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礼崩乐坏,天子衰,诸侯兴。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何以称霸一世?是天赋异禀,还是众望所归?乔小主著的《孤独的征途(重耳传)》带你重返春秋,揭示“晋升”的秘密。
这是一部非常好读的春秋争霸史。本书结合传世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晋文公重耳经历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一生。
| 书名 | 孤独的征途(重耳传)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乔小主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争之世,礼崩乐坏,天子衰,诸侯兴。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何以称霸一世?是天赋异禀,还是众望所归?乔小主著的《孤独的征途(重耳传)》带你重返春秋,揭示“晋升”的秘密。 这是一部非常好读的春秋争霸史。本书结合传世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晋文公重耳经历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长达十余载。这期间,他饱尝人间冷暖,有被人以礼相待的殊荣,也有被人恶意羞辱的愤懑;同时他深刻体察民情,以至于掌权后注重民生,秉持仁政。在短短数年内,便称霸中原。 乔小主著的《孤独的征途(重耳传)》结合传世史料和民间传说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展现晋文公重耳经历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一生。 目录 第一章 危危兮少年初成 一个母亲的苦心 宫墙里的如玉公子 被逼死的太子 最亲的人,最深的痛 第二 章扬扬兮流离四方 刀锋上的人生 血战倾轧之时 生死一瞬间 在薄凉的土地上 第三章 百转兮困苦难当 行万里路方知人心 回不去的故乡 一路辗转终遇伯乐 冒犯与亵渎 第四章 复国兮人心炎凉 凶险的回国路 士为知己者死 晋文公的深思 血腥的征途 第五章 治国兮逐鹿中原 重赏从亡者 德为天下先 铁腕下的治军方略 励精图治不负万民 第六章 无畏兮战火连天 勤王周室为国而谋 楚子围宋里的狡诈心思 敌人的敌人 承诺里的担当 第七章 运兵兮棋高一着 城濮下的进退 战天下,平四方 周王室的肯定 前朝与后宫 第八章 威乎兮春秋霸主 强大是唯一的路 从未停歇的谋略 博弈是一种生存智慧 途经苦难,终成璀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危危兮少年初成? 一个母亲的苦心 五千年的历史,中间夹杂了许多风风雨雨。激起的烟尘,迷蒙了几许惊鸿。风雨过后,洗净烟尘的流年,带着轻柔如水的妩媚,渲染了一季的深情绚烂,也留下了几个璀璨的身影。 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地点是一个叫晋国的诸侯国。关于晋国的由来,还要从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王朝开始说起。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姬发在建立了大周王朝4年后离世。年仅12岁的姬诵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的周成王。因为姬诵年幼,国家大事都由他的叔父周公旦代为处理。 一日,姬诵与和自己感情好的弟弟叔虞在宫中的一棵梧桐树下玩耍,一阵秋风吹来,片片梧桐叶从树上飘落。姬诵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梧桐叶,用小刀裁成圭的形状,随手送给了叔虞,并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能追上我,我便封你一块土地。”叔虞听后,马上快步跑向哥哥,当叔虞跑到近前,姬诵便笑着说:“这梧桐叶你便拿去吧。” 圭,便是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手持的一种玉器,其上为圆形或尖头型,其下为方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跟随在一旁的史官,误把“桐”听成了“唐”。以为姬诵要把唐地分封给叔虞,便马上记录在史册之上,并催促着叔虞跪下谢恩。 之后,史官便将此事禀报给执掌朝政的周公旦,周公旦一听大惊,不过,转瞬之间,他又陷入了沉思。唐地虽小,位置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守卫镐京的重要屏障。叔虞是姬诵的亲弟弟,如果将此处分封给他,也不失为良策。更何况,姬诵刚刚登基,天子之语,一言九鼎,不可儿戏。 就这样,唐地成为叔虞的封地,并在一个吉日举行了册封仪式,昭告天下。周朝的属地唐地便也成了唐国,叔虞便也成了唐叔虞。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唐侯燮继承王位。一日,唐侯燮来到唐国都城翼的晋水中沐浴,晋水是唐国人的“血脉之水”,灌溉着唐国的万顷良田,晋水两岸风景如画,是唐侯燮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 唐侯燮刚刚从晋水中沐浴出来,天上突然飞过一群大雁。大雁整齐的队伍与雄壮的鸣叫之声,引得唐侯燮激情勃发,他当即决定,要将自己的封地更名为晋国,寓意像晋水一般奔流不息。 就这样,晋国的国主世代相传。按照周朝的规定,诸侯国的国君必须由嫡长子来继承,庶子多只能获得一些有限的封赠。直到晋昭侯姬伯这一代,因为其叔父桓叔有着治国之才,受到百姓爱戴,因此,桓叔便暗中联络大臣,杀死晋昭侯,想要取代其成为国君。 可惜,周朝天子并没有满足桓叔的愿望,而是另立了姬平为晋国国君,是为晋孝侯。桓叔的儿子庄伯又出兵杀死晋孝侯,可是又被周朝派兵打压下来。庄伯的儿子姬称,文武兼备,成年执政之后更是野心勃勃。他效仿着祖父与父亲的样子,杀死晋哀侯,终于占据了晋国都城翼。 在姬称的治理下,晋国渐渐有了起色。成为晋国国君的姬称,便是后来的晋武公。 然而,周天子不能接受姬称取代晋哀侯成为国君的事实。他派出自己的叔父——虢国国君虢仲,讨伐姬称。 当讨伐大军兵临城下,姬称赶忙召集朝中重臣商议对策,其中一名大臣便是狐突。 狐突与姬称,既是君臣,也是亲眷。狐突的女儿狐姬,便是姬称的儿子姬诡诸的妻子。狐突为晋国重臣,十分受姬称赏识。因此,当狐突的女儿狐姬成年之后,姬称便替自己的三儿子姬诡诸向狐突提亲,求娶狐姬。 不过,在多年以前,姬诡诸已经迎娶了齐国齐襄公的女儿齐姜为正妻,狐姬嫁过去后,是妾的身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姬诡诸对狐姬的疼爱,成亲不到一年,狐姬便有孕在身。当虢国军队打到晋国之时,狐姬即将临盆。 一场恶战已经无法避免,自己的父亲与丈夫都身在沙场,狐姬心中焦虑万分。她能感觉到腹中的胎儿在不安地骚动,仿佛也是在替自己的外公和父亲担心,想要尽快来到这个世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战争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一天快过去了,双方依然还没有分出胜负。战场整整蔓延了数十里,铺满了战死的将士尸体,以及残损的战车和兵器。 如血的残阳染红了整个战场,遍地的红色已经分不出哪里是将士们洒下的鲜血。哺育着晋国百姓的晋水,此时也被染成了红色,晋国的将士眼看渐渐落了下风。姬称的二儿子仲谖也战死沙场,悲痛异常的姬称只得带着残余的将士,守护着儿子的遗体,以及晋国的百姓,趁着夜色,往西奔向铁栅关一带。 铁栅关两侧高耸着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姬诡诸带领一小队人马提前来到这里,准备接应父亲。当他得知自己二哥遇难的消息,虽然伤心不已,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伤心之情流露出来,因为他必须安顿好将士以及百姓。 这一场大战,晋国军队损失惨重,光是大将就损失了十余名,死伤的兵士更是多达五千余人。第二天清晨,虢国军队追赶到铁栅关,发起了又一次进攻。好在晋国军民上下一心,誓死抵抗,再加上铁栅关易守难攻的地形,虢国军队一连半个月都没能攻下这里。 半个月后,虢国军队因为粮草殆尽,只得退兵。不过,趁着战乱,曾经的晋国王室重新占领了都城翼,拥护晋哀侯的儿子为晋侯。姬称再一次失去了晋国的领土。 失去了晋国都城,身怀六甲的狐姬也没有了容身之地。她趁乱逃出王宫,挺着肚子在战场边缘奔跑。她的脚步是那样沉重,几乎一步一个趔趄。她眼前见到的,是遍地死尸,放眼远眺,却怎么也搜寻不到丈夫的身影。 她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每当想到这里,腹中就一阵剧痛。她只能轻抚着肚子,柔声安慰着肚子里的孩子,希望他能再坚持一下,不要在这个时候出世。 然而,无论狐姬怎样努力,身怀六甲的她还是无法走得很快。更何况,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和丈夫现在究竟在何处。当她逃到一处树林中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去。漆黑的夜色让她辨不清方向,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模糊。担忧加上恐惧,让她感到一阵眩晕,突然腹中的剧痛再一次传来,狐姬再也撑不住,终于晕倒了过去。 当她再次醒来,已经躺在一座茅屋里面。一对好心的夫妻将晕倒的她救起。见她身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便暂时将她安置在自家的茅屋里精心照料。当他们发现狐姬怀有身孕,又一直昏睡不醒,便立刻到山下去寻找大夫给狐姬医治。 就这样,狐姬暂时获得了安全。她的身体十分虚弱,腹中的孩子还随时都有可能出生。一连几天,她都只能躺在床上休息。那对夫妻也刚刚得了一个儿子,小小的男婴就躺在狐姬身旁。看着这个孩子,狐姬不禁更加为自己的孩子担忧,不知道他出世之后,能否与自己的父亲团聚。 好在,那对夫妻请回来为狐姬诊治的大夫,正是狐突的挚友。他认出狐姬之后,对她更是精心照料。他告诉狐姬,因为战乱,狐姬动了胎气,必须安心静养,也许在分娩的时候,会受一些苦。 对于救过自己的这对夫妻,以及替她诊治的大夫,狐姬充满了感激。只可惜,自己匆忙逃离皇宫,又与其他人走散,身上没有贵重的物品,不知道如何感谢对方。 那对夫妻也并不是贪图钱财之人,他们敬重姬称治国有方,对于作恶多端的虢仲也早有耳闻,痛恨不已。他们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狐姬身边,对她精心照料,偶尔还会到外面去打听战争的进展,回来便一五一十地告诉狐姬。 当得知姬诡诸顺利地去往铁栅关,狐姬放心了许多。腹中的孩子仿佛也听懂了大人的话,终于平静了下来。然而,这样的平静仅仅维持了一个夜晚,第二日,天刚刚放亮,熟睡中的狐姬就被腹中剧烈的疼痛弄醒。她觉得,这一次的痛不比寻常,胎儿在腹中十分不安分,有可能这就是临盆的征兆。 果然如同大夫说的那样,因为动了胎气,在临盆的时候,狐姬遭了不小的罪。她几乎用尽了全身力气,孩子依然还是没有出生。 阵阵剧痛,让狐姬几乎失去了呼吸的力气。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自己也许永远都无法和这个孩子见面了。想到这里,她伸出颤抖的手,摘下了一直戴在耳朵上的一对耳环。她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救她的这对夫妻,这对耳环是她的丈夫送给她的信物,如果她发生什么不测,一定要拿着这对耳环,将孩子送回到他父亲的身边。 伴随着婴儿的啼哭,狐姬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她流出的血染红了被褥,婴儿的啼哭,仿佛也是在为母亲的死感到悲伤。 那对夫妻来不及伤心,赶忙替刚出生的婴儿擦净身体。当他们仔细端详这名男婴的容貌时,才发现这个孩子的长相有些不同寻常。 他的身体比一般刚出生的婴儿大上许多,也许这就是导致狐姬难产的原因。他们又仔细看向孩子的容貌,更是大吃一惊,这个孩子的前额十分宽阔,耳朵上的肉十分丰满,长度也异于常人,更重要的是,从婴儿张开的眼睛里面,他们竟然看到了两个瞳仁。 看着婴儿的容貌,这对夫妻不禁猜测,目生重瞳,肋骨骈结,难道这个孩子是尧帝再世?光是看这个孩子的身形和容貌,便知道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只可惜孩子的生母已经去世,都没来得及给孩子留下一个名字。既然这个孩子天生重瞳垂耳,那就叫他重耳吧。 至此,重耳的漫漫人生,开始有了一个起点。重耳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蒙上一层阴影。也许天将降大任于他,必定要让他先经历一番磨难。 母亲的形象,在重耳的心目中是模糊的。他甚至还没来得及记清楚母亲的容貌,便永远地与母亲诀别。 时光就像指缝中的沙,无论如何紧握,依然还是无法阻挡它流走。尽管重耳的童年以悲剧开头,却并没有阻止一个孩童在时光的飞速流逝之下快速地成长。天生异相的他,的确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这些天赋,也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1-8 序言 历史深处埋藏着一个破碎而璀璨的时代。弱肉强食,胜者为王,是这个古老的时代里直接残酷的规则,也因此,各诸侯国的命运便与争斗紧紧绑在了一起。他们在厮杀中生存,在厮杀中灭亡。生死,一线之间,存亡,一念之间。春秋战国,实至名归。 彼时周王室已渐露式微之势,各国如虎狼环伺,为了生存,通婚联姻昨日事,屠杀灭国转瞬间。即便是王公贵族,也岌岌可危。富庶而尊贵的家族外衣之下,掩藏着自私而机警的灵魂。 所以,当重耳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宫墙里的争斗便如影随形。他的命运,必然是充满了艰险。 重耳天生重瞳胼胁,这样的特征颇得长辈青睐,并被寄予厚望。这份看似天生的幸运,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不幸,他因此几乎失去性命。死在他之前的太子兄长,便是他的前车之鉴。生死攸关,离开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一场逃亡,幕布拉开,就是他的命运。曾经的一国之公子,褪去命运的光环,转瞬就成了街头落魄的乞丐。生命的落差之间,是无尽的悲哀。 幸而在流落异国之时得良君相助,娶妻生子,让他拥有了短暂的温暖。还有他一生中重要的几位朋友,始终与他肝胆相照,生死不离。 流亡十九年间,他看遍世态炎凉,人世冷暖,尝过ji致的苦楚,ji致的饥寒,却从不曾失去斗志。 他落魄之时许下的千金重诺,得志之后依诺而行,即使战场如修罗场,依然选择退避三舍,他许下的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金。 他,一无所有回到故国,血腥之中力挽狂澜。世事如粗硬的砂砾,也被他一一包裹成璀璨的人生故事。 文治武功,兵法策论,士农工商皆成气候,晋国成为国力强的诸侯国,周王钦定其为诸侯shou领。 这是一个弱者成为强者的故事,这是命运对一代霸主的残酷锤炼。在他曲折的命运深处,激荡的是隐忍、智慧和高贵的精神品格。他的种种故事,就算穿越千年的岁月,今日回味起来,也仍旧动人心弦。 后记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许多璀璨的明珠。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光芒闪耀的明珠之一。 中国的历史上,有过太多的帝王,大多却只是在史册中留下姓名,至于留下功绩的君王,寥寥无几。 很少有哪位君王能像重耳这样,十几岁便能以贤德闻名;也很少有哪位君王像重耳这样历经坎坷,大半生颠沛流离。也许是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上天必须要让重耳先经历一番坎坷与痛苦。因为骊姬的陷害,重耳的兄长太子申生死于非命,为求活命,重耳不得不逃离家乡,四处流亡。 当再次回到家乡继承君位,重耳已经是六十一岁的老者了。他在位的时间不过短短八年,却留下许多功绩与典故。 退避三舍,是重耳在兑现自己给楚成王的承诺,交战之时主动退后九十里,作为对楚成王曾给予自己恩惠的回报。 明察秋毫,是重耳懂得论功行赏,知道以怎样的标准去判定一个人的功劳。 兵不厌诈,是重耳在城濮之战中凭借计谋以少胜多,大胜楚国军队。 艰难险阻,是对重耳十九年流亡生活的好总结,正是这段人生,让重耳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深知人民的憎恶,学会如何统治一个国家,如何指挥一支军队。这段经历,让重耳成为各诸侯的强大对手。 重耳的一生,就是一场博弈。为了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他用尽全力去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博弈。抱着一颗博弈之心,他才能看清他人的真实意图,才能了解自身所长。拥有博弈的心态,让他在处事之时能够做到可进可退,掌控全局,人生的主动权,他也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重耳便是人生这场博弈中的赢家。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