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散文精选(彩插版)》是黎巴嫩现代文学作家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集,收录了《友谊》《论自知》《爱的生命》等。它们代表了纪伯伦不同时期的散文诗的不同风格。他的诗大都是由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篇章组成,但咏叹式的抒情、蕴含的哲理却让人反复品味。他用简洁的寓言故事启示深刻的哲理,用热情洋溢的情感来歌咏“爱”和“美”,用大胆的想象带着青少年读者驰骋在理性的天空。
| 书名 | 纪伯伦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黎巴嫩)纪伯伦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伯伦散文精选(彩插版)》是黎巴嫩现代文学作家纪伯伦的经典散文诗集,收录了《友谊》《论自知》《爱的生命》等。它们代表了纪伯伦不同时期的散文诗的不同风格。他的诗大都是由一个个短小精悍的篇章组成,但咏叹式的抒情、蕴含的哲理却让人反复品味。他用简洁的寓言故事启示深刻的哲理,用热情洋溢的情感来歌咏“爱”和“美”,用大胆的想象带着青少年读者驰骋在理性的天空。 内容推荐 《纪伯伦散文精选(彩插版)》是纪伯伦散文集。纪伯伦散文作品是公认的文笔轻柔;词语清新;想象力无比丰富。纪伯伦将他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思维都融入散文描写里面,美妙的文字欣赏,会使读者灵魂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 目录 音乐 音乐 纳哈万德 伊斯法罕 萨巴 莱斯德 先知 论爱 论婚姻 论孩子 论施舍 论饮食 论劳作 论悲欢 论房舍 论衣服 论买卖 论罪与罚 论法律 论自由 论理智与热情 论痛苦 论自知 论友谊 论说话 论时间 论善与恶 论美 论死亡 泪与笑 泪与笑——小引 爱的生命 一个传说 诗人的死是生 美人鱼 笑与泪 梦 美 睿智来访 现实与幻想之间 田野上的哭声 爱情秘语 情侣 幸福之家 两种死 我的朋友 情话 风啊 组歌 结束语 暴风集 庙门上 神女 梦景 雄心壮志紫罗兰 言语与夸夸其谈者 珍趣集 灵魂告诫我 昨天·今天·明天 更大的海洋 寂寞与孤单 无声的忧愁 施舍 友谊 败兮胜所伏 先行者 你是你的灵魂的先行者 狮子的女儿 圣徒 批评者们 四诗人 我的信仰之鸟 全知与半解 学者与诗人 价值 疯子 喂,我的朋友 稻草人 两个修道士 聪明的狗 七个自身 公正 聪明的国王 宏愿 另一种语言 石榴 三只蚂蚁 善神与恶神 夜神与疯子 面孔 被钉在十字架上 当我的忧愁诞生时 当我的欢乐诞生时 完美世界 流浪 流浪者 衣服 兀鹰与云雀 泪与笑 修士和禽兽 先知和少年 肉体与灵魂 和平与战争 两个守护神 雕像 疯子 青蛙 法律与立法 金腰带 出家的先知 陈年佳酿 两首长诗 鼠与猫 石榴 如此聋妻 探寻 路 和平感染 古稀乏年 寻找上帝 大河 两个猎人 集外集 卷着的报纸 美 生命多么慷慨 存在的良心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 你们有你们的语言,我有我的语言 我爱劳动者 盲诗人 试读章节 论孩子 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请给我们谈谈孩子吧。 穆斯塔法说: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而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来到世上,却并非来自你们,他们虽与你们一起生活,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华屋,那是你们无法想见的,即使在梦中。 你们可以努力以求像他们,但不要试图让他们像你们。 因为生命不能走退步,它不可能滞留在昨天。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则是从你们的弓弦上射出的实箭。 射手看见竖立在无尽头路上的目标。他会用自己的神力将你们的弓引满,以便让他的箭快速射至最远。 就让你们的弓在射手的手中甘愿曲弯;因为他既爱那飞快的箭,也爱那静止的弓。 论施舍 一个富翁说:请给我们谈谈施舍吧。 穆斯塔法答道: 当你把你的财产给人时,那只是施舍了一点点儿。 只有把你自身献给他人,那才是真正的施舍。 你所占有的岂不是惧怕明天需要它而保存起来的东西吗? 那明天,又能随从前往圣城朝觐时,把骨头埋在无人迹的沙土里的多虑的狗,储存下什么呢? 除了需要本身,需要还惧怕什么呢? 你的井水充溢时还惧怕干渴,那不是无法解救的干渴吗? 有的人家财万贯,却只拿出一星点儿给人。 他们还自诩为施舍;他们心中暗藏的欲念难免要葬送他们的施舍善意。 有的人囊中羞涩,却慷慨献出全部。 他们是笃信生命及其丰富内存,因而他们的金库总也不空。 有的人乐于施舍,施舍之乐便是他们的报酬。 或者痛苦地施舍,在痛苦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有的人施舍既不觉痛苦,也不寻欢乐,亦不知道施舍是一种美德。 有些施舍的人,就像山谷中的桃金娘,只管把芳香撒向天空。 上帝通过这些乐善好施者的手说话,透过他们的眼睛将微笑撒满大地。 向求乞者施舍,当然好,若向未开口的,而你早知道的饥馑者施舍,那就更好了。 对于乐善好施者来说,主动觅寻有待周济之人,较之施舍的快乐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真有什么必须保留的东西吗? 终有一天,你的一切所有都要给人。 你现在就施舍吧!让施舍的时令属于你,而不属于你的继承人。 你常说:“我一定施舍,但只给那些配得恩施的人。” 但你的果园中的树木及你牧场上的羊群不这样说。 他们为了生存而施舍,因为守财导致灭亡。 毫无疑问,凡配得到白昼与黑夜的人,均应得到你所施舍的一切。 凡配从生活的大洋中饮水者,均配在你的小溪中灌满自己的杯子。 接受施舍的勇气、信心和慈善是一种美德,还有比这更伟大的美德吗? 你是何许人,竟敢要人们向你袒露心中隐私,抛弃狂傲外衣,让你看看他们的价值和无愧傲气? 还是首先审视一下你自己是否配做施舍者,是否配做施舍者的工具吧! 其实,生命是生命的施舍者,自以为是施主的人啊,你不过是个证人罢了。 你们,接受施舍的人们——你们都是接受者——你们不必过分感恩戴德;如若不然,会把轭加在你们和施舍者的肩上。 你们和施主理应一道起来,那便是怀疑以慈善大地为母,以上帝为父的施舍者的慷慨仁义之情了。 P22-24 序言 纪伯伦生平及其著作 少年时代(1883—1894)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北部的一个名叫“贝什里”的山村。 父亲哈利勒(1844—1909)曾是负责征收牲畜税的乡官。 母亲名叫卡米莱(1864—1904),以精力旺盛、聪明干练闻名乡里,与哈利勒结婚之前,曾嫁给堂兄哈纳·阿卜杜·萨拉姆(客死巴西),卡米莱曾随他去巴西,生下儿子布特鲁斯。第二次嫁给一亲戚优素福·伊里亚斯·吉阿基阿。但此次婚姻一开始便不顺利,不到一个月时间,还未来得及判定它的价值,丈夫便撒手人寰。之后,她嫁给了哈利勒·纪伯伦,生下纪伯伦、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母亲对纪伯伦的影响是巨大的。 纪伯伦五岁时,被送进距离贝什里很近的马尔·耶沙阿修道院小学,接受读、写规则训练。然而,使纪伯伦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得以发展的是赛里姆·达希尔医生。纪伯伦对他的恩泽牢记不忘。这位医生逝世于1912年,纪伯伦曾以动情的言辞哀悼他,文章发表在《西方明镜》上。纪伯伦写到:“雪杉青年逝去了。雪杉的儿女们,来吧,让我们用月桂树叶和玫瑰花做蹬尸床抬着他,遍游山谷和坡地吧!” 在故乡,纪伯伦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里度过了快乐、多趣的时光。那里有黎巴嫩最神圣、最美丽、最引人入胜的风光;神杉和卡迪沙谷地的美景,曾给予过他的心神和想象力以无数启迪,给他的文章言辞与绘画色彩中注入了数不清的美。 波士顿的家(1895) 纪伯伦刚满十二岁,家庭生活遭遇重大灾难,父亲被控侵吞所收税款,被投入监牢,财产被查封。 卡米莱竭力挽救局势,但毫无结果。1894年,她带着四个孩子离开贝什里,前往巴黎,通过一位亲戚,要回了部分财产。继而从法国首都举家前往美国。1895年到达波士顿,定居在华人区。 在波士顿,母亲和布特鲁斯经商,妹妹玛尔雅娜和苏尔丹娜则为邻居打工。纪伯伦进入一所平民学校,继续学习。一位英文女教师注意到了纪伯伦的天赋。纪伯伦的天赋也引起了艺术家法里德·荷兰德·戴伊的注意。戴伊接受了纪伯伦,并领他走上了艺术之路。 1898年,是纪伯伦在平民学校度过的最后一年,他结识了美国女诗人约瑟芬·毕布迪(约瑟芬·布鲁斯顿)。纪伯伦为她画了像,女诗人写信给戴伊说:“这幅画像,对我来说是一桩幸事。” 在黎巴嫩——希克玛学校(1898—1902)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同时也实现自己童年时代的梦想,纪伯伦于1898年回到黎巴嫩,进入著名的“希克玛”(睿智)学校读书。 纪伯伦在这所学校读书三年,受名师指导,掌握了阿拉伯语和法语。胡里·优素福·哈达德就是名师当中的一位。 纪伯伦在黎巴嫩期间,数次回故乡贝什里探望父亲,并结识、爱恋上了一位富家小姐。二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最后以他的中篇小说《被折断的翅膀》里的结局而告终。后来,有人问故事里的这段恋情是否就是他的亲身经历,纪伯伦说,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 在贝鲁特,纪伯伦还结识了艺术家哈比卜·苏鲁尔(1860—1927)和曾于1943年担任黎巴嫩国家元首的阿尤布·塔比特(1882—1947)及其胞妹苏尔丹娜·塔比特(一说这位姑娘或寡妇就是纪伯伦的初恋情人)。 返回波士顿(1902—1908) 纪伯伦得到胞妹苏尔丹娜逝世的消息,立即离开黎巴嫩,于1902年回到波士顿。 在这一阶段,纪伯伦经历一系列悲剧:同母异父哥哥布特鲁斯于1903年(一说1902年)3月逝世,母亲逝世于1903年(一说1902年)6月……但也相继迎来了命运的转折,首先结识玛丽·哈斯凯勒(1872—1964)这位他的终生好友,正是她将纪伯伦推向文学艺术成功之路,她的贡献是不可抹灭的。他还结识了艾敏·欧莱卜,他办的《侨民报》为纪伯伦打开了通往阿拉伯世界的大门,使纪伯伦作为阿拉伯世界空前的诗人出现在阿拉伯世界。他的《梦景》一文便是起步的星星之火。 1904年,纪伯伦在戴伊先生的关怀下举行了画展。就是在这个画展上遇到了玛丽·哈斯凯勒。由她介绍认识了法语女教师米士琳。纪伯伦很喜欢米士琳,并为她画了肖像。 1905年,发表第一部作品《音乐短章》。 1906年,艾敏·欧莱卜为他出版《草原新娘》。 1908年,发表第三部作品《叛逆的灵魂》。 在巴黎(1908—1910) 在玛丽·哈斯凯勒的鼓动和资助下,纪伯伦前往艺术之都,于1908年6月末到达巴黎。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见识了古典流派和新流派等各种艺术流派。并在高利扬科学院期间参观、研究了这些流派艺术。他还访问了许多著名画家,如罗丹、马尔席勒、毕鲁诺等,参观巴黎、伦敦的许多博物馆、古迹和美术馆,随行者有他的好友、希克玛学校的同学优素福·侯维克和艾敏·雷哈尼。 1909年,获悉父亲去世。父亲去世之前,纪伯伦曾电祝父亲安康。 1910年春,纪伯伦展出自己一幅画作《秋》。 1910年10月22日,纪伯伦离开巴黎,在掌握了艺术秘密,心与眼饱受艺术熏陶之后,回到波士顿。 在波士顿,“金环学会”成立(1910一1912) 1910年11月初,纪伯伦到达波士顿,在那里参加了1911年成立的“金环学会”的创建工作。该学会的宗旨是让黎巴嫩、叙利亚侨民了解波士顿事件,支持他们举办的所有文化活动。 1912年5月,纪伯伦见到“金环学会”邀请的客人、巴哈教领袖阿布杜·巴哈·阿巴斯。纪伯伦访问了他,并为他画像。 尽管有妹妹和玛丽·哈斯凯勒在波士顿,但纪伯伦住在那里并不开心,觉得想象力和抱负都受到了限制,于是决定迁往纽约。艾敏·雷哈尼已向他发出邀请。 在纽约度过的最后岁月(1912一1931) 在纽约居住期间,是纪伯伦居住时间最久、也是创作最丰富的阶段。纪伯伦离开波士顿之后,便定居纽约。他这颗星已升起在文学天空。 纪伯伦是一位文学家,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写作。玛丽·哈斯凯勒指导他用英文写作。他相继发表了: 《被折断的翅膀》 1912年(阿拉伯文) 《泪与笑》 1914年(阿拉伯文) 《疯子》 1918年(英文) 《行列之歌》 1919年(阿拉伯文) 《暴风集》 1920年(阿拉伯文) 《先行者》 1920年(英文) 《珍趣集》 1921年(阿拉伯文) 《先知》 1923年(英文),这是纪伯伦最重要的著作。 《沙与沫》 1926年(英文) 《人之子耶稣》 1928年(英文) 《大地之神》 1931年(英文),该作品在纪伯伦逝世前几天问世。 1920年4月,纪伯伦与旅居纽约的阿拉伯诗人和文学家成立了以他为首的“笔会”。该笔会的宗旨是复苏、革新并发展阿拉伯文学,使之积极干预生活,在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成员有米哈依勒·努埃迈、伊利亚·艾卜·马迪和奈西卜-阿里杜等。 纪伯伦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一1918),他积极参加了政治解放运动,并加入了救助难民委员会。 纪伯伦是位情感丰富的人,他与黎巴嫩籍、侨居埃及的女作家梅娅·齐雅黛(1886—1941)之间的情书往来达十五年之久(1914—1929)。 1929年1月,举行庆祝会,纪念纪伯伦在报上发表第一篇文章二十五周年(四分之一世纪)。有许多阿拉伯人和外国人参加。 1926年,纪伯伦因工作繁重,身体开始衰弱。但他并未在乎病痛。他决心已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这样,疾病一天天侵入他的肌体,而他却仍然沉湎于绘画和写作之中,直至1931年4月10日,他躯体中的生命火炬熄灭。但是,饱浸他的生命和精神、灵魂之油的火炬,却一直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 1931年8月21日,纪伯伦回到了他所深爱的黎巴嫩,长眠在他故乡的马尔西克斯修道院,静赏大自然的美与静谧,分享着雪杉的不朽与盖努比谷地的圣洁。 纪伯伦逝世之后,他的英文作品《流浪者》和《先知花园》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问世。他的许多遗作和手稿有待于收集、发表。因为他毕生沉醉于绘画和写作,并无其他爱好,故他的已知作品与此相比,就显得太少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