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调戏”为目的的沟通
由上文可见,现在的玩家不但“调戏”名人,也“调戏”普通人;不但“调戏”古人,也“调戏”现代人。但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他们现在不但“调戏”真人,甚至也“调戏”机器人。
一个鲜明的“被调戏”的例子就是苹果手机里的语音助手Siri。
苹果公司在手机里安装Siri的本意是为手机用户增加一个管家式的便利工具。用户可通过输入文字或口头发出各种指令,让Siri代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打开各种App,搜寻餐厅、电影院等生活信息,同时也可以直接收看各项相关评论,甚至是直接订座、订票,也可以把Siri当做计算器,让其直接报出各种简单运算的结果。
但是,这些工具性的功能却被用户们忽略不计了,他们生生地把Siri当做了一个用于“挑逗”,甚至是可以加以“调戏”的玩具。
如果在百度上输入“如何挑逗Siri”,竟然有20多万条结果,甚至一些知名的网站,比如知乎、百度知道上还设有专栏,向广大网民传授各种“调戏”经验。手机用户关于“挑逗”“调戏”Siri的方案涉及面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很多用户故意提出各种不好回答或者很尴尬的问题来刁难Siri。工程师们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努力提高Siri的智能化程度,其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精准、便利的服务。但世事难料,这些高智能却不得不忙于应对用户们的“挑逗式测试”。
我们来看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
用户:Siri,我爱你!
Siri:扯淡。
用户:我真的爱你!
Siri:我希望你不要对其他手机也这么说。
用户:不会的,我只爱Siri。
Sift:你……你是我翅膀底下的风……
用户:太好了,我很高兴你知道我爱你。
Siri:你需要的是爱……和你的iPhone。
用户:你会和我结婚吗?
Siri:我的终端用户授权协议中可不包含结婚哦,我道歉。
用户:生命有什么意义?
Siri:我现在还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请给我一些时间来写一个很长但最后什么都没有的剧本。
用户:我再问一次,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
Siri:要宽以待人,避免吃成个大胖子,时不时读点好书,有空了就散散步,尝试和不同信仰以及不同国籍的人和平和睦地相处。
用户:你理想中的男朋友是什么样的?
Siri:为什么要谈恋爱?就是为了可以一起吃冰激凌、听音乐、星际旅行,接着生气吵架、摔门而出,最后在孤单的雨夜里暗自神伤?听上去还不错,帮我报个名。
正因为Siri具备较高的智能化程度。面对“主人”的“调戏”。往往能够给出一些机智幽默、出人意料的回答。这些回答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候颇有幽默感或颇具哲学意味,有时候却又牛头不对马嘴,甚至还经常耍赖,用套路来逃避一些很难正面回答的问题。这样的Siri简直就是一个大活宝。
这种挑逗式的交互沟通。刺激着手机用户乐此不疲地将“挑逗”进行到底。而这种看似离谱的沟通也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交互游戏。
消费者们的“挑逗”不仅针对Siri,微软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小冰也是“在劫难逃”。微软小冰在2014年面世时被设定为17岁的少女。
“挑逗”小冰和“挑逗”Siri有一个不同之处。Siri只能在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和iPad上使用,而微软小冰则可以在微信、微博、米聊、触宝、京东、最美天气、海尔U+等多个平台使用。
P22-24
玩归真我
首先要感谢我的女儿陈泓希。
写作这本书的期间,正好是美国高中的暑假。泓希万里归来,帮我做了很多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一直以来,她对商业很感兴趣。拉上自己的小伙伴组建了商业研究小组,还在假期中做了一份《00后消费观调查》。我还对她做过一次深入的访谈,主题就是以她自己为代表的oo后的消费观。我非常欣喜地听到她说:“玩具思维就是我们这些人的思维。”
研判商业的未来,一定要把目光对准新生代。当下,“90后”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00后”正在崛起。如果不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是没法洞察未来的。
新生代在富足中成长,安全感天生充足,即便在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也总是积极乐观应对,更不用说平时了。爱玩、会玩,是他们最重要的群体特征。他们的思维,确实是玩具思维。他们的心智,确实是玩家意识。
而作为他们父辈的我们这批人,更多的是工具思维和用户意识。我们是不是要与时俱进呢?我们能不能与时俱进呢?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
自写作《玩具思维:改变未来行业的新思维》以来,出于对未来洞察的自信,我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玩乐本来就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将其释放出来。而一旦摆脱旧有思维的枷锁,整个身心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也就能更为坦然地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性。
今年3月春暖花初开的时节,我与竹亦禅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搞了一场“心理三国蜀国游”,这是一次标准的玩具思维实践。
早年间,我首创了用心理学分析解读历史的全新文体——心理说史。《心理三国》三部曲正是心理说史的代表作。这一次游学活动,我亲自带队,和来自上海的一帮企业家、艺术家、生活家们驱车前往三国故地四川,一路美食美景,在高速前行的大巴上,在剑门关前的凉亭中,在四川贡院的大厅里,在张飞庙前的空地旁,我把《心理三国》书上的内容化作移动课堂的讲座,让同行出游的伙伴们大呼过瘾。
这一次活动甚至惊动了当地的新华社记者。在随行采访了数天后,他们写了好几篇报道,将我们这种玩法视为开发三国文化,探索高端旅游的新模式。
实际上,这次活动无非就是几个人闲聊之际,玩兴突发后的产物。
荷兰历史学家赫伊津哈说:“人只有在游戏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我们已经被束缚得太久了,我们应该在玩中回归真我,就像那些“00后”一样。
这本书是“玩具思维三部曲”的第二部。所谓玩家意识,其实就是真我意识。在写完这本书后,我的思考并没有停止。《玩具思维:改变未来行业的新思维》指明了未来商业的大趋势,《玩家意识: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揭示了未来消费者的心智模式。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组织内外的人都能够自动自发,按照玩具思维和玩家意识的要求,超越预期地为消费者服务呢?
这个问题将是“玩具思维三部曲”第三部《玩娱授权》的核心内容。所谓“玩娱授权”,就是要将授权管理转变为授信管理,让一线员工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顾客创造愉悦。
最后,我要对女儿致以歉意。在她放假期间,本来应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但是,当写完这本书的时候,她的假期却马上要结束了。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妻子李悦妮,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精心照顾整个家庭的里里外外,让我能够安心完成这本书。
所以,我将这本书献给我的妻子李悦妮和我的女儿陈泓希。只有与你们同在,我才是完整的我。只有你们的陪伴。我才能玩归真我!
陈禹安
2017年8月25日星期五晚21:48于别馆13B
从玩具思维到玩家意识
从脑海中的一个闪念,到《销售与市场》杂志上的一篇专栏,再到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本书,“玩具思维”这个理念已经诞生整整三年了。
在这三年间,玩具思维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
《中欧商业评论》《商界评论》《商学院》等商业期刊以及风头很劲的罗辑思维团队的“得到”知识平台纷纷予以重点推荐。《玩具思维》这本书也获得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优秀图书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图书奖、《新智囊》年度最佳图书、《销售与市场》年度最佳图书等荣誉。
将玩具思维付诸实践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有的房地产企业用玩具思维兴建乡间的微型别墅,大卖一空;有的IT公司将玩具思维用于内部招聘;有的礼品企业用玩具思维设计赠品,销售额剧增;有的餐馆用玩具思维将餐饮场所变成了销售文化艺术品的专卖店:有的企业家用玩具思维给旅游大省出谋划策;有些继承了家族产业的年轻人采用玩具思维来开拓创新;甚至还有老师将玩具思维用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有一位老师就写了一篇《教育也需要玩具思维》的论文。
我还陆续看到了一些用玩具思维来分析商业案例的文章。
这些事项说明,玩具思维仿佛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一直在不断地生长,内涵也日渐丰富,慢慢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框架。而这种生长才刚刚开始,远未停歇。这本《玩家意识》就是生长过程中的又一个成果。
在写这本《玩家意识》的时候,我有两个明显的感觉:第一是玩具思维的相关案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经常有挂一漏万之感;第二是发生在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越来越妙。
这也充分说明,玩具思维确实是一个已成气候的大趋势。这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来写第二本书。
这两本书既是一脉相承的,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
《玩具思维》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产品”上,而《玩家意识》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玩具思维重在说事,玩家意识重在论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在人为”。要想做好“玩具思维”这件事,必须搞懂“玩家意识”这个人的心智模式。
当消费者从用户意识转向玩家意识的时候,其价值判断标准——商业美学的标准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
我将这个变化定义为从完美主义向玩美主义的转变,恰与从工具思维向玩具思维的转变相对应。
在玩家意识和玩美主义的大框架下,我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是玩具思维体系继续生长的标志与成果。 我深信,从玩具思维到玩家意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玩具思维还会继续成长,也将见证未来的商业取得更大的突破。
陈禹安
继《玩具思维》意在指导企业如何理解产品、理解设计与营销后,陈禹安著的《玩家意识: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意在洞悉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身份认同,揭示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的商业新美学、从功能红利到玩家红利的产品新视角、从定位理论到玩家意识的消费者和经营者身份新变化,使用大量生动案例指导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用玩家意识、规避玩家误区,在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和售后等全产业价值链中创造玩具思维时代新的商业价值。
陈禹安著的《玩家意识:从完美主义到玩美主义》是“玩具思维”三部曲的第二部。《玩具思维》意在指导企业如何理解产品、如何理解设计与营销。
“玩家意识”,是指在玩具思维大趋势下,消费者日渐意识到自我身份定位上的玩家化,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种种新颖奇特的言行举止。同时也指企业或商家准确认知到消费者在身份定位上的玩家化趋势,并在整个价值链上作出适应性调整的一种指导思想。
“玩家意识”主导下的消费者,以时尚、酷炫、新潮、拉风、好玩为价值标准,对情感敏感而对价格不敏感,善于主动参与商业互动并积极创造娱乐氛围。
“玩家意识”主导下的商家,会对自己的产品、服务和展示环境进行娱乐化设计,刺激消费者响应与共鸣,积极触发供求互动和娱乐创造性。
未来消费环境的硬性指标是能够提供充足的涵盖五种感官的娱乐化刺激,未来商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玩娱引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