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壶中日月长(文化名家谈饮酒)(精)/名人与生活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陆文夫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武选编的《壶中日月长(文化名家谈饮酒)(精)》精选现代文化名家34篇谈酒的文章,有周作人、丰子恺、台静农等老辈文人,也有陆文夫、李国文、王蒙等当代名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文人大家们的酒世界。本书不仅为读者展示了名家们性格的另一面,同时部分地反映了他们的人生态度。

内容推荐

丰子恺饮酒为兴味,为享乐,不求其速醉,因而对黄酒情有独钟。泡在酒里的老头儿——汪曾棋若是三五天见不到酒,日子就不知该如何打发。台静农所喜欢的是黑色的、焦苦味的“苦老酒”,只因它带着乡土风味。喜欢喝两杯的老舍,身体不好被迫戒了酒,虽有苦难言,却也无可奈何……

在《壶中日月长(文化名家谈饮酒)(精)》中,陆文夫等名人与酒,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

目录

谈酒

沙坪的美酒

吃酒

湖畔夜饮

谈酒

我与老舍与酒

饮酒

说酒

在酒楼上

戒酒

壶边天下

壶中日月长

做鬼亦陶然

屋后的酒店

酒仙汪曾祺

泡在酒里的老头儿

母亲的酒

二锅头颂

到“曲江春”吃酒

我的喝酒

谈酒

醉里得真如

诗人与酒

独饮小记

酒与水

淡酒

陪老陈喝酒

杨梅烧酒

醉美葡萄酒

酒桌上的红颜

喝酒是个军事问题

酿酒颂

喝酒的故事

试读章节

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黄酒,原因很简单:就为了白酒容易醉,而黄酒不易醉。“吃酒图醉,放债图利”,这种功利的吃酒,实在不合于吃酒的本旨。吃饭,吃药,是功利的。吃饭求饱,吃药求愈,是对的。但吃酒这件事,性状就完全不同。吃酒是为兴味,为享乐,不是求其速醉。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谈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黄酒在手,话兴一定更浓。吃到三杯,心窗洞开,真情挚语,娓娓而来。古人所谓“酒三昧”,即在于此。但决不可吃醉,醉了,胡言乱道,诽谤唾骂,甚至呕吐,打架。那真是不会吃酒,违背吃酒的本旨了。所以吃酒决不是图醉。所以容易醉人的酒决不是好酒。巴拿马赛会的评判员倘换了我,一定把一等奖给绍兴黄酒。

沙坪的酒,当然远不及杭州上海的绍兴酒。然而“使人醺醺而不醉”,这重要条件是具足了的。人家都讲究好酒,我却不大关心。有的朋友把从上海坐飞机来的真正“陈绍”送我。其酒固然比沙坪的酒气味清香些,上口舒适些;但其效果也不过是“醺醺而不醉”。在抗战期间,请绍酒坐飞机,与请洋狗坐飞机有相似的意义。这意义所给人的不快,早已抵消了其气味的清香与上口的舒适了。我与其吃这种绍酒,宁愿吃沙坪的渝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真是善于吃酒的人说的至理名言。我抗战期间在沙坪小屋中的晚酌,正是“意不在酒”。我借饮酒作为一天的慰劳,又作为家庭聚会的一种助兴品。在我看来,晚餐是一天的大团圆。我的工作完毕了;读书的、办公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家离市远,访客不再光临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时间尽可从容了。若是这大团圆的晚餐只有饭菜而没有酒,则不能延长时间,匆匆地把肚皮吃饱就散场,未免太少兴趣。况且我的吃饭,从小养成一种快速习惯,要慢也慢不来。有的朋友吃一餐饭能消磨一两小时,我不相信他们如何吃法。在我,吃一餐饭至多只花十分钟。这是我小时从李叔同先生学钢琴时养成的习惯。那时我在师范学校读书,只有吃午饭(十二点)后到一点钟上课的时间,和吃夜饭(六点)后到七点钟上自修的时间,是教弹琴的时间。我十二点吃午饭,十二点一刻须得到弹琴室;六点钟吃夜饭,六点一刻须得到弹琴室。吃饭,洗碗,洗面,都要在十五分钟内了结。这样的数年,使我养成了快吃的习惯。后来虽无快吃的必要,但我仍是非快不可。这就好比反刍类的牛,野生时代因为怕狮虎侵害而匆匆吞入胃内.急忙回到洞内,再吐出来细细地咀嚼,养成了反刍的习惯;做了家畜以后,虽无快吃的必要,但它仍是要反刍。如果有人劝我慢慢吃,在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慢吃违背了惯性,很不自然,很不舒服。一天的大团圆的晚餐,倘使我以十分钟了事,岂不太草草了?所以我的晚酌,意不在酒,是要借饮酒来延长晚餐的时间,增加晚餐的兴味。

P6-7

序言

据《吕氏春秋》《博物志》载,公元前785年,杜康父亲杜伯被周宣王杀害,杜康为躲避灾祸,逃到河南汝阳县一带做起了牧羊工。孤苦飘零、抑郁难舒的杜康难有好胃口,放牧时所带的秫米团常有剩余,便被杜康扔进附近的桑树洞中。日积月累,秫米团堆积甚多,突然一天,杜康发现桑树洞中多了些味道鲜美的透明液体。饮后但觉味道甘美,精神爽朗,于是便仿照这种方式,酿出秫酒。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得以尝到杜康酒,认为口感绝佳,于是将其定为宫中御饮,封杜康为“酒仙”,赐名杜康村为“杜康仙庄”。

这便是酒的起源,公元前785年至今,恰三千年矣,三千年的传承,酒,已成为华夏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前有竹林七贤之刘伶,“饮杜康酒,一醉三年”,后有大侠古龙一生以酒为伴,最终以酒陪葬。哲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豪放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无奈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闲适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不光是诗人们,酒文化已渗入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草莽豪杰有武松武二郎,景阳冈前豪饮十八碗,携“透瓶香”之冲天酒气,一顿拳脚了结了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统治者有魏武曹孟德感慨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即便是闺阁中的黛玉,也要“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

酒,既能使人忘记烦恼,忘记哀愁,也能助人雅兴,壮人胆色;可将生活中的抑郁之气抛却脑后,亦可激发潜能,催生斗志;不但能帮助睡眠,还能提神醒脑。酒真是有趣呀.可上可下,宜正宜反,且两面之间,仅差毫厘。若善饮者则欲取所需,随手拈来;若不善饮者,则望酒兴叹,徒呼奈何。内中学问,呜呼高哉。

文人雅士与酒,从来都有天然的缘分,醺醺然、陶陶然之下,文思泉涌,斗酒诗百篇。本书精选现代文化大家谈酒的文章,给读者朋友们展示一个文人大家们的酒世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