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修身之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阅读、理解、掌握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国学大讲堂”系列书。本书是其中的《修身之道》分册,由申圣云编著。本书从修身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出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同时大量引用古今经典案例,贴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增强可读性和实用性。

内容推荐

申圣云编著的这本《修身之道》分为十章,分别阐述古代修身之道中的仁爱、忠义、重德、有礼、智慧、诚信、宽厚、自尊、慎独、律己等十个方面,在引用著名典籍中的经典论述的同时,引用大量古今经典案例,从而使本书兼具历史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性。

目录

第一章 仁爱

 自爱——仁之至也

 敬爱——及人之老

 兼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怀仁——仁,人心也

 施惠——君子喻于义

 感恩——饮水思源

 奉献——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己——至公无私

第二章 忠义

 守志——志当存高远

 忠诚——为国之本

 正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尽责——先天下之忧而忧

 坦荡——心底无私天地宽

 择友——所交在贤德

 慎权——任职则思利民

 恪本——在其位,谋其政

第三章 重德

 守心——惟须正身修德

 正直——无曲心中道自真

 勇毅——士不可以不弘毅

 执着——路漫漫其修远

 廉洁——临财莫如廉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

 坚忍——虽九死其犹未悔

 慎名——不诱于誉

第四章 有礼

 传世——立德、立功、立言

 谨言——慎言其余则寡尤

 端行——穷则独善其身

 海涵——有容乃大

 诽谤——通治道而来谏者

 知耻——知耻近乎勇

 孝悌——为仁之本

 崇礼——克己复礼为仁

第五章 智慧

 乐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从善——择其善者而从之

 博闻——多见者博,多闻者知

 嚓识——察己则可以知人

 守道——不坠青云之志

 远虑——为天下谋则智

 勤敏——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实践——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第六章 诚信

 意诚——金石为开

 可信——小信诚则大信立

 求真——观千剑而后识器

 守诺——民无信不立

 无伪——伪欺不可长

 毋疑——用人不疑

 改过——见善则迁

 交心——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第七章 宽厚

 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忍让——小不忍则乱大谋

 敦厚——人之根基也

 善处——君子和而不同

 宽容——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思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知退——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薄物——万钟于我何加焉

第八章 自尊

 自重——自重然后人重之

 自助——自胜者强

 自新——闻过则喜

 自觉——患己之不勉

 自勉——少年辛苦终身事

 自信——自信者不疑

 自给——君子求诸己

 自适——自适其适

第九章 慎独

 正心——修其心治其身

 鉴古——前车覆,后车戒

 慎微——祸乃不滋

 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公心——有公心必有公道

 持节——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权衡——取势、明道、优术

 戒欲——多欲亏义

第十章 律己

 守法——上下贵贱皆从法

 自律——不敌一念非

 磨砺——砺所以致刃

 自省——知明而行无过

 安贫——惟吾德馨

 审慎——慎重则必成

 自好——归洁其身而已

 克明——能察是非

试读章节

兼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现实世界中,人的素质、修养、个性、气质千差万别,人与人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即便你有仁爱的心肠、良好的愿望、善良的动机,也未必事事做得尽如人意,赢得大家的爱戴和尊敬。对此,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付出的是你的爱,不应期望得到等同的回报,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收获了两份爱。

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混战,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此外,自私自利也是乱世之因,如“亏父而自利”“亏子而自利”“亏兄而自利”“亏弟而自利”“亏君而自利”“亏臣而自利”“乱异家以利其家”“攻异国以利其国”等自私自利的形式。总之,违反兼爱互利原则的恶果是“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墨子有意凸显爱的现实性一面,而不是渲染爱的幻梦色彩,主要是通过把“爱”与“利”予以贯通来实现的。换句话说,以爱启利,以利寓爱,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兼相爱”并非否定自爱,而是将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意味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相平衡。“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才能实现天下和谐、富足。因此,兼爱互利才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在《兼爱》中说:圣人是职业治理天下的人,必须知道从哪里产生的混乱,才能治理它。这就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源头,才能进行医治。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何处,认为就是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爱。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就是所谓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其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所以损害兄长而自得其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所以损害君上而自得其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反之,父对子不慈,兄对弟不慈,君对臣不慈,这也是一种混乱。父自爱而不爱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自爱而不爱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自爱而不爱臣,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源于不相爱。以此类推,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去别人的家偷东西以自利;强盗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自利;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损害别人的家族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损害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混乱的事情,全都摆在这里了,细察这些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源于不相爱。

假如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对待父亲兄长及君上像对自己一样,怎么能做出不孝的事情呢?看待子女、兄弟及臣子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爱的事呢?看待别人的家和自己的家一样,看待别人和看待自己一样,还会有小偷和强盗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一样,诸侯间还会相互攻伐吗?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家族与家族之间不再侵害,国与国之间不再互相攻伐,没有了强盗与小偷,君臣父子之间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治理好了。由此可见,天下相亲相爱就能治理好,相互仇恨就会引起混乱。因此,墨子说:“不能不劝导爱别人。”

习近平在访问东盟国家前回答记者时曾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兼爱非攻、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对亚洲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以“中国”和“文化”为媒介,有力地消除了某些居心不良人士的“中国威胁论”,从根本上表明“中国人从骨子里没有侵略别国的文化基因”,中国的确是雄狮,但是一只爱好和平的狮子,并非盲目攻击别人的国家。习近平通过一次次国事访问,用传统的“兼爱”思想观念赢得了众多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塑造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P9-11

序言

国学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广义的国学,即胡适先生所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包括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等各个方面。狭义的国学,则集中体现在我国传统图书分类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中。

如果将国学比作一座文化大厦,其中经部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大厦的钢筋结构,史部所记载的文明进程是大厦的水泥浇筑,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学的主体部分;子部的百家思想,则是大厦的门窗,可以让室内空气流通、充满生机;集部中的各类文集就是大厦里的装潢、家具、内饰等,丰富多彩。

人们初次走进一座大厦,往往先被大厦中的装潢、家具、内饰所吸引,就如同人们对国学感兴趣,往往是从集部中的诗词曲赋、小说散文开始的。故此,要想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学、学习国学,就必须去解读这座文化大厦的整体结构,必须从对集部的喜爱,发展到对经、史、子、集各部的研读。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国学经典浩如烟海,蕴涵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比如大同世界的伟大理想,兼善天下的济世情怀,民贵君轻的理政思维,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仁慈兼爱的博大胸襟,先忧后乐的爱国精神,忠恕孝悌的人际准则,崇礼尚义的道德风尚,执两用中的中庸法则,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日日精进的治学精神,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这些精神资源,是中华文明萌发壮大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滋养。

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能够开阔胸襟、改进方法、增强智慧,提升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执政使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阅读、理解、掌握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我们出版了“国学大讲堂”系列书,包括《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之道》《处世之道》《用人之道》《谋略之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总结出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同时大量引用古今经典案例,贴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增强可读性和实用性。希望“国学大讲堂”系列书能够为党员干部提供治国理政的参考和修养的镜鉴。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偏颇、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