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柳亚子日记/中国近现代日记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柳亚子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柳亚子日记》包含《乘桴日记》、《旅港日记》和《北行日记》三部分。《乘桴日记》为“四·一二”事变后,作者赴日本避难时的记录,真实记录了作者1927年5月至1928年4月之间真实的生活历程,交游、读书情况等均有记载。《旅港日记》为作者1949年1—2月北上北京之前的日常记录,随后之《北行日记》即北上途中和到京后的记录。当时华北已经解放,作者与各界人士等均有较为频繁的交往,尤其是作者对在京时自己所参与的政治与社会活动均有记录,可以窥见1949—1950年北京的政治、社会氛围,对考察那一段时期的历史细节也颇有帮助。

内容推荐

《柳亚子日记》分为三个部分:《乘桴日记》、《旅港日记》和《北行日记》。第一部分为柳亚子1927—1928年间旅日的生活记录;后两部分为1949—1950年柳亚子从蛰居香港到北上北京的记录。

目录

整理说明

乘桴日记

乘桴日记第贰

旅港日记

北行日记

附录

 一 分湖胜溪柳氏世系表

 二 分湖柳氏祖先谱传

 三 柳公钝斋墓志铭

试读章节

中华民国十六年五月十五日

乘《上海丸》东渡,同行者内子佩平、女弟蕴玉、女儿婉仪,凡四人。上午八时登舟,季屏、怀芬、光颍、蓉裳、淑仪来送。八时半启楗。

十六日

下午二时许,过长崎,登陆,游公园。四时返舟。五时启楗。

十七日

上午十二时,舟抵神户,暂寓甬人李君所设复和公司寄宿部。

十八日

王济远先生嘱郭谷尼君,暨东人德永懒牛,自西京来迓。下午三时半,自神户乘汽车启程;六时抵京,即至吉田山上东洋花坛,与王先生同寓焉。

十九日

至大丸吴服公司,观王先生个展会。

二十日

与内子弈两局。东友长井大有来,亦弈一局,余负二十余子。

二十一日

偕谷尼理发。张景桓君来谈。

二十二日

游大阪,观佛兰西美术展览会,饭于中央食堂。下午返京都,游圆山公园。

二十三日

上午,偕郭、张两君,至寺町购书,饭于菊水馆。下午,返寓,长井君来,同游岚山。夜,偕郭君及内子辈,同饭于东升园。

二十四日

桥本关雪来访。桥本为东邦名画家,自言尝游中国三十余次,惜未谙华语耳。

二十五日

景桓来谈。夜,偕谷尼辈饭于东升园。

二十六日

重游岚山。晚归,仍饭东升园。景桓偕甬人虞中匡君来访。

二十七日

游大文字山下之樱谷町,观张、郭二君写生。晚饭东升园。观西洋电影于松竹座。

二十八日

洗浴。

二十九日

作琵琶湖之游。先乘电车至大津。自大津乘《阪本丸》,渡石山,游石山寺,饭于近江油屋。由石山乘《石山丸》,渡阪本,雇摩多车至日吉岛居前,游日吉山,观王先生及长井君写生。复游比椒山,升降乘电车,山行则用兜子,陶靖节所谓篮舆也。下山,即八濑公园,有飞瀑绝胜。东人牧野近之助君设宴焉。宴罢,复乘电车,至出町柳驿,步行返吉田山,已十一时许矣。  三十日

景桓来谈。

三十一日

偕野原樱州,访松本一洋,留饭其家。寻游金阁寺,访放光禅师,不值。觞樱州于支那料理店,醉后同游妓寮,九时返寓。

六月一日

松本君令弟携具来摄影,因余等将赴东京,留临别纪念也。樱州为设饯于花坛之振鹭亭。

二日

访樱州,获赠蔷薇一页。饭于德兴园。寻谒桥本先生,索得写真一枚。樱州导游小园,及射圃。下午五时,返寓。花坛主人以鱼一、汤一暨皮酒为饯,报以两截。十一时半,登车。景桓、暨野原樱州、长井大有、高津芳辅、阿部寿郎、五岛安之丞、谷房子女史,咸来车站送别。花坛主人谷爱之助,及侍女、老仆,亦偕莅焉。车中购得寝台券,酣睡甚畅。

三日

上午十一时半,抵东京,寓于日华学会。至会芳楼午餐。李君盛钧、殷君体新来访。晚饭于大雅楼。

四日

李君来访,偕往其寓所,在赤阪区青山町,晤殷君,即同出觅屋,未有结果。寻至会芳楼午餐,乘电车返日华学会,休息半日。晚饭于北京亭。

五日

雨,未出门。李君来访。

六日

李君来谈,偕至目白文化村觅屋,有洋房一所,颇合意,惜价昂未敢问津也。午饭于文化亭。游上野公园归,而殷君亦至。拟同赴会芳楼晚餐,殷君以齿痛固辞,颇为抱歉。

七日

李君、殷君暨甘君棠、龚君遂初来访。午后,游银座松屋吴服店,日人所谓银踯躅也。旋至日比谷公园小憩。晚餐于会芳楼,同坐者十人,颇极一时之盛。

八日

李、殷、龚三君来谈。是日,谷尼迁往青年会。余等与王先生仍住日华学会。

九日

李、殷、龚、郭四君来访,偕游明治神宫外院。旋赴李、殷二君寓所小坐,仍由二君送归日华学会。

十日

李、殷二君来访,偕游井之头公园。晚饭于会元楼,有侍女能操三弦琴。

十一日

李、殷、龚三君来访,偕赴会元楼晚饭。

十二日

李、殷、郭三君来谈,适东友松本一洋自京都来,即偕往会元楼小饮。  十三日

同日华学会移居井之头公园畔之乐天庐。同居者:王先生暨李君,并余眷属,共六人。殷、郭两君远来相送,即偕游公园。

十四日

殷君来谈,即偕至新宿驿傍三越吴服店购物。

十五日

偕李君暨王先生,至新宿驿淀桥邮便局发电,致啸霞,因知其已抵津门,不日将南下也。归寓后,殷、龚、甘、傅四君并来访。甘君善割烹,即倩其治肴数簋,购皮罗及葡萄酒若干瓶,狂谈大嚼,为乐无艺。醉后麻雀四圈,而睡已一时许矣。殷、甘、傅三君并留宿焉。

十六日

与殷、甘、傅三君斗牌十二圈。是夜,三君仍留宿寓所楼下。龚君暂来一谈,即去。

十七日

谷尼暨东友德永懒牛并来访,留晚饭而去。是夜,殷、甘、傅三君并别去。

十八日

写《西京游草》一卷成,得诗七十有七首。晚上,谷尼来谈,匆促即去。

P1-5

序言

本书包括先父柳亚子的三种日记:(1)《乘桴日记》,(2)《旅港日记》,(3)《北行日记》,均录自中国革命博物馆保藏的柳亚子手稿,甚为珍贵。

日记原为两部分:《乘桴日记》,有先父题字;日记簿一册,无题字。在避难日本时撰的《乘桴日记》(1927年5月至1928年4月),用墨笔写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字迹大方而端正。作者署名“江南唐瑛”,“隐芝居士”,同行赴日者与在沪送行者亦不用真名。日记原系日常生活的实录,这部《乘桴日记》撰于侨寓异国、百无聊赖的期间,生活单调,其中有几段重复处或可删去,但为“存真”起见,我们仅作某些编校上的改动。与此作一对照的,为二十余年后蛰居香港(“扶余岛畔蛰龙翔”),乘轮北上,以至抵达北平并居住的一段时期(1949年新春至1950年10月),当时华北已解放,精神兴奋,“前途真喜向光明”。这部一百四十多页的原稿,系用钢笔小字,录在一册有横格子的日记簿上,却全部直写,并不依照原来格子。在香港有充裕的时间抄录,字迹清晰可辨,但是到北平后,随着频繁的政治与社交活动,日子过得忙碌紧张,写作快捷,字体不免潦草,有些地方,尤其是人名,不易认识。我们在编校时注意到1949年2月26日(即自香港启程登轮的前一日)的日记,凡两见(仅略有不同),因即以此为分界线,将这部日记分为两篇,在此以前的部分题作《旅港日记》,在此以后的部分题作《北行日记》,包括北上旅途中及在北京期间所写的日记。《北行日记》前所附“华中轮”上“同舟同济”者名单,共三页,他们是作者的新友与旧友,这次旅程是新生活的起始,也可视为一篇新日记的开端。这种分法能符合作者的原意。《北行》这部分相当长,为醒目起见,我们又把它分为四章:“同舟共车”,“六国饭店”,“颐和园益寿堂”,“北长街(附上海)”。这些标题为原稿所无,是在编辑时加上去的。

在编校本书时,我们得到先父的亲友及各方面的支持。《旅港》与《北行日记》中一些人名的问题,帮忙解决的有在日记中提及的表弟徐文烈,及当时父亲在京、沪的朋友如刘思慕、宋蕴庄、陈迩冬、黄宝殉、崔书香、范志超、姜长林诸位。在此应该特别提出的,还有黎里“柳亚子故居”负责人殷安如,为重抄这两部日记,认出许多不易辨别的字句;他又请沈哂之(父执沈眉若子)为详细审阅一过。我们也感谢中国革命博物馆,尤其是万冈、纪秋晖与周永珍,他们大力帮助,有求必应,并为复制馆藏《乘桴日记》《旅港日记》《北行日记》原稿,对于这几位热心协助的人士,在此敬致谢忱。

柳无忌、柳无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