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半月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艺刊物。其办刊方针“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幽默”及“语录体”文学,发表抒写“性灵”的小品文、掌故丛谈等,并以幽默的配图而独树一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
《过年日程》由论语社选编。主要收录有关衣食住行、新旧器物的掌故与品评文章,思虑细致入微,笔意虚实相生,足见新旧文明交替交融的实态,以及各色生活情趣与人生感悟。
| 书名 | 过年日程/论语文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论语》半月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艺刊物。其办刊方针“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幽默”及“语录体”文学,发表抒写“性灵”的小品文、掌故丛谈等,并以幽默的配图而独树一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 《过年日程》由论语社选编。主要收录有关衣食住行、新旧器物的掌故与品评文章,思虑细致入微,笔意虚实相生,足见新旧文明交替交融的实态,以及各色生活情趣与人生感悟。 内容推荐 《论语》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汇聚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邵洵美、丰子恺、老舍等各路名家,充分展开现代散文书写的“闲话风”脉络,纵论东西,谐谑古今,取得了不俗的实绩,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语社在2014年重新影印全套《论语》,2015年初选编三卷《<论语>漫画图鉴》之后,继续推出《明清的清算豪门案》、《过年日程》、《曼殊大师之“吃”癖》、《东京花见》、《午睡颂》、《家之上下四旁》等六卷《<论语>文丛》。《过年日程》收录有关衣食住行、新旧器物的掌故与品评文章,思虑细致入微,笔意虚实相生,足见新旧文明交替交融的实态,以及各色生活情趣与人生感悟。 目录 不要冤枉宰予 说忠孝 过年日程 糖瓜祭灶 读画史 《咄咄吟》——鸦片战争的史料之余 汉初的儒生——读《史记》儒生们的传给我的暗示 奴才文明论 被奚落的孟轲 讽刺小说和儒林外史 “都门纪变百咏”——八国联军之役的史料 贝青乔及其《半行盒存稿》 回首丙子六十年 什记板桥 郑板桥的去官 两汉循吏精华录 谈《雪涛小书》与其作者 谈谈子路 宋史新话 宋史新话(续) 读《明史纪事本末》 灯节小史 上元灯话 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 端午节考 试读章节 过年日程 何容 现在,年龄已经到了“那个老人哟!”的阶段,过年于我如浮云矣。然而小时候儿盼过年,却也曾如大旱之望云霓。说是小时候儿,小到什么时候儿呢?总之是比现在小得多,那么小,以至于别的事都记不很清楚了,只有过年的事还想得起来。 那时候儿,一进腊月就盼,初一,初二,初三……简直是天天儿默读皇历。好容易盼到初八,才摸着年边儿。那一顿腊八粥,确是异乎常粥。在常日,嫌稀,哭,活该!不吃?下顿还是这个,饥得扛不住了你就吃啦。这一天,稠得“插箸不倒”,盛到碗里可以挂尖儿,并且还有豇豆,枣,间或还许发现些花生米或半个陈栗子之类。祖母的“专制”,倒是“开明”;平常日子俭省,年节总要让孩子们解解馋;不然,没思没盼的,苦到什么时候算一站呢? 肚子“特大”一次之后,饭食随着渐入佳境。磨过年吃的面,摘了“中三烂”,剩下黑面,蒸高梁糁儿饼子的时候儿,也许“随粱带蒸”几个黑饽饽。蒸过年的白饽饽的时候儿,一个孩子也总有尝半个的机会。然而,“半块馒头也比没有强”。 那个大肥猪——国畜,养了它一年,新陈代谢,就要被解决。在某一天的早晨,就有屠户来绑它。哥哥他们争着去采猪鬃,等正月里“钱儿买猪鬃”的来了卖钱。杀的时候儿还都围着看,等着要尿泡,蹄尖儿之类。这些事,我都不做,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非不忍也,不敢也。现在想起来,倒觉得“不亦君子乎”。 到了二十三,又是一个新的阶段。祭完灶的糖瓜儿,一个孩子可以分得十几个之多,由祖母“计口授甜”;平均分配,我虽最小,倒也用不着像孔融那么客气。这一份私有财产,拿到自己母亲屋里,数了又数,爱不忍食。哥哥提议先行共产,再重新分配,结果他把大的检了,把小的给我,惹一场“兄弟斗炕”。但自从他上了学堂之后,便不再与我争了,甚至把他的全份引渡给我。据他宣称,这是“修身”。可是伯母屋里那个哥哥连一个也不肯分给他妹妹,虽然他那一本修身同我亲哥哥的修身一样厚,一般多的钱买的。 二十四,扫房子,房子扫干净了,画儿也得换新的;这向例由哥哥负责。他喜欢的是“小小子儿掏喜鹊”之类的“艺术”画儿,我却喜欢故事画儿。可是买画儿的钱是他的体己钱,我不便参加意见。有一年,我也拿出钱来买了一张“李三娘打水”,自己十分得意,一直保存到民国六年发大水倒房子才毁灭。近年以来这张画儿早被遗忘了。去年夏天因为去看白玉霜女士的“枪毙小老妈”,捎带着看了一出“井台认母”,猛然间想起那张画儿来,又有点儿“感慨系之”。 捏饺子也是一件大事。饺子是饭食中的极品,作起来可是麻烦;必得一壁儿捏一壁儿说闲话,要不然实在太沉闷。这时候儿常可以听大人们讲些与饺子有关的事,例如二秃子家捏的饺子大,所以从老辈子里他家就净娶大脚媳妇儿。娶媳妇,虽然自己一时还谈不到,可是哥哥不是已经说上丈人家了吗?明儿娶个嫂子来,像二秃子他婶子那么两只大脚片儿,可也真不体面。看看自己家里捏成的饺子并不大,也便放心了。 三十晚上那一顿隔年饺子,是“年”的前奏曲。这一晚上却最难沉气。早睡呢?还是不睡呢?早睡,怕“打早起”醒不了,于是决定坐以待旦。离旦还远着呢,就困得眼皮打架了,还得睡;隔在“年”这边儿了,也只好任命。一直到鞭炮大作,醒了。穿新衣服,洗脸,梳好了小辫儿,等天明。儿童本来没有给神位磕头的义务,可是“礼多神不怪”,我总是要磕一两个“爱美的”头。 初一早晨这一顿饺子,才是正式的过年。“实现”是“希望”的坟墓,对于儿童倒不见得全然如此,饺子依然是很香。只是须要当心,别把那个钱咽了,可也不要咬碎了,卧坏了牙是小事,咬破了“福”,多么败幸。据说要是吃出这个钱来,正月里拿它玩钱,准可以赢。事实上却也并不那么灵验;要不然,今年初一倒可以吃一顿“特大饺子”,包上一块钱,无论是我,是小三儿,小四儿,或是他妈,谁吃出来也好,得一条航空奖券就是五万。 初一,无论如何得到街上去玩。为了新衣服,新鞋,新辫绳儿,也不能不出门。何况手里有好几十个钱,可以任意支配;二秃子六个钱趸十块姜糖,吆喝着“姜糖,一个钱一块”,尽管他卖糖能赚钱,可是总不如我这“买”糖的体面。哥哥跟大孩子们“撞钟儿”,跟着看,一心盼着他赢,虽然他赢了也不给我。自从上学以后,他便不再“撞钟儿”了。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是“放猪的奴才们的游戏”。不用说,这又是“修身”! 自初二起,天天玩:看耍猴儿的,看变戏法儿的,“看”说书的,“看”别人打秋千。天天有客来,天天有饺子吃。初六,照例是姑夫来拜年的日子,“带岁钱儿”准给是“一百”。一百是多少?五个五个的数九次,再添上三个,这叫“九六钱”。一起放在手掌上,简直放不下,分开,一部分一部分的“札”,札好了,接到一块儿,戳起来,一个小圆锥体;躺下,像一个连横队,排头不是康熙就是乾隆;排尾准是光绪。到溥浩然站排尾的时候儿,我已经没受“带岁钱儿”的资格了。 正月十二,老鼠娶媳妇儿,大孩子们捱家敛破鞋,给老鼠添箱,晚上堆在街里,熊熊的火光,满街布臭气,可看而不可闻。同时家家炒豆子,说是炒“老鼠眼”。照例有一群孩子们到老鼠叔家去“打糟儿”,问他为什么娶媳妇不让吃“合落”。现在,老鼠叔都白了胡子了,始终也没娶上个媳妇儿,却还是年年接受儿童们一次天真的恶作剧;只是喊老鼠叔的孩子们变成喊老鼠爷的了。女人们今儿晚上“游百病”,男人们站在街上“看”游百病的,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只有二秃子到这一天就藏在家里哭,据说他妈就是正月十二游百病游没了。后来他在北区当了巡长,严厉的禁止游百病,说“伤风败俗,莫此为甚!” 正月十五,是过年的尾声。尽着余剩的东西,再吃一顿,这一顿要是撑不死,大概本年度就可保无虞了。 P16-21 序言 出版说明 《论语》杂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以其坚强的撰稿阵容,丰富的栏目话题,鲜明的“幽默”个性,在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主编林语堂所言,《论语》办刊“大概有性灵,有骨气,有见解,有闲适气味者必录之”,“其景况适如风雨之夕,好友几人,密室闲谈,全无道学气味”,因而汇聚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丰子恺、老舍等各路名家,充分展开现代散文书写的“闲话风”脉络,纵论东西,谐谑古今,取得了不俗的实绩,至今不乏后来者追慕其流风遗韵。 本社在2014年重新影印全套《论语》,2015年初选编三卷《<论语>漫画图鉴》之后,继续推出《明清的清算豪门案》、《过年日程》、《曼殊大师之“吃”癖》、《东京花见》、《午睡颂》、《家之上下四旁》等六卷《<论语>文丛》,更集中呈现《论语》散文的眼界关怀、主题设定、篇章呼应及书写意趣,奉献一套兼具资料性、鉴赏性、可读性的精致选集,以飨读者。 文丛的分卷编选基本上按文章主题分类,但为丰富话题、平衡篇幅计,亦有适当通融。各分卷篇目原则上以《论语》登载先后为序,但个别分期载完的文章则汇总连篇,以便阅读。编选文稿除纠正个别明显文字讹误,或依现代通例酌情调整少数标点符号以方便读者外,基本保持初刊原貌。极个别因原刊印刷质量导致无法辨识的文字,则用缺字符号表示。 本册收录有关衣食住行、新旧器物的掌故与品评文章,思虑细致入微,笔意虚实相生,足见新旧文明交替交融的实态,以及各色生活情趣与人生感悟。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5年6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