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方翘楚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和格桑花有着某种奇妙的缘分的。她的初恋就成熟在格桑花海中,她的人生第一次刻骨铭心的痛,也发端于斯。 那是个风轻云淡的午后,当她和军分区医院的几名女孩在后山坡上采摘着色泽鲜艳的格桑花时,她的心情就像这缤纷的花儿一样明净斑斓,一点没有预感到,自己命运的转折点即将到来。 姑娘们将手中捧满的格桑花分别插到准备好的玻璃瓶中,又分送到几个被打扫得窗明几净的宿舍中,瞬间点亮了这些普普通通的房间。 “方医生,你说内地来的医学专家,会喜欢这些野花吗?”陶梓是个圆脸的姑娘,才不满18岁的小护士,还带着明显的婴儿肥。她的语气也是怯生生不自信的。 方翘楚秀气的脸颊上倒都是得意洋洋的光彩,她整整花束,微撇嘴:“说什么呢?这么好看的花儿,美不死他们!大城市能看得到吗?” 年轻小护士已经转移了方向,当然还是说着有关即将到来的医疗队的话题,她的语气有点神秘:“你听说了吗?这次上来的医疗队中,有军医大学的一位神医耶!号称‘普外一把刀’,光听这名头,就霸气得紧!” “我也想马上见识一下这位神人!”方翘楚这次和她同感了,“虽然我眼下是一名急诊科医生,但我有一个外科医生的梦想,盼望着有朝一日能纵横驰骋在手术台上!” 陶梓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都说女人干不了外科!” “我就是要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方翘楚抿抿嘴,一脸倔强的神情,接着又嘻嘻笑了起来,“这不是正当瞌睡时,就有枕头来吗?手术神人竟然从天而降?哈哈,拜名师勤学艺!说不定碰上个有眼光的伯乐,姐这匹千里马种子就该出头咯!” “翘楚姐,你没问题,你那么聪明有天赋,肯定能心想事成!”陶梓说得很认真很真诚。 “借你吉言,共勉共勉!”方翘楚俏皮地一笑,语气里充满自信。 此刻,她们嘴里议论的那位“神人”、“一把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副教授章雪川,正一脸郁闷地坐在一辆奔驰在蜿蜒山路中的车上。 这是一支由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内外科医护人员组建的援藏医疗队。这第一辆车里,面对面坐着普外一科成员:身为队长兼外科组组长的章雪川,副教授于家成,主治医生丁盛,以及护士长秦楠、护士杜鹃,还有麻醉科教授欧阳巍,他是章雪川的姐夫。 第一次来到雪域高原的人,都会对猛然映入眼帘的一切感到兴奋、好奇。远处隐隐绰绰的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神秘又烂漫的光泽;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灵动的牛羊;朵朵如棉的白云悬浮在不远处低低的天幕上,仿佛是一块块有趣的卡通造型,不断变幻着令人遐想的形态;随处闯入眼帘的高原湖泊,宛若美丽又宁静的镜面,镶嵌在绿色的绒毯上,车回路转,在意想不到的角度,闯入到人们的眼界中。 几个人侧身看着窗外迷人的高原风光,啧啧赞叹,摄影爱好者于家成更是不停地用随身带的单反相机拍着,唯有坐在他身旁的章雪川神情阴郁,呆坐无语。 一阵悠扬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众人相互打量,目光都落到章雪川的身上,后者才醒悟般掏出手机。 “这不可能!我现在人已经在藏区了。”章雪川的声音冷峻低沉。 “你疯了,章雪川?!不打招呼就走?你还有没有人心?……”电话那端的愤怒女声清晰可辨。欧阳巍担心地盯了小舅子一眼,于家成和丁盛、杜鹃等人面面相觑,都暗中咂舌。 “行了,我在执行任务,挂了!”章雪川打断那边,果断收线。 不过两秒钟,铃声再次响起,章雪川瞄了一眼手机,直接按键拒绝,接着索性关了手机。 车内一片沉默。但是不过片刻,另一个手机铃声又唱响,这次是欧阳巍的。 戴着银丝边眼镜,面容斯文儒雅的欧阳巍从容地接了电话,转手递给章雪川:“喏,还是冯璇的!” 章雪川眉眼乱动,示意姐夫压掉手机,欧阳巍有点迟疑,章雪川一把抢过他的手机,强行关机。 接着是于家成的手机响了。他接了电话,瞥了章雪川一眼,已经神情自若地主动帮他打起掩护来: “哦,冯医生啊?是,我和雪川在一起……喂?喂?怎么听不到?喂?唉,高原上……信号不好……”他赶紧趁机关了手机。 欧阳巍摇了摇头,关切地看向章雪川:“你走前没和冯璇打招呼啊?……又耍小孩子脾气?瞧这一脸官司!” 章雪川冷着脸没答姐夫的话,于家成却笑着调侃起他:“你还犯什么官司啊?回去就该升正教授了!再和冯璇把婚期定下来,等她出国回来……嘿,简直是双喜临门呐!我就说你小子真好命,职场、情场两得意!” “得意个头!没弄清状况可不可以免开尊口?瞎嘞嘞什么!”章雪川横了他一眼。 于家成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完全是见怪不怪的样子。为了缓和车里气氛,性情活泼的小护士杜鹃,指着章雪川的迷彩服笑道:“章教授,您平日里总爱穿便装,可是如今冷不丁地换上这身军装,完全是帅死人不偿命的节奏啊!” 秦楠和丁盛也点头附和,于家成却唱起反调:“人家章大教授是摩登型男,不爱戎装爱时装,那可是出了名的!” 章雪川用胳膊捣了自己的最佳拍档一下,忍笑回击:“你少拿我开涮!这话传到我老爸耳朵里,直接给我招祸呢!” 他说着,却不自觉地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迷彩,微微扬起下巴,露出一丝孤傲之色:“其实……在我章雪川眼里,这才算真正的军装!” 欧阳巍笑着接了话:“好吧,下回你若是再和咱爸为了是否穿军装起争执,我就拿你刚才那句话应付老人家,为你保驾护航,顺利过关!” “哈哈哈……”几人都笑了起来。丁盛捂着自己的胸口,长喘了一口气:“刚才感到了传说中的高原反应,现在笑一笑,貌似缓解一些了!” 车里的气氛终于活跃起来。 P2-5 书评(媒体评论) 三代军医金戈铁马纵横一生献完青春献终身,一群勇者风霜雪雨百折不挠军旅征途绘丹心。白大衣下的绿军装,彰显时代动人心魄之神彩,军人的后裔承继铁血精神,诠释“国要强我就要担当”的铮铮誓言。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中将 感谢《哈罗,中国军医》一书塑造出别具一格,有血有肉的现代中国军医形象。故事中既有异国他乡的血雨腥风,又有雪域高原的侠骨柔肠。在呈现惊心动魄艺术之美的同时,更有感人肺腑的灵魂之美。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热爱白大衣下的绿军装,在扎实推进军队改革的当下,牢记职责使命,投身强军实践。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 军人,医生,两词相连,是否引起你别样的兴趣?维和军医,又是一个神秘美好的词语,抗埃勇士,更是一个壮烈感人的群体。本书用生动的情怀,诙谐的笔调,浪漫的气质,描绘了中国军人们不寻常的人生历程,讴歌了以章雪川、方翘楚为代表的中国军医,以及不同领域军人的奉献精神和生死爱情。他们注定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的追求和付出,是新一代军人人生浓缩之记述。现代的氛围,唯美的情调,合乎当代青年口吻的对话和思维,都将让你在掩卷后,会心一笑,然后凝神静思,追忆书中那段荡气回肠又缠绵悱恻的爱的故事,爱的升华,爱的永恒! ——原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助理兼卫生部部长陆増祺少将 后记 格桑花落,依米花开 纳兰香未央/文 2016年,《将军的女儿》一书的出版,算是同时实现了我的两个夙愿:写一部有关抗战时期著名的空战英雄高志航的传奇小说,完成一部以当代军旅题材为背景的现实体小说。只是我用主、副两条线,把它们结合在了一部作品中。 在《将军的女儿》中,主线是现代军队医学工作者的故事,而高志航将军的人生最璀璨的几段轨迹,作为副线穿插其中。这是一种新的写作尝试,它记录了我的冒险和体验,但是也给我,以及喜爱《将军的女儿》的读者们,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就是主线故事受限于篇幅,没能更好地展开,很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此期间,我碰巧结识了影视工作者段子先生,他有感于“当代军医”题材,提出深化构建一个新故事的建议。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继而共同构思、创作,才有了如今这样一部以纯粹描绘当代军旅人士,尤其是重笔勾勒当代军医形象的作品。 作为一名出身于军人家庭,生活和工作在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环境下的人。我身边就有这样时时刻刻令人热血沸腾,想用笔去勾勒,去描画,讴歌的群体,他们肩扛军人的使命,胸藏医者的职责;他们精于术业,敢于超越,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将信守生命,承载所托的誓言牢记在心,时刻不忘白大褂下,还有绿军装,把军人的铁血豪情和医者的仁心妙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像藏区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格桑花,灿烂缤纷,无私无欲,点亮扮美了平凡又暗淡的生活空间。 格桑花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藏区暴发过一场严重的瘟疫,人们一批批地死去,生命逐渐凋零。一位来自遥远国度的修行人途经此处,以当地的一种植物为药,逐渐治愈患者,拯救苍生无数。人们感激涕零,把这位圣者称为“格桑活佛”,将他手里的救命植物,那种开得最璀璨,生命力最旺盛的花,命名为“格桑花”。 我们的故事就发端于青藏高原神奇的格桑花海中。有着“军医大学外科一把刀”美誉的年轻教授章雪川率领援藏医疗队进驻雪域高原,邂逅了方翘楚、萧扬、格桑等边地军人。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有壮烈的牺牲,勇敢的担当,还有男女主人公缘定今生的痛苦相识和爱恨情仇的惨烈发端。 格桑花开了,又谢了,浓烈又生动的颜色,象征了新时代军人的青春、热血,信仰和誓言。和平年代,军人也是一个随时会将生死系于一线,将自身融入祖国命运的职业。无论是作为医者的章雪川、方翘楚,还是服务于各自岗位的军旅儿女:萧扬、格桑、凌晓飞、章雪峰,他们的身份不同:工程兵,空军飞行员,军校教员,但是他们都穿着同样的绿军装。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和身着的戎装一起荣耀一生。这是个人的无悔选择,也是父辈的血脉传承。绿色军装,是他们最心爱的服饰,强军梦想,是他们人生交响乐乐章中的最强音。在当前军队改革的风云时代中,他们牢记职责和使命,积极投身于强军实践,把理想和信念,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融入到随时随刻,打起背包就出发,奔赴前线的誓言和行动中。 白大衣下的绿军装,独特深沉的美,永远让人心动和神往。走出国门,奋战在维和战场上,在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生死决战中,勇敢而智慧的中国年轻军人们,又把这份承继于先辈,荣誉于当代的军旅荣光带到了遥远的非洲大地。在那片战火频仍、顽疾肆虐的土地上,生与死的人生大戏每日都在上演和轮回。我们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有幸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中国军人,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和血水,诠释了大国担当精神,将军人和医者两种身份完美结合,在异国他乡建功立业,呈现出最美军人形象,也见证了中非友谊之花的绚丽盛开。 依米花是非洲红土地上的一个神奇传说。这种不起眼的花生长在非洲缺少水分的戈壁滩上,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一点一点地积蓄养分,在第六年春,才在地面吐绿绽翠,开出一朵小小的四色花朵,但花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刻,这是上苍赐于众生的权利。只有心中有爱,世界才会变得祥和和多彩。人的一生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的太少了。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事业和爱情,在西非草原上,至少像依米花那样顽强地灿烂绚丽过一回,他们的信仰和追求,也在寻找依米花的过程中,融合,深刻,升华。爱情和理想,能这样美丽地同根同源般绽放。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幸福? 这部小说想要诠释的太多,想要展示的中国军人风采太多,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感动更多。 在此,我们要深切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朋友,是你们无私的爱,让这个故事能够更加芬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感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秦天中将为本书撰写序文;原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中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原总后勤部部长助理兼卫生部部长陆增祺少将题写推荐语。 感谢各位医学专家的鼎力支持。在医学案例方面,以下军医朋友们提供了倾情相助: 乔庆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简 文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李孟彬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安家泽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阴继凯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柴文祥 解放军153医院心胸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朱锦宇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杨彤涛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赵 晖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金振晓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副教授,医学博士 吕小星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主治医生,医学硕士 王 瀚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读博士 史圣甲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在读博士工程兵部分,以下官兵给予了资料支持: 李 强 原解放军某部工程兵团团长 李德林 原解放军某部工程兵团政治处主任 李 洋 原解放军某部工程兵团宣传股长 马晓彤 原解放军某部工程兵团宣传干事 在本书的出版中,还得到九州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编辑团队,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心血。 目前,同名电视剧正在剧本创作中,也有幸得到了曾经参加过维和任务的广大官兵的大力协助: 谭映军 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医务部主任,医学硕士 罗 皓 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袁 阳 解放军107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孙景豫 解放军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昆明总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梁海霞 解放军451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李旭升 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兰州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任小龙 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兰州总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邱琛茗 解放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成都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潘永原 解放军某部作训处参谋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目前还战斗在非洲维和前线,祝他们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平安,归途如虹! 2017年9月25日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初上高原 第二章 格桑来了 第三章 花海定情 第四章 生死关头 第五章 格桑事件 第六章 痛定思痛 第七章 陈世美说 第八章 冤家重逢 第九章 好为人师 第十章 保腿计划 第十一章 山豆根案 第十二章 以柔克刚 第十三章 保肛风波 第十四章 夜班险情 第十五章 玫瑰临风 第十六章 达娃手术 第十七章 野外训练 第十八章 医闹事件 第十九章 庐山真面 第二十章 误诊危机 第二十一章 真相昭雪 第二十二章 师生互换 第二十三章 首次主刀 第二十四章 拦截爱情 第二十五章 “灾星”传说 第二十六章 相亲闹剧 第二十七章 战地手术 第二十八章 身世之谜 第二十九章 准备出征 第三十章 走进非洲 第三十一章 失联历险 第三十二章 以身试药 第三十三章 情愫暗萌 第三十四章 跨界操作 第三十五章 共度险境 第三十六章 谁可相依 第三十七章 爱的放手 第三十八章 千里追爱 第三十九章 又到非洲 第四十章 隔离时期 第四十一章 抗埃手记 第四十二章 并肩作战 尾声 后记:格桑花落,依米花开 序言 中国军医,中国仁心 秦天/文 所谓军医,顾名思义,就是在军队服役的医务工作者,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军医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医生。 作为军人,军医必须随时随地给官兵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和普通军人一样,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血性,担当,舍生忘死,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一个个受伤的将士。而作为医生,军医又是特殊的军人。和那些持枪杀敌的战士不同,军医可以不开一枪却挽救无数生命。他们即便佩枪,也仅仅是出于自卫。他们是生命和死亡之间的摆渡人,他们以其仁心仁术给面临死亡的人带来无限生机。因此,军医是军人铁血荣光和医者仁心大爱的集合体。 当代中国军医生活在一个和平盛世的国度。除了奔赴各种救灾前线救死扶伤,他们更多的时候,和普通医护人员一样,在医院门诊,急救,手术,既服务于军队,也服务于普罗大众。这是中国军医有别于大多数国家军医的“中国特色”。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军医有了新的光荣使命。 从2003年开始,一批又一批中国军医离乡背井前赴后继奔赴异国他乡,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在维和这个特殊战场,中国军医的任务是在联合国任务区内为参与维和的各国军队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救治那些在战争冲突中负伤的武装人员和平民。 我们的中国军医,从国内带去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恪守职责。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永不放弃。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夜以继日与死神赛跑,妙手回春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一声声“中国军医,Good!”,褒奖了中国军医的职业水准和职业精神。 但对中国军医而言,抢救了多少病人,挽救了多少生命并不值得夸耀,无非是完成了份内的工作和任务而已。因为救死扶伤本就是每一个医生的天职。 几千年来,“悬壶济世”是中国医生们的崇高使命。“治病”之外,更重要的是“救人”。对于参加维和的中国军医来说,既然为世界和平而来,当然不满足于简单的“治病”。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促使他们渴望让更多的当地民众感受到来自古老东方民族不同寻常的爱,感受到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魅力。 所以,我们的中国军医和参与维和的其他国家军医的重要区别就是,他们不是简单的在生命安全得到充分保证的医院坐诊,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走出军营,走出医院,巡诊在难民营、沙漠丛林、疫情爆发的村落。 我们的中国军医,像热爱自己同胞一样,热爱当地人民,自觉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爱护当地的一草一木。他们是仁者的化身、爱的使者。他们以跨越国界和超越种族的大爱和仁心去化解仇恨、恐怖和战争,播撒和平种子,催开了更加绚烂芬芳的和平友谊之花。他们燃烧着自己,释放着温暖与希望,给饱受战患的民众送去了一张张无限温润和清凉的中国“名片”。一声声“中国,Good!”,褒奖了中国军医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我们的当代中国军医正在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下默默谱写着同一样的诗篇。 《哈罗,中国军医》这部小说,正是描写了这样一批可爱的中国军人。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我们的当代中国军医,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事业与爱情,他们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血性和担当,以不无轻松幽默的笔触再现了以中国军医们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军人特有的赤诚、无私、坚韧和牺牲。 小说还巧妙地用男女主人公的家世和父辈情感穿起了一条中国军医发展的不平凡历程。从浴血奋战的新四军抗战历程,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万水千山,血红雪白,再到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火硝烟,三代军医,矢志不渝,将军旅豪情和医者仁心完美融合。 军旗上写满铁血荣光,正是这种来自祖辈、父辈们的血脉承继,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精神的薪火相传与发扬光大,当代中国军人才能成为国家形象的忠实代表,才能成为国家荣誉的捍卫者。 如铜的是军人的肌肤,如钢的是军人的意志,如金的是军人的爱心。如果说军人是奔腾的激流,人民就是源头活水。我们把人民装在心里,人民就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愿《哈罗,中国军医》所传递的正能量可以感染并震撼更多的心灵,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最可爱的人,共同唱响我们这个大时代的最强音! 2017年9月 内容推荐 纳兰香未央、段子著的《哈罗中国军医》是一部生动诠释当代军队医务工作者英雄情结与奉献情怀的小说,同名影视剧筹备中。战争年代有战争年代的信仰,和平年代有和平年代的追求,本书着重记录了以章雪川、方翘楚为代表的新一代军医的成长历程,记录了他们随维和部队抗击埃博拉病毒、奔赴藏南抢险救援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不忘白大褂下绿军装”的职业精神。 编辑推荐 纳兰香未央、段子著的长篇小说《哈罗中国军医》是建军九十周年献礼之作。小说生动诠释了当代军队医务工作者的英雄情结与奉献精神。“白大褂下的绿军装”尽显阳刚之美和浪漫之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副司令员秦天中将亲笔作序,何其宗中将、罗援少将、陆増祺少将联袂推荐。 本书还是“五个一工程”参选作品,入围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作品,同名电视巨制即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