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大老振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陶渊明︱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便会滴在心上

人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奇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如果没有选择,就不会有千般痛苦、万般纠结。很多事情,一旦决定,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陶渊明一辈子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纠结,不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舍不得放弃。

1

陶渊明出生在四分五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有名的乱世。

那时靠篡(cuàn)位得天下的西晋已灭,几乎遭遇民族灭绝的汉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统治着江东的大部分地区,而北方经过“五胡乱华”之后,也进入了十六国混战时期。

乱世,之所以乱,是因为失去了“道”。

古人云:货悖(beì)而入者,亦悖而出。用有悖于常理的方式,大逆不道靠篡位而得到天下者,也必然会以一种惨烈的结局失去天下。

作为一个受儒家影响颇深的儒生,陶渊明不会没有听说过孔子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归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建功立业的理想呢?“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豪情呢?难道一辈子就守着祖上留下来的这几亩薄田生活吗?

陶渊明不甘心,他二十九岁才得到一个江州祭酒的位置,虽然官小,但是他觉得自己可以吃苦,也可以从最基层一点一点做起。

他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第观念大于一切的时代,他也知道“出身”可能比“奋斗”更重要。

那时还没有科举考试,寒门子弟根本没有机会做官,可是他的曾祖——父亲的爷爷陶侃,却在东晋建立之初,用戎马一生为后代拼得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高贵门第。

所以,他的孙子才可以娶到当代名士孟嘉的女儿,也就是陶渊明的母亲。

孟嘉落帽,是陶渊明的外祖父留给世人的一个成语。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在众多权贵登高赏菊的宴会上,被风吹落帽子的孟嘉,是怎样温文尔雅、不露声色地对那些嘲笑他的人进行反击,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曾祖陶侃的奋勇拼搏和外祖父孟嘉的潇洒淡泊,影响了陶渊明一生,使他拥有“娴静少言”的外表和澎湃激荡的内心,在每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声音在脑海里争吵不休。  一个声音说:“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次磨难,忍是人生必修的功课!”

另一个声音说:“你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代?你忍有用吗?你曾经的高贵门第现在不还是迅速没落了吗?你就算是把自己奋斗成山下的一棵青松,也不及山顶的一株小草!”

一个声音说:“这个时代还是有希望的,归隐的谢安不是又东山再起了吗?如果不是他带领八万精兵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和前秦交战,大败投鞭断流的前秦八十万大军,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使他们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迅速瓦解,东晋怎么会为自己赢得一次喘息的机会?怎么会保全中华千年流传的文化,从而没有被异族消灭?”

另一个声音说:“这和你有关系吗?看看你的上司吧,你在这种人手下做事,永远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

提起陶渊明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那可是贵族中的贵族。他姓“王”,仅这个姓氏,陶渊明奋斗一辈子也赶不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王谢”就是指王家和谢家,那可是中国古代数得上的名门望族。

据说陶家曾经送一船米给一个王姓的人,当时这个人穷困潦倒,结果被当面拒绝,并且说:“我王家的人没米下锅,自会找谢家去讨,不要你陶家的米!”

现在陶渊明这个上司不仅是王家的人,而且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夫人姓谢,就是“淝水之战”统帅谢安的侄女,“咏絮之才”谢道韫!

没什么本事,又庸俗乏味,但还能做到一市之长的王凝之,他的眼里只有出身。陶渊明就算是再兢兢业业,又能如何?

陶渊明愤而辞职。

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庐山脚下的那几间茅屋,也许是为了说服自己,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陶渊明一口气写了六首《劝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还是做一个农民吧,像上古时代那样,自给自足、逍遥自在,没有门第、没有虚伪,做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很好吗?

但是,做一个农民,就没有烦恼了吗?

人生的烦恼,从来不因为你的出身、你的职业而有所不同,生活原本不易,烦恼无处不在。P25-28

书评(媒体评论)

幽默、深刻、全面,打通今古!让伟大的诗人作家下降尘寰,和我们来一场亲密约会,妙谈无间!领略中国文学天空璀璨的风景——尽在大老振读经典!

——作家 王羲烈

大老振把古代的诗词人物进行梳理,把诗人的生平和脍炙人口的作品融入到文章中去,通过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诗人。

——作家 朱成玉

大老振解读古代诗人别出机杼,行文流畅活泼,语言诙谐幽默,有时还天马行空,把思路荡得很开,使人看文章过程中感觉人物性格非常鲜明,跃然纸上。

——《诗词世界》魏无忌

大老振拉近了我们与故纸堆里的古人的距离,让读者认识到,那些离我们千年的古代名人们,也是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世界华人周刊》李峰

大老振的诗人故事写得活泼生动又中规中矩。目下写诗人故事的不少,但容易为了吸引读者而哗众取宠,而大老振的文章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决策》辛上邪

看名字,如雷贯耳;听声音,如燕绕梁; 品课程,如沐春风。

——《学语文》云天

后记

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如果你的人生一帆风顺,那么恭喜你,你会更早获得内心的平静;

如果你的人生充满曲折,那么恭喜你,你比别人多看了几道风景。

但是人生充满无奈,不是你希望一帆风顺就可以一帆风顺,不是你希望多看风景就可以多看风景的。

在创办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好准备写什么,因为看到朋友圈转的文章里有个人公众号,觉得很好玩,反正我平时也爱在QQ空间里写随笔的,大脑一热就申请了。

申请的时间记得很清楚:2016年2月14日,因为那天是情人节。因为我一向不喜欢过这个节日,对“情人”两个字本身就很反感,所以那天我就在家里鼓捣公众号,按照度娘的指示,申请成功了。

就是这样不负责任的,我在自媒体大军里兼职做起了自媒体人。其实“自媒体”这个词是后来才知道的,别人做自媒体,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像我这样稀里糊涂连自己要干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估计不会太多吧?

毕竟是有自己的“工作室”了,我异常兴奋,放了几篇随笔,然后发到朋友圈里,发到亲戚朋友同事群里到处宣扬:“赶紧关注,赶紧转发!”

我的头几十个粉丝就是这么被我威逼利诱来的。

真正开始有人关注我是从那篇《刘禹锡:遭遇人渣怎么办?我告诉你》开始的,那是我的一篇下水文,就是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我跟着他们一起写。不过这次我犯规了,不是一节课之内完成的,而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如果在写作上一直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那么写作水平永远也得不到提高。我下功夫查阅了很多资料,又修改了很多遍,才放到公众号上去的。这次不用我说,朋友圈里纷纷转发,而.且有别的公众号要转发我的文章,和我要授权。

我要高兴蒙了!

我写文章要是没有人喜欢,没有人点赞,没有人转发,我都要郁闷死!

没有多长时间,忽然收到《读者》微信编辑的私信,希望我做他们的专栏作家。

我赶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读者》呀,这可是陪伴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杂志呀,我的书柜里现在还存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所有《读者》呢!做它的专栏作家,这名头,只要说出来就能引起很多人崇拜的目光呀,想想都能从梦里笑醒!

我放在《读者》的第一篇文章是《苏轼,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一夜之间,我的公众号后台忽然涌进来上千个粉丝,把我吓了一跳。

他们热情洋溢的评论使我心潮澎湃、心花怒放。

大老振,你把苏轼写活了,看你的文章好像他就在我们的眼前,并没有离开我们一样。

大老振,你是怎么想起来用这种方式写苏东坡的?太喜欢东坡了!太喜欢你了!从《读者》追来,以后就是你的铁粉了!

……

看着看着,我哭了。

他们不知道,苏轼,是我最爱最爱的一个文人,从上学时代就喜欢他,无人可以替代。写他,我根本不用查太多资料,因为,我曾经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了一篇没有发表的长篇小说《何处天涯》,二十五万字,是我挤出所有我能挤的时间写的。

这是一篇很烂很俗的穿越文,在第一卷“今夕何夕”里我是王弗,后来王弗死了,我就化身为王闰之,在第二卷“大江东去”里接着嫁给他,后来王闰之也死了,我就化身为王朝云,当写到第三卷“人生如梦”的时候,实在写不下去了,因为我觉得写得太烂了,对不起东坡,就放在那里了。

没有人知道我为东坡写下了多少文字,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看了不下五遍,第一遍看的时候,是2013年的除夕,我根本看不进去春晚,于是就在阵阵鞭炮声中写下了一篇读后感放在了我的空间里。

课堂上给学生讲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忍不住写了一篇随笔《今晚的月光》来追随他的身影。

然而,所有的文字,最终化成了一篇高度浓缩的文章,竟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读,我的心情是多么复杂啊!

我笑,是因为我欣慰;我哭,是因为我心痛。

从那时,我把我的名字后面加了三个字:读经典。我的工作室……还有和我一样,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同行们,还有每天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写字的人……

我发现我有了固定的读者群,他们是那样有耐心,无论我写哪位诗人,他们都会接受,不悲不喜;无论我写或者不写,他们就在那里,不离不弃;无论我写得如何,他们会说:只要是你写的,我都爱。

他们还是很有文学涵养的读者,是他们,给我推荐了一本本书,让我认识了蒋勋、木心、叶嘉莹;是他们,给我指出大到知识性错误,小到一个错别字,让我的文章更加完美;是他们,对我的鼓励和期待让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无论多艰难也要把“读经典”这件事坚持下去。

能走到今天,也容易,也不容易。

说容易,是因为我没有想到我能这么快就出书。说不容易,是因为我为此真的付出了很多。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一句话:微笑给别人看,眼泪为自己流。当你没有成功的时候,不要到处说我付出了多少多少那样的话,你付出再多,没有成绩,你的话就是发牢骚而已。然而当你成功了,你对大家说我的确付出了不少,那么你的话就是励志。

我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我不是学霸,我就是一个资质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两个字:坚持。

马云说:“通往梦想的路上不会拥挤,因为不会有几个人走到最后。”

通往梦想的路,或者一帆风顺,或者充满曲折,那有什么关系呢?你大可以一路走来一路歌。

也许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有过悲观彷徨,也许曾经我们在梦想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也许很多人磨灭了生活的热情,那么请你抬起头仰望星空,仰望头顶的苍穹,仰望浩瀚缥缈的宇宙,你就会发现:

其实你所走过的所有弯路,都已成为人生最美的风景。

最后,借这个机会向我的家人说声谢谢,没有他们对我的支持和包容,我无法走到今天;也向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同事说声谢谢,他们无声的关怀和帮助使我倍感温暖;还向一直默默关注我的读者们说声谢谢,是你们对我的鼓励,让我在写作这条路上不寂寞。

还有为我的文章校对的编辑,还有出版我的书的“悦读纪”文化公司,谢谢你们的努力,把我的文字变成了散发着墨香的书籍。

见字如面,第一辑书出来之后,就和有缘的人成为朋友了,希望我们能经常见面,希望接下来的第二辑、第三辑也能顺利出版。

我的微信公众号:dalaozhenl8(大老振的全拼,还有我希望自己永远拥有18a9的心态。)

我的个人微信:dalaozhen2016(大老振的全拼,还有纪念我是2016年申请的公众号。)

目录

序 诗人与诗词:刹那即为永恒

王羲之 风流是一种人生态度

陶渊明 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便会滴在心上

初唐四杰 书写盛世来临前的破晓图

陈子昂 军曹的书生孤胆

李白 千金裘一挥就半个盛唐

王维 犹自在盛唐站出了一片天地

白居易 煌煌大唐的独行人

韩愈 唐诗里动物界的寒武纪

刘禹锡 莲花王子与文人诗渣

李商隐 我放下过天地,但未曾放下过你

李煜 小楼昨夜又东风

柳永 烟花巷陌里的诗词江湖

苏轼 从十年生死到宋词无冕之王

李清照 南宋,那个最美的词人朋友圈

岳飞 成败起于风波亭

陆游 钗头凤里的忧思忧国客

辛弃疾 灯火阑珊处的铁骨铮铮

唐寅 桃花庵,种花、种诗、种人生

后记 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序言

诗人与诗词:刹那即为永恒

《诗词》是传统经典,也是诗人说梦,更是人间现世。带你领略诗词江湖中的刀光剑影。一本书让我们读懂经典古诗人。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诗词,大多是当时那个时代唱和的歌词,而那些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那个时代的歌词作者。

因为诗词大多是靠“唱”而流传开来的。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这是舜对他的宫廷乐官说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愿望的,你们一定要好好唱啊,你们现在把它唱出来,一定要依据诗的情感来谱曲,这样唱出来才动听。

虽然舜的这句话意在指导“歌”怎样唱更好听,但是他也传达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诗言志”,而“志”就是指写诗的人内心的情感。

所以我们学习诗词,不仅要学习它的四声、五音、平仄、清浊,学习它的节奏、旋律、音韵,学习它的意境、情趣,更要了解它背后的诗人。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出。”(《孟子·万章下》)

大意是说,我们要欣赏一个诗人的作品,不能不了解这个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写作时的生活思想,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涵。

这就是“知人论世”。

所以一首诗的诞生,与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他的人生际遇甚至宗教信仰都有很大的关系。

1

起初的时候,诗人是一群模糊的面孔。

按照文学史的说法,我国诗歌的发展有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其实《诗经》的前面还有,就是民间歌谣,可惜那时没有文字,也就难以窥见历史的原貌了。

即使是距离我们三千年的《诗经》,也是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派采诗官到各地收集而成。要感谢他们,不然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五百年间(西周至春秋)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也不会有“风”“雅”“颂”,“赋”“比”“兴”了。

聪明智慧的劳动者,不知道他们口口相传的歌谣会变成文字流传下来,也不知道他们随口哼哼的这些歌将来会被称为“诗”。

他们是怎样发现“四言”这种令人惊艳的表现形式的,现在已不可考证了。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发现原来有一种景色可以叫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一种美丽可以叫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一种思念可以叫作“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有一种女子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有一种男子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有一种爱情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我们今天沉浸在令人陶醉的《诗经》中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些文字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群人?

然后就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楚辞》和《诗经》体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诗歌美学风格。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因为是四言,音节顿挫,文字简单整齐.故其风格表现为朴实典雅。

然而《楚辞》不同,它的句式以三言为主,杂以“兮”“些”等字,与二言、四言配合使用,更为浪漫,表现的风格更为变化灵动。

这时候,一个很清晰的面孔就出现了,他就是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我们如果不了解屈原生活的时代,不了解他内心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炽烈的痛苦,就不可能读懂他的《离骚》《天问》和《九歌》,更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投江而死。

所以,我们今天读到他的《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就知道他不仅是在写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他还在借这种“香草美人”的浪漫笔法表达内心的理想。

只有在了解了屈原之后,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屈原笔下“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辟荔兮带女萝”的山鬼是多么迷人,才能真正读懂屈原笔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爱情是多么令人心痛。

2

诗歌之后的发展,分成了两支。

《诗经》渐渐由“四言”发展为“五言”,汉朝出现了“乐府诗”以及《古诗十九首》。

而《楚辞》由于句法的扩展,篇幅渐渐变长,有了散文化的趋势,就形成了后来的一种新文体——赋。

诗人在此时又是一群模糊的面孔,有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诗歌圈子,出现了专业写诗的文人。

为什么要“五言”?一句诗多一个字有什么不同?看看下面这首诗,你就知道了:

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作品可以变得这么有意境。”(《蒋勋说宋词》)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评论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人的心,一是因为他的词哀婉凄美,二是因为他的一颗赤子之心。  他是被逼服毒身亡的,可是他的绝命词,又使多少爱他的人中了他的毒呢?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宋词上做出贡献的,除了李煜之外,柳永和苏轼这两个诗人不得不提。

柳永把“词”这种形式变长了,使它更利于抒情,这和他科考不顺,后来辗转烟花柳巷的经历有关。他自封“白衣卿相”,从此后“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婉约派”掌门人。

再说苏轼,这个大胡子先生是很多人的男神。

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把词这种文学形式“豪放化”了,还在于他乐观的生活态度给了很多人笑对挫折的能力。

还有谁能够像苏轼那样,一路贬谪一路歌呢?

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动了多少人?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鼓舞了多少人?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安慰了多少人?他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激励了多少人?

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宋朝的这些诗人里,有王国维提到的,也有王国维没有提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朝的这些诗人站在一起,丝毫不输唐朝的那些大诗人,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

苏轼、柳永、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夔、杨万里、范成大、文天祥……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作品。

也许有朋友会问:宋朝的时候还有人写诗吗?当然有!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苏轼也有大量的诗歌传世。

事实上,任何一个诗人,不一定只固定在某种文学形式上,李白、白居易这些人都曾经写过词,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等“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写得非常好,这并不妨碍他们同时也写诗和词。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一定固定在某个朝代,只不过因为时代的发展,某种形式成为这个时期的文学主流而已。

所以,创作元曲的关汉卿、马致远,明清时期写曲的汤显祖、画画的唐伯虎、写诗的龚自珍、填词的纳兰性德,我们都把他们统称为“诗人”。

5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诗人。而这些诗人,也许是文人,也许是商贩,也许是歌伎,也许是将士,也许是卿相,也许是书法家、画家,或者是帝王,或者是乞丐,或者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但是他们都闪耀着光芒,因为他们为这个世界留下了诗、词、歌、赋。那些美丽的文字,或喜悦,或哀伤,它们穿越时空,带着诗人的体温,闯进我们的心里,温暖我们的心灵,令人猝不及防。

哲学家尼采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这句话用来诠释这些诗人,再合适不过了。他们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内心或细腻或粗犷的情感。诗词歌赋这种宣泄情感的方式,充满了炽热的爱。就在写下那些文字的瞬间,他们留下了永恒。

刹那即为永恒,这些诗人,值得后世人永远追念。

内容推荐

大老振著的《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是一本透过诗人人生来品读古典诗词之美的经典读本。作者精选了20位对后世有影响力的古诗词大家,沿着初唐、盛唐……晚宋的轨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我们领略诗词江湖的美好。

本书写朝代的风云变幻,也写权贵的奢靡生活,再有市井民众的艰辛流年,更离不开人世烟花柳巷的爱恨情仇。人间万事在古诗词中起承转接、悲欢离合、兴亡成败,让我们重温美好磅礴婉约的诗词记忆。

古诗词是传统经典,也是诗人说梦,更是人间现世,带你领略诗词江湖中的刀光剑影,一本书让我们读瞳经典古诗人。

编辑推荐

《一本书读懂经典古诗人》透过诗人人生来品读古典诗词之美。作者大老振精选了20位对后世有影响力的古诗词大家,这些诗词篇章一度受到诗词权威平台的关注,阅读及转发量极高。

文风既无古今之隔,又未流于戏说,用现代人的角度去品读诗人遗世独立的人生。本书分为三部分——诗人人生、诗词之美、澄澈音频,让我们重温美好磅礴婉约的诗词记忆。

古诗词文字之美外,本书还配有水墨插图,更彰显诗词传统的悠远感,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封面采用清丽婉约的设计,内文双色水墨印刷,附赠精美书签明信片,读者可体验一场诗词江湖的盛宴。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17:59