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进新四军(1937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黄朝军//沈杨//田崇杰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东进新四军(1937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黄朝军、沈杨、田崇杰编著,记录的主要是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影像。

内容推荐

黄朝军、沈杨、田崇杰编著的这本《东进新四军(1937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新四军在1937年12月到1945年8月期间,既要面对日本侵略者又要面对“同室操戈”之国民党军队的艰苦抗日过程。丰富的中日双方当时战地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第一章 新四军魂八方汇聚而来

 一、共产党促成全面抗战

 二、北伐名将出任新四军军长

 三、三年游击战争奠定基础

 四、艰难筹备建军

 五、八省英雄下山来

 六、向岩寺汇流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

 一、毛泽东:先派支队去溧水一带侦察

 二、第1、第2支队东进苏南

 三、“江南第一仗”点燃江南抗战烽火

 四、日军侵华派遣军总司令的哀鸣

 五、第4支队挺进皖中

 六、彭雪枫奉命经略中原

第三章 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一、周恩来到云岭

 二、叶飞率部东进北上

 三、督师东进

 四、毛泽东:那个高敬亭,不杀头可不可以?

 五、游击支队开辟豫皖苏边

 六、挺进纵队在武汉地区作战略展开

第四章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一、中央对时局突变有着清醒的认识

 二、“徐老虎”接任第4支队司令员

 三、皖东自卫战

 四、黄桥决战

 五、叶挺大战泾县

 六、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第五章 重举战旗

 一、陈毅受命于危难之中

 二、咬紧牙关,在敌顽夹击中奋斗

 三、活捉了背信弃义的韩主席

 四、新四军反攻开始

 五、“平原丧栋梁”

 六、战略大反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游击队员害怕受伤,这可不是说他们怕疼怕死,如果真的害怕他们早就可以溜号了。他们怕的是山上没有医生,受了伤得不到治疗,连累了战友。另外打仗就会有牺牲就会有负伤,负了伤治疗就需要医药用品,可是想得到这些药品可是太难了,别说没钱,就是有钱在山上也没地方买去,下山去买,敌人那么多,下了山就别打算再上来了,那是有去无回。

处于深山密林中的指战员由于缺医无药,所以,一旦负了伤,就得自己硬挺着,情况严重的,就千方百计抬到山下,隐藏安置在可靠的群众家中。治病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靠卧床休养,依靠自己机体的自我恢复,如果能用草药敷一敷那算是幸运的了。

陈毅的腿伤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再加上一直处于恶劣的环境中,所以,伤口复发,开始向外流脓,大腿肿胀得透明发光,无法行走,怎么办呢,陈毅自有自己的办法,他先是自己动手把受伤的腿牢牢地捆绑在树上,然后招呼几个游击队员过来帮忙用力往外挤脓。可游击队员就是下不了手。陈毅乐呵呵说:“格老子,打仗都不怕死的,怎么做这么个小事就婆婆妈妈的了,全且当作是挤牛奶,来。”在挤脓的过程中,有的队员心痛得流了泪。陈毅忍受着钻心的疼痛,给大家说:“还不如个蚂蟥叮咬的疼嘛,加把劲。”“你们是在帮我陈毅的忙幺,如果不把这些坏水全部放出来,等到敌人来赶我们,我可就要连累大家喽!”脓血挤完后,他就自个找根白布条,然后涂上万金油,再用竹签把布条塞到伤口里。做完这一切,陈毅还不忘调侃地说:“怎么样,华佗来了也不过如此吧。”

其实,游击队最困难的还是缺乏武器弹药,打仗就要有武器弹药,否则敌人拿着长枪扛着大炮,你拿着牙齿去咬也够不到啊。怎么解决武器弹药的补充呢,主要靠打仗,从敌人那儿缴获,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还有个途径就是派部分人悄悄摸到土豪家去抓土豪,先给他讲清楚不要鱼肉群众,然后告诉他家人,想要保命,带上枪弹,带上罚款来赎回去。

国民党军对游击队的“围剿”、“清剿”、“搜剿”可以说是一波接着一波,一波比一波凶残、狠毒,并且也越来越变得狡猾起来。各地游击队通常都是在用最劣等的武器同持有优良装备的敌人正规军进行作战,并且敌人的数量远远超过自己,有时能到达10倍、20倍、甚至50倍。如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总人数不到300人,但它的周围却有40个团的虎狼之师。而且敌人可以换着班来“围剿”,前面一波累了,后面一波吃饱睡足又来了,可是游击队境况就不同了,没有巩固的后方,部队得不到休整,得不到补充,而且流动性很大,几乎是天天在行动,终日在战斗,饥饿与疲劳无情地袭击着每个指战员。

有时,狡猾的敌人为了寻找红军游击队,往往还会装扮成打猎的、烧炭的、砍柴的便衣侦探,流窜到山里头,听响声、看烟火、查脚印,寻找着游击队的蛛丝马迹,让你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后果难以预料。所以,游击队必须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敌人还采取了移民、并村、封山、搜山等毒辣的手段,并严密保甲制度,强迫人民群众去“自首”,实行“一家通匪,十家连坐,一家窝匪,十家同祸”的连坐法,妄图把人民群众和游击队隔离开来,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冻死在山里。

但这里的群众对游击队太好了!他们大都受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和苏维埃运动的洗礼,对共产党和红军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再加上很多游击队员本身就来自于当地,与当地群众可以说是骨肉相连,感情至深。在国民党残酷“围剿”,实施疯狂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人民群众没有被吓倒,仍然自动地参加游击队,拥护游击队,也尽可能地全力支援游击队,给游击队送粮食,送情报,收养游击队的伤病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方式掩护游击队。而对凶狠的敌人,则是充满仇恨,想方设法破坏他们的移民、并村、封山、搜山的行动,让敌人处处受阻。

人民群众冒着极大危险,舍生忘死地支援游击队,这种休戚与共、鱼水相依的革命情谊,是游击队员战胜艰难困苦的重要力量源泉。

P29-30

序言

新四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它是由在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留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是在日本侵略者急欲迅速灭亡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组建起来的抗日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两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者和抗击日寇侵犯的主力部队。新四军挺进华中敌人的腹部,凭借多年的游击战争的丰富战斗经验,迅速改变了华中地区抗日战争的局面,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重大战略作用。它的这种特殊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不是表现在一时一地,而是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鲸吞整个中国的野心,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全面进攻中国,抗日战争随之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协议。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接受叶挺根据周恩来委托提出的建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28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周子昆为副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政治部副主任。

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后,即同项英等人一起,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着手在皖南进行新四军的集中、整训。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陆续到达皖南,组成了4个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第1支队,陈毅任司令员,傅秋涛任副司令员;第2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第3支队,张云逸兼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第4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整编后的新四军共1万多人、6200多支枪。

1938年5月初,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各支队陆续深入敌人后方,在大江南北河湖港汉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沉痛打击日伪军,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牵制和分散了敌人的兵力,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但事情的发展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新四军俨然是在敌后夹缝中艰难地生存、战斗。在华中敌后的对日作战,比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要艰难得多,危险得多。斗争环境险象环生,复杂多变,超越当时任何一支抗日部队。

华中地区被国民党政府视为自家的后院,同时也是日军重点控制的地区。蒋介石虽然同意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但他的心里十分不愿意新四军在此立足扎根,暗地里对新四军在政治上排挤,军事上限制,装备上克扣,处处制造麻烦,有时还暗地里唆使顽固派勾结日伪军联合夹击新四军,试图借刀杀人;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要同数量上、装备上都要超越自己许多倍的日军作战。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既要回避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摩擦,又要坚持抗战,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难可想而知。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局势发生巨大逆转,数千名新四军将士惨遭杀害,军长叶挺被扣,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新四军领导人牺牲,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亲者痛,仇者快”破坏团结抗战的罪行,中共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共中央还是忍辱负重以抗战大业为重,庄严宣告重建新四军军部。同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同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江苏盐城正式成立。全军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共9万多人。同年4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同时组成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加强了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为加强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新四军先后成立了苏中、淮南、盐阜、淮海、淮北等军区。陈毅代军长、刘少奇政委运筹于陋室茅屋,奔走于芦荡沼泽,忍饥寒,沐风雪,入枪林,出弹雨,紧紧和广大军民一道,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和日伪军的多次“清剿”、“清乡”,打开了华中地区抗战的新局面。

新四军最多的时候迫使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困守华中占领区而不得脱身,从而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行动,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共24600多次,、毙伤日伪军293‘700多人,俘日伪军124200多人,另有54000多名日伪军官兵投诚、反正,为赢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对阻碍新四军抗日、制造反共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新四军站在自卫立场上,进行反击作战3200多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000多人。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上,新四军建立了地跨苏、皖、鄂、豫、浙、赣、湘等广大地区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等8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光复国土253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达3400多万,控制了陇海路以南和津浦路以东,直逼南京、上海。新四军就像一把直插敌人心脏的锋利尖刀,打乱了日军的战略部署,对全国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有力的支援。

在那艰苦的抗战岁月里,新四军紧紧依靠各地的人民群众,努力发展人民武装,扩大统一战线,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积极发展生产、保证给养、兴办文教卫生事业,使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日伪顽频繁的“扫荡”、“清乡”和蚕食、摩擦中,迅速发展、成长、壮大和巩固起来。华中人民养育了新四军,支援了新四军,使新四军从组建时的1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主力部队21万多人,地方武装97000多人,民兵自卫队96万多人。在这期间,中共中央华中局还在盐阜地区创办了华中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第5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学校,吸收大江南北以至海外的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参加学习,然后分赴各个战场,从事各方面的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的建设培养和锻炼了大批人才。

1945年,新四军积极配合全国各地的抗日军队举行了对日伪军的战略大反攻,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撤销。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