步方艰 敢避难乎

 为民减负 不避囚禁

 千古凛凛国士风

 不食新禄守节操

第三章 惟正是忠:志在社稷的行事风格

 不做忠臣做良臣

 公正执法 不阿上意

 以正辅君 品行清雅

 天子玉槛折 义与天壤俦

 耿直敢言 难惑以非

 便灭十族奈我何

 执法一心 不敢惜死

 为政讦直君安寝

 事君从义 不阿其惑

第四章 克己奉公:任事服职的动力之源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博物洽闻“执事敬”

 公心直笔著信史

 谋军经国 柱石之量

 尽忠所事 大义灭亲

 清恪在公 忠厚为人

 望门投止多忠义

 愚忠主子 则尽其力

第五章 进德以诚:立身行己的民之所凭

 诚心自然 天下敬信

 为政真诚 “有脚阳春”

 三顾茅庐 礼贤以诚

 “鱼头参政” 诚不欺君

 忠信与人最有情

 皇帝不看“起居注”

 开布大信 恪守臣节

 以信结羌 筑城安边

 幽居恬泊 乐以忘忧

 真心在内 体恤在外

第六章 讲信重义:社会生活的公序良俗

 退避三舍 人格高尚

 全义让国 挂剑酬心

 人际交往 言而有信

 百金孰云重 一诺良匪轻

 皇上不疑 臣僚无怨

 应事接物多思诚

 恪守信义 不忘重托

 忠臣不私 私臣不忠

 约期而归 守信于人

 背信弃义 终食苦果

第七章 诚实不欺:笃行谋事的运行之规

 南门立木 取信于民

 本色真诚 成己成物

 对君以实 临死不移

 应试不欺 平居好贤

 金台迎贤 开心见诚

 负殿之责小 罔上之罪大

 老实为学 缜密考证

 埋金不昧 忠信孝友

 山宾卖牛 以实相告

 无端烽火 其后不信

第八章 至诚则信:守住本真的天下之结

 性情诚谨 文臣之首

 约法三章 取信于民

 仗义饯行见真诚

 秉笔直书 恪守史德

 处己应物 一以诚信

 真心守诺 须期乃人

 质朴诚实 不事雕饰

 治事贵有真诚心

 明察政事 务尽其诚

 诚信用兵 远近争附

试读章节

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原典】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颜氏家训·养生第十五》

【译文】奉行忠孝而被杀,施行仁义而获罪,舍一身而保全家庭,捐一躯而救国,在这些方面君子舍弃生命是不会抱怨的。

【历史披览】西汉名将霍去病戎马生涯,屡立战功,虽然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放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住宅,让他去看看。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短短一句话成为名言,千古传诵。唐代诗人李白曾赋诗赞叹:“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骠姚。’’

《汉书。霍去病传》中记载了霍去病忠诚报国的故事。

西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他善于骑马射箭,担任侍中,听说舅舅卫青又要出征,便主动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出八百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霍去病率领八百骁骑向北疾行数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匈奴的营帐。他身先士卒,带领部下冲入营帐,把匈奴将士杀得四散逃窜。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则有胜有负。卫青将战斗经过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骠姚校尉霍去病,以八百骁骑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活捉相国、当户,杀死匈奴单于祖父辈的籍若侯产,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等人,功劳两次勇冠全军。以两千五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渡过狐奴河,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辗转战斗六天,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和敌人短兵相接,苦战于皋兰山下,杀折兰王,砍卢侯王,诛杀顽抗的敌人,其他敌人全部捉获。俘虏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八千九百六十多人,缴获休屠王祭天的金人。这一仗汉军大获全胜,霍去病又建奇功,受到奖赏。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两路出兵,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霍去病大获全胜,声望日益显赫。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另有步兵和运输部队紧随其后有数十万人,分别从定襄和代郡出发,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难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乘胜追击,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被汉军在漠南荡涤,匈奴单干逃到漠北。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十一万多人。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经常和精壮士卒奔驰在大军的前面。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随机应变,出神入化。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3岁的霍去病去世。武帝很悲伤,调发附属国穿黑衣的士兵,从长安列队直到茂陵,在茂陵园为他修筑坟墓,形状像祁连山。P2-4

序言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各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包含着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传家之宝。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载籍丰富,蕴蓄着无尽的宝藏,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凭借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崇高民族品格、纯朴民族情感、优良民族习俗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正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传统美德在一代代人中绵延不绝的传承,成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与文明的共同延续。

仁,是内涵于人的道德能力,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之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仁人”,关键在于自己能否修身养性,陶冶品行,德业兼修,日日精进。人的一生,应是一段学于仁,依于仁,行于仁,安于仁的旅程……

义,具有不为世俗功利观所左右的独立的价值。生活中,有一种比个人的实际利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道义。君子生而为道义,对于天下的事情,都应“直道而行”,把住义与不义的底线,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公益……

礼,既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又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外在标志。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我们学礼知礼,所重视的是体现在礼的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是为了掌握做人做事的规矩……

智,是知人与求是的理性原则。一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智慧,丰富心灵世界,涵养生命气质,提升修养品级,从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

信,是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基。“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信实的品格,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做人,就应该“表里相符,德行协同”,保持自己的本色,任凭岁月流逝,也绝不会减弱诚信在心灵中发散的光泽……

忠,是国家稳固的依靠。做人,应把公忠报国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事业的一片忠诚。一个人如果怀有忠诚之心,就能做到忠爱、忠义、忠正、忠敬、忠善、忠诚……

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人守孝道,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子女和亲人,而且要扩而广之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进而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尽大孝而行大义,立大志而成大事……

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做人应守身如玉,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涵养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人生犹如一幅画,当我们用心灵之笔勾画每一道风景时,清廉应是美丽的一笔……

耻,是明善恶、辨是非、识美丑的内心标准。做人,需要“行己有耻”,守住人之为人的底线。知耻,是一个人良知的先导,只有“洁己励行,思学正人”,正确对待荣与辱,灵魂才会健康而有活力……

勇,体现为一种自强不息、担当大义的坚忍意志和奋斗精神。做人,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勇德,勇于行义,勇于为善,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让生命因为“勇者不惧”而更加绚丽,更有力量……

综观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极其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谱写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周易》有云:“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历史是一部让人清醒的教科书,阅读古圣先贤的故事,能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择善而从,品味人生的价值,体悟生命的意义,用传统美德启迪思想,提升眼界,温润心灵,修炼品格……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品读历史,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对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从而在历史的镜鉴中,校准时代的心灵坐标,引领社会的价值航向。“读历史悟美德”系列丛书正是为了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作,本书重点讲解的是忠、信二德。如果读者能够从中收获一份历史的馈赠,享受一番道德的滋养,实现一段精神的升华,那都将是作者最为欣慰之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6: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